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信息科干部心得体会范本 干部信息科工作总结(4篇)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有关市委信息科干部心得体会范本一
农业农村工作会议是中央、省委高度重视的会议,每年开一次,近几年,每年都还专门下发了一个中央1号文件。前段时间,省委召开了农村工作会,守盛省长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今天的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中央1号文件的要求,结合娄底的实际,在总结去年全市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基础上,安排部署好我市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武生书记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亲自主持,待会,还将做重要指示。请大家认真领会,抓好落实。
刚才,益丈同志做了一个很好的报告,我边听、边看、边思考,觉得这个报告非常好,尤其是报告中提出了作好今年农业农村工作要做好“六篇文章”,我看这“六篇文章”结合了娄底的实际,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希望同志们按照这“六篇文章”的要求,结合各县市区、各个部门的职能和实际,在重点方面取得新突破,走出一条富有娄底特色的农业发展之路。比如双峰可以在农业产业转型上做文章;涟源、新化可以在特色农业稳中求特发展上做文章;新化还可以在农业的分类、分区域、分梯级发展上做文章;冷水江要在统筹城乡发展,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上作文章;娄星区、娄底经济开发区要充分发挥毗邻中心城区,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各种社会要素流动活跃的优势,推进农业投资的多元化,激活各种资源要素,在城郊型、休闲旅游农业上取得突破。可以说,真正把这“六篇文章”做好了,娄底的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农业农村发展就会取得实质性飞跃。在益丈同志报告的基础上,我再强调三点意见,最后按武生书记的指示落实。
一、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把握“三农”工作
认识的高度决定推进落实的力度。对于做好“三农”工作,我们要以战略的眼光、站在全局的高度来深刻认识。我们经常讲,农业是安天下的产业,农村是社会稳定的基石,农民是社会成员的主体,归纳为一句话,“三农”是发展之基础、是安民之根本。同时,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这个短期内不会变更,农民是社会成员的主体,而且是弱势群体,这在一段时间内也无法改变,这么一个基础的产业、这么一个庞大的弱势群体,我们如果不重视他、不扶持他、不关爱他,就会影响到国家的稳定和发展。此外,农村是我们推进城镇化、工业化、乃至现代化的重要承载体。假如没有广大农村作承载,我们的城镇化就无法推进,我们的工业化也就无法推进,因此,农村的发展、农村的稳定事关发展、事关稳定、事关未来。具体要从三个方面去把握。
1、要准确把握“三农”工作的意义和作用。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都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党中央、国务院一再强调,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加以落实,并出台了一系列支农强农惠农政策,今年中央1号文件支持“三农”工作的内容更加细化,要求更加明确,重点更加突出。省委、省政府对做好“三农”工作高度关切,今年的全省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加快“四化两型”建设,首先必须从农业抓起。我市既是老工业基地,同时也是农业大市,农业人口占到全市总人口的79%,新化、涟源、双峰三个农业县市,同时也是三个贫困县市,对农业的依赖程度更高。可以说,农业不发展,娄底就很难全面发展;农民不幸福,娄底就不可能全面幸福。要实现科学发展、加速赶超,建设幸福娄底,不重视“三农”工作,不下决心解决“三农”问题,就只能是一句空话。讲到科学发展,我还要强调一个问题,那就是要更加注重统筹协调,防止城市崛起、农村塌陷现象发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一方面我们的城市化率在不断提升,城市配套设施日益完善,另一方面,我们农村发展滞后,基础设施特别是农村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我记得我小时候在农村,家后面有一条渠道,小时候我们还可以在里面游泳,后来慢慢就淤了,包括毛渠、斗渠这些配套的渠系。