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文言文被动句详解 文言文当中的被动句(七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2-042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最新文言文被动句详解一

昆山徐健庵先生,筑楼于所居之后,凡七楹。间命工木为橱,贮书若干万卷,区为经史子集四种,经则传注义疏之书附焉,史则日录家乘山经野史之书附焉,子则附以卜筮医药之书,集则附以乐府诗余之书,凡为橱者七十有二,部居类汇,各以其次,素标缃帙,启钥灿然。于是先生召诸子登斯楼而诏之曰:“吾何以传女曹哉?吾徐先世,故以清白起家,吾耳目濡染旧矣。盖尝慨夫为人之父祖者,每欲传其土田货财,而子孙未必能世富也;欲传其金玉珍玩、鼎彝尊斝之物,而又未必能世宝也;欲传其园池台榭、舞歌舆马之具,而又未必能世享其娱乐也。吾方以此为鉴。然则吾何以传女曹哉?”因指书而欣然笑曰:“所传者惟是矣!”遂名其楼为“传是”,而问记于琬。琬衰病不及为,则先生屡书督之,最后复于先生曰:

甚矣,书之多厄也!由汉氏以来,人主往往重官赏以购之,其下名公贵卿,又往往厚金帛以易之,或亲操翰墨,及分命笔吏以缮录之。然且裒聚未几,而辄至于散佚,以是知藏书之难也。琬顾谓藏之之难不若守之之难,守之之难不若读之之难,尤不若躬体而心得之之难。是故藏而勿守,犹勿藏也;守而弗读,犹勿守也。夫既已读之矣,而或口与躬违,心与迹忤,采其华而忘其实,是则呻占记诵之学所为哗众而窃名者也,与弗读奚以异哉!

古之善读书者,始乎博,终乎约,博之而非夸多斗靡也,约之而非保残安陋也。善读书者根柢于性命而究极于事功:沿流以溯源,无不探也;明体以适用,无不达也。尊所闻,行所知,非善读书者而能如是乎!

今健庵先生既出其所得于书者,上为天子之所器重,次为中朝士大夫之所矜式,藉是以润色大业,对扬休命,有余矣,而又推之以训敕其子姓,俾后先跻巍科,取?仕,翕然有名于当世,琬然后喟焉太息,以为读书之益弘矣哉!循是道也,虽传诸子孙世世,何不可之有?

若琬则无以与于此矣。居平质驽才下,患于有书而不能读。延及暮年,则又跧伏穷山僻壤之中,耳目固陋,旧学消亡,盖本不足以记斯楼。不得已勉承先生之命,姑为一言复之,先生亦恕其老誖否耶?

——选自《四部丛刊》本《尧峰文钞》

〔清〕汪琬

最新文言文被动句详解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4题。(共24分)

绍兴七年,(岳飞)入见,帝从容问曰:“卿得良马否?”飞曰:“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介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不幸相继死。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踊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帝称善,拜太尉。

绍兴十年,兀术合兵万五千骑逼郾城。飞遣子云领骑兵直贯其阵,戒之曰:“不胜,先斩汝!”鏖战数十合,贼尸布野。飞语其下曰:“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方指日渡河,而桧欲画淮以北弃之,风台臣请班师。桧知飞志锐不可回,先请张俊、杨沂中等归,而后言飞孤军不可久留,乞令班师,一日奉十二金字牌。飞愤惋泣下,东向再拜曰:“十年之力,废于一旦。”

初,飞每对客叹息,又以恢复为己任,不肯附和议。兀术遗桧书曰:“汝朝夕以和请,而岳飞方为河北图,必杀飞,始可和。”桧亦以飞不死,终梗和议,己必及祸,故力谋杀之。以谏议大夫万俟禼与飞有怨,风禼劾飞,大率谓:“今春金人攻淮西,飞略至舒、蕲而不进,比张俊按兵淮上,又欲弃山阳而不守。”又谕张俊令诱王贵、王俊诬告张宪谋还飞兵。

桧遣使捕飞父子证张宪事,使者至,飞笑曰:“皇天后土,可表此心。”初命何铸鞠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既而阅,实无左验,铸明其无辜。改命万俟禼。禼诬:飞与宪书,令虚申探报以动朝廷,云与宪书,令措置使飞还军;且言其书已焚。

飞坐系两月,无可证者。岁暮,狱不成,桧手书小纸付狱,即报飞死,时年三十九。

初,飞在狱,韩世忠不平,诣桧诘其实,桧曰:“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世忠曰:“‘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时金人所畏服者惟飞,至以父呼之,诸酋闻其死,酌酒相贺。

绍兴末,孝宗诏复飞官,以礼改葬,号忠烈。淳熙六年,谥武穆。嘉定四年,追封鄂王。

《宋史·岳飞传》节选

注释:①兀术,金朝名将、开国功臣。②岳云,岳飞长子。绍兴十一年除夕,岳飞父子和部将张宪遭陷害而死,葬于杭州栖霞岭。岳云年仅23岁。

8、下列句中加粗词语解释的一项是(3分)

a.鞍甲而不息不汗褫:披挂

b.台臣请班师风:通“讽”,委婉劝谏

c.飞系两月坐:定罪

d.桧诘其实诣:到……去

9、根据文意,在下列语句中填入虚词,表达效果最好的一项是(3分)

