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狐假虎威读后感范文范本 狐假虎威读后感想(五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2-042

“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掌握,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关于狐假虎威读后感范文范本一

《狐假虎威》一课是一个传统的寓言故事,写的是一只狐狸狡猾地骗过老虎,不但使自己逃脱了危险,而且借着老虎的威风让其他动物纷纷逃窜的故事。本单元的安排宗旨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会辨别真伪,分清现象与本质。

在经过了一年多的语文学习后,学生的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了目标的要求,对学习语文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各种学习活动。特别是对一些新颖的、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抓住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语文学习的根本,注重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学生自我展示的能力、与人交往合作能力。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寓言故事,知道成语“狐假虎威”的意思,对课文中的狐狸和老虎有自己的认识。

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表演这个故事。

3、认识9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1、对寓言故事,既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又要注意健康的价值取向。

2、抓住课文中关键的词句体会狐狸和老虎的角色特点,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表演。

1、教法设计

根据寓言故事的特点及本课的语言特色,教学中,以狐狸说的话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引导学生自由阅读,自由表达,打好自主学习语文的基础。再有,低年级学生喜欢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为贴近学生实际,我采用简笔画、录像、动片演示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依据新课标的精神,我运用了谈话法、对比法、表演法等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学法指导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会产生两个飞跃:一是由“学会”变为“会学”,二是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的.理想境界。这样,学生的主体精神被大大激发,其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做到事半功倍。学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本课时,指导学生自由选用“读、说、背、演”等学习方法,结合比较朗读、想象情境、直观理解、表演等学习方法,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的最高境界,在阅读习惯方面,着重培养学生解疑阅读,学会自学,学会积累的良好习惯。

1、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狐狸是一种狡猾多疑的小动物,而老虎凶猛高大,是百兽之王,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大家想知道吗?(播放故事)通过设置疑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初读感知,以读铺路

这个有趣的寓言故事已经写入了我们课本中,想自己读一读吗?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在语言坏境中识字。

3、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在教学这一环节时,我提出问题:从哪些词可以看出老虎的凶猛?狐狸马上就要成为凶猛的老虎的口中美食,狐狸又是怎样做的呢?引导学生思考,圈出其中的词语,从而体会到狐狸的狡猾。

4、表演、感悟

指名进行分角色朗读,注意要体现出它们的神态和表情。重点指导学生表演,要演出狐狸“狡猾”,老虎“半信半疑”的这种神态。演一演这一形式深受学生的喜欢,此处也适合学生表演,丰富了课文内容,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5、拓展延伸

通过议一议,让学生明白“狐假虎威”的含义,同时通过练习说一说:()的狐狸、()的老虎,来谈一谈自己对狐狸和老虎的独特认识。

6小结:说一说学习了本课的收获?

总之,我这节课就本着让学生读、让学生说、让学生演这一标准,让学生在愉快的课堂中理解寓言,完成教学目的。

关于狐假虎威读后感范文范本二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会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

课文插图,小动物头饰。

2课时

一、课题导入

1、小朋友先来读读这个成语

(多媒体出示带有拼音的成语“狐假虎威”)(学生齐读)

今天学习的课文就是讲这个成语的故事

二、学习课文

1、自读课文,读读找找。

找找哪个自然段直接告诉我们成语的意思?

(1)学生自读。

(2)读了课文,现在你知道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了吗?找出它哪个自然段呢?

(3)指名说,学生齐读这一自然段。(第9自然段)

(4)狐假虎威的“假”字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指名说(生:假借)

就是这一段话中的那个词呢?指名说(生:借)

(5)学习生字“借”,学生齐读。

(6)狐狸是怎样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

这节课重点要把课文读懂读好。

2、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这个故事是怎么发生的?

(2)课文开始告诉我们老虎在森林里——(生:寻找食物。)

“寻找”是什么意思?说明什么?老虎为什么找得那样着急呢?读读这个词语。

3、这时一个狐狸从老虎身边——(生:“窜”过。)

(1)知道“窜”是什么意思?

(2)你们从这个“窜”字你读懂了什么?明白了什么?

