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丧事困难申请书 丧葬困难补助申请书(七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2-042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关于丧事困难申请书一

大家中午好!

悲歌动地,哀乐惊天。xxx单位xxx的xx(大人),因病医治无效,于xxxx年xx月xx日与世长辞,享年xx岁;

在xxx的xx(大人)病重期间,所在单位各位领导、生前好友、同事邻里均诚挚慰问、看望,给予xxx及全家极大的帮助和安慰。在xxx的xx(大人)辞世后,各位领导同仁、亲朋好友、不辞辛劳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分别给予了探望、悼念和扶助治丧,倾力相助,使xxx及家人在极的大悲楚之时仍感人间温暖。借此机会我们再次向x老大人的孝眷表示亲切的慰问,望能节哀顺变。

下面,我受孝子(女)xxx的委托,代表孝眷一并表示中心的感谢!为了感谢各位的深情厚意,xxx及家人在这里略备薄宴,以表谢忱,敬请大家吃好、喝好!

下面由xxx代表(或携)众孝眷以三鞠躬的方式,诚心诚意感谢大家!

请大家拿筷子、端杯子!有请了!谢谢!

孝眷谢辞

各级领导,各位戚族亲友,各位来宾:

正值国运昌隆、家境小康、乐享天伦的美好时光,我的父亲大人——xxx老人家的不幸逝世,令我等倍添哀思,陡起愁云。

今天,大家聚集在这里悼念我父亲大人的逝世,承蒙各位的关心、帮助与支持,使他老人家的丧事圆满、隆重、成功,在此,我谨代表全体孝眷向支持、帮助办理丧事的各单位领导、各位亲友、各位来宾、乐队以及全体帮忙师傅表示衷心的谢意;向为成功举办丧事提供了人力、物力、财力、地点的xx局领导及全体干部职工表示由衷的谢意;并借此机会向对我父亲在患病期间给予了探望、慰问、关心的亲朋好友们表示深深的感谢,谢谢大家!!!

我父亲的逝世,无论对我还是我的家庭都是无法弥补的巨大损失,睹物思人,悲痛难当。他老人家对工作的严谨,对家庭的关怀,对儿孙们的爱抚,尤历历在目,他的高贵人品和拳拳之心,永远是我的楷模。

现在,他老人家虽然去了,但他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却使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我们一定会化悲痛为力量,继承他老人家的遗志,为党、为国家作出自己最大的贡献,以报答各位领导和同志们的支持和帮助,告慰他老人家的在天之灵。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将继承先父的遗志,化悲痛为力量,在各自的岗位努力工作,以优异的成绩回报各位领导和同志们的厚爱。

不孝男(女):xxx(等)

xx年xx月xx日

关于丧事困难申请书二

篇一:葬礼与追思

龙源期刊网。cn 葬礼与追思

作者:陈丹青

来源:《文学教育》2013年第04期

人写出伴送死亡的记忆,据说是为卸除哀伤。上一篇写成,似乎并不如此。葬礼前后,我所收到的短信大抵老套:陈老师,节哀,节哀„„这不是节哀的问题。哀伤不难承受。我要试着安顿而难以安顿的,是迎对消失。

消失不是死亡。人死了,消失感于是开始:刚刚开始。眼见木心老死的过程,固然难捱,但是可把握、可度越,即便重症病室站那么一站,亦属有为。消失则是虚空,实实在在的虚空,事情变得再简单不过:好了。到此为止。

这可是新的经验,仿佛莫名的症状,有待探知。

连地点的记忆也不可追:进到医院,我时刻顾念他在乌镇的家。一经锁定重症病室,则住院部12楼成了福地。待他被移去殡仪馆,念及桐乡医院,究竟是活人走动之所,迹近天堂„„24日追思会后,众人走散了,我去到晚晴小筑二楼灵堂。先生总算回家了,缩在骨灰盒里。那盒子搁在壁炉顶端,其上便是他的遗像。我走走坐坐,与人说话——说及木心生时的嬉谈,我仍爆笑如昔——同时心中有异,犹在牵挂。牵挂什么呢,居然是寒气逼人的羽化阁:那小厅、冰柜,曾是惊痛之地,此刻我竟愿意回去坐坐,仿佛那里是亲切的场所,便剩了一具遗体,也还终究是他。仲青说,守候的三天他时时走去冰柜边看看木心:

