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菲亚公主心得体会和感想 苏菲亚公主的优点(九篇)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关苏菲亚公主心得体会和感想一
《苏菲的世界》让我第一次开始认真思考这个问题。
许多年前,我们不知道地球是圆的,不知道地球外还有宇宙。而发现这一切后,我们说这是科学的力量。但实际上,哲学家们早已领先提出并思考过了这个问题,只是他们的回答往往不被那个时代接受而已。那些哲学家们其实就是“兔毛顶端的人”。如果将这个世界看成一只巨大的兔子,我们就是躲在兔毛深处安享现状的人。而努力向上攀爬妄图站在兔毛顶处,去看清世界的,就是哲学家。
每个人生来就是哲学家,他们充满好奇心,周围一切对他们而言,都是未知的。他们不会因为一个人走在路上,忽然就飘在空中觉得奇怪,也不会觉得1 1=3有什么不对。他们没有成为哲学家,是因为在逐渐认识世界同时也在逐渐丧失好奇心。
所以,我们根本不了解世界。我们自认为的“熟知”不过是在舒适区待久了后潜意识里自然形成的。也就是说,不是我们熟悉世界,而是世界熟悉我们。
这一切都是《苏菲的世界》里艾伯特教会我和我的朋友苏菲的。他是我们共同的哲学老师。
最聪明的人是谁?艾伯特带着我们回到了古雅典。我们见到了学者苏格拉底并了解了他的一生。神谕说苏格拉底是整个雅典最聪明的人,可苏格拉底自已却认为他一无所知。他这样以为的,也因此成为了哲学家,他孜孜不倦追求真理,并且永不放弃。他是站在兔毛最顶端的人。我们也寻到了最终的答案:最聪明的是明白自已无知的人。真正的智慧来自内心。
生命的意义何在?当你时时刻刻被人监视被人控制而得不到自由时,你或许会明白。我们每个人都是星尘。生命存在于宇宙之中就是点点星尘。他们渺小不起眼,但在短暂的生命之中无刻不在绽放星光。
很奇怪不是吗?每个人其实都长的一模一样,我们都是从一个理型的模子里刻出来的。就像,不论一匹马长成什么模样,你都能做到一眼看出,这是马。生命的意义就在于此,奇妙,光彩绚丽。
这是苏菲的世界,也是我的世界。打开它,你会被不由自主地吸引进去,你会走过不同的时代,希腊、文艺复兴、中世纪,见到不同的人,柏拉图、黑格尔、达尔文。它领着你站在一个全新的高度:脚下是世界,头顶是宇宙,一览无余。你会重新认识生命,认识自已。
就像一个尚在襁袍中的婴儿,第一次看到世界时,内心的感动。
有关苏菲亚公主心得体会和感想二
《苏菲的世界》一书中谈论了多个哲学家,而达尔文令人深思。达尔文是个伟大的人,虽然“伟大”一词很空洞,但用在他身上,我觉得再合适不过。
年少时,他是个好奇心强、热爱自然的孩子,在天真烂漫的年纪,彻底激发了对动物和实践的兴趣。他在上学时,到处去搜集各种各样的甲虫。青年时开始研究神学,又为了自己的理想目标而不顾一切去环游世界,这无疑是他生命中最有意义的事。后来回到英国,过了许多年才发表他的作品,由此可见其谨慎严密的态度,这也正是科学家应持有的。
他的作品在英国引起轰动,那便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之物种起源论》。
我梳理了一下他的观点,主要如下:
一、既存的所有动植物样式都是依照生物进化的法则,从较早期较原始的形式演变而来。
二、进化是生存竞争中自然淘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那些最能够适应环境的人就存活下来,继续繁衍种族。另外,生存竞争在那些彼此最为相似的物种之间往往最为激烈。
三、人与类人猿必定是在某段时间由同一祖先进化而来。
四、在遗传中,每个子女之间会有些微差异,当发生突变时,会引起不利影响,而能够拥有一些优势,或能立于不败之地。
诸多理论,恰恰也反映了“适者生存”这一主题。
达尔文的理论为人类世界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做出了极大贡献。因此以科学先驱的身份隆重葬于西敏寺。
达尔文不仅是一个生物学家和自然科学家,在我心中更是一个领头人,引导人类踟蹰前行的科学领头人。他是当时唯一一个公开质疑《圣经》关于人类起源的科学家。
读达尔文,我感慨万千。
如果说“适者生存”是历史的选择,那么今天,或许只有自己成为“强者”,成为“高手”,才能在社会立足,才能不被历史的滚滚车轮所碾压、所抛弃。只有敢于质疑,敢于批判,敢于挑战权威,有一颗无畏的心,才能愈走愈远。只有保持好奇心,对生活小事加以关注,对生活现象加以研究,才能不忘初心,奋勇拼搏!
