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秋诗词大会活动心得体会及感悟(五篇)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对于中秋诗词大会活动心得体会及感悟一
中秋节到了!晚上月亮升起来,圆圆的月亮像个大银盘高高地挂在天上,柔和的月光把大地照得像白昼一样,地上的一切看得清清楚楚。
中秋佳节是喜庆丰收、家人团聚的日子。晚上,人们三三两两围坐在一起赏月,一边吃着水果、月饼,一边高兴地闲谈。
妈妈分给我几块月饼,我们又去拿苹果。我坐在软软的被褥上,吃着香喷喷的月饼,咬着甜甜的苹果,凝望那明亮的圆月,仿佛看见月中有神奇的东西在动。哦!那不是嫦娥和玉兔吗?嫦娥正出神地望着大地,或许在思念亲人吧。
夜,已经很深了,小星星调皮地眨着眼睛,村里一片寂静。我望着明月,想起了爸爸,爸爸在天津工作,没回来与家人团聚,我想:“爸爸一定是 坐在窗前‘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了。”
1.给词语“化妆”。
( )的被褥 ( )的苹果 ( )的月饼 ( )的望着
2.把第三自然段中描写动作的词写在下面。
3.请你用“——”画出短文中的比喻句。
4.文中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出自唐代诗人____ 的.著名诗篇 前两句是____ 。
参考答案:
1.厚厚甜甜圆圆 出神
(不唯一)
2.分 拿 坐 吃 咬 凝望 看见 望 思念
3.圆圆的月亮像个大银盘高高地挂在天上。
4.李白《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对于中秋诗词大会活动心得体会及感悟二
又逢一年中秋,久居他乡的游子,是否要回家呢?
白露横江的异乡秋夜里怕也是桂花飘香,美酒醇厚了吧?一道浅浅的海峡,割划了百年的沧桑,冲洗着曾经的屈辱;不变的,却是故乡的月亮。
也许,因为深爱,所以偏执。
但是,加利福尼亚更透明的阳光,莱因河畔更圆满的月亮,剑桥小郡更浪漫的流水都远远不及故土日暮时点起的那一束橘黄的灯光。
可你为什么不肯回来?树高万丈,落叶归根。游子啊,你是否还记得母亲的容颜?那长城--母亲坚实的脊梁;那黄河--母亲不屈的血脉;那连绵不断的群山--母亲坎坷的步履;那坦荡无比的平原--母亲博大的胸怀……你是记得的,岁月可以泯灭记忆,却无法泯灭我们的黄皮肤、黑眼睛,无法泯灭我们同是一脉相承的炎黄子孙,同是龙的传人,无法泯灭不屈的民族魂!
也许,因为深爱,所以偏执。
那山不巍峨也可以是绵绵的,那水不秀丽也可以是悠悠的;校园说不上多么与众不同然而因为自己每一日的轻轻走过而认定了她的美丽;衣服即使并不崭新明艳可是因为有了母亲的抚摸而倍感它独特的温柔与芬芳。
可你为什么不肯回来?历史的巨轮,早已碾碎了殖民者轰轰炮口下的战火纷飞;也许还有希望独立的分子,时间的河流却会冲垮他们最坚实的堡垒。你可知道,睡狮苏醒了,巨龙腾飞了;你可知道,母亲日日夜夜思念的,是你;你可知道,历尽了多少艰辛,母亲只为换回失散的儿女,换回一轮圆满的月亮!
也许,因为深爱,所以偏执。
一份深深的、浓浓的、扯不断的情感牵系,让母亲,便也含着笑,含着泪,纵容了游子的那份固执的认知。
星辰依旧,日月益新。是遥遥无期,还是指日可待?奔腾怒吼的长江黄河,是母亲鼓足的勇气;连绵起伏的万里长城,是母亲坚强的毅力。不论发生了什么,那都是过去,让昨夜的星辰停留在那一瞬间,来温暖着这早已荒凉的大地,让今夜的风吹去往日的烟云,来擦干那点点泪痕。
也许,因为深爱,所以偏执。
许多的美好,它激荡不起心中的最深处的涟漪。正如那异国的月亮,怎么看,却也是不遂人意,更不能出现李杜的诗情画意来;许多的不完满与平凡,只因那是自己生命中不能割舍的牵系,所以便固执而不悔地付出,就如同母亲对并不很懂事的儿女,游子对并不很富裕的家乡,还有照彻记忆的,圆满的月亮。
“月是故乡明”!诗人的声音穿过千年的白霜与夜晚,穿越百年的屈辱与沧桑,道出了我们最不容辩驳的理由。于是,我们会心一笑。
因为深爱,所以偏执。
于是掬一弯海峡之水,温一壶月光,共饮百年一轮秋……
对于中秋诗词大会活动心得体会及感悟三
1、对望中天地,洞然如刷。——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2、净洗浮空片玉,胜花影、春灯相乱。——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3、万里婵娟,几许雾屏云幔。——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4、残雨如何妨乐事,声淅淅,点斑斑。——陈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5、想子胥、今夜见嫦娥,沈冤雪。——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6、老子高歌,为问嫦娥,良夜恹恹,不醉如何?。——张养浩《折桂令·中秋》
7、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8
对于中秋诗词大会活动心得体会及感悟(五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