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科学讲座心得体会范本 低碳心得体会600字范文(6篇)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低碳科学讲座心得体会范本一
甲:今天是10月21日,星期五,很高兴与大家相约在红领巾小广播。我是主持人 。
乙:我是主持人。
本次播报的主题是《低碳生活》。
甲:低碳生活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的生活,同时也是一种低成本、低代价的生活方式。低碳,是一种时尚,更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乙:低碳,(low carbon),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就是低能量,低消耗的生活方式. 简单理解,低碳生活就是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因此低碳生活是我国提倡生活方式之一。
甲:作为小学生,我们要怎样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切实做到低碳生活呢?今天的红领巾小广播将要告诉大家一些方法。
乙:要做到低碳生活,我们要珍爱绿色,珍爱我们绿色的校园。不踩踏草坪,不攀折鲜花。
甲:多一片绿色,多一片温馨。我们要积极参加学校的植树活动。
乙:绿色环境,美好心情。在教室中种点花花草草,为我们的教师增添一份绿色。
甲:生命在于绿色,希望在于绿色。让我们养成保护绿色的好习惯,世界将会更加的美好。
我们伸出我们的一双双小手,让我们毫不吝啬地贡献出我们的一切力量,让更多同学投身与植树的行列中来吧。
乙:除了真爱绿色校园,我们在家庭生活中也要注意:使用节能灯做到随手关灯并拔掉插头;少用空调多开窗;使用节水型洁具,循环用水;温水洗衣自然晾晒;
甲:我们还要做到随身自备饮水杯,不用一次性纸杯;少喝瓶装饮料,多喝白开水;外出用餐要自备筷、勺等便携餐具;购物使用布袋子,尽量不使用塑料袋;
乙:上楼的时候要做到电梯少乘几层,楼梯多爬几层;并提醒有私家车的家庭每周少开两天车,上班的时候走路或是骑自行车,坐公交车; 甲:城市家庭锻炼的时候多去户外,少去健身房;在饮食方面最好减少荤食,多吃水果和蔬菜,做到合理健康饮食;在.家里多养花种草,绿化我们的居家环境;
乙:下面是一首关于低碳生活的童谣,让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吧: 低碳生活就是一种生活方式
空调耗电量最大,不到炎热不用它,
用时调高一两度,节约能源益处多。
冰箱开门要减少,随手关灯习惯好,
家电用完拔电源,省心省电又安全。
天然雨水用处多,囤积雨水好办法,
擦地浇花灌庄稼,美化环境利用它。
洗菜废水莫轻视,它是冲厕节水器,
废水二次再利用,碳量减排是目的。
少乘电梯多爬楼,少坐汽车多行走,
锻炼节电两兼顾,全球变暖得抑制。
低碳生活是态度,低碳生活是方式
从我做起莫迟疑,咱也加入“低碳族”。
合: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为国家的环保出一份力吧!
甲:以上就是今天节目的全部内容。祝每一位同学生活愉快!
关于低碳科学讲座心得体会范本二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今年是第38个环境日,从1972年环境问题出现以来,一直都是从生产上来控制,大家都倾向在生产的过程中,尽量的减少排污,减少排放,但是后来发现,问题并没有解决,我们这些环境组织越来越多,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多。像我们在座的很多都是从事环境保护的工作的,那我们是应该感谢他提供给我们就业呢,还是反过来希望地球上没有环境问题的出现呢
确确实实的来说,我们生产和消费、和生活是一体的,我们不能简单的(把责任)推卸出去——“你来环保吧”,不能这样的。因为你的星球需要你啊,需要我们每个人都做出努力,换一种观念,换一种生活方式。也就是说要改变两个方面:一个是我们头脑里的概念,一个是我们的生活方式。
什么是低碳生活?我们应先抓住主题—气候问题。
低碳和生活是两个词,生活指衣、食、住、行、用等方面,个人生活方式依个人习惯有不同表现。我们为什么要低碳生活呢?为了尽可能在生活中减少对碳的排放和依赖。碳来自于石油、天然气等的燃烧产物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好不好?(台下观众答:不好)但是它却不可或缺,植物依靠吸收二氧化碳而进行光合作用,而且二氧化碳保持在合适范围内对保持地球温度适于人类居住非常重要,否则我们这里会冷得受不了啊!因此二氧化碳本身没有好坏,但人为排放过多,就造成温室效应,导致地表温度上升。
根据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研究,19xx年至xx年,百年内由于人类活动超量排放温室气体,导致地球平均温度上升0.74℃。0.74℃算什么啊?每天早晚的温差都好几度啊!但地球平均温度上升是过去六千年地球历史中从没发生过的,这是最热的一百年,也是最热的五十年,这意味着-全球变暖!