有关苏菲亚公主心得体会和感想三
中秋节期间,我在家读了一本书:《苏菲的世界》。这是一本哲学方面的书,所以读上去不免有些枯燥。但是,常言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坚持读下来,我读懂了许多人生道理。
书的作者是乔斯坦?贾德,他简直是一个天才。以一本故事的形式,“使读者能以阅读侦探小说般的心情浏览从柏拉图以前一直到二十世纪的整部世界哲学史。”书中14岁的苏菲某天放学回家,发现了一封神秘的信。两个问题: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吸引了她。从此,在一位神秘老师的指引下,苏菲开始学习哲学这门课程,开始思索大哲学家们思索的根本问题。与此同时,这位老师不断送来的信,让世界谜团般在她眼前展开。苏菲企图用自己的常识与悟性解开这些谜团,然而,事实比这更怪异
读了这本书,我有了许多新理解,对现在的世界和原有的知识有了新认识和新看法。书中每一章提炼出来的观点都很经典,它们揭示了历代哲学大家们的言语或理论。其中有两句话我记忆很深。一句是:“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哲学家只有一个条件:要有好奇心”,另一句是:“最聪明的是明白自己无知的人。”
我喜欢这两句话的原因是它们不仅朴实而且耐人寻味。
“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哲学家只有一个条件:要有好奇心”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保持童年那种对万物都有陌生感的纯真性格,才能学好哲学,做哲学家。这也许就是为什么哲学家被人们认为成“世界上最可怕的人”的原因吧!书中为了证明这个观点,还做了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将一只白兔比作整个世界,我们则是一些在兔子顶端的微生物。一开始,我们对这世界都深感好奇,但随着年纪越来越大,就逐渐熟悉了这个世界,也就滑入兔子的毛皮深处,并在那里舒适地呆了下来。可是,哲学家为了探索全人类的问题,他们踏上了爬向兔毛顶端的危险旅程。我想:大人们也许就是因为平常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这些芝麻琐事而烦恼,而对大千世界慢慢失去了好奇,最终在兔毛深处度过终生。怎样才是对这个世界始终保持好奇心呢?根据我对书的了解,也许是这样的:举个例子:假如在见到狗时,婴儿也许会激动地学狗叫:汪汪!汪汪!而我们则会漠然无比。但如果我此时去思考例如:世界上为什么会有这种动物?我们为什么把这种动物称作狗?狗为什么会这样吠?的问题,就应该称作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心了。
在我读书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个问题,希望大家予以指教。
“最聪明的是明白自己无知的人。”苏格拉底的生平简直难以猜测,他的一生没有留下一文一字。我们只能从其弟子柏拉图的著作中去了解他,所以,就导致了意见的不统一。从《苏菲的世界》中,我了解到:苏格拉底从前大部分时间爱在广场上与别人谈话,话题一般都是哲学上的问题,在这方面,许多人最后都会与他争论,但结果总是苏格拉底胜利,这使得许多人讨厌他,尤其是那些在地方上有脸面的人。最后,他被判处死刑服毒而死。可是,我在平常的阅读积累中,有一篇文章是说苏格拉底临死前叫他的弟子找一个传人。最后那个最合适的人选就是弟子自己,告诉人们要自信的道理。这两个故事对苏格拉底的死法有着不同的描述,究竟谁对谁错?
