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团队自荐信范文 设计团队自荐信范文大全(九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最新设计团队自荐信范文(推荐)一
2、只怕不改善,不怕改善少。
3、技术是基础,管理是动力。
4、每天进一步,踏上成功路。
5、立优质精神,构世界蓝图。
6、立优质精神,构世纪蓝图。
7、产品的品牌就是品质的象征。
8、只要心中有梦,梦想一定成真!
9、宁愿事前检查,不可事后修改。
10、每天自我检讨,品质自然更好!
11、没有品质,便没有企业的明天。
12、用心才能创新、竞争才能发展。
13、累积点滴改进,迈向完美品质。
14、诚信赢得放心,服务成就卓越。
15、负责任:凡事自省,检讨改进。
16、推行品管,始于教育,终于教育。
17、精益求精,有条不紊,以诚相待。
18、不为后退找借口,要为前进创条件。
19、不学习的人,实际上是在先择落后。
20、人人把好质量关,经济收入能翻番。
21、双脚踏出亿万金,推销要拼才会赢。
22、品质管制人人做,优良品质有把握。
23、实施成效要展现,持之以恒是关键。
24、建质量效益之路,创质量效益之业。
25、用户就是上帝,下道工序就是用户。
26、百川汇海可撼天,众志成城比金坚。
27、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28、设计合理的品质,为品保之第一步。
29、执行力的关键!就是看你有没有决心。
30、争气不生气,行动先心动,助人实助己。
最新设计团队自荐信范文(推荐)二
一、袋鼠赛跑
时间:
5~10分钟
人数:
不限
道具:
给每两个队员至少准备一个气球。
两根绳子(标明起始线和终结线)。
一处运动场。
概述:
任何团队都能开展的有趣游戏。
目的:
1.活跃团队气氛。
2.促进团队合作。
准备:
步骤:
1.将两根绳子沿着运动场某一边缘,平行放置,相距10米远。
2.让大家互相结对儿。
3.给每对搭档发一个气球。
4.让其中拿着气球的队员站在一条线上,他们的搭档站在运动场边缘的另一条线上。
5.让带球的队员把气球放在膝盖之间,并且放好之后,手不能再碰气球。
6.解释游戏如何开展。告诉带球的队员,听到你的信号后,像袋鼠一样跳跃通过运动场(保证气球夹在膝盖之间),到达运动场对面的终点线时,将气球传递给搭档——仍旧要求不能用手碰气球。交换气球后,搭档夹着气球跳回起始线。
7.最先跳回起始线的那对搭档获胜,在此过程中要求气球始终夹在膝盖之间。
讨论问题示例:
是谁最先返回起始线的?
什么因素加大了游戏难度?
什么因素可使游戏更为简单?
变通:
比赛结束后,给大家1~2分钟的设计时间,然后再重复一次游戏。允许搭档们商量谁第一个带球跳跃,以及讨论怎样才能提高速度。记下所有搭档所耗时间。
二、南太平洋
时间:
lo分钟
人数:
不限
道具:
给每人准备一个飞盘(一种塑料投掷玩具)。
一块宽敞的草地。
概述:
这是一个随时都能开展的简单游戏——和抢座位游戏相似,只不过道具采用了飞盘。
目的:
1.引人发笑。
2.活跃团队气氛。
步骤:
1.把所有飞盘放在草地上,间隔几米远。
2.让队员们在草地四周边走边唱,但要和“岛屿”(那些飞盘)保持一定的距离。当你大声喊道“南太平洋”,大家尽快向其中一个岛跑去。最后一个到达“岛屿”的人将被淘汰。队员们跑向岛屿时,不能相互推挤,否则也要被淘汰。
3.重复这种做法,人数变少时,岛屿的数量也要减少。直到场上只剩下一个人,他就是最终的获胜者。
变通:
如果你有cd机或录音机,可以用来放音乐。音乐一停,大家立即跑向岛屿。
三、推手游戏
时间:
5~10分钟
人数:
不限
概述:
这是一个无需任何道具.并且具有竞争性的快速游戏。
目的:
使队员彼此对抗。
步骤:
1.每名队员选一个搭档。
2.各组搭档要双脚并齐,面对面站立,距一臂之隔。
3.两人都伸出胳膊,四掌相对。整个游戏过程中,不允许接触搭档的其他部位。
4.每对搭档的任务是尽量让对方失去平衡,以移动双脚为准。未移动的一方将积一分。如果双方都失去平衡,均不得分。若队员触摸到对方身体的其他部位,则扣除一分。
5.让搭档们准备好后大喊一声“开始!”。
讨论问题示例:
·各组的优胜者是谁?为什么?·游戏过程中什么办法最有效?
·这个游戏告诉我们在竞争中应该讲究什么技巧?·如何将这个游戏和我们的实际工作联系起来?