“不像了。就和所有很老的老人那样,他变成我爷爷。”

2011年12月24日中午,告别仪式一过,木心给推出去了。我没追看,或者,不记得详细——那些天许多记忆的盲点,不知在做什么,在哪里——但我瞧见郑阳,那来自安徽,曾给先生暮年拍过许多照片的小伙子,给一群人拖来休息室,跌进沙发,抱头嚎哭,一米八几的个头,又瘦又长,勾拢身子抽搐着,像是乍入油锅的活虾。

我还不想停笔,还要写,并写两位侍护先生直到最后时刻的青年,小代和小杨。先生没了,他们不曾哭,也不说伤感的话,惟叉手站着,看着我,如丧家之犬。

12月24日,上午八点半,大告别厅。在花丛、灵台与大门口的近十米间距,围栏竖了起来,来客陆续增多,漫进大厅。不少学生模样的男女,好年轻,一声不响,靠墙站开。我记得自己与熟悉或初识的来人握手说话,或在门口,或在休息室,同时,工作人员不断走来确认种 篇二:公司参与员工喜病丧事规定

关于公司参与员工喜、病、丧事的管理规定

为了更好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更好地为员工办实事、办好事,规范公司“送温暖活动”,特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包括公司“员工婚嫁庆贺”、“伤、病、残、困难家庭等员工的慰问”、“丧事慰问”三部分。1.公司员工婚嫁庆贺

1.1 慰问对象:公司在职员工(已向董事长发出请帖)1.2 慰问的费用标准及档次:

1.2.1 慰问的费用标准:高层管理人员1000元;中高层管理人员600元;普通员工200元。

1.2.2 慰问的档次:普通员工结婚,由其所在部门领导参加;中高层管理人员结婚,由部门分管总监或工会负责人以上领导参加。工会负责拟订新婚贺词,并在婚宴上宣读祝贺。

1.2.3 公司在职女员工分娩,在其产假期间由其所在部门的负责人及工会代表前往慰问,慰问品购买标准为:高层管理人员100元;中层管理人员80元;主管级60元;普通员工40元。

2、对伤、病、残、困难家庭等员工的慰问 2.1 慰问对象:

2.1.1 因工受伤、住院或在医疗期内的员工; 2.1.2 因病或非因工受伤住院治疗的员工; 2.1.3 家中发生重大变故,导致家庭困难的员工; 2.2 慰问的费用标准及档次: 2.2.1 慰问的费用标准:

高层管理人员100元;中层管理人员80元;主管级60元;普通员工40元 2.2.2 慰问的档次:

普通员工休病假的,由其部门负责人前去探望;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休病假的,由病人所在部门的负责人(或分管总监)及工会代表组织看望。2.3 慰问的频次:

病假3-15天的,探望1次;病假1个月的,每两周探望一次;病假1个月以上的,第一个月每两周探望一次,之后每月探望一次。

3、丧事慰问

3.1 慰问对象:公司在职员工去世 3.1.1 慰问的费用标准:

高层管理人员1000元;中层管理人员600元;主管级400元;普通员工200元 3.1.2 慰问的档次:

在职的中高层去世,由所在部门的负责人(或分管总监)及工会主席以上领导探望;普通员工去世,由所在部门负责人(或分管总监)及工会负责人探望。3.2 慰问对象:在职员工直系供养亲属去世(如父母、配偶、子女)3.2.1 慰问的费用标准:

高层管理人员1000元;中层管理人员600元;主管级300元;普通员工100元 3.2.2 慰问的档次:

