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陈子昂心得体会及收获 陈子昂代表作品感遇(4篇)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对于观陈子昂心得体会及收获一
一来到陈家祠的大门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只栩栩如生的石狮子。左边的是雌狮子,它的怀里抱着一只可爱的小狮子。右边的是雄狮子,它踩着金球,样子十分威武,虽然掉了一对牙齿,但它还是坚持守卫着陈家祠。
再往前方走,就可以看到一个红底黑字的巨大牌匾,上面写着“陈氏书院”四个大字,为什么上面不是写着“陈家祠”,而是写着“陈氏书院”呢?原来如果在牌匾上写“陈家祠”的话,皇帝担心老百姓会造反,就要拆掉它,所以人们就故意把它写成“陈氏书院”,这样才把陈家祠保留到了现在。
往屋顶上看,我们看到了五光十色,瑰丽无比的灰塑和栩栩如生的陶塑。上面还有许多橙色的龙,它们互相看着对方,好像在向对方打招呼。屋檐下有两个大灯笼,它们又圆又红,像两个红彤彤的大番茄。灯笼下方有一个比人还高的石鼓,上面雕刻着一只狮子咬着一个金闪闪的挂环,挂环上还有一个铃铛,十分精致。
前面有两扇木门,我们看见上面画着精美的彩绘,画的是两个有四米多高的门神,听说左边红脸的叫秦琼,右边黑脸的叫尉迟恭,他们是广州最高的门神,小偷看到他们都会被吓跑了吧。
走进门口可以看见一些精美的木雕,我们仔细观察,发现好几幅图上的图案是对称的。其中最特别的要数“福”字了,因为它的左边是“多”,右边是一个“寿”的连笔字,所以“多寿”两个字就代表着“多福多寿。”
再往前走,就可以看到几根望柱,上面有几只威风凛凛的石狮子。每两只狮子中间就会有一盘水果,水果有大有小,各种各样:有苹果、葡萄,草莓等。虽然都是用石头做的,但它们被雕刻得栩栩如生,人见了也要流口水。
走上一层阶梯,我们看见了许多游客。他们有的在目不转睛的看着展览,还有的拿着照相机在拍照。是什么这么受欢迎呢?我好奇的走过去一看,看见有一个牌匾上写着“聚贤堂”三个大字,其中“聚”字的钩朝向了右边,所以许多人都误认为这个字写错了,但其实是古人觉得这个“聚”字的竖钩就像一把镰刀,不能指向贤人。牌匾的左右两边有两根高高的黑柱子,柱子下垫着一块石头,因为古人怕雨水会腐蚀柱子,所以把石头放在了下面。柱子的中间有一张宽大的桌子,上面摆着两个精美的花瓶,花瓶上有漂亮的图案:有的画着人们在放风筝,有的画着神话人物……各种各样,美丽极了!花瓶两侧有两棵小树苗,左边的已经枯萎了,右边的却长得十分茂盛。桌子旁还有两排椅子,每排有四张,椅子上雕刻了复杂的图案,可以看出雕刻它们的工匠很用心。
走出陈家祠的大门,我仿佛从清代穿越回到了现代,依稀还能听到古人谈天说地的声音。我在心里对陈家祠说:“下次再见,美丽的陈家祠!”
对于观陈子昂心得体会及收获二
陈家祠,位于广州市中山七路,始建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于1894年竣工落成。陈家词又叫陈氏书院,现为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从前面两个名称来年,显然是祠堂和学堂,且与陈姓有关。在100多年前的广东,“陈”姓则独占鳌头了。
陈家祠,整座建筑坐北向南, 占地1.5万平方米,主体建筑为6400平方米。是中国传统的四合院建筑结构。所不同的是它是由几个大型的四合院将大小19 座建筑联为一体,形成以中轴为主线,东西配殿,外设厢房的这种严谨对称的布局,具有浓郁的南方祠堂和书院的鲜明特点。我们一般“深三进、广五间、九堂六院”为概括陈家祠的整体建筑。所谓“进”是指建筑的深度。在陈家祠内有3排各80米长的大殿,高大宽畅,气宇轩昂,每一排大殿为一“进”,故称“三进”。“间”是古人用来测量建筑面积的单位,“广五间”,表示有5间的宽度。至于“九堂六院”也就不言而喻了。它是我们广东目前现存宗祠建筑中规模最大,民间建筑装饰工艺最完美,最富有代表性的一个艺术建筑群。它以布局严谨、气势雄伟、装饰精巧、堂皇富丽而著称。我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郭沫若先生在当年参观陈家祠赞叹道:“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果然造世界,胜读十年书。
请大家跟我过来探索一下他美在何处吧!