我举这个例子,只是想告诉大家,我们要高度重视农村基础设施,特别是水利设施的建设。近几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水利设施建设投入,但国家支农惠农的投资,除去管理费、设计费、前期费、招投标费等费用,就所剩无几了,如何确保每分钱都用在刀刃上,花在最需要的地方,这是值得我们重视的。据我所知,今天在座的各位,大部分应该是来自农村的,你们来自农村不能忘了农村,不要忘了这个本。要怀着对农业、农民、农村工作的热爱,带着强烈的政治责任感,站在讲全局的高度,重视“三农”,关注“三农”,把国家支农惠农的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2、要准确把握“三农”工作的成效和困难。近年来,我市各级干部群众积极抢抓和落实国家支农的一系列政策,围绕“三农”发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有效推进了农业农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农业经济主要指标稳步增长,农村面貌呈现出新的变化,农民收入逐年不断增加。但我们更应看到,农业作为弱质产业、农村作为后发地区、农民作为弱势群体的现状还未根本改变,我市“三农”工作仍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农业发展基础比较弱。人均耕地面积仅0.59亩,远低于全省0.8亩和全国1.33亩的人均水平。农田水利设施严重老化,灾害预警体系不健全,防灾减灾能力较为薄弱。农业产业特色与优质不很明显,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链条不全,龙头企业的带动力弱,农产品生产基地分散、商品率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比如我们的“两黑”产业,我在省发改委工作时就开始搞起,发展到今天还没有形成规模,在餐桌上很少见到。二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拉大。20xx年我市城镇居民收入是农民收入的3.27倍,收入差距为5827元,到20xx年,城镇居民收入是农民收入的4.29倍,收入差距达到12986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事实是不可否认的。三是农村环境污染较严重。白色污染、粪渣污染、生活垃圾污染比较普遍,还有采煤挖矿、乱采滥挖等情况仍然相当严重,环境问题特别是农村饮水安全日益受到威胁,等等。对这些问题,我们切不可忽视,切不可漠视,更不能熟视无睹。相反,我们一定要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去关心、关注、支持“三农”发展,想方设法解决实际问题,要千方百计谋划、推进、落实“三农”工作。
3、要准确把握“三农”工作的潜力和方向。在认识到困难和问题的同时,我们也要充分看到“三农”工作面临的的发展机遇、发展前景和发展空间。从大的客观方面来看,政策非常有利,中央已连续下发9个1号文件,研究出台的支农惠农强农政策是历史以来数量最多、力度最大的,去年召开的中央水利工作会议、扶贫开发会议、农村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国家将进一步加大对经济结构调整、后发地区发展、民生改善、基础工程建设的扶持力度。从小的局部环境来看,机遇十分难得,近年来,我市相继有一大批农业农村项目进入了全国、全省重点支持的范围,比如双峰、新化、涟源成为全国产粮大县和生猪调出大县,双峰县、新化县多次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娄底成为全省水利改革重点市,双峰、新化、涟源成为全国小农水建设重点县市,新化、涟源、冷水江列入武陵山片区连片开发范围,涟源市成为全国丰产油茶示范基地县市,新化成为全国石漠化治理试点县。进入这些范围,获得这些称号,不仅标志着这些工作得到了上级的肯定与重视,更重要的是意味着未来有更加宽松的政策和更大力度的支持。我们一定要抢抓机遇,努力把这些政策、支持、关注和投入转化为促进“三农”的实际动力,产生实际效果。农业战线、农口部门一定要强化机遇意识、项目意识,牢牢“盯住、跟紧、抓实”,争取有更多项目进入中央、省里的笼子,切实把这种机遇转化为推进“三农”工作的强大动力。
二、要把准把实农业农村发展的关键重点
“三农”问题,简单说就是“三大差距”问题,就是农业产业与非农产业在效益上的差距、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在收入上的差距、农村发展与城镇发展在环境上的差距。找准了这“三大差距”,也就抓住了“三农”工作的关键。我们加强“三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缩小这“三大差距”,解决这三大问题。结合我市实际,关键要在以下四个方面下功夫:
1、要在提升农业综合效益上下功夫。重点要在规模化、特色化、产业化、品牌化上谋求新的突破。一要调出产业优势。首先要调优品种,围绕生猪和草食动物、粮油、果蔬菌、中药材、竹木等“五大产业”,加快推进良种战略,着力推广优质稻、“双低”油菜、瘦肉型猪,全面提高良种覆盖率,不断壮大“粮猪”型农业。其次要调大规模。规模就是效益。要综合采取土地流转、农机推广、大户激励等措施,着力推进大户战略,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规模化格局,通过规模化促进标准化、带动集约化。在推进规模化发展中,要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市场规律。规模化程度必须与农业产业化的深度、市场化的程度高度结合,确保产品销路和农民实际增收。比如说黑猪的规模养殖、黑牛的规模化发展必须与加工、市场、龙头企业进行有效地融合对接,才能促进发展。再次要调出特色。特色就是品牌,特色就是竞争力,就是一个地方、一个产业、一个企业的生命力。要立足地方传统品种、特殊地理气候、企业知识产权等资源,大力实施特色战略。比如双峰的辣酱、农机,新化的紫鹊界贡米,渠江薄片和田鱼,冷水江眉山的富硒葡萄,“两黑”猪牛肉、响莲葛根,都有比较明显的特色,都有做大做强的潜质。关键是立足市场,做出影响做出品牌。做出影响做出品牌才能为规模化创造条件打好基础,没有影响没有市场就没有规模化。二要延长产业链条。湖南农业有一句通俗的话,叫做粮食卖筐,生猪卖头。可见我们出售的是最原始的农产品。原始的农产品,再加上过去形成的剪刀差,那是没有效益的。在计划经济时代,是为了保稳定、保供给、保国家安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单纯原始的农产品会带来一些问题,比如市场起伏,原始的农产品销售在应对市场价格波动的能力就非常差,要靠加工转化增值。比如一根竹子拿去卖才十多元,做成砧板再卖的价值就是几百元,织成衣服就有可能上千元。目前,我市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仅为0.34∶1,远低于全省的0.88∶1、全国的1.2∶1和发达省份的2∶1,因此,还大有潜力可挖。未来的发展,我们要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在流通、消费、加工等环节上下功夫,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流通业和休闲农业,培育一批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创新利益联结机制,促进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提高农业综合效益,让农民分享增值收益。三要提升产业素质。要用科技提素质。要特别注重农业实用技术的引进推广,要强化农业科技知识的普及。发展现代农业,科技是关键。要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整合各类科技资源,大力研发引进、转化应用和推广普及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新科技,不断提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我市农科所的除草剂研发、职院与双峰县的农机合作研制,都具备一定实力,也都曾取得过一定成绩,这也是我们的优势,要充分发挥这种优势。要用安全提素质。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不仅关系农业的市场竞争力,而且关系人民的生命健康权。三鹿毒奶粉、双汇瘦肉精等等,损害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也增强了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注度。我们一定要切实加强监管,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不出问题。要用品牌提素质。一流企业要靠一流品牌来支撑,一个品牌也可以带动一个产业。我市的辣酱生产历史悠久,农机制造优势明显,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不少,但缺少品牌。今后一定要加强这方面的整合提升,着力发挥品牌效应。
2、要在加快农民增收步伐上下功夫。重点要在促增收、助增收、保增收上务求新的实效。一要扩大就业创业促增收。要想尽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就业,拓宽农民就业空间。我市人多地少的矛盾十分突出,就业不足的问题相当严重。全市有农村劳力195万人,有耕地256.22万亩,耕地资源只能容纳约50万人就业,145万人为农业富余劳力。在农业富余劳力中,虽有约110万人实现了转移就业,但就业质量和效益并不理想,还有35万人亟待转移就业。农民就业不足是我市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块短板,但同时也是一笔资源、一股潜力,我们要把这笔“闲置”的资源用好用足,加
市委信息科干部心得体会范本 干部信息科工作总结(4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