在职中高层管理人员的直系供养亲属去世(如父母、配偶、子女),由所在部门的负责人(或分管总监)及工会负责人探望;普通员工的直系供养亲属去世(如父母、配偶、子女),由所在部门负责人(或分管总监)探望。

4、工会负责人接到当事人的“喜帖”、“病假条(附病例)”或“丧假条(附申请)”后,方可按照本规定标准执行。

5、“对伤、病、残等员工的慰问”的费用支出必须索要正规发票,并在发票的背面说明被慰问员工的姓名及事由,由经办人和工会负责人签字,工会登记,报董事长批准后方可报销。员工喜事(或丧事)礼金(或挽金)的费用,由工会直接从董事长处借现金,并进行登记。

6、一切慰问工作均以公司的名义进行,否则一切后果由当事人承担。7.考 核

7.1 凡费用支出超出规定标准的,超出部分由当事人承担。

7.2 凡未经公司批准,擅自以公司名义进行走访慰问活动的,当事人除承担所有费用外,还处罚100元。7.本制度解释权归公司工会所有。8.本制度从 年 月 日开始执行。

关于公司参与员工喜、病、丧事的管理流程

篇三:丧葬文化

黑龙江大学

“人口社会学”课程总结报告

题目

学院

年级

专业

学号

姓名

报告日期

成绩

中国丧葬文化中的葬法及礼俗简介 2014年05月20日

中国丧葬文化中的葬法及礼俗简介

第一章 丧葬文化简介

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经的阶段。死亡,可算是

人生的最后历程,但这并不是一切的终结,因为之后还有后人对其尸体的处理--殡葬。

殡葬文化的定义可以这样理解:殡葬文化就是人们在殡葬的观念、殡葬的操作和殡葬的实物中所隐藏或寄托的某种“含义”。由此,殡葬文化也有三类形态,即:观念形态、操作形态和实物形态。也就是说,人们关于殡葬的观念(如对死亡的称谓)、殡葬的操作(如丧礼)和殡葬实物(如纸钱、棺、墓地)中都隐藏或寄托了某种含义,如对人生的归宿、生命的价值、对永生的追求、对现存社会的反映等,它们就是殡葬文化

丧葬文化,是与死亡相关的人类创造的社群活动中多种特质文化的复合体,其涵盖内容涉及实物、信仰、心理、伦理、道德、艺术,由此而延伸展开形成了诸如临终关怀、遗嘱文化、死亡教育、死亡观念、殡仪习俗、丧仪文化、葬文化、祭祀文化、葬仪经济、殡葬科技以及其它有关活动等。

本文将对中国的丧葬文化中的葬法及礼裕两方面分别对加以简述。

第二章 葬法 2.1 土葬

除汉族外,古代匈奴,突厥也多以土葬为主,土葬通常用棺木。汉族贵族的棺木有数重,外层叫“椁”,内层叫“棺”,制作很讲究。有钱人家会在棺盖雕刻精美的动物图形。一般百姓的坟墓是很简便的,他们选择一块“吉地”之后,就在那里挖墓穴,埋葬死者,然后在上边堆成圆锥或土堆儿。同一家族的人,埋在一个地区,形成一个坟区,俗称祖坟地。每座坟头都按家族辈份的大小,前后依次排序,以便后世能辨别清楚,哪个坟属于哪一辈。人们把死后能埋入祖坟,看作一种礼遇,是做人的起码条件之一。因为许多人不能入祖坟,如优伶、娼妓、暴病、凶死之人,有痼疾的人,未婚早矢者,汉族死在外乡的人,一般也不能回乡安葬,即使千里迢迢运回尸体,也只能在村外直接埋葬,所谓“野鬼不能见家神”。

汉代崇尚黄色,历代帝皇都以黄色为显贵之色,黄色实为土色。在阴阳五行中,土又居五行之中位,是一个最稳定、最可靠的基础,因此,人死后葬于土中,被认为是使灵魂得到安息最好办法。土葬符合汉族人民的生活习俗,以及“有地则生,无地则死”的传统观念,所以土葬千百年来一直是汉族人民的主要葬法。

