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届六中团课心得体会和方法 第六次团课心得(8篇)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十九届六中团课心得体会和方法一
十九大报告显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优先考虑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做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体教师要更全面深入了解十九大报告对教育的要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执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把学习十九大精神落实到每门课、每门课、每门作业等具体教育工作上,根据新时代的要求,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习总书记说: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有好老师是学校的荣誉,一个民族不断出现好老师是民族的希望。的确,着名数学家华罗庚在小学时遇到了好老师,培养了对数学的深刻兴趣,取得了后来的成果。北京大学正因为有陈独秀、李大钊、鲁信、胡适等世代的名人,才奠定了中国乃至世界上厚重的历史、文化和科学基础。
作为共产党员,人民教师中的一员,我深受鼓舞,同时也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强烈使命感和责任感。
不忘初心,先用德施教,用德立身。老师,人的模范也是如此。合格的老师首先是道德合格者。好老师不仅要上好课,还要有高尚的师德师风。这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刻的教育。在课堂上,不要忘记树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为学生树立榜样,在课堂上,尽最大努力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在平时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点滴细节上,总是警告保持良好的师德师风,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其次,积累学习,及时更新教学理念。要努力成为具有现代教育思想的教师,将新的研究成果融入课程教育,培养学习的主导性和创新性,努力上好课,指导所有学生。同时,因材施教,鼓励学生做最好的自己。
作为党员教师,我们的工作平凡,但责任重大。我们要以合格的党员标准更严格的要求自己,加强师风师德修养,时刻铭记党员的责任和义务。在班主任的工作中,保持阳光和善意,为学生树立无声的榜样。成为领导放心、孩子家长满意的教师。
总之,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承担着教育人的神圣历史使命和责任。我们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不忘初心,记住使命,努力成为新时代受学生欢迎的新教师、合格的教师。
关于十九届六中团课心得体会和方法二
为期4天的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10月29日在北京闭幕,逾6000字的会议公报同日发布。从提出“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到明确“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全会着眼未来5年乃至15年发展提出的建议,勾勒出一个有“未来感”的中国,让身处各地的中国人和关心中国的海外人士,对中国发展路径有感知亦抱期待。
这份“未来感”,来自于当下发展的“现实感”。随着中国从“一五”计划行至“十三五”规划,“凡事预则立”已深入国人血液和骨髓。五年规划制定日益成为确保中国沿正确方向、以正确节奏朝目标努力的“动力源”,充实着“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的执政智慧。
在研判中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的基础上,全会提出了“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和“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上述重要目标由经济、科技、市场、教育、文化、法治、生态等众多领域一个个具体目标组成,共同勾画出面向未来的目标路线图。
这份目标路线图“现实感”与“未来感”兼具——既扎根现实,体现未来发展之于当下既有成绩的延续性;又着眼未来,凸显对“十四五”时期乃至二〇三五年发展预期的前瞻性。具体而言,发展目标兼顾“近”与“远”,平衡未来五年要做的重点与到二〇三五年预期实现的远景;融通“大”与“小”,统筹总体发展大目标与细分领域的小目标;把握“上”与“下”,既为顶层设计精准谋划,也为基层实践留出创新空间。
这份“未来感”,亦指向普通人的“幸福感”。“谋幸福”一直是关涉中共初心和使命的大事,它并非凭空而生,不仅源自每个人对自身实际需求满足、利益获得、生命财产安全等的主观体认,也有对获得感、安全感的情感体验和升华。从就业、教育、社保,到健康、科技、环保,每个关心自身福祉的人都可从全会公报中读到关涉切身利益的段落,尤其在民生安排上,这份“未来感”与每位个体息息相关。
“人”首先是实现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关键一笔”——正如全会所展望的,“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在“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中,“人”亦居于突出位置,从“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到“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从“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到“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全会均有明确。
而全会所提重要措施实则是提升人们幸福感的一个个具体注脚。无论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还是“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无论是“提高人民收入水平”还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无论是“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还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等,这些都是在为中国发展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夯实基础。
这份“未来感”,明晰中国置身世界变局的“方向感”。新冠肺炎疫情加剧百年未有大变局之变,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国际政治、经济、安全、科技等领域正经历深刻调整。
十九届六中团课心得体会和方法 第六次团课心得(8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