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之秋自主阅读心得体会总结 三峡之秋阅读笔记(四篇)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三峡之秋自主阅读心得体会总结一
长江三峡旅游,可从重庆顺江而下,快镜头地观赏三峡奇特风光,也可以从上海、南京或武汉逆流而上,慢节奏地饱览长江沿途美景。然而,从长江三峡门户宜昌出发,畅游神奇美丽的长江三峡,是长江三峡旅游的最佳起始点。
长江三峡东起湖北宜昌市的南津关,西至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城,由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组成,全长193公里。它是长江风光的精华,神州山水中的瑰宝,古往今来,闪耀着迷人的光彩,无数中外游客为之倾倒。朋友让我们开始神奇壮丽的三峡之旅吧……
○西陵峡
风光绮丽的西陵峡,西起秭归县香溪河口,东至宜昌市南津关,全长76公里,是长江三峡中最长的峡谷。因位于“楚之西塞”和夷陵(宜昌古称)的西边,故叫西陵峡。西陵峡以“险”出名,以“奇”著称,“奇”、“险”化为西陵峡的壮美。西陵峡中有“三滩”(泄滩、青滩、崆岭滩)、“四峡”(灯影峡、黄牛峡、牛肝马肺峡和兵书宝剑峡),峡中有峡、滩中有滩,大滩含小滩,滩多水急,自古三峡船夫世世代代在此与险滩激流相搏。“西陵峡中行节稠,滩滩都是鬼见愁。”随着葛洲坝工程的建成蓄水,回水百里,水位上升,险滩礁石永睡于江底,加之解放后的航道整治,西陵峡中滩多水急的奇观、船夫搏流的壮景不复见了。今天我们沿途可欣赏博大恢宏的三峡工程及西陵峡两岸的美妙景色。
◎南津关
这就是南津关,长江三峡的起始点,长江中上游的分界线。这里建有著名的西陵峡口风景区,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省级旅游度假区,主要景点有嫘祖庙、桃花村、白马洞、三游洞、下牢溪、龙泉洞、仙人溪和五洲休闲乐园等景点。穿过南津关以后,江面由20__多米左右变窄到300米,展现在你眼前的便是色彩斑澜、气象万千的壮丽画卷。
◎灯影峡
过南津关西行约10公里,就到了灯影峡。灯影峡又名明月峡,峡虽不长,但景致不凡,可谓“无峰非峭壁,有水尽飞泉”。峡壁明净可人,纯无杂色,如天工细心打磨而出。当这明净的峡壁被明净的天宇映衬着时,酷似一副水墨国画,崖壁映入江水中,静影澄碧;江水瑟瑟,更添明丽之趣。若晚间过此,月悬西山,月光之下的山光水色形成的那种“净界”,难以言喻,所谓“明月峡”,即由此得名。灯影峡得以形取景,船左方(南岸)的马牙山上有四块奇石,酷似《西游记》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高兴归来的生动形象:手搭凉蓬、前行探路的孙悟空;捧着肚皮、一步三晃的猪八戒;肩落重担、紧步相随的沙和尚;安然坐骑、合掌缓行的唐僧。形象逼真、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妙不可言。每当落霞晚照,从峡中远望,极似皮影戏(当地人叫“灯影戏”)中人物,故名灯影峡。
◎仙人桥
船继续西行不久,在江北可见一跨径15米、宽仅1米有余的天然石桥,这就是仙人桥。这里是欣赏西陵秀色的最佳点,站在仙人桥上俯视,上下百里的西陵峡里大半尽收眼底,但见云卷细浪,雾散轻烟,千轮万舟,形如柳叶,使人仿佛置身天上。传说有一樵哥为仙女所爱,但仙凡路隔,难结连理,仙女乃抛下裙带化为仙人桥,引渡樵哥登台而上。宋代诗人田钧有诗云:“仙人桥上白云封,仙人桥下水汹汹,行舟过此停桡问,不见仙人空碧峰!”。
