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古老的树心得体会和感想 对一颗树的感受(8篇)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关于一棵古老的树心得体会和感想一
1、在教程中的作用(片4)
本文是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17课,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以“想象”为主题,带领学生进入美妙的想象世界。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因为不想自己在玩的时候有人叫“我”吃饭,所以变成了一棵树,继而发生的有趣的事情,展示另一个奇妙的想象世界,也表明了世界上最了解自己的人是妈妈。本文将人与动物、植物的相遇与相处,描绘得如同一种真实的存在,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世间的和谐与美好。为本单元的习作做好铺垫。
2、学情分析(片5)
学习情况:
学生思维活跃,尝试欲望强烈,想象力丰富。
学生情况:
学生在创新能力、思维方面存在不足,想象力会不自觉地受到思维定势的约束。合作学习意识不强。
解决对策:
(1)由浅入深设计想象训练,鼓励学生以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展开想象。
(2)鼓励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想法,拓宽思路。
3、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本课教学中,应结合重点词句引导学生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与乐趣。同时,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文章的想象美,练习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想象世界。
为此,我将教学目标确定为:(片6)
(1)知识与技能:
a、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b、知道想象的世界与现实生活的不一样,想象是神奇的,有趣的。
(2)过程与方法:
a、通过学生画出自己认为有趣的句子并在组内交流有趣的原因,让学生发现想象的世界可以是现实生活不存在的。
b、鼓励学生想象:文中的省略号可能省略了哪些形状?妈妈和小动物们在树上吃东西时可能说些什么?让学生能够由句子到段落说出自己的想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想象训练,使学生能够感受想象的神奇,乐于想象。
教学重点(片7):知道想象的世界与现实生活的不一样,想象是神奇的,有趣的。能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象。
教学难点:体会想象的乐趣,大胆展开想象。
关键:引导学生发现,想象的世界可以是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激发学生想象的兴趣。
1、说教法:为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也为了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片9)
(1)读书指导法。新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文内容较为简单,有了第一课时的朗读基础,本节课我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朗读,说出喜欢这些句子的理由,适时进行朗读指导。并适度进行拓展阅读,巩固读书方法。
(2)讨论法。小组讨论可以使学生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本节课我鼓励学生围绕课后两个中心问题展开小组讨论。同学们相互交流,更有利于理解想象的趣味。
2、说学法(片10,点击4次鼠标)
诵读品味法。新课程强调凸显个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而在语文课中,就必须强调个性化品读。这节课,我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充裕的时间与空间,学生通过自主发现,品读悟趣,感受“我”变成一棵树的乐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一)导入:(片13)
1、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字词。
(形状、狐狸、丁零、巧克力、香肠、继续、白糖、秘密)
出示词卡,学生开火车读词,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2、谈话导入:
学生回忆:本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我”为了逃避妈妈催促自己吃饭,变成了一棵树。)学生概括主要内容后,师生轻松谈话:“我”变成大树后都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呢?
(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可以通过谈话导入,激发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阅读期待心理,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
(二)合作学习(片14)
1、小组讨论:
(1)自由朗读课文,画出自己认为最有趣的句子。
(2)组内交流:为什么觉得这些句子有意思?
(3)以小组为单位,汇报交流,小组间相互补充。师适时指导朗读。
学生在汇报时,可能从不同的角度分享自己体会到的“趣”,但我会从学生的回答中抓住以下四个方面进行顺势引导。
预设(1)(片15)
“我变成了一课长满各种形状的鸟窝的树: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师适时引导学生想象,省略号可能省略了哪些形状?你能仿说一段话吗?设计意图:这样既可以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又能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并初步体会省略号的用法。)
预设(2)(片16)
“我会请小兔、小刺猬、小松鼠、小鸭子、小鳄鱼、小狐狸住在里面,”(这些想象有哪些奇特之处?这些在陆地上生活的小动物居然爬到树上居住,而不是一些鸟儿。设计意图:让学生发现,在想象的世界里,一切现实生活中的“不可能”都可以成为“可能”。)
预设(3)(片17)
“妈妈打开背包,从里面拿出来许多好东西:巧克力———”(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妈妈和小动物们在大树上会说些什么呢?设计意图:让学生联想画面,想象人与动物、植物的和谐相处,感受世界的美好。)
预设(4))(片18)
“咕噜噜……我肚子里的声音越来越响了——”
(设计意图:本文出现两次“咕噜噜”,表达出“我越来越饿”。师要强调象声词的语气,要读的快而响,如“咕噜噜”,强调出“我”饿的程度,重读“怪怪的声音”“越来越响”。这一环节可以鼓励学生展示读、评价读、挑战读多种方式,提高朗读能力。)
合作学习环节放手把文本给学生,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独立解读文本让学生激动兴奋,互相探讨擦亮了灵感的火花,适当的点拨提升了欣赏的品味,整个课堂便会充满生机,其乐融融。
(三)拓展想象:(片19)
说一说:如果你也会变,你想变成什么?变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
(设计意图:为学生提供更广的想象空间,进一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四)拓展阅读:(片20)
1、拓展阅读儿童诗《头疼》
身上长出棵树,总让人觉得恐怖,
我现在只有枝和刺,浑身上下光秃秃。
可到了春天你再瞧,一定把你吓一跳!
