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文化振兴培训心得体会范文(5篇)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022文化振兴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一
桐乡——做精顶层设计,实现乡村振兴“桐乡路径”
桐乡进行乡村振兴时,从实际出发,根据自身条件和资源,找到优势与短板,绘制顶层蓝图,并基于前期调研出台《关于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高质量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形成了桐乡乡村振兴的“四梁八柱”。同时,桐乡积极搭建产业平台,积极与嘉兴市农业规划进行对接,引入中国农科院进行合作,搭建智慧农业平台,创造“1 1 n”的智慧农业的“桐乡模式”。
桐乡以顶层蓝图为指引,以农业发展为核心,带动蚕桑、畜牧等其他产业发展,并结合美丽乡村精品线路做活桐乡旅游业。此外,桐乡启动农业经济开发区建设计划在石门省级综合区和石门省级农业特色强镇的基础上,重点布局“一心二带五区”,即一个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白马塘水乡风情带、江南田园景观带二带,和精品水果生产区、杭白菊生产示范区、糖桑菌循环示范区、产村融合示范区以及农产品精深加工区等五区。以此推动桐乡三产融合加快,实现桐乡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丽水——乡村振兴合伙人 规划助推,重现“世外桃源”
丽水是浙江乡村振兴的代表,从欠发达地区到农民人均收入增幅连续8年浙江第一,丽水成功地实现了逆袭,究其原因在于基层党组织的引擎作用和良好的规划带动作用。
丽水的“三农”监督团队是助推丽水打赢乡村振兴攻坚战、优势战的中坚力量,具备精英干部、专家领导等专业团队,丽水每季度上旬召开“研讨谈判会”,对各县区的主管汇报的工作进展进行排名,激发其工作动力。同时丽水向“外”借力,探索每年公开招募100名左右乡村振兴合伙人,大力推行“1(党组织) 1(村集体) n(新型农业主体或农村新业态)”经济组织形式,通过投资、合作、招商、技术服务、入股等方式,不定期组织开展点对点的招引活动。2018年已推出105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公开招募,吸引了115个合伙人(企业)报名。
丽水注重环境的保护,重视历史文化和原生生态保护,严格制定红线,并吸引香港大学建筑系教授对原有古村落进行复原,从根本上保证了丽水的内在文化特色。此外,丽水以“三农”工作为底色,形成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业态,并发展农家乐民宿、农村电商等产业,吸引乡村在外人群回流,保持乡村发展的内在动力,重新定义田园生活。
沂蒙山白石村——依托“沂蒙小调”ip影响力,年吸引120万游客
沂蒙山白石村是著名“沂蒙小调”的诞生地,白石村依托“沂蒙小调”的影响力,以旅游为切入口,打造白石村特色旅游产品,并以旅游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白石村的旅游产品主要以沂蒙山银座天蒙旅游区为主体,景区主打“沂蒙山小调诞生的地方”为口号,主攻红色文化和国际创意市场,恢复1940年抗大一分校文工团在此生活时期的村落场景为核心,建成了沂蒙山小调活态博物馆,并打造“沂蒙人家”、“沂蒙物产”等等八个沂蒙主题院落。景区沿街设置餐馆、茶座、民宿、游乐景点、景观节点等,为游客提供食、住、娱、购等服务,通过民宿、商业街、餐饮带动当地居民就业,从而推动白石村经济发展,提升白石村的文化内涵,使得白石村从众多乡村振兴的旅游产品中脱颖而出,第一财年即获得120万的游客。
杨凌新集村——产业振兴 电商平台,打造“葡萄小镇”
杨凌新集村从1976年开始种葡萄 ,已有40年的葡萄种植历史,但未形成规模化种植,为实现乡村振兴,新集村以做精做大葡萄产业,打造葡萄小镇,以葡萄产业为支柱产业,带动其他产业发展。
新集村依托各项惠农惠民政策,成立农业合作社,并邀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对村子里的农民进行培训,促进农民从缺乏葡萄种植技术知识的人员变成技术员、农技师、葡萄专家,以此来大力发展葡萄产业。同时,为了实现集约化生产和标准化管理,新集村成立技术服务公司,为全村的葡萄产业提供统一的技术指导、生产监管和价格指导,目前,新集平均年生产优质鲜食葡萄660万公斤,葡萄育苗2000万株,实现销售收入4000万元,人均年收入约1.5万元,位居全省前列。
在葡萄产业成为新集村支柱的基础上,新集村根据自身地理优势和葡萄的品种优势,打造了集观光、采摘、体验、休闲为一体的“醉美葡萄小镇”观光基地。同时为打通向外的渠道,17年新集村与京东签订协议,凭借京东强大平台影像力和冷链物流系统将新集葡萄销往全国,成功地实现了新集村一、三产业的融合。
2022文化振兴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二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xx年监督工作计划的安排,6至8月份,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方青带领由农业农村工委人员、部分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市人大代表组成的.调研组,先后深入6个乡镇(街道),实地视察部分乡村振兴示范带及其建设项目。召集10个相关部门和东、中、西片12个乡镇(街道)及部分村干部、农业产业带头人进行座谈交流,台风“利奇马”过后又走访了两家农业企业,广泛收集我市乡村振兴工作情况以及对该项工作的意见建议,并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和分析。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自去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委书记、市长亲自挂帅,成立由50个部门组成的领导小组和7个专项工作组,出台五年实施意见,召开千人大会,保障资金要素,部门乡镇联动推进,以精品示范带打造和生态休闲产业带项目建设为抓手,全力推动乡村振兴,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示范带建设有序推进。编制完成12条示范带规划并分期实施,突出抓好24个产业带项目建设,截止8月底共完成投资11.75亿元。其中,雁山溪谷·秀丽田园示范带在去年通过温州市考核验收,山水雁楠等5条示范带建设进展顺利。二是特色产业迅速发展。市政府启动了我市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乐耕清耘”的培育工作,铁皮石斛、茶叶、笋竹、花卉苗木、中药材等主导特色农业在各示范带得到蓬勃发展,雁荡山铁皮石斛成功亮相北京世园会;成功打造了下山头石斛田园综合体项目,大荆镇被列入20xx年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名单。三是生态环境显著改善。300多个村开展了环境综合整治,共创成国家级美丽休闲乡村1个,省美丽乡村示范乡镇3个、特色精品村14个、达标村161个,温州美丽乡村标杆乡镇2个、样板村3个。四是农村改革全面深入。农村土地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基本完成。培育了6家温州“三位一体”典型合作组织,建立了1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积极探索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工作,并建立了农村产权交易管理制度。五是农民收入显著增长。坚持“项目为王”,依托“党建联盟”,多渠道推进村集体增收,去年和今年村集体经济总收入分别增长21.26%和21.67%。去年,示范带吸引游客30万人次,旅游消费6000万元。同时,深入实施低收入农户高水平全面小康计划,多措并举,深入开展扶贫工作。
(一)基层对示范带建设认识存在偏差。目前乡村振兴示范带项目覆盖到的乡村较少且大部分位于乐清东部,面上其他乡村有失落感。不少村民参与乡村振兴
2022文化振兴培训心得体会范文(5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