◎黄牛峡
乘船继续西上约10公里,翘首南望,便可于彩云间看到一排陡峭的石壁,绝壁下九条蜿蜒下垂的绿色山脊,宛如九龙下水,气势十分雄伟壮观。那横空出世的石壁便是黄牛岩,岩下河谷便是黄牛峡。
黄牛峡中乱石星罗棋布,犬牙交错。其间,河道似九曲回肠,泡漩如沸水翻滚,水急礁险,号称黄牛滩。古歌谣发出了“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这反映了以往木船上水的艰难,因为这段江流,不但水急,暗礁也多,木船上水,十分吃力,又要时刻小心,所以行驶极慢。
感慨黄牛一名的由来,贯穿着夏禹开江治水的神话故事。相传玉帝降生夏禹到人世来治理洪水,同时又派遣天神下界来协助他。当他率民开凿到现在的黄牛峡,天神化为神牛前来相助。一日,天刚麻亮,有一民妇送茶饭给治水的民夫。她来到江边,猛然看到一头巨大、雄壮的黄牛,身绕霞光,扬蹄腾跃,忿怒地以角触山,顿时山崩石裂,响声如雷鸣。民女吓得瞠目结舌,大声呼喊起来。喊声惊动了神牛,便一下跳下山岩。从此把影像留在石壁间。传说诸葛亮撰写的《黄陵庙记》也这样记述:熟视于大江重复石壁间,有视象影现焉,鬓发须眉、冠棠宛然如彩画者。前竖旗旌,右驻以黄犊;前面还有块岩石呈黑色,吉人牵牛状。“策牛者何人,尔行何日已?”这是人们对征服大自然的美丽想象,黄牛象征着人民改造河山的伟大创造力。黄牛助禹开江有功,古人便在山下修了座黄牛庙来四时祭祀;今日,在这里投资3.9亿元的国债支持项目黄牛岩生态旅游区正在抓紧建设。
◎中堡岛——三峡大坝坝址
船过西陵长江大桥,就到了三峡大坝坝址。这里原是一个长方形小岛,称为中堡岛,是周恩来总理亲自选定的大坝坝址。中堡岛是一个神奇的岛,历史上不论发生多大的洪水,都淹不了这个小岛。1870年的特大洪水淹了位置比中堡岛高得多的黄陵庙,却没能淹没中堡岛。这中“水涨岛高”的奥秘,至今还没有令人信服的科学解释。
现在船行的是导流明渠,全长3410米,宽350米,宽度约占整个长江江面的1/3,是三峡工程第一期工程完成的主要项目,自1997年10月1日正式通航起,有效使用期为6年。20__年后长江上来往船只需改道北岸的双线五级船闸(可通过万吨级船队)和单线一级垂直升船机(可快速通过3000吨级的客货轮)航行。船行右方高大建筑物就是三峡大坝。它是混凝土重力坝,坝顶高程185米,坝顶总长2309米,正常蓄水位175米。三峡水电工程总装机容量为1820千瓦,年发电量为847亿千瓦时以上。船行左方是三峡移民第一城——秭归新县城。
◎崆岭峡
船驶过三峡大坝后,再西行约10公里,便驶入一个险峻的峡谷之中,就是三峡中著名的崆岭峡。崆岭峡峭壁耸立,如斧削刀劈一般。此峡又称空冷峡,全长约2.5公里。据《舆地纪胜》描述,它“绝崖壁立,湍流迅急,挽舟甚难,务空其(船),然后得过”。两岸绝壁之间,夹一天下闻名的险滩--崆岭滩。这里水流湍急,大小礁石密布水中。因而有所谓:“青滩泄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的民谣流传千年。峡中原有一块突出水面的礁石,上刻3个大字“对我来”。航船经过这里,必须直冲着这块礁石驶去,便可借着流水的回冲力,安全地擦石而过;如果想要躲开它,反而会被它撞沉。1900年,有一艘外国轮船开进峡江,船长不知“对我来”礁石的奥妙,又不听峡江水手的告诫,不敢直冲“对我来”开去,结果被礁石撞沉。解放后,经过多次航道整治,炸掉了这块礁石。葛洲坝建成后,水位抬高,险滩也已不复存在。航船过此安然无虞,只是少了一处够刺激的景观。