我现在对于《苏菲的世界》这本书的理解还很浅显,还要继续研读,像鲁迅先生说的那样:把薄书读厚,把厚书读薄。
有关苏菲亚公主心得体会和感想四
这几天我看了一本书,书的名字叫《苏菲的世界》。
这本书光看封面机灵古怪的小人跃然纸上,让我恍惚间以为这是一本童话书,这不料想这是一本哲学书,一本厚厚的令人爱不释手的哲学书,里面大有乾坤。
翻开第一页你是谁?这一句话赫然在目,我是谁?我就是我不假思索的我回答完这个看起来愚不可及的问题,继续往下读,相比我这个简陋的回答,主人公苏菲的回答无畏是长篇大论,甚至他自己都怀疑上了他自己。她是谁?
随着主人公拆开一个一个的信封,解开一道又一道的难题,我昨天爱上了哲学世界的产生名人的冲突,人类的起源思想与行动的联系语气比这些谜题在我面前一一展开,天呐,这比《十万个为什么》有趣多了,好吧?
随时讲哲学,但并不生硬,有种让人一看就想读完这本书的感觉,我非常喜欢看这本书,我从中学到了许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这是前所未有的,令我想要深度去探知探索的一本书。
我爱这本书,爱她的一切,她让我懂得哲学。
书是我们成长道路上的良师益友,我们应该带着书前进。学到老,活到老。
有关苏菲亚公主心得体会和感想五
本书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发展的历程。由前苏格拉底时代到萨特,以及亚里士多德、笛卡尔、黑格尔等人的思想都通过作者生动的笔触跃然纸上,并配以当时的历史背景加以解释。
书中有几个句子,我很喜欢。
“那轰然一响,我们也是星辰。”
看的时候觉得这句话真美。这是书里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了。大概是说,我们和星辰一样在旷远的宇宙中孤独而不可重现地存在,既让人骄傲,因为我们和星辰一样可贵又优美,又让人悲伤,因为星辰也是终将消亡的存在。坐在回家的公交车上,在我看不到的满天星火里,那跋涉千年的星光终于到达地球,而发出光芒的星辰,或许已经湮灭无存。我们,也是星辰。
“事实上黑暗本身是不存在的,他们只是缺少光线的照射罢了。”
黑暗中亦有光芒的存在,每双不同的眼里,亦会有不同的世界。在她的眼里,黑暗,只不过是缺少光芒的照射。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学习中,你遇到的黑暗,只不过是,太阳有点迟到。
哲学给我们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那么哲学是什么?《苏菲的世界》里有这样一段话:“这个世界就像魔术师从他的帽子里拉出的一只白兔。只是这白兔的体积极其庞大,因此这个戏法要数十亿年才能变出来。所有的生物都出生于这只兔子的细毛顶端,他们刚开始对于这场不可思议的戏法感到惊奇。然而他们年纪越大,也就越深入兔子的毛皮,并且待了下来。他们在那里觉得非常安逸,因此不愿再冒险爬回兔毛顶端。唯有哲学家才会踏上此一危险的旅程,迈向语言和存在所能达到的顶峰。其中有些人掉了下来,但也有些人死命抓住兔毛不放,并对那些窝在舒适柔软的兔毛深处、尽情吃喝的人们大声吼叫。”
因此,我认为,哲学的本质就是好奇心。好奇心让人们思考,为什么世界是这样的?而不是像其他人一样,认为世界本该是这样。这样的一些人,就是哲学家。
说不定,读完这本书,你就会开始思考。翻开《苏菲的世界》,它会带你走进一个智慧的哲学圣殿。
有关苏菲亚公主心得体会和感想六
小时候的我很喜欢收藏一些苦涩难懂的书籍,厚厚的砖块书堆砌起的“城堡”让我骄傲。今天,我拿起了城堡中一块历经风霜却依然闪闪发光的“金砖”,细细地品味它的含蕴。
《苏菲的世界》这本书很多人都了解,它是一本以哲学为中心的启蒙书。以苏菲接收的无名信为开端,以神秘导师的教导信为线索,乔斯坦贾德以不俗的文笔把读者带进少女苏菲的神秘世界中。在这个博大的世界中,我随着苏菲的脚步,走进哲学,反思人生。
