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文言文原诗阅读答案 文言文阅读及答案15篇(8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2-042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推荐文言文原诗阅读答案(推荐)一

楚有养狙以为生者,楚人谓之狙公。旦日,必部分②众狙于庭,使老狙率以之山中,求草木之实,赋什一以自奉。或不给,则加鞭棰焉。群狙皆畏苦之,弗敢违也。

一日,有小狙谓众狙曰:“山之果,公所树与?”曰:“否也,天生也。”曰:“非公不得而取与?”曰:“否也,皆得而取也。”曰:“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言未既,众狙皆寤。 ③

其夕,相与俟狙公之寝,破栅毁柙,取其积,相携而入于林中,不复归。狙公卒馁而死。

郁离子曰:世有以术④使民而无道揆⑤者。其如狙公乎?惟其昏而未觉也;一旦有开之,其术穷矣。

(选自《诚意伯文集》)

【注释】①狙(jū):猕猴。②部分:此处指分派。③寤:同“悟”。④术:权术。⑤道揆:法度,准则。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l)山之果,公所树与 树:_________

(2)其夕,相与俟狙公之寝 俟:_________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楚有养狙以为生者 ②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b.①使老狙率以之山中 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c.①或不给,则加鞭棰焉 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d.①言未既,众狙皆寤 ②既克,公问其故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世有以术使民而无道揆者,其如狙公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通过楚人养狙的故事,揭示了怎样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种植 (2)等待

2.b(a.①“以”是介词,“为”是动词,“以为”可译为 “把(养狙)作为”;②“以”与“为’,组合成“以为”,动词,认为。

b.均为动词,到……一去。

c.①“或”是代词,可译为“有的”;②“或”,副词,或许,也许。

d.①形容词,引申为尽、完。②副词,已经。)

3.(1)既然这样,我们为什么还要依靠他并被他驱使呢?

(2)世上也有依靠权术奴役百姓而不讲法度的人,大概就像狙公一样吧?

4.靠权术奴役百姓而不讲法度的人,是迟早要遭到反抗而灭亡的。

推荐文言文原诗阅读答案(推荐)二

【甲】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 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蜀之鄙①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②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③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节选自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注】①鄙:边境。 ②钵:佛教徒盛饭的器具。 ③买舟:雇船。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贫者语于富者曰 (语:对……说)

b.岂他人之过哉 (过:过错)

c.子何恃而往 (子:儿子)

d.吾欲之南海,何如 (之:到……去)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

a.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

b.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c.舍生而取义者也

d.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12、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个文段都强调了一个道理:学习的成功与否在于个人天资的高低与客观学习条件的优劣。

b.决定事物成败的是人的内在因素。【甲】文段摒弃了天赋决定论的成见,劝人以学。

c.正所谓“人穷志不短”。【乙】文段中蜀之鄙的穷僧能够只身去到南海,凭的就是“志”。

d.两个文段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13、请把“文言文阅读”【甲】【乙】两个文段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

(2)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10.c(应是“你”)

11.b(却,表转折)

12.a(两文段都强调学习的成功与否不在于个人天资的高低与客观学习条件的优劣)

13、①父母每年给(他们)冬夏的衣服,没有受冻挨饿的担心。(译对岁、患各1分,语句通顺1分)

②到了第二年,穷僧从南海回来,把这件事告诉给富僧,富僧面露惭色。(译对自、以各1分,语句通顺1分)

推荐文言文原诗阅读答案(推荐)三

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2分)

(1)故人不独亲其亲 (2)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小题2】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货恶其弃于地也a.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b.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c.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d.所恶有甚于死者e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小题4】选文构想的理想社会具有哪些特点?(2分)

答案

【小题1】(1)以……为亲(赡养) (2)憎恶(2分,每小题1分)

【小题2】b

【小题3】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2分,“行”与“修”各0.5分)

【小题4】①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③货尽其用,人尽其力(2分,答出两点即可得满分)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亲”活用词,此处应译为“把……当作亲人, 以……为亲”。“

文言文原诗阅读答案 文言文阅读及答案15篇(8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