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怎么写 动能和势能教学反思(6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2-041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最新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怎么写一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动能的概念。

2、熟练计算物体的动能。

3、会用动能定理解决力学问题,掌握用动能定理解题的一般步骤。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演绎推导方式推导动能定理的表达式,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2、理论联系实际,学习运用动能定理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演绎推理的过程,培养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2、通过对动能和动能定动能和动能定理理的演绎推理,使学生从中领略到物理等自然学科中所蕴含的严谨的逻辑关系,反映了自然界的真实美。

理解动能的概念,会用动能的定义式进行计算。

1、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知道动能定理的适用范围。

2、会推导动能定理的表达式。

一、导入新课

传说早在古希腊时期(公元前200多年)阿基米德曾经利用杠杆原理设计了投石机,它能将石块不断抛向空中,利用石块坠落时的动能,打得敌军头破血流。

同学们思考一下,为了提高这种装置的杀伤力,应该从哪方面考虑来进一步改进?学习了本节动能和动能定理,就能够理解这种装置的应用原理。

二、新课教学

(一)动能的表达式

教师活动:大屏幕投影问题,可设计如下理想化的过程模型:

设某物体的质量为m,在与运动方向相同的恒力f的作用下发生一段位移l,速度由v1增加到v2,如图所示。

提出问题:

1、力f对物体所做的功是多大?

2、物体的加速度是多大?

3、物体的初速度、末速度、位移之间有什么关系?

4、结合上述三式你能综合推导得到什么样的式子?

推导:这个过程中,力f所做的功为w=fl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

而=2al,即l=

把f、l的表达式代入w=fl,可得f做的功w=

也就是w=

根据推导过程教师重点提示:

1、动能的表达式:ek=mv2。

2、动能对应物体的运动状态,是状态量。

3、动能的标矢性:标量。

4、动能的单位:焦(j)。

练习:关于对动能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

a.动能是机械能的一种表现形式,凡是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

b.动能总为正值

c.一定质量的物体,动能变化时,速度一定变化;但速度变化时,动能不一定变化

d.动能不变的物体,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二)动能定理

教师:有了动能的表达式后,前面我们推出的w=,就可以写成w=ek2—ek1=,其中ek2表示一个过程的末动能,ek1表示一个过程的初动能。上式表明什么问题呢?请同学们用文字叙述一下。

学生: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

教师:这个结论叫做动能定理。

1、动能定理的内容: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

2、动能定理的表达式:w=。

教师:如果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动能定理中的w表示什么意义?

学生:如果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动能定理中的w表示的意义是合力做的功。

教师:那么,动能定理更为一般的叙述方法是什么呢?

学生:合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

3、对动能定理的理解:

①公式中的w指合外力做的功,也就是总功。

②动能变化量为标量,即末状态的动能减去初状态的动能。

③总功的计算方法,既可以先求合力,再求合力的功;也可以先求出各个力的功,再求功的代数和。

教师:投影展示例题,学生分析问题,讨论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架喷气式飞机质量为5.0×l03kg,起飞过程中从静止开始滑跑。当位移达到l=5.3×102m时,速度达到起飞速度v=60m/s。在此过程中飞机受到的平均阻力是飞机重力的0.02倍。求飞机受到的牵引力。

教师:从现在开始我们要逐步掌握用能量的观点分析问题。就这个问题而言,我们已知的条件是什么?

学生:已知初末速度,初速度为零,而末速度为v=60m/s,还知道物体的位移为5.3×102m以及受到的阻力是重力的0.02倍。

教师:我们要分析这类问题,应该从什么地方入手呢?

生:还是应该从受力分析入手。这个飞机受力比较简单,竖直方向的重力和地面对它的支持力合力为零,水平方向上受到飞机牵引力和阻力。

教师:分析受力的目的在我们以前解决问题时往往是为了求物体的加速度,而现在进行受力分析的目的是什么呢?

学生:目的是为了求合力做的功,根据物体合力做的功,我们就可以求解物体受到的牵引力。

教师:请同学们把具体的解答过程写出来。

投影展示学生的解答过程,帮助能力较差的学生完成解题过程。

解题过程参考

解:飞机的初动能ek1=0,末动能ek2=

合力f做的功w=fl

根据动能定理,有fl=

合力f为牵引力f牵和阻力f阻之差,而阻力和重力的关系为f阻=kmg(其中k=0.02)所以:

f=f牵–kmg

代入上式后解出

f牵=

把数值代入后得到

f牵=1.8×104n

飞机受到的牵引力是1.8×104n。

教师:用动能定理和我们以前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相比较,动能定理的优点在哪里?

学生1:动能定理不涉及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和时间,用它来处理问题要比牛顿定律方便。

学生2:动能定理能够解决变力做功和曲线运动问题,而牛顿运动定律解决这样一类问题非常困难。

教师:下面大家总结一下用动能

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怎么写 动能和势能教学反思(6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