变暖和我们有关系吗?这意味着南北极海冰的融化。大家还记得今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联合国官方海报吗?海冰消失后,一只无助的小北极熊抱着风力发电机的柱子,这是20xx年世界地球日官方海报上的令人担忧的画面。中国长江黄河的源头在喜马拉雅山,而专家估计未来30年内喜马拉雅山的冰川有80%将消失---这是全球变暖的表现。
那变暖和各位有关系吗?这意味着---气候变化和极端气候。各类极端气候,旱灾、水灾、风灾、冰灾、火灾,都用形容词“历史罕见、百年一遇”等来形容,情况严峻。大家还记得去年我国南方的冰雪灾、今年北方的旱灾吧!而最近北方炎热,比正常时间快了一个月,五月就跑步进入了夏天;比如说上海,37.5度,136年未见。现在海平面已经在上升,淹没了部分岛国和地区,而广州的海拔高度仅有9-10米。全球变暖导致水、土、森林等资源逐渐消失和退化。
所以我们得出一个结论:高碳的生活方式不改变,短期内我们就会见到严重的影响。近期科学研究的结果表明: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排名显示,第一位是工业能源占21%,第二位是畜牧业占18%,畜牧业主要造成甲烷的排放,其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几十倍,导致气候变化更显著,第三位是交通工具占13%。要达到低碳的目标,我们个人可以改变生活方式,从衣食住行用等各方面来改变为低碳的生活方式,来帮助减缓全球暖化,应对气候变化,而其中最有效帮助减少碳排放的生活方式就是改变我们的饮食习惯,减少肉食,多素食。
关于低碳科学讲座心得体会范本三
尊敬的各位来宾、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友爱学校五五班的,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低碳环保,从我做起》!
众所周知,《20xx》的场景绝非无中生有,在地球家园的美丽倩影渐行渐远之际,倡导“低碳环保生活”刻不容缓!那什么是低碳环保生活呢?低碳环保生活就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节能减排生活方式。
勿庸置疑,“低碳环保生活”有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恶化的速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选择“低碳环保生活”,是每位公民应尽的责任,也是每位公民应尽的义务。那怎样才算低碳环保生活呢?今天,就让我们从小事说起吧!
一、节约一张纸
在场的同学,我相信大家都离不开纸,而且很多同学的草稿纸应该堆成小山头了!知道吗,我国每生产1吨纸就要耗费20棵大树、100立方米水,如果每人每天浪费一张纸,全国就要浪费约2700吨纸、27万吨水,54000棵大树将化为乌有。因此,节约用纸有利于节约能源和保护树木,有利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有利于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在此,我提倡大家积极回收废纸、不撕作业本,尽量使用双面草稿纸,努力减少纸张消耗。节约一张纸,保护一片林!
二、节约一度电
同学们,家中的电器应该不少吧!而且很多电器随时都处于待机状态吧!电器设备在待机状态下耗电一般为其开机功率的10%左右,家里的电视、空调、音响、电脑、微波炉、饮水机、电热水器等的待机能耗加在一起,相当于开一只30至50瓦的长明灯,照此推算,一户普通人家一年因待机而消耗的能源折合人民币近60元,成都市100多万户居民家庭每年要为待机能耗支付约1亿元。反之,从我做起,取缔无谓的浪费,节约一度电,惠及千万人。
三、节约一升油
同学们,在车水马龙的街头,当一股股蓝色的烟气从一辆辆机动车尾部喷出时;当一阵阵气味怪异,令人头昏、恶心的尾气向我们袭来时,你是否以为躲在自家车子里捏着鼻子就能幸免,就能身体健康?告诉你,生活在城市里,谁也无法全身而退!英国的有关协会曾发表研究报告称,与交通事故遇难者相比,英国每年死于空气污染的人要多出10倍。
节约一升油,减少我们对机动车的依赖,减少我们对空气的污染,近距离出行尽可能使用自行车或者步行,让我们人人都来做公交族,个个争当自行车骑手!节约一升油,净化一片天!
四、分类一袋垃圾
众所周知,我们每个人都是垃圾的制造者,又是垃圾的受害者,但是,我们更应是垃圾公害的治理者,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垃圾分类来战胜垃圾公害。我们的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
一袋垃圾,如不分类处理,或浪费资源或“遗臭万年”;反之,分类清运和回收,使之重新变成资源。只需我们的举手之劳,就能创造一个无垃圾的社会,一个使资源循环再生的社会。分类一袋垃圾,创造再生传奇。
同学们,低碳环保生活并不是我们多喊几句口号就可以实现的,它需要我们真正的从实际生活中去改善,去实践;让我们共同携手,从节约一张纸、节约一度电,节约一升油,分类一袋垃圾做起;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一点一滴做起,为保护美好的家园而努力!
谢谢大家!
关于低碳科学讲座心得体会范本四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大家应该对“低碳生活”这个词语并不陌生。低碳生活可以理解为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地活动,保护环境,保护动物,节约能源,降低碳排放量,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
有些人以为低碳生活进行起来很麻烦。其实不然,低碳生活有时只是举手之劳,如离开房间时记得关灯。用完电脑后记得关闭。避免使用一次性筷子,洗漱时水不要开得太大。
在今天,我就已经开始了我的低碳生活。吃晚饭时,我发现今天怎么没有开灯。我正要去按开关,妈妈却一把拦住了我,说:“你不是要进行低碳生活吗,就别开灯了。”于是我们就开始了一顿温馨的烛光晚餐,吃完饭我们决定去城墙花园散步这样既能锻炼身体也能节约能源。回来后我们把灯关了站在窗前欣赏这美丽的夜景。妈妈还把一盆植物搬进屋里,说又养眼又能净化空气,真是一举两得啊!