变通:
1.要求队员不能快速推对方。
2.各组的获胜者继续结对,开始下一轮淘汰赛。重复下去,直到诞生总冠军为止。
最新设计团队自荐信范文(推荐)三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新《义务教育法》,努力学习和践行科学发展观,紧密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坚持以育人为中心,以少年儿童为主体,以少年儿童的终身发展为工作重点,努力培养青少年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服务少年儿童为工作宗旨,做好德育系列活动。通过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以昂扬的斗志和扎实的作风,为培养具有远大理想的创新人才,积极探索与学校发展相适应的工作新机制,不断开拓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二、工作要点
本学期,我校将围绕一个目标(坚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抓三项重点(队伍建设、校风建设、特色建设),做好五方面的工作:
(一)以“五大教育”为重点,全面提高德育质量
1、加强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加强检查督促。我们要在上学期开展的文明礼仪伴我行教育基础上,继续坚持以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为抓手,着重对学生进行以文明礼仪为重点的基础文明养成教育,在教育和训练的过程中要坚持高标准、低起点、多层次、严要求、重训练的原则。通过严格的训练,努力使学生的行为规范外化为行为,内化为素质,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文明礼貌习惯。要进一步强化管理中的学生主体意识和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及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组织活动、管理、评价,逐步使学生从“要我这样做”转变为“我应该这样做”,让良好的行为习惯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2、开展形式多样的少先队活动,提高德育实效。继续规范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以"五爱"为主线,做到学期有计划,周周有主题。要充分发挥红领巾广播站、黑板报、宣传栏等阵地的宣传作用,对学生进行"五爱"教育。要充分利用德育基地以及丰富的人文资源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要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作用,以重大节日、重要人物和重要纪念日为契机,通过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提高德育实效。
3、加强安全法制教育,利用多种形式和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开展生动活泼的法制教育,营造良好的法制教育环境,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尤其教育学生遵守交通规则,增强交通安全意识。
4、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组织广大教师学习心理知识,让教师明确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加强对学生心理的引导。
5、开展“感恩教育”,把“感恩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切入点,对全镇学生全方位地实施“感恩教育”,精心培育学校“感恩文化”。
(二)以“四项建设”为基础,完善德育工作保障机制。
基础必须夯实,才能给德育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德育工作要持续发展,必须加强德育队伍、课程、文化、制度等方面的基础建设。
1、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1)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在全校教师中形成“敬业爱生、明礼诚信、平等合作、勤学乐教、廉洁奉献”的师德风尚,展示我校教师“让学生喜欢我的课,做学生喜欢的老师”新形象,形成我校以德育人新风尚,构筑润物无声铸师魂的新局面。
(2)从大处着眼,从小事入手,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继续做好班主任、辅导员队伍的培训工作,坚持每月召开一次班主任例会,邀请专家做班主任工作辅导讲座,学习了解《辅导员》杂志、《少先队活动》、《中国少年报》等报刊的新信息,认真填写《班主任工作手册》,通过总结交流、学习,不断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水平和能力。
2、加强德育课程建设。
重视中小学德育课程的设置和开发、德育内容的优化和教材建设以及德育课程的实施和评价。加强社会实践活动,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提高学生对德育工作的认同感,提高德育工作的效率。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环境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同时又是学校日常德育的载体。优美的环境氛围,高雅的校园文化,给人以奋发向上的力量。要努力净化、美化校园环境,引导校园文化气氛向健康、高雅方向发展。
(1)改善校园环境:保持校园的整洁和美丽,精心设计,突出人文主题,创设一个温馨的学校德育环境。
(2)搞好班级文化环境建设:各班教室张贴物既有统一标准,又充分张扬个性,办好班级黑板报、学习园地;在班级环境建设中体现学生全员参与的主体意识。
(3)开展首届校园文化艺术节,激发少年儿童对艺术的兴趣爱好,陶冶他们的性情,丰富他们的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发展他们的才能,使少年儿童在愉悦、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中活泼健康地成长,使艺术之星脱颖而出,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其成为我校的教育特色。
4、加强德育制度建设。
健全德育工作的激励制度。继续完善三好学生、优秀干部等评选制度,克服“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评比表彰中,以学习“成绩好”代替“三好”的不良倾向。建立优秀班主任、德育工作先进个人、优秀班集体等评比表彰制度,调动教师参与德育工作的积极性。
(三)要敢于创新,联系时代特性,改善德育的质量
1、德育方式和手段要跟上时代步伐:要充分利用好学校的多媒体器材和实验室,利用网络来实现教育目标。
2、德育管理要和家长配合
德育工作应放到整个社会大系统中去思考。要建立以学校教育为中心、家庭教育为基点,共同管
设计团队自荐信范文 设计团队自荐信范文大全(九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