哲学,在我的脑海里一直以一个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形象伫立存在。他就像一个不容侵犯的神祗,繁复而枯杂。我从没想到我会以这种方式去接触和体味他——读。
晴朗的下午,我轻抿一口茶,慢慢翻开有点泛黄的书页。在细细咬嚼文字的过程中,我似乎融入了苏菲的世界。
我在苏菲身后与她一起阅读第一封无名书信。“你是谁?”我皱眉。苏菲在思考不得后跑去花园。我没有跟着她的思路。我在想,如果我没有名字,我应该怎样被称呼?或许,每个人的灵魂都始终有个不朽的名字,我也是。那么,我又是谁呢?这个问题显然很有趣却也难以回答。我想不出来,无奈地读第二个问题,“世界从何而来?”。这也太困难了!我跟苏菲一样百思不得其解。或许我该好好读完这本书,说不定我在读完后会懂得这些问题,我暗暗想着。
抱着这个信念,我极有兴趣地花了四个下午啃完这本书。在这短短四天里,我长了不少见识,对柏拉图、笛卡尔和洛克等人的了解也更深刻了。《苏菲的世界》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却不是在贾德笔下简单的“哲学”,而是苏菲与席德、少校等人的关系。就像侦探小说一样,实在是太牵人心魄了!我甚至会不由自主地翻到后几页去探寻真相!这本书正如作家马德兰蓝格尔所评价的:“《苏菲的世界》一书有助于使读者以阅读侦探小说般的心情游览从柏拉图以前一直到20世纪的世界哲学史,而丝毫不产生任何枯燥厌烦的感觉。”这简直是我的'心里话,当然,我并没有这么准确的语言。所以我只能用我贫瘠的文字来努力表达我的意思。
苏菲是一个抽象的人物,她是少校的作品。苏菲的世界是少校送给女儿席德的礼物,但作为礼物的苏菲和艾伯特却有自己的想法,他们努力挣脱这种束缚,这使我很受触动,对于在逆境中反败为胜的人物我总是充满敬意的。我很佩服作者贾德,他细致入微的对哲学的思考以他完美的文笔展现在我眼前,我甚至真的溶入其中怀疑自己的存在。我想,读完这本书,我获得的最大启发应该就是:作为“上帝的作品”,我们应该有理智和思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摆脱“上帝”的控制与命运的枷锁。
对于这本书,我可能不是理解最深的人;但是对于我来说,它最是令我感触良多的书。我希望诸如此类的书籍能够越来越多,也能让我们这些读者拥有更多的精神粮食。
有关苏菲亚公主心得体会和感想七
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
可以通过想象,这两个哲学社会问题会成为萦绕全书甚至需要我们自己人生的疑问,因为他们这是对终极的拷问,对本源的发问。
——你是谁?
当14岁的索菲收到这封信时,她一定很开心。但她第二次想的时候,她很困惑。我是谁?她走到镜子前,想象自己不是苏菲,叫莉莉。试着把自己叫到镜子前眨眼,但不起作用。所以在哲学课上,问题就像影子一样,缠着她。最后,她发现事情比她想象的还要奇怪。她,苏菲,是少校为庆祝希德十五岁生日而虚构的人物,少校控制着她的思想和行动。但更讽刺的是,少校,他创造了苏菲的世界,但他是由我们创造的。
这故事就像个无底洞。很神奇,但也让我们思考。我们也是被创造出来,住在另一个生物的脑子里的吗?那我们是什么?单纯的人?还是作家小说里的人物?还是一场梦?我们有自我意识吗?还是有人在控制局面?这个人就是我们所说的命运吗?这本书给出了一个开放式的结局,但是这个问题有很多答案。在哲学史上,成千上万的大师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我认为最有洞察力的是法国哲学家笛卡尔的哲学思想:我思故我在。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一辈子都在问问题,弄清楚我们到底是谁。
——世界从哪里来?
