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教师事迹材料 思政课教师事迹材料小学(四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有关思政课教师事迹材料(推荐)一
1.进一步完善两级领导听思政课制度。学院、系部两级领导每学期通过不定期、不打招呼的方式听两次思政课或专业课,建立我院领导上讲台、学院党委书记和院长每学年至少两次为师生讲思政课制度。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带头走进课堂,带头推动思政课建设,带头联系思政课教师。并将听课、讲课情况每学期末按规定报省委教育工委宣传部。
2.深化思政课教师“大练兵”主题活动。高校“大练兵”分为校级和省级两个层次。4月底开始高校练兵阶段,6月底为省级练兵及现场展示阶段。省级练兵及现场展示评选出的优秀教师以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名义授予陕西学校思政课(课程思政 )教学“标兵”能手”“骨干”称号。将纳入学院职称评审、评奖评优范围。
3.加强实践教学。加大实践教学课程化、体系化、信息化建设,打造融理论讲授、参观体验、现场教学、动手实践、志愿服务为一体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创新课,建设具有艺术职业学院特色的思政课大、中专实训基地。
1.建成一批精品课堂。坚持八个相统一”的要求,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我院高职部分建成 11堂院级示范课堂 (每名专兼职思政课教师 1堂 ),评选出3堂省级精品课堂、1堂省级优质精品课堂;中职部分建成 6堂院级示范课堂(每人至少1堂)、评选出1堂省级优质精品课堂,全力打造“金课” ,消灭“水课” ,形成“人人有示范、堂堂有精品、门门有金课、课课有名师”的思政课堂建设新局面。
2. 锻造一支队伍。按照“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要求,逐步优化思政课教师队伍,力争在 2019年第二学期各高校思政课专职教师学历、职称、年龄结构配备相对合理,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教学能力和水平有显著提升;到 2021年高校思政课教师达到 1∶350的师生比的刚性要求。推动思政课教师和学生工作干部协同式发展,健全委厅、高校、系部三级培训体系,着力建设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课师资队伍。
3.出台一批制度。学院将加强制度建设, 形成长效机制。建立思政课质量标准,明确思政课教育教学、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立项、社会实践、经费保障等方面政策和措施。要建立课程思政质量标准,明确教学设计、育人因素挖掘转化、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教师素养等方面测评指标。将建立思政课教师管理制度,完善准入制度,严把政治关、师德关、业务关,鼓励高校招聘特别优秀的硕士毕业生为思政课教师;完善考核制度,建立符合思政课教师、教学实际的科学评价考核体系,提高评价中的教学和教学研究占比,健全符合思政课教师职业特点的职称评聘标准,引导思政课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教书育人上,切实增强职业认同感、荣誉感、责任感;完善退出制度,对出现马克思主义信仰偏离、师德师风失范、学术造假等问题的思政课教师,进行惩戒退出,维护思政课教师群体形象。
1. 成立工作机构。
学院将成立思政课建设领导机构。其中领导小组组长王延奇,副组长强陆平,办公室设在思政部,范攀兼办公室主任。制定具体建设方案,切实做到思政课建设过程有部署、有方案、有保障。成立评审委员会, 由思政课建设改革专家、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和有关学校负责人组成,负责教学展示和项目评审工作。
2.夯实责任体系。构建学院办好、思政部管好、教师教好、学生学好思政课的“四好”工作格局。接受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领导对我院思政课建设情况进行督导。抓好落实,扎实开展新课堂建设各项活动,持续创新思政课建设,巩固活动成效。
3. 落实经费支持。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在全省安排 20万专项经费,用于“新课堂建设”中的教学展示、培训提升、专项课题和名师工作室建设,学院将按照不低于于1:1的比例配套专项经费。
4.加强成果运用。职称评审,在省级练兵及现场展示中获得陕西学校思政课 (课程思政 )教学“标兵”“能手”“骨干”称号的教师纳入学校职称评审、评奖评优范围,推动职称评审单列计划、单设标准、单独评审。培训提高,按要求派出相关人员参加省高教工委、教育厅举办思政部主任培训班,思政课骨干教师研修班,开展省级集中各课研讨活动。课题研究,响应省高教工委继续设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省级精品课题研究,提升思政课教师教学科研水平。宣讲宣传,组织省级优质精品课堂主讲教师通过校内示范讲、校外巡回讲、在线网络课堂讲,形成带动效应。协调中省媒体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全院“四好”思政课创优行动浓厚氛围。
有关思政课教师事迹材料(推荐)二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当代大学生,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是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根本保证。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我校确立了: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教育,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开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开展基本国情和形势与政策教育,不断增强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的指导思想。
学校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大学生,始终保持教育教学的正确方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坚持开拓创新,不断改进教育教学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实现教学方式方法多样化、实践教学规范化和教学手段现代化,建立和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和激励机制,确立学校宣传部与教学相关部门相互协调、密切配合的宏观管理体制,形成了关心和支持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良好校园文化氛围和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
学校党委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列入学校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重点,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只能重视,不能轻视;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的原则,建立健全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职能部门紧密配合、马克思主义学院具体实施”的管理机制,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建立健全领导体制
为加强校党委对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领导,学校成立了由校党委书记、主管副校长、宣传部、教务处、马克思主义学院主要负责人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骨干组成的领导小组,由校党委书记直接主抓负责,充分体现了校党委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高度重视。
是完善规范工作机制
学校实施党委会议和校长办公会“专题会”制度,定期研究确定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方向、解决存在的问题;推行学校领导“听课制”,通过学校领导深入课堂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情况和学生思想实际,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建设的指导,有效地促进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和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学校在人员及师资配备、教师培训、经费投入上给予大力支持;教务处、科技处在教学成果评定、教改立项、科研立项、精品课程建设等方面也给予思想政治理论课重点支持;严格执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督导制度和学生信息员座谈会制度,及时了解并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这些措施的落实,极大地促进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和建设水平的提高。
