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背影》心得体会实用 《背影》的感受(四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2-041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主题《背影》心得体会实用一

记得初中刚读时,我曾为作品中父亲做的这些细琐只事感到不解,为什么要将这些平凡至极的事写入文章。现在,我才渐渐懂得了作者那自认“聪明”背后真正的内涵。

出行之日,父亲本是不准备送“我”的但终因放心不下,还是亲自过来送,并托付茶房好好地照应“我”。对此“我”的看法是——

“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直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这种感觉我也有过。平时父母细致到点的安排常让我觉得有些迂,甚至在别人面前觉得难为情。不理解父母这时候怎么不懂了呢?还是自己聪明,赶紧摆脱,觉得会让人留下笑柄的。但渐渐地我发现在那些身经世事的作家笔下,与我同样的经历,却是全然不同的看法。随着一年年地成长,我才更加明白,这是一种少有的也是极其珍贵的亲情。或许父母的行为在我们看来“幼稚”、“完全用不着”,但那份融于其中的无限的关心、无尽的爱袒,却是只有深品才能体验,才能了解那份来自亲情的苦心。其实自己并不聪明,真正智慧的是我们父母,他们不惜以自己能做到的一切方式,灌注爱在孩子这片原野上,身处肥沃土地的我们竟然自作聪明,把善意的初衷看成累赘,多么得不该啊!看到过一本书上总结人一生各阶段对父亲的看法,很经典,大概意思如下:很小的时候,总是依赖于父亲,因为他在孩子眼里的强大与万能;上了学,渐渐地为父亲严厉态度与苛刻要求感到不满,开始出现抵触心理;二十多岁,有了一点生活经历就觉得可以闯遍天下,在新潮的社会中,父亲的老话显得更不中听了,就是要逆其道而行;人近中年,看遍了人情冷暖,细细嚼味,原来父亲的话是很有道理的,终于发现,父亲教给孩子的都是自己一生中吃的教训、苦头以及难能可贵的经验。那份爱是不忍我们经历他曾受到的苦的别有用心,这才真正明白了父亲的好与伟大。

《背影》中,最让人感动的饿情节莫过于父亲买橘子的一幕(原文略),让人揪心又动心——

这样感人的画面让无数人动容,真的只有买橘子这么件小事吗?不,远远不止。父亲艰难地前往,又是如何努力地回来,努力地装作轻松催促儿子上车,这其中既有一位长辈的关爱与奉献,又有一位父亲独有的深沉与含蓄。肥胖的背影蹒跚前行,即使是在人来人往的铁道口,这一幕也一定会让儿子今生今世不会忘怀,不忍任之飘入过去历史的浮尘中。

小小的橘子因为沾上了父亲的气息,变得格外甘甜起来,尽管日后父亲待他渐渐不同往日,但“我”惦记着只是父亲的好,惦记着父亲对儿子美好的初衷。文章结尾段——

“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我的脑中缓慢插放着蒙太奇式的画面,不禁泪欲夺眶。

如此真切感人的情节在朱自清其他作品中也多有体现,在《给亡妇》中,作者深切怀念那个一直只挂念孩子与丈夫的爱妻,件件琐碎的小事却道出了平凡夫妻间真挚的感情。《哀韦杰三君》中韦杰三的“忧郁、悲苦、坚忍、温雅”最足以“引人深大之思和切至之情”。

品读朱自清的文章,我不仅感受到他笔下个个生动人物的气息,更感受到了他自己人性的美丽光辉:善感的心灵,一颗勇于肩负责任的心!