◎牛肝马肺峡
出崆岭峡,行不多时,便进入了牛肝马肺峡。牛肝马肺峡全长4.5公里。在九畹溪(已开发漂流产品,深受游客喜爱)入长江处,对岸(北岸)悬崖峭壁上,有几片重叠下垂黄褐色的岩石,形如牛肝,在它的旁边还有一块形似肺状的岩石,叫做马肺,因而这段峡谷就起名为牛肝马肺峡。所谓的“牛肝”和“马肺”石,其实都是地下水中的碳酸钙沉淀而形成的钟乳石。
大家请看,牛肝石还保持原样,而马肺石下半部残缺不全,这是被清光绪26年(1900)侵入西陵峡的英帝国主义军舰炮轰两岸岩石,打掉了马肺的下半部,同时也留下了英帝国主义侵略我国大好河山的罪行。郭沫若先生在《过西陵峡二首》中以“兵书宝剑存形似,马肺牛肝说寇狂”的诗句谴责了英帝国主义侵略我国蹂躏大好河山的罪行。
◎兵书宝剑峡
船过新滩,便到了兵书宝剑峡。在峡谷北岸陡崖石缝中,看去好似放着一个像书卷的东西,传说是诸葛亮的“兵书”。兵书石的下面突起一根上粗下尖,竖直指向江中,酷似浮雕的一柄宝剑的石头,这是“宝剑石”,“兵书宝剑峡”因此得名。
经过考古学家的实地考证,所谓“兵书”,乃半山腰古代悬棺葬的遗物。所谓“宝剑”,是绝壁上突出的岩块,它是石灰岩沿着垂直发育的节理崩塌跨落而形成的。
此段峡谷还有两段传说:其一是说诸葛亮将他一生的用兵经验写了一本书,有一次他得了重病,环顾周围的人都不配授予,又怕后人生吞活剥,照本指挥作战,死守老本,便选了险要之地把这部书放在难于攀登的峭壁上,让后世有才志的人去取。另一说是秦朝末年,楚汉战争中,刘邦手下有谋士叫张良,他熟读兵书,足智多谋,歼灭了项羽的精锐部队,项羽单骑逃到乌江,自刎而死,于是楚亡汉兴,张良死后便将兵书宝剑藏在这里。
◎香溪名人故里
船行不久就到了香溪宽谷。在这绿水悠悠的香溪之滨,历史上曾出现过两位著名人物:一位是伟大爱国诗人屈原,一位是汉代的王昭君。传说有一天,昭君在溪口边洗脸,无意中把颈上项链的珍珠散落溪中,从此溪水清澈,水中含香,故名香溪。香溪河似一条流香溢美的彩带,她架起了通向充满神奇的神农架原始森林的桥梁。三峡工程蓄水后,游船可从长江直达昭君村,中途也可达到屈原故里——乐平里。
位于香溪河畔的屈原故乡乐平里,有关屈原的名胜古迹和传说甚多,如香炉坪、照面井、读书洞、玉米三丘等。古人曾集为“八景”并以景名联诗一首:“降龙伏虎啸天来,乡鼓岩连擂鼓台。照面井寒奸亡胆,读书洞出离骚才。丘生玉米合情操,濂滴珍珠荡谷俟。锁水回龙含泽畔,三关八景胜蓬莱”。屈原是一个正直、无私,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忧国忧民,留下了《离骚》等光辉诗篇,受到全世界人民的敬仰。
香溪上游兴山县的宝坪村是汉明妃王昭君的故乡,近年,这里修复了她的故宅,宅门外耸立着由内蒙古送来的汉白玉昭君雕像,寄寓“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之意。
◎屈原祠
到了香溪口,西陵峡的峡谷段就算走完了。从这里延至巴东官渡口,约45公里长的江段,是一段宽谷,称为香溪宽谷。船过香溪镇,上溯约6公里,就到了秭归旧县城——归州。这个依山傍水的小城,历史悠久。公元221年,刘备督师伐吴,始在此建城。作为粮草转运基地。因当时城呈葫芦状,故得名“葫芦城”。而真正使秭归名闻天下的,是因为这里诞生了中国最早的大诗人屈原。当您在归州城登岸,漫步于街头时,就可看到一座高高的牌坊,坊额上镌有郭沫若的手书:“屈原故里”。临江而建的仿古建筑便是屈原祠。
秭
三峡之秋自主阅读心得体会总结 三峡之秋阅读笔记(四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