首先,我们来到大门,大门口的这对石狮,便是三雕中的第二雕石雕。左边脚踩绣球的是公狮,右边前手抚幼狮的是母师。石狮面部俏皮可爱,是典型的南狮。狮是门第高贵的象征。除了石狮之处,不知大家有没有在门口发现其他的石雕工艺品呢?对。正门两侧边的有一对石豉,这个石鼓直径1.4米,连座高2.55米。石鼓,在中国古代的建筑中,除了建筑功能需要外,更重要的是它象征着地位和身份。在古代,本族人中必须取得高官或是功名后,才能直视它。
好,现在请各位跨过这高高的门槛,进入前厅。大家转身就可以见到两个高四米的门神,左边红脸的就是秦琼(秦叔宝),右边黑脸的就是尉迟恭,那大家又知不知道为什么他们两个会成为门神的呢?这就有一个传说了——这个传说来自唐朝,唐太宗李世民虽然是一代名君,但他却是靠杀兄、逼父,血流成河后才登上皇帝的宝座的。所以在他登上皇帝宝座后的几天里,晚晚都做噩梦,那些被他杀的人都提着头回来问他索命;这件事就被当时节世民的两员大将——秦琼,尉迟恭知道了,于是他们就自告奋勇帮皇帝把守大门,镇住那些妖魔鬼怪。说来也奇怪,那天晚上就真的没有鬼来骚扰李世民了,于是秦琼、尉迟恭就天天帮李世民把守大门,当他们两个也是人啊,也是要休息的啊,李世民也十分痛惜这两员大将,于是就画师画下他们的样子,贴在门上,从此,皇宫就真的再没有闹鬼了。后来这个故事传到了民间,民间的百姓也将这种做法当成一种辟邪的方式,久而久之也就成了一种家家户户的风俗习惯了!
刚才看过石雕,砖雕,我们再来看看木雕。
可以说,在陈家祠中,几乎有木头的地方,就有木雕艺术的璀璨闪光。请大家来看看这面耸立在前厅中央这座镂空双面木雕大屏门。整个屏风的上半部分是镂空、透雕的,通风透气,雕刻在最上面的都是吉祥如意的内容,比如“孟浩然踏雪寻梅”、 “金殿比武”、“金殿赏赐“ “渔歌唱晚”等,粗粗望过去,好像这上中下三个部分的内容没有什么相关的联系,但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的话,您可能更加清楚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下面的裙板是遮蔽着的。像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个裙板上的雕刻“创大业,儿孙永发”图,大家可以看到这个芭蕉树的大叶就象征着大业(谐音),而下面这一群被母鸡庇护着的小鸡就寓意着“儿孙永发”。
各位,在参观过门口精美的砖雕,石雕,木雕,大门上传神的彩绘,屏风上巧夺天工的木雕之后,而现在我们面前的是陈氏书院中装饰得最华丽,最引人注目的屋顶脊饰,这就是“花脊”了,它是广东地区(或整个岭南地区)所独有的建筑装饰艺术。我们陈氏书院共有十一条茶脊,共有165米长,共脊分上下两层,上层为陶塑,采用的玻璃釉彩,主要有黄、绿,宝蓝,褐,白等五种颜色,而且题材丰富,形象传神,工艺特别,在人物的轮廓和动态上下工夫,使得人栩栩如生,而且每个人物都是成一定角度的,好让人们观赏!
陶塑下面五彩斑斓的是灰塑,又称“灰批”,我们来看看那躲在屋檐垂脊上的好六对一米多高的灰塑独角狮。大家看它全身朱红,大眼圆睁,张口翘尾,好像要凌空而下一样,整个灰塑气势雄伟,但又不失趣稚。同时大家在我们馆还能看到很多关于蝙蝠的图案,像在一只蝙蝠前画一串铜钱,就被称为”福在眼前“啦,两只蝙蝠重叠,就叫“福上加福”等等!。
大家再看看这条花脊两端的那两个似鱼非鱼,似龙非龙,长着两要根上 的长须,凌空飞舞,气势不凡的“怪物”了吗?,大家猜得出它是什么吗……它就是我们民间传说中的鳌鱼了,古人认为“巨鳌生于海,好吞火(好吐水),而水能克火,故置于屋脊之上,,古代没什么消防设备,也就好靠这个来镇镇;同时古人有取其“独占鳌头”之意,表示了人们期望子孙科举考试荣登榜首,高官显贵的心理。
好,大家看过这些精美的花脊后,请继续跟我来参观,现在在我面前的就是我们陈氏书院中心……聚贤堂了。聚贤堂是书院建筑的中心,是当年陈氏族人举行会议事的地方,堂前有一座雅致的石雕月台,月台上
观陈子昂心得体会及收获 陈子昂代表作品感遇(4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