主题《背影》心得体会实用二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明确文章的线索,体会父子情深,品味朴实、饱含深情的语言。

2.过程和方法目标:

提高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和从写作中精选材料、谋篇布局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体味文中血浓于水的浓浓亲情,从背影中发掘深深的父爱,陶冶学生爱我亲人、爱我生活的高尚情感。。

二、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朴实、饱含深情的语言,学习叙事中的选材方法——截取法。

难点:明确“背影”是课文的明线,“父子深情”是课文的暗线,二者和谐统一,体会文章情思绵绵的意蕴。

三、 教学课时 4课时

四、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法

五、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整体感知全文,梳理文章的层次

(一) 导入

以小故事《儿子眼中的父亲》导入新课:

7岁:“爸爸真了不起,什么都懂!”

14岁:“好像有时候觉得也不对……”

20岁:“爸爸有点落伍了,他的理论和时代格格不入。”

25岁:“老头子一无所知,毫无疑问,他已陈腐不堪。”

35岁:“如果爸爸当年像我这样老练,他今天肯定是个百万富翁。”

45岁:“我不知道是否该和‘老头子’商量商量,或许他能帮我出出主意。”

55岁:“真可惜,爸爸去世了,说实话,他的看法相当光明。”

60岁:“可怜的爸爸,您简直是位无所不知的的学者,遗憾的是我了解您太晚了。”

共同思考,引入课题:同一个父亲,在儿子眼中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变化?

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文质兼美的纪实散文,其中也刻画了一位疼爱儿子的父亲,这篇散文就是朱自清的《背影》。《背影》是一篇著名的纪实性散文,也可以说是回忆性散文,本文写于1925年,至今已六七十年,一直被广大读者所传诵,多少年来也一直被选入教材,哺育了几代人。对于这样的名篇,我们应认真阅读、学习。请同学们把课文朗读一遍。

(二) 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朱自清(1899-1948),字佩弦,号秋实。江苏省扬州市人, 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946年朱自清为反对美蒋反动派的罪恶行径,在拒绝领取美国救济粮的宣言上签字,因此东称他“有骨气”。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创作成就最大的是散文,细腻清丽、意境隽永、于朴素中见真情、洋溢着一股清新气息。

《背影》写于1925年,他到清化大学任教不久,接到父亲来信,信中一些话,使他想起父亲,待他的许多好处,尤其是七、八年前父亲在南京为他送行的背影,不禁泪如泉涌,写下了这篇感情真挚的散文。

(三)通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听录音朗读

要求:将那些自己读不准的字标出记号;将自己不能理解的词语框出来。

2.朗读

可以分为四个部分:1—3段、4—5段,6段,7段分别找不同的小组读。6段齐读。

3.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解释词义。

4.自读课文,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讨论文章结构,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

第一部分(第一段):怀念父亲,最难忘背影。(点“背影”)----开篇寄思

第二部分(第二到六段):回忆往事,车站离别看见背影,表现父亲的爱子之情。(忆“背影”)----往事回忆

(一)交待父子分别时的家庭情况,为写背影渲染悲凉气氛。----交代家境

(二)写父亲决定亲自送行,并细心关照,为写背影作铺垫。----浦口送别

(三)描写父亲爬过铁道去买橘时的“背影”,抒发真挚感情。(写“背影”)----车站买橘

第三部分(第七段):接读父信,再现背影,表达了我别后对父亲的思念,以在泪光中再现背影作结。(哭“背影”)----结尾怀念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研读1-3小节,初步体会情感

(一)学习第1--3节

(1)指名朗读第1节。

(2)第一切中提到的“两年来”具体指哪一段时间?第一节起什么作用?

1923--1925年;开篇点题。

(3)读第二节,思考:

①“那年”是哪一年?

②“祸不单行”“满院狼籍”是什么意思?

祖母去世,父亲失业,故说:“祸不单行”,父亲那时卸职奔丧,需打点行囊,所以说“满院狼藉”。

③“我不禁簌簌地流下泪”,是为什么?

“我目睹家境衰改的情景,伤心地流下眼泪。

④父亲的那句话包含着什么意思?

是对儿子的宽慰,体现了他的爱子之情。

(4)第3

《背影》心得体会实用 《背影》的感受(四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我们...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