文言文断句步骤方法如何写 如何进行文言文断句(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2023年文言文断句步骤方法如何写一
(一)定中倒装句
在一般情况下,定语应该放在中心词前面,如"彼童子之师","师"是中心词,定语"彼童子"处在中心词前面。但是,中心词也可以处在中心词后面,形成中心词在前,定语在后的句式,这就是定中倒装句。如:
(1)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
(2)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名"蟹壳青",日与子弟角,无不胜。(《促织》)
(3)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赤壁》)
(4)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师说》)
分析:
(1)的"一片"是定语,处在中心词"孤帆"的后面,
(2)的"好事者"是定语,修饰的是中心词"少年"。"少年"前头还有定语"村中"。
(3)的"还者"是修饰中心词"战士"的。
(4)的"师"是中心词,前面定语“彼童子",后面定语是"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师"的前后都有定语。
(二)动宾倒装句
在一般情况下,动词在前,宾语在后,这是汉语的语法规律。可是,有时候动词和宾语也可以倒装,让宾语处在到动词前面。在文言文当中,动宾倒装句是很有规律的,大约有三种情况。
1、否定句宾语提前
这样的句子必须是否定句;有了否定的条件,宾语就可以提到动词之前。如:
(1)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
(2)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涉江》
(3)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隆中对》)
(4)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齐桓晋文之事》)
这些句子都是否定句,否定词是"不、莫、未"。
一是"古人没有欺骗我";动词是"欺",宾语是"余"。
二是"这个世界真浑浊,不能理解我";"知"是动词,"余"是宾语。
三是"当时的人并不认可他";动词是"许",宾语是"之"。
四是"但是这样还不能做王,没有这样的事";动词是"有",宾语是"之"。
2、疑问句宾语提前
这种倒装句式的先决条件是,必须是个疑问句,而且是疑问代词做宾语。有了这个先决条件,疑问代词宾语就得提到动词前面去。
(1)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2)沛公安在?(《鸿门宴》)
(3)客何为者?(《鸿门宴》)
(4)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
(5)豫州今欲何至?(《赤壁》)
这些句子都是疑问句,疑问代词都是"何",这个"何"就提到了动词前面。
一是"操何"(带来了什么),
二是"在安"(在哪儿),
三是"为何"(做什么),
四是"有何"(有什么),
五是"至何"(到哪儿)。
3、用"之"帮助把宾语提前
这种句式,也必须是疑问句,
(1)宋何罪之有?(《公输》)
(2)何功之有哉?(《信陵君》)
(3)何陋之有?(《陋室铭》)
这种句式的特点是动词"有"在宾语后面,宾语在前面,动词和宾语之间有"之"。"何"是定语。
一是"宋国有什么罪?"
二是"有什么功劳?"
三是"有什么简陋呢?"
动宾倒装句主要有否定句宾语提前、疑问句宾语提前、用"之"帮助把宾语提前这么三种情况。还有一些别的情况。如:"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屈原》)""自佐"是"辅佐自己"。"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浪淘沙》)""多情应笑我"是"应笑我多情",宾语"多情"也提到了宾语的前面。
此外,还有其他的办法组成倒装句。如:"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屈原列传》?quot;这里不是用"之"帮忙,而是用"一"帮助把宾语提到动词前面去。
(三)介词短语倒装句
介词短语倒装句有两种情况。
1、介词短语后置句
介词短语后置句的特点是,应该在动词前面的介词短语,却放在了动词后面。"试以猪鬣撩拨虫须,仍不动。(《促织》)"介词短语"以猪鬣"放在动词"撩拨"的前面,这是正常的次序。如果介词短语放在动词的前面,说成"试撩拨虫须以猪鬣",就成了介词短语倒装句。
(1)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多助》)
(3)皆不可限以时月。缘土气有早晚,天时有愆伏。(《采草药》)
(4)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崤之战》)
一是"故临崩以大事寄臣",
二是"不以封疆之界域民",
三是"皆不可以时月限",
四是"郑商人弦高将于周市"(郑商人弦高将在周这个地方做买卖)。
2、介词宾语前置句
介词短语倒装句还包括介词短语本身倒装。在一般情况下,介词总是在前面,介词宾语总是在后面。可是有时候,介词在后,介词宾语在前,跟动宾倒装句的情况很相似。这就是介词宾语前置句。
(1)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
(2)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廉颇》)
(3)问:"何以战?"(《曹刿》)
(4)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石钟山》)
"谁与"是"与谁"(跟谁),"何以"是"以何"(凭什么),"是以"是"以是"(因此)。
其他的倒装句,还有主谓倒装句,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信陵君》)",可以认为这是修辞方面的倒装句,这样的句子是不多的。
2023年文言文断句步骤方法如何写二
屈原贾生列传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在学习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文言文吧?文言文的特色是言文分离、行文简练。你知道的经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屈原贾生列传文言文翻译及注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①,明于治乱,娴于辞令②。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③。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④,争宠而心害其能⑤。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⑥。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⑦,(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⑧。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①,馋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②。离骚者,犹离忧也③。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④,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⑤,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原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⑥,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⑦,《小雅》怨诽而不乱⑧,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⑨。其文约⑩,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11)。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12)濯淖污泥之中(13),蝉蜕于浊秽(14),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15),皭然泥而不滓者也(16)。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屈平既绌①,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②,惠王患之,乃令张仪详去秦③,厚币委质事楚④,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⑤。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楚使怒去,归告怀王。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之汉中地。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魏闻之,袭楚至邓。楚兵惧,自秦归。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
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①。”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②,臣请往如楚。”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③,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④,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其后诸侯共击楚,大破之,杀其将唐眛。
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⑤。”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⑥:“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⑦。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⑧。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①。
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②,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③,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於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易曰:「井泄不食,为我心恻,可以汲。王明,并受其福。」王之不明,岂足福哉!
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於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屈原至於江滨,被髪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於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
乃作怀沙之赋。其辞曰:
陶陶孟夏兮,草木莽莽。伤怀永哀兮,汩徂南土。眴兮窈窈,孔静幽墨。冤结纡轸兮,离愍之长鞠;抚情效志兮,俛诎以自抑。
刓方以为圜兮,常度未替;易初本由兮,君子所鄙。章画职墨兮,前度未改;内直质重兮,大人所盛。巧匠不斲兮,孰察其揆正?玄文幽处兮,蒙谓之不章;离娄微睇兮,瞽以为无明。变白而为黑兮,倒上以为下。凤皇在笯兮,鸡雉翔舞。同糅玉石兮,一而相量。夫党人之鄙妒兮,羌不知吾所臧。
任重载盛兮,陷滞而
文言文断句步骤方法如何写 如何进行文言文断句(5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