现在一些发达国家也在竭力推广低碳生活,并且比我国传播的范围更广。我相信,只要全世界的人一起努力,我们的地球家园一定会变的更和谐、更美好。
小学生低碳生活演讲稿篇4
尊敬的评委老师,各位朋友:
大家好!
你们知道什么是低碳生活吗?
低碳生活就是以降低消耗能源为目的的绿色的生活方式。其实,低碳生活是一种科学的生活态度,低碳生活是一种时尚文明的生活习惯,低碳生活是一种崇尚节俭的优良传统,低碳生活是一种为未来一代谋求幸福的乞求!
尊敬的评委、家长老师、同学们,低碳生活,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我做起,从节电、节水、节油、节气这种小事做起;从节约一张纸、一个塑料袋、一双一次性筷子等小事做起。
亲爱的妈妈,我要告诉您。请别忙着为我买新衣服。一件普通的衣服从原料到成衣再到最终被遗弃,都在排放二氧化碳。少买一件不必要的新衣就可以减少2。5千克二氧化碳的排放。新衣服固然时尚,穿着让人感到漂亮;但旧衣服,只要干净整洁,朴素的心灵更可以赢得美丽。
各位评委、老师、家长、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吧!每个人的一小步,将是社会向前迈进的一大步。让我们行动起来吧,从身边的点滴做起,培养绿色的低碳生活方式,这是每个人的社会责任 !
关于低碳科学讲座心得体会范本五
各位家长朋友:
你们好! 蔚蓝的天空,清新的空气,这是我们大家理想的生活环境。然而当我们生活的地区里穿行的汽车越来越多,道路显得越来越狭窄时;当路上花费的时间越来越多,出行不再便捷时;当空气污染,蓝天白云难以再见时——我们要思考、改变我们的自身行为、重新考虑出行方式。现我校向家长朋友们发出如下倡议:
一、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提倡绿色生活,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回收资源,绿色消费,支持环保。
二、环保出行。倡议积极响应市、县政府的出行号召,改变机动车接送孩子的方式,坚持多步行、多骑自行车、少开自家车接送孩子,做绿色出行、助力畅通的模范。学校附近的家长请尽量以步行的方式接送孩子上、放学。请家庭离校稍远的家长尽量坐公交接送孩子或者让孩子乘坐校车上、放学。也可以让孩子结伴步行,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自立能力。
三、规范停车。学校路段路面狭小,特别是学校路段两边出口处经常有车停放在两旁,使路面变小,致使道路无法畅通。因此,建议大家不要把车停放在学校路段两旁,上学、放学时间把车停在学校路段之外,步行到校门口接送孩子,保障校门口的交通顺畅。
四、文明出行。遵守交通规则、维护社会公共秩序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安全出行、爱惜生命才是家庭幸福的保障。希望各位家长能言传身教,为孩子树立一个值得敬仰的伟大的父母形象,文明驾驶、文明出行、文明典范。拥有安全、畅通、和谐、有序的交通环境是大家的共同心愿,我们要努力营造文明交通,绿色出行新风尚。
只有你我共同的努力,才能减少污染的排放,才能守卫我们共同的蓝天,才能让孩子们健康发展。希望家长朋友们积极投身到“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的行动中来,让我们的家园多一些绿色,多一路畅通,多一点文明,多一份健康、多一份幸福!
xx中心学校
20xx年xx月xx日
关于低碳科学讲座心得体会范本六
广大市民朋友们:
今年全国节能宣传周的主题是“绿色发展,节能先行”,全国低碳日活动的主题是“低碳行动,保卫蓝天”。节能低碳不是苍白的话语,不是空洞的承诺,它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去实践,去改善,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倡导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培育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激发公民参与节能降耗、绿色发展的积极性,在此,我们向广大市民发出以下倡议:
1.
节约每一度电
人走灯关,杜绝长明灯,公共区域照明随走随关;尽量利用自然光照明,晴天不开灯;夏季空调温度设定在26-28℃;尽量选用太阳能系列电器;电视机亮度调到适中,音量不要过大;合理开启和使用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等用电设备,杜绝长时间待机现象,下班时关闭电源。
2.
节约每一滴水
用水完毕随手关闭龙头,别让水空流;检查维修水龙头,阻止滴漏;提倡一水多用,让水重复使用;慎用清洁剂,减少污染;发现浪费主动制止;保护水源不污染。
3.
节约每一张纸
大力推行无纸化办公,尽量使用电子媒介修改文稿,努力减少纸张消耗;尽量使用再生纸和双面用纸,按数量按需求打印;积极回收废纸,以便再生产再利用。
4.
节约每一粒粮
饭不在多,够吃就好,菜不在全,营养均衡就好,避免剩饭剩菜,杜绝奢侈饮食,培养勤俭节约好习惯。
低碳科学讲座心得体会范本 低碳心得体会600字范文(6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