(3)指名学生说说。

(4)学生齐读。

(5)指导朗读。多么凶猛的老虎啊,你们这么读,让我感到狐狸未必被老虎逮到。再读读。(学生齐读)[朗读指导轻松到位]

(6)出示图片。

4、老虎多么凶猛,眼看狐狸就要成为老虎口中的美味佳肴,接下去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呢?请大家自己读读2—5小节

(1)学生读

(2)狐狸就要被老虎吃掉了,这时狐狸怎么办的?(学生说,教师课件展示)

(3)同学们读读这个词语:咕噜一转。(读了两遍)读读,告诉我们什么?

它在干什么?想了个什么主意啊?

(4)学生说:是借老天爷的威风来管理百兽。

(5)狐狸在跟老虎说话的时候是什么样的语气啊?(学生说:是扯着嗓子说话)多读读几遍这个词语。

(6)扯着嗓子说话和平时说话一样吗?谁来读读这句话?

课件出示:你敢吃我?

为什么说老虎不敢吃狐狸呢?读读狐狸这段话,你能读懂吗?(学生读)

(7)指名读

课件点红:“老天爷派我来……我看你有多大的胆子!”这句话可以换一个说法,强调的是什么?

指导朗读:多请了几个学生

为什么说它没有这个吃狐狸的胆子呢?

学生说:因为狐狸说是老天爷派我管理你们百兽……

这时的狐狸是用谁来吓唬老虎的?(学生说:老天爷)

你们怎么样通过朗读来让别人相信你的话呢?

学生自读——指名读

你知道狐狸在说这个话的时候是什么语气?(扯着嗓子)

这时的狐狸为什么还要扯着嗓子和老虎说话呢?(狐狸不想被老虎吃掉,它想保住自己的小命。)

指导朗读

通过你们的朗读,我们知道这只狐狸真“狡猾”

5、老虎完全相信狐狸了吗?

(1)相信了,(完全相信了吗?)

(2)不是相信了,而是“半信半疑”?什么叫半信半疑?(指名交流)

生:一半相信,一半怀疑

正好一半吗?再想想

生:有时候相信,有时候怀疑

到底怎么说更准确呢?

生:又相信又怀疑

为什么说有点相信有点怀疑呢?

(3)相信——从它松开了爪子看出,又从哪里看出不相信呢?

(4)老虎被“蒙住了”……(多读两遍)“蒙”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吗?

(5)师生交流这就是“半信半疑”(教师板贴)

6、接下来狐狸又想出了什么招数,想在老虎面前显示一下自己的威风?请大家把下面的话接着读一读,看能不能读出。

(1)学生读。

(2)狐狸想出了什么招数?决定怎么做呢?

学生说:它想了办法骗老虎。(你真会回答问题)

(3)它又带着老虎——(生:百兽面前走一趟)

它们是谁在前谁在后?从哪个词看出狐狸在前老虎在后?

“带”、“跟”、“狐狸身后有只大老虎”这些词语看出来的。

生1:从“带”看出来。师:谁带谁。生1:狐狸带着老虎。

生2:从“跟”看出来。师:谁跟谁。生2:老虎跟着狐狸。

生3:从“再往狐狸身后一看,是只大老虎”看出来。师:谁在前,谁在后?生3:狐狸在前,老虎在后。

(4)同学们真了不起。

7、它们往森林走的时候各是什么样子?你读懂了吗?

(1)狐狸是神气活现、摇头摆尾,老虎是摇头摆尾。

(2)读词“神气活现”,读读

闭上眼睛想想狐狸的样子,再读读这个词语。

读词“摇头摆尾”。(板贴,反复读)

“神气活现、摇头摆尾”两个词连起来读。

(3)老虎是什么样子呢?生:东张西望。

“东张西望”什么意思?给大家演示一下,再读读这个词语。(板贴)

(4)老虎在张什么,望什么呢?

8、狐狸和老虎往森林里走的时候样子各不相同,你能不能通过表演表达出来。

(1)狐狸是……(读板贴)

(2)老虎是……(读板贴)

(3)百兽是被谁吓跑的?(老虎)

(4)从哪里看出是被老虎吓的,不是被狐狸吓跑的?读读下面的文字,就知道答案了。(学说读)

(5)学生说:森林的野猪……看见狐狸走来……大大小小的野兽撒腿就跑。

百兽看见狐狸是什么样子?(纳闷)

读读,知道这个词语的意思吗?(纳闷就是奇怪)

奇怪的是什么呢?(狐狸跟往常很不一样)

往常狐狸是什么样呢?(

狐假虎威读后感范文范本 狐假虎威读后感想(五篇)

“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