配置专门工作机构
学校在原社会管理学院的基础上独立设立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研究和建设工作,选配了具有哲学学科背景的教授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博士担任负责人,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和建设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落实保障专项经费
为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在图书资料购置、教师培训和教学条件改善方面给予倾斜。目前,马克思主义学院征订各类社科期刊30余种,设立专门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实验室,并购置思政课教学辅助平台,建设相关思政课程实践教学基地,不断强化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师资队伍建设。学校还投入专项经费,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和教师培训考察。
教学队伍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关键在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领路人。学校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纳入学校教育事业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坚持从严选拔、关注成长、优先培养,初步建成了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结构合理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一)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准入制度,高标准建设专兼师资队伍
根据2008年中宣部、教育部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准入制度的相关要求,学校严格实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准入制度。新任教师原则上应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并具备相关专业硕士学位。根据专任为主、专兼结合的原则,按照学生人数,学校从严选配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和相应的教学水平、科研能力的教师担任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学校现有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32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在校生比例达到了教育部1:350的要求。为增强形势与政策课的针对性与实效性,组建了一支由熟悉学生工作的管理人员和党务理论工作者构成的15人兼职教师队伍,兼职教师来自于学生工作一线,了解学生思想实际,教学内容、方法和效果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加大培养培训力度,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术研究水平
学校从实际出发,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师培养和培训工作,落实岗前培训、课程轮训、骨干教师研修、在职培训培养和实地考察等措施,提升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科研教研水平,改善了师资结构。2013年以来,思政理论课教师中有7名教师获得硕士学位,4名教师获得博士学位;先后有12人次参加各类培训,6人次参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轮训计划;每年选派4名教师参加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选派18名思政理论课专兼职教师赴发达地区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考察;选派10名专职教师带队指导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这些措施的落实,极大的提升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理论素养、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近年来,我校思政理论课教师共出版教材10余部、发表教研科研论文60余篇,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2项,教育部课题2项,省级研究课题6项,校级研究课题10余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励2项,校级教学成果奖励2项,建成省级精品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3年和2014年度两名教师被评为甘肃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彩一课”奖和“教学能手”奖,2016年度两名教师荣获甘肃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师奖,2014年一名教师入选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影响力人物候选人。
(三)以大学生思想教育研究为载体,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平台
为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三贴近”目标,学校2010年成立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以大学生思想教育和大学生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为选题,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研究,以探索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新途径,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
(四)关注教师职业成长,增强思政理论课教师责任感和归属感
学校在教师职务评聘、表彰评优、经济待遇落实等方面对思政理论课教师给予倾斜,极大地调动了思政理论课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思政理论课专任教师队伍中,现有教授7人、副教授12人,博士3人,在读博士1人,高级职称教师占全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比例为59%,高学历教师比例为56%,高于全校平均水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中有1名兼职教师获评校级“青年教师成才奖”、3名教师获评校级“优秀教师”、2名教师获评校级“模范班主任”、1名教师获评校级“优秀辅导员”、4名兼职教师获评校级“先进工作者”。
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文件精神,学校在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锐意改革,以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为切入点,推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新模式,构建课内外、校内外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体系,“理论+实践”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新模式初步形成。
(
思政课教师事迹材料 思政课教师事迹材料小学(四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