思考:你喜欢诗句中的哪些想象?为什么?
2、推荐阅读:《阁楼上的光》(美)谢尔、希尔弗斯坦(片21)
(设计意图:在完成本课学习目标后,适当把孩子们的思维引向课外空间,向横向拓展或纵向延伸,以拓宽他们的阅读面,增加他们的.阅读量,从而使语文课程学习更加开放、更有活力。)
(五)布置作业:(片22)
请同学们想象一下故事的结局会怎样?把你们续编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们听。
(设计意图:让孩子展开自己的想象,为故事编写不同的结局,过一把“作家”瘾。再一次感受想象的乐趣,能够大胆展开想象。)
在课堂信息传递中,板书作为一种形象的无声语言,不仅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而且能再现学生的情感体验,产生一种“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教学效果。
板书设计(片24)
我变成了一棵树
变成树
长满鸟窝
亲朋光临
教学效果预设
本文是想象故事,恰好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安排学生拓展想象,更深入的体会想象世界的美好。在课文学习的过程中,有针对性的说话训练,促使学生从积累到运用的迁移。
关于一棵古老的树心得体会和感想二
con1();
如果我变成了一棵参天大树,屹立不动,而您呢,就站在我身边,妈妈,你会认得我吗?
您一定会用手撑着我的身躯,手放在额头上,眺望四周,焦急的喊着:“孩子,你在哪里?”而我哪,一定会用青翠的叶子遮住自己的嘴,以防自己的笑声,一个不留神,像孩子似的,淘气地从我的嘴边跑了出来,“哈哈哈!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哈哈哈!……”
当您拿着一本书,坐在我的脚旁,静下心来,打开了文字世界那奇妙的大门,一声不响时,我一定会向一名严肃的军人伫立不动,为你遮住强烈的阳光,保持安静的环境,静静地陪伴着您,守护在您的身旁,时不时地又看几眼四周的风景。
在您工作的时候,我也,满分作文网https:///我也在执行着我自己的责任。我将自己的脚深深地扎进土壤里,从中吸取大量的水分,同时用嘴巴吸进周围的二氧化碳,用鼻子吐翕着氧气,进行光合作用,使您周围的空气更加清新。这时,我的朋友小鸟也飞过来了,停靠在我的两条手臂之上,相互配合般的奏出了悦耳、动听的劳动交响曲,这优美而又动听的声音,这纯净而又清新的空气,会让您的工作事半功倍。
在您忙碌了一天之后,相信您一定会倚靠在我身边,深深地睡去,而我,一定是幸福且高兴呢。因为一个孩子回报了母亲,他都会高兴的。
您醒来后,我又变成了您的孩子,您一定会捏着我的鼻子,问:“你一天都跑去哪儿了?”而我,一定会,偷偷地傻笑。
关于一棵古老的树心得体会和感想三
在崇山峻岭中,有一片片郁郁葱葱的森林。我——一棵大树,与我的同伴们生长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
在这里,我与同伴们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饿了有大地妈妈喂给我们的`营养;渴了有雨姐姐赐予我们甘甜的雨水;累了困了有风弟弟给我们按摩,还有小动物为我们唱摇篮曲。
清晨,当第一束阳光照在我身上时,住在我头发上的小鸟儿早就出门寻食去了。我伸了伸懒腰,打了个哈欠,准备迎接着新的一天。
中午,我和同伴们聊完天正想好好睡一觉,眼睛刚眯上,“heng heng heng……”老天,这是什么声音?太刺耳了,我的耳膜已经开始抗议了。突然,几个不速之客闯进我们的家园,他们手上都拿着一把长长的锯子,不知道是用来做什么的。
“ng ng ng……”一阵巨响之后,我的一位同伴倒下身亡了,紧接着又有几位同伴丧生了。我伤心极了。
我非常心痛。心想:为什么那些人喜欢破坏大自然了?现在我终于明白了,那些稀有动物和鱼类都是因为你们之手才灭绝的!原来,世界上最狠毒的动物,不是老虎,不是狮子,也不是毒蛇,而是人类!
我是一棵树,在这里,我想代表树木家族向人类发出忠告:停止你们破坏大自然的双手吧!让我们共同来保护
一棵古老的树心得体会和感想 对一颗树的感受(8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