信光我的立场,有五六百的书,这些图书的图书世界。试想一下,我们生活在一个巨大的力作,作者创建一个虚拟地球,数十亿的生活在这个星球上的人。你是为您量身定制每个项目的作者,你的生活是有点思维下的情况下,你最终会由笔者主导。大第二次世界大战,你只要打开门的小运动,是作者的精心安排。我想想你是否感到毛骨悚然。
在科学与哲学上,这都造成社会恐慌。科学上意味着企业所有学生科学发展定律都具有不确定性。哲学上意味着探寻的本源可能影响并不是一种客观方面存在。我们的世界成为了自己一个非常脆弱而不稳定的肥皂泡。而这种精神世界,正是苏菲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上苏菲并没有放弃。结束这本书的,她拿起扳手敲了敲sid的额头,和喜德齐骆驼跟踪的感觉。这真像一个福音!也许我们做什么,它可以带来影响到了另一个世界。
人生是星尘,我们是星尘,世界发展也是星尘。
我们都很美。
有关苏菲亚公主心得体会和感想八
文学是无数的语言文字拼凑而成的艺术,科学是无数的定理定律组成的知识体系,美学是无数人对现实的感觉所组成的审美意识,而哲学,我觉得它是无数个世界的概括与总结。
在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人会谈到哲学,也很少有人会去研究哲学。在大学里有那么一句话:选择哲学,等于待业。这句话说明了哲学这条路是条死胡同。在以前我对哲学从来就没有任何的概念,从不知道哲学是什么,也从没接触过,但在初中的时候我第一次认识了哲学。在一次演讲中我选择了《苏菲的世界》作为题材。阅读了它之后,我总算明白哲学其实并不是那么的陌生,其实生活中无处不在,不论是文学、科学、美学等等它们都有哲学。
印象最深的就是开篇苏菲收到了一封信,里面只有1个问题:你是谁。从这个问题它就把我带进了哲学里。你是谁?多么奇怪的一个问题。我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这个看似非常简单,却又似乎永远也没有答案。我是王忆玮?还是说我是一个生活在银河系里的太阳系里的地球上的中国浙江杭州的人?但是叫王忆玮的人在这个世界上不知道已经有了多少个,在未来还会出现多少个,他们都叫王忆玮,但是就是我么?而在杭州又有成千上万的人他们又可以替代我么?答案显然不对。在思考了很久以后,我只能回答说,我就是我,除此之外找不出任何的词汇来说清楚“我”到底是谁。就这么一个问题,便把我吸引进了哲学的世界里,它是多么的神秘,多么的有趣,我似乎永远也摸不透它……
在书中我分清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我认识了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黑格尔,笛卡尔,佛洛依德等等著名的哲学家。记忆中最有趣的一句话就是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所说的一句话:cogito, ergo sum。这是法语翻译成中文也就是:我思故我在。
我思故我在。根据字面上的意思很容易理解。意思就是因为我思考所以我存在,可是笛卡尔为什么要说这么一句话呢。笛卡尔是当时怀疑论者的代表人物,他怀疑世界上的每一样东西,但有一件事情是他绝对肯定,那就是他一直在怀疑。也因为他一直在怀疑,所以他一定是无时不刻的在思考,而因为他必然是在思考的所以他也一定是一个思考的存在者。用他自己的话来讲也就是那句,我思故我在了。
但是这个时候我又有了新的疑问,为什么思考的就一定是存在者呢?不思考难道他就会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么。之后我便用我哲学的头脑解开了这个疑问。
因为如果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却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想,那无疑,他和一具行尸走肉是完全没有区别的,也只有当自己在不停的思考当中,生活才变的有意义,而世界也将会承认这一个思考的存在者。