①不幸相继死。

②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

③先请张俊、杨沂中等归。

a.于之盖b.且矣而

c.则乎其d.以尔乃

10、下列对文中画“____”的语句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然非精洁则不受

可是,如果不是精致的草料、洁净的泉水,它们就不接受。

b.岳飞方为河北图

岳飞正在绘制黄河以北的地图。

c.飞裂裳以背示铸

岳飞撕开衣裳,把衣服里子展示给何铸看。

d.桧手书小纸付狱,即报飞死

秦桧亲手写了一张字条交给监狱,接着就上报皇帝,说岳飞死了。

11、将文中画“下划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②既而阅,实无左验,铸明其无辜。

12、结合文本内容,分条概括以秦桧为首的主和派权臣为岳飞父子罗织的罪状。(4分)

13、对文中秦桧“莫须有”一语的理解,历来争议很大,代表性的有三种:①或许有 ②难道没有 ③不须有。你认同哪一种理解?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述理由。(4分)

14、请你拟写一副歌颂、缅怀岳飞的对联。要求:形式规范,内容饱满,韵律和谐,用上“尽忠报国”四字,全联不少于10字。(3分)

答案:

8、(3分)【答案】a 意思是“解下”。

9、 (3分)【答案】d

10、(3分)【答案】a

11、(4分)

①这样的马,它们的食量大,却不随便获取(拒食不精不洁的草料和水),力量充裕却不追求逞强,是到达远方的好马。(译出判断句1分,意思通顺1分)

②不久,何铸查阅案卷,确实没有发现证据,就奏明岳飞是无辜的。(左验:证据1分,意思通顺1分)

12、(4分)

②兵进攻淮西,岳飞没有主动迎击。

②张俊镇守淮上时,岳飞想要弃守山阳。

③飞给部下张宪写信,要求张宪报告虚假军情来动摇朝廷治岳飞罪的决心。

④云给张宪写信,要求张宪想办法促使岳飞回到自己的军队而加以保护。

13、(4分)

①我认同“或许有”的理解(1分)。理由:“或许有”带有推测的成分(1分),含糊其辞(1分),表明秦桧杀害岳飞,没有确凿罪证,回答韩世忠的质问,也是极不负责任的态度(1分),此语凸显了岳飞的冤屈(1分)。

②我认同“难道没有”的理解(1分)。理由:奸臣秦桧面对韩世忠的质问,没有做正面的回答,而是反问韩(1分),秦桧意思是岳飞父子的罪状,人所共知,你不用再为其辩护(1分)。秦桧此语表明杀掉岳飞,理所应当。(1分)

③我认同“不须有”的理解(1分)。理由:秦桧直白地告诉韩世忠,杀岳飞,不需要理由(1分);以岳云与张宪书信内容做罪证,就是走走过场(1分),秦桧非常直接地警告韩世忠不要多管闲事(1分)。

14、(3分)。

【评分标准】形式规范,内容饱满,韵律和谐,全联不少于10字,写上上下联。

1分:切题(尽忠报国、歌颂、缅怀),上下联字数相等,句子基本通顺,语义基本不重复。

2分:切题,形式规范,语义明了,内容充实。

3分:切题,形式规范,内容饱满,韵律和谐,有意蕴。

说明:“尽忠报国”可连用,可分开用。

【高分示例】收六郡,主北伐,矢志恢复,直捣黄龙十年泪;含奇冤,谥武穆,尽忠报国,长祀栖霞万代名。

最新文言文被动句详解三

文言文之翻译

20111018

一、考点说明:

1、翻译文言文是文言文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翻译,既能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又能提高书面表达能力,翻译准确是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

2、翻译文言文的原则是“信”、“达”、“雅”。 信:就是忠于原文的内容; 达:就是行文要通畅;

雅:就是语言要规范,翻译的文字语句要生动、优美、并力求保持原文的风格。

3、翻译文言文,要以“直译”为主,力求字字落实;无法直译的,可以领悟原文精神,采用“意译”,要做到“对”而“不死”。

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逐字逐句落实到译文中去,尽量译出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尽可能保持一致。

所谓“意译”,就是根据原文表达的基本意思来进行翻译,不拘泥于字字句句的落实,甚至可以采用与原文差别较大的表达方式。多年来,高考翻译题均要求考生采用直译的方式,只有在确实难以直译的情况下才酌情采用意译。

二、翻译方法:

文言文语句翻译的六字方针:“留、删、换、补、调、贯”。

1、留:指凡朝代、年号、人名、地名、官职等专有名词,皆保留不动; 例: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岳阳楼记》

②季氏将伐颛臾。 《季氏将伐颛臾》

③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 《勾践灭吴》

2、删:指删去那些无意义或没有必要译出的虚词; 例:①夫赵强而燕弱。 (发语词)

②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语气助词) ③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结构助词) ④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表句中停顿的助词)

3、换:将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双音词,将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将通假字换成本字„„凡该换的,一律换之;