2.2 火葬

火葬是我国最古老,并对现今社会影响最大的丧葬习俗,早在新石器时代,我国就出现了火葬,火葬开始之时,首先在部分游牧民族中盛行,这在先秦之时就有记载。《墨子·节葬下》云:“秦之西有仪渠国,其亲戚死,聚薪柴则焚之,上,谓之登遐,然后成为孝子。”《列子·杨朱》也曾记载曼平仲的话:“既死,岂其我哉,焚之亦可”,到了东汉后期,佛教也传入我国,佛教徒实行火葬,汉族一般百姓实行火葬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五代宋元时期。《宋史·礼志二十二》说:今民人俗有所谓火化者,??河东地狭人众,虽至亲之丧悉皆焚弃。许多地方建有“化人亭”,《大元圣政国相典章》记有:北京路百姓父母身亡,往往置于柴薪之上,以火焚之,这一时期的火葬,往往与家境贫穷,无钱或无地埋葬有关。有的属客死异乡,路途遥远,难以扶尸回乡而火化;个别情况属战死沙场,军情紧急,火焚了事。在民间,对部分传染病死者,也采取火化方式,这时间,汉族火葬也曾受儒学干扰,宋大祖赵匡胤、南宋高宗赵构,都曾下诏禁止火葬。

2.3 崖葬

崖葬又名悬棺葬,是我国古代广居南方的濮越民族的一种特殊葬俗,被认为是世界大化史上的一大奇迹。其葬法是利用天然岩缝或人工木桩把棺木悬置在嘴壁之上,或者将棺木放在天然或人工凿成的岩洞之中,悬棺葬的葬地都是选在面临江河的绝壁高岩上,其葬具多为船棺,长2-3米,宽约半米多,形体似一只船,分为头、尾和仑三部分,头尾翘起,仓为棺枢,安放尸体。

广义的悬葬又指在石崖上穿凿洞穴作为墓室的一种具地方特色的墓葬结构形式。在四川三峡崖洞中,曾发现战国时代此类崖墓,这一阶段的崖墓室,距地面高一些,低者二三米,高者一二十米,有的业于缓坡崖上,有的开于悬崖峭壁之中。墓分为单室墓,夫妻合葬有双室墓,家族合葬的多室墓三种,通常在墓室内外崖避上雕刻有各种图案,有的还铭刻有铭文,死者姓氏及一些吉祥语。

2.4 天葬

天葬是我国青藏高原藏族人民采用的一种很特殊的埋葬方式。天葬有专门的场地,那里地势平垣、开阔,中心点上得有一块平坦的石头。送葬的家属把死者抬到这里,就远远地避开。天葬场有专门的师傅。他先将尸体用绳索捆绑在石头上,然后举起锋利无比的刀子,将尸体剖开,皮肉、内脏。骨骼各自分为一堆,一般分八大块。骨骼(包括头骨)必须用石头,细细砸碎,拌上一些酥油糌粑。这些工作做完后,天葬师围绕着那石头,点燃一堆堆柴禾,并在火上洒上酥油。这时,整个天葬场烟雾滚滚,酥油的气味四下飘,不一会儿,大批的秃鹫就从四面八方飞来。性急的拥在火堆旁边,性悠的展开巨大的双翅在空中盘旋。当天葬师估计这些天葬使者足以一次解决问题后,便扬起双臂,向天空“呜嘎!呜嘎!”地呼唤。还不等天葬师退离葬场,成百只鹫鸟就从天上、地下一齐扑上尸堆。整个葬场你争我夺,残烟缭绕。一片啄食吞咽的声浪令人惊心动魄。再过半小时,天葬场留下几丝血污,使四野空空了。藏族人认为尸体不被吃净,死者不会升天,是不吉利的,因此总是等秃鹰饿时才举行。

送葬的人在远处目睹这个场景,心里是平静安宁的。他们认为死者已被鹫鸟带上蓝天,他的灵魂安然无恙地回到佛祖身

丧事困难申请书 丧葬困难补助申请书(七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