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画绘本心得体会如何写 制作绘本心得(7篇)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2022图画绘本心得体会如何写一
这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文章。主要讲的是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觉得好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同学们懂得了观察一件事物要从多角度去观察,要实事求是,要尊重他人。
1、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去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通过观察实物,设置情境,多种形式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在情景中体验,在体验中领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要学会多角度去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
1、游戏导入,初步感悟:黄色的乒乓球怎么又成了黑色的了?引导学生质疑,又自己寻找答案,初步领悟到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事物,看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
2、品读父亲的话:紧扣“叮嘱”,让学生体验“父亲”这个角色进行朗读,和老师互换角色在情境中对话,齐读等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明白看到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要实事求是,不能想当然。
3、实物展示,审视杨桃:出示杨桃,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在情境中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在观察杨桃的体验中让学生感悟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得到的结果是不同的。
4、品读老师的话: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讨论问题,在思考中明白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结果是不一样的。
5、游戏巩固,拓展延伸:从课文里跳出来,在游戏中运用刚才学到的道理来解决问题,巩固了所学的东西,引导学生多角度地去思考问题。
11、画杨桃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叮嘱”、“审视”等词语,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样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
4、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1、联系全文,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情所说的道理。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课件、杨桃、乒乓球。
第一课时
一、游戏导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份礼物,想不想看?
2、 (出示乒乓球)请看,是什么呀?它是什么颜色的?(黄色)
3、 (出示球的另一面)好,请大家再看看?它又是什么颜色?(黑色)
4、怎么刚才明明看到是黄色的球,它又变成了黑色的了?难道它会变魔术吗?
5、同学们,由此你们想到了什么?
6、同一件事物,换个角度来看,看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画杨桃》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7、板书课题,大声齐读课题。
二、讲解新授
(一) 、初读课文
1、释题:看到题目中的“杨桃”,你想到了什么?生自由回答。
2、课件出示杨桃的相关介绍,师简单介绍。
3、看到题目中的“画”,你又想到了什么?生自由回答。
4、同学们的问题都提的很好,都是爱动脑筋的同学,那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先自己读读课文。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5、自由读课文。
6、反馈。
(二)、体会重点语句
过渡:同学们明白的道理可真多!课文中的谁告诉你们的?
1、父亲是怎么告诉“我”的?
2、老师又是怎么告诉“我”的?
3、是啊,课文中的小作者有一位好父亲,一位好老师告诉他画画的方法,让我们一起读读他们的话。(课件出示两段话,男生读父亲,女生读老师)
(三)、品读父亲的话
1、(体会“叮嘱”)父亲对自己孩子都寄托了无限的希望,总是千叮嘱,万叮咛。同学们,平时你们的爸爸妈妈叮嘱过你们吗?谁来学学你们的爸爸妈妈叮嘱你们的样子?
2、点名回答。(多元评价,你学得真像!你也有位好父亲!你记住了爸爸的叮嘱,真棒!)
3、那课文中父亲叮嘱我时应该怎样说?自己好好体会体会练习练习。
4、刚才大家都练习得特别认真。平时都是你们听父母的叮嘱,听郑老师的叮嘱。今天,我来当课文中的小孩,谁愿意来叮嘱叮嘱我?
5、点名回答。大家觉得他像吗?(像)请同学们像他这样读,叮嘱叮嘱你们的孩子。齐读。
6、父亲告诉我画杨桃的方法,你能用简单的话来概括吗?(是什么样,就画什么样)师板书。
(四)、审视杨桃
过渡:课文中的“我”是个乖孩子,按照父亲的话去做,却遭到了同学们的嘲笑,这是为什么呢?
1、我们一起来说说下面的故事吧。
2、分角色朗读第2—12自然段,一生读旁白,1、2大组读老师的话,3、4大组读同学的话。
3、咦?我明明是按父亲的话去做的,同学们为什么嘲笑我呢?
4、点名回答。
5、哦,是这样。那“我”到底有没有画错呢?
6、你们怎么知道?耳闻不如目睹。我们来亲眼看看杨桃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7、 (出示杨桃)让我们像课文中的老师一样来看杨桃。老师是怎样看的?
8、 (课件出示)“审视”是怎样看的?谁会看?
9、点名上台看,大家评点。
10、大家觉得他像“审视”吗?
11、谁来说说看他是怎样看的?
12、请大家学着他这样来审视杨桃。看看你看到的杨桃是什么样的。
13、多个角度展示。
14、我看谁的样子最像“审视”?好,老师觉得你看得最认真,你来说说。(点不同位置的同学说,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15、一个普普通通的杨桃,从不同的角度看,看到的样子可真是千姿百态呀!