例:①璧有瑕,请指示王。(单、双音节词的变化)

译:璧上有斑点,请让我指出来给大王看。 ②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通假、活用)

译:天下人如同云一样聚集起来,回声似的响应他,都带者粮食,像影子一样跟从着他。(名词作状语)

③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木兰诗》)

“十二”是个虚数,“十二卷”可译成“很多卷”。

4、补:补出文句中省略了的内容(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等); 例:①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省略主语)

②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省略谓语) ③竖子,不足与(之)谋。(省略宾语) ④沛公军(于)霸上。《鸿门宴》(省略介词)

5、调:指把文言句中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习惯调整过来; 例: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

译:尖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 ②沛公安在?(《鸿门宴》)

译:沛公在哪里?把前置的宾语“安”调整到动词“在”之后。

③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状语后置) 译: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在北斗星和牵牛星之间徘徊。

6、贯:指要根据上下文语境,灵活贯通地翻译。

当然对文言文翻译而言,我们首先要“直译”(留删换补调),在“直译”不能完成时,不得已才用“意译”,这个“贯”就是“意译”。 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引申等意义,直译会不明确,应用意译。

例:秋毫不敢有所近。 (《鸿门宴》)

直译:连秋天里野兽的毫毛也不敢接近。

意译:连最小的东西都不敢占有。

温馨提示:①翻译时要看上下文,②找出得分点,③字字落实,逐字翻译。

三、实战训练:

1、把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2002北京卷)

管仲曰:“①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②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翻译】①我曾经替鲍叔谋划事情,却使鲍叔更加困窘,但鲍叔不认为我愚蠢,他知道时运有好的时候,有不好的时候。(穷困,困窘;时,时运)

【翻译】②天下人不赞美管仲的贤明却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多,赞美;知,识别,了解。)

2、翻译下面的句子。(2008广东卷)

①时陶侃为散吏①,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瞻。(散吏:闲散的官员)

②人有小善,鲜不自称。卿功勋如此,而无一言,何也?

【翻译】①当时陶侃担任闲散的官员,周访举荐他做主簿,与他结为好友,并把女儿嫁给陶侃的儿子陶瞻。

【翻译】②别人有了一些优点,很少不称赞自己的。你有像这样大的功劳,却没有说一句(称赞自己的)话,这是为什么呢?”

3、翻译下面的句子。(2009广东卷)

①语迪曰:“卿向不欲吾欲国事,殆过矣。” ②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翻译】① (章献太后)告诉李迪说:“你先前不想让我参与国家政事,(从现在看)大概是你错了!”

【翻译】② (仁宗皇帝)下诏不批准,但却觉得他内心很有豪气。

4、翻译下面的句子。(2010广东卷)

①今天以授予,不可失也。

②上麾师渡河,鼓噪直冲其阵。

【翻译】①而今上天把(居庸关)授予我们,不可以(再)丢失。 赋分:授予,古今异义1分,省略句1分,大意1分。

【翻译】②皇上指挥军队度过黄河,呐喊(着)直接冲击宋忠的军阵。 赋分:麾,1分,河,1分,大意1分。

5、把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2011广东卷)

①公募善泅者,持利锯匿上流水中,俟船过,附而锯其舵,抵关适断,船不能行,.触石破,尽获之。

②罗每对人言生平作贼事,不少讳,并请文人历叙其事,洵奇男子也。

【翻译】①罗提督招募善于游水(或:泅渡)的人,(让他们)拿着锋利的锯子隐藏(在)上游的江水中。(3分。泅、上流、句意,各1分)

【翻译】②(罗提督)还(或:并且)邀请文人(或:读书人)详细地记载他(做贼)的事情,确实是个奇特(或:奇异)的男子汉啊。(3分。历、洵、“洵奇男子也”句式,各1分)【补注】洵,诚然,确实。《诗〃邶风〃静女》:“洵美且异。”

最新文言文被动句详解四

楚人养狙文言文试题附答案

楚有养狙以为生者,楚人谓之狙公。旦日,必部分②众狙于庭,使老狙率以之山中,求草木之实,赋什一以自奉。或不给,则加鞭棰焉。群狙皆畏苦之,弗敢违也。

一日,有小狙谓众狙曰:“山之果,公所树与?”曰:“否也,天生也。”曰:“非公不得而取与?”曰:“否也,皆得而取也。”曰:“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言未既,众狙皆寤。 ③

其夕,相与俟狙公之寝,破栅毁柙,取其积,相携而入于林中,不复归。狙公卒馁而死。

郁离子曰:世有以术④使民而无道揆⑤者。其如狙公乎?惟其昏而未觉也;一旦有开之,其术穷矣。

(选自《诚意伯文集》)

【注释】①狙(jū):猕猴。②部分:此处指分派。③寤:同“悟”。④术:权术。⑤道揆:法度,准则。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l)山之果,公所树与 树:_________

(2)其夕,相与俟狙公之寝 俟:_________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楚有养狙以为生者 ②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b.①使老狙率以之山中 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c.①或不给,则加鞭棰焉 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d.①言未既,众狙皆寤 ②既克,公问其故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文言文被动句详解 文言文当中的被动句(七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