刚解决一个问题,不自觉的,我的脑海中又跳出一个问题,难道只要思考了,存在了,生活就一定有意义吗?那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想要自杀,想结束自己的生命呢。他们并没有感觉这个世界有意义,他们是厌倦了这个世界。
所以我觉得并非只要思考,那生活就是有意义的。记得在书中有这么一个故事:一天早上一家三口吃完了早餐,妈妈便转身去收拾碗筷了,就在这时,爸爸突然飞了起来,悬在了空中,仅有2岁的孩子看见了什么表情也没有,但是当妈妈转过身来的时候却吓的晕倒了。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呢?只是因为孩子并不知道万有引力,他不知道人在正常状态下不会飞,但是妈妈知道这一切,她已经习惯了这个世界,接受了这个世界。而孩子他什么也不知道,他最多只会好奇,为什么爸爸飞起来了,妈妈没有飞。他只有一颗好奇心。但是现在的大多数人都早已习惯了这个世界,不会愿意多费精力去思考那些费脑筋的问题,所以他们总是过着千篇一律的生活,而对于生活条件差的人,自然就会产生了厌倦的心理。如果当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愿意接受这么一个世界,不愿多加思考的话,那这个社会也就将停止发展。而当我们带着一颗好奇心去思考时,我们自然会明白得越来越多,而这个世界也将加快脚步发展。
我原本以为哲学是一门完全不切实际的学问,一门无趣乏味的学问,但是当我读完整本书之后,我才发现,其实哲学是最贴近生活的,它就是关于每个人心中的问题的一门学问。只有哲学才可以打开每个人心中的那个世界,只有哲学才可以解释我们心中的那些“善与恶”、“美与丑”、“生与死”……
而当它在打开我们心中的那个世界的同时,也融入了我们每个人的世界,成为我们各自世界中的那株萌芽。
有关苏菲亚公主心得体会和感想九
五天轮回,哈哈,终于又盼到了周末。
总算可以惬意地躺在床上,把都市的喧闹,繁忙的功课,纷乱的心绪统统抛到脑后,在这夜幕渐合的黄昏中好好享受夜的静。
随手从枕下抽出绿封面的畅销书《苏菲的世界》,再浏览一逾那使人心动的章节:14岁的少女苏菲放学回家,在邮筒里连续发现神秘的信件:。一州尔是谁?—世界从哪里来?
静,是多么迷人而神秘。传说释迎牟尼就是在菩提树下静静思索而大彻大悟成佛的。静,可是智慧之源?
苏菲在神秘导师引导下,开始思索这两个困惑哲学大师的人类难题。她生平第一次开始觉得自己因思索这样伟大的问题而变得伟大,无论在学校其他地方,人们关心的都只是一些芝麻。
拥有静是何等的舒适啊!当目膜不受任何声波的刺激,心灵也不激起任何波纹。我舒适地辗转着,仿佛已置身在浩森无垠的星海,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任思绪纷飞浮想,什么都可以想,什么也都可以不想……
而苏菲做不到。居然不知道自己是谁?这不是太奇怪了吗?苏菲实在想不通,她可以选择自己的朋友,却没有权利选择自己的长相,也不能选择自己要成为什。么人。她甚至不曾选择要成为人。
不用听,一辆载重汽车从楼前公路上奔驰而过,那么急捉和匆忙。飞驰而过的声响,在我心中掠起一路尘土:苏菲世界中的伊甸园、小木屋、花园宴会以及那魔术师的礼帽……这些在脑海里浮现得越来越清晰,变得触手可及。
又有一种奇怪的声响触动了我的耳膜,那是不远处建筑工地上搅拌机的声音:我能想像得出那机器的轰鸣声。哲学不一定是那些与现实脱离的学院人士躲在象牙塔里写出来的东西。那么哲学是工地上的搅伴棚马?苏菲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与后天的知识,企图解开这些世上谜团,然而真实的世界远比她所想的更怪异,更离奇……
咦,哪来的老外在说话?凝神细听,原来隔壁有人在听英语磁带。纷至沓来的声波打碎了我所期望的静,也撞击着我的心。苏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梦的世界,它将会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
苏菲亚公主心得体会和感想 苏菲亚公主的优点(九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