(过渡)课文中一开始嘲笑我的同学,这下知道自己错了,一个个多么不好意思呀!看到这个情景,老师的神情由严肃变成了什么?(和颜悦色)
(五)、品读老师的话
1、他又说了什么?谁想当老师来说说?这个大组坐得最端正,你们来试试。(课件出示)
1、老师讲的话真有道理,让我们来好好地体会体会。
2、学习小组带着问题合作学习:
朗读思考:
(1)一共有几句话。
(2)关于画杨桃老师讲了几个方面的意思?
(3)听了老师的话,你想到了什么?
4、反馈。师随机板书:多角度观察,尊重他人。
5、师引读。
6、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
三|、拓展延伸
过渡:老师讲的道理,大家都明白了吗?若从课文中走出来呢?
1、我们一起来玩个游戏吧:树上停着三只鸟,被猎人打死了一只,树上还剩几只鸟?为什么?请你从多角度考虑,并说出你的充分理由。
2、学习小组讨论。
3、学习组长汇报。
4、师小结。
四、 总结全文
是啊,画画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父亲和老师告诉我们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老师还告诉我们要学会多角度观察,更不要随便嘲笑别人,要尊重别人。(点板书)我想,这些话不仅对我们画画有帮助,对我们学习生活、思考问题有帮助,对我们今后做人更有帮助,将会让我们一生受用。让我们记住父亲和老师的教诲吧!(齐读老师说的话)
《画杨桃》评课稿:
优点:
1、学科心育目标较合理,考虑了工具性和人文性。
2、为实现心育目标,心育策略符合要求,遵循了直观性原则,采用了课件,实物等。
3、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来理解,体会课文,体现了语文的学科特色。
4、注重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体验中亲身感受。
5、课件简练精致,达到了为教学服务的目的。
6、教师的综合素质高,语言亲切,教态自然大方。
7、教师注重了口头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强。
不足:
1、观察力的培养只注重了教学生观察,应该还要拓展。
2、人文性注意的较好,工具性注重的还不够。
3、在课堂中若关注细节,处理好课堂中的偶发事件,更能体现心育特色,为课堂增色。
2022图画绘本心得体会如何写二
学习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人、火、文、六”4个字。认识两个偏旁竖心旁和春头。
2、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激发热爱自然和喜爱朗读古诗的情感。
课前准备
1、学生到风景优美的地方去游览,让他们看看山、水、花、鸟,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2、一幅山水画,认字卡片。
第一课时
一、指导看图
1、激趣:老师带来一样东西,请大家先闭上眼睛,等我数到三下再睁开眼睛。
(教师边数数,边贴出图画,准备给学生一个惊喜)
2、指导整体观察图画,学生自由说说第一眼看到这幅画的感受。
3、指导学生按从远到近的顺序,说说图上画了什么。教师相机板书:山、水、花、鸟
二、学习课文
1、谈话:刚才我们欣赏了美丽的山水画,现在来学一首古诗吧!
2、指导熟读诗句。
a、学生借助汉语拼音练习读准字音。
b、指名读诗句。师生共同正音,重点指导读准:“远、近、春”“惊、听、声”“色”等前后鼻韵母和平、翘舌音的生字。
3、理解诗句。
a、四人小组交流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
b、集体交流,共同解决疑难。(教师相机板书课题“画”)
c、猜谜:这是一首谜语诗,请大家猜猜谜底。
d、结合图说说自己是怎么猜出来的。(相机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山有色”会是什么颜色?流水会发出什么声音?为什么诗中却说“近听水无声”呢?大自然中的花有什么变化?枝头上的鸟儿见人走近为什么不飞走呢?)
4、朗读古诗。
a、师配乐范读。学生闭上眼边倾听边在脑海中层现画面。
b、指导朗读,读出古诗的韵味。
c、背诵诗文。
◆老师说诗意,学生说诗句。
◆依据板书,自己练背,同桌互查。
◆指名背诵,齐背。
5、识字。
a、读准字音,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b、记忆字形,小组讨论:你认识哪些字?是怎么认识的?这些字该怎么记?
◆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启发学生发现:“还、远、近”都是半包围结构。
◆用熟字变形记忆“人”和“无”;区别“人”与“八”、“人”,“无”与“天”的音形义奢用熟字加笔画记“来”。
◆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认记“看”和“惊”
图画绘本心得体会如何写 制作绘本心得(7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