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金属探测仪使用心得体会实用 使用金属探测仪应该注意(9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2-042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对于金属探测仪使用心得体会实用一

高中三年,以两年时间完成新授课,花高三一年时间复习,是国内各中学现阶段普遍的做法。通常一学年的化学复习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按课本顺序回顾整理知识点(大约4至5个月),第二阶段就高中化学的重点、难点进行小专题复习(大约2个月),第三阶段综合练习、模拟训练(大约1个月)。每个阶段都会辅以大量练习与测试,基中不少是重复性练习。

在这三个阶段中,耗时最长的是第一阶段。而以“炒冷饭”的方式进行一轮复习是常见的做法。在这轮复习中,教师通常会帮助学生梳理已学知识,课堂上教师讲解知识点、讲解例题、组织化学方程式的默写、测验等,学生听课、填写讲学案、做练习等。这样的课堂往往没有真正的师生互动,没有化学实验,没有真实生动的“情境”。

二、对高三化学复习效率的几点质疑

以上复习的现状特别是一轮复习的现状,是师生们都觉得枯燥无趣的,但 许多老师“无奈 ”而“认真”地做着,因为觉得那是“有效”的、“必须”的。下面是几点普遍的看法及笔者的质疑。

1. 掌握基础知识是综合应用的前提,所以梳理知识点是必须的。

在掌握基本知识点的基础上才有综合应用这并没有错,但有几点值得思考:①教师对知识点的梳理、归纳能替代学生的复习吗?学生仅是填写讲学案和默写化学方程式就能有效地促进他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性回顾了吗?从众多高三化学复习课堂的现状看,通常是教师准备得辛苦、讲得卖力,而学生无精打彩,多凭意志力在维持学习。教师讲得高效并不等同于学生学习的高效。学习是他人无法替代的事,学生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一切的高效都是“零”。②梳理回顾知识点的工作一定要在课堂上由教师帮助完成吗?作为十七八岁的高三学生,所有知识点都是学过的,完全有能力自己整理、回顾,而整理的过程也是理解知识框架及知识间联系的过程。由教师替代学生完成,看似省时高效,实则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机会。师生共同学习的课堂,应当用于完成更有挑战性、更有价值的学习任务。

2、高中化学新课程设置的三维目标在高三复习课中是空洞的,至少知识与技能的目标应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

纸笔测试并配有标准答案这一评价形式确实使得强化知识点、强化习题训练的方式是有效的。但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如果没有情感的调动,没有积极的参与,何以达成知识与技能的目标呢?我们化学复习的现状是不是更多地关注了知识本身,如知识点的回顾和知识体系的完整,而忽略了学习者本身?知识本位的复习课是否该转变成人本位的复习课?

三、改善高三复习课效率的几点策略

1. 保持复习课的新鲜感——话题式教学设计

复习课的新鲜感来自于对复习内容的重组与整合,不适宜再如新授课那样按模块分开复习,如何整合?寻找一个话题,设置一系列涉及到各模块的问题应当是可行的做法。例如,复习了钠的性质后,设计如下问题:将金属钠放入盛有下列溶液的小烧杯内,既有气体,又有沉淀产生的是:a硫酸镁溶液b氯化钠溶液c硫酸钠溶液d饱和澄清石灰水e碳酸氢钙溶液。通过该题,可得到钠与可溶性盐溶液的反思:盐溶液中投入钠,先考虑钠与水的反应,再从一下几方面考虑1、水的减少对溶剂质量的影响;2、生成的氢氧化钠与盐对否反应;3、生成的氢气对装置的要求;4、反应放热,对实验环境的影响或对溶质的溶解度的影响。在这里,涉及到对反应体系中反应实质的认识,对反应中反应热,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溶质与溶剂的关系的认识。

2. 复习课应超越对具体事实的认识——进行概念性思维

化学学科的具体事实十分繁杂,这也是中学生对化学学科感到学习困难的原因。过去的复习,往往更多关注对事实(物质性质、具体反应、化学概念、化学原理等)的掌握,而忽视了培养学生超越对具体事实的认识,进行深层的概念性思维的能力。高效的化学复习课,应当将教学的重心从对事实的记忆转移到在事实基础上的深层概念理解上。因为深层的理解力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必须的。

例如,复习了钠与水的反应后,设计如下问题:将一小块钠投入分别投入盛a水 b乙醇c稀硫酸的三个小烧杯内,反应速度由快到慢的顺序是?解释反应速率不同的原因?钠与上述三种物质反应的实质都是钠与h 间的置换反应,h 的浓度的大小决定了反应的快慢,由三种物质电离h 的能力可以知道h 浓度的大小,从而解答。真实的化学反应体系的情况是多么复杂啊!在这里,对反应体系中实质的认识,多因素地综合考虑复杂体系中的问题等都是超越了具体化学事实的深层思维,它对学生今后是否能处理未知的新问题有极大的影响,应当成为一种思维习惯。

总之,教育最终是为了人的发展,而愉快的学习体验是人健康发展,特别是终身学习、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我们似乎更多地强调了学习的刻苦而忽略了学习的乐趣。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合谐统一的,我们无法忽略情感的体验、过程方法的理解而直奔知识与技能的目标。由于高考评价为纸笔测试,所以高三的化学复习更易让教师产生一种错觉:急切而目标鲜明地进行复习、应试,那就是高效地教学。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会让我们的学生损失太大:损失了学习的乐趣,损失了深层思维的乐趣,损失了交流倾听的乐趣,损失了动手探究的乐趣,其结果只能是欲速则不达,且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危害巨大,这样的高效只能是低效甚至无效。

对于金属探测仪使用心得体会实用二

课题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

修改与创新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复习和巩固初中学习过的金属的化学知识,

2、了解金属钠在不同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的生成物

3、了解铝箔在空气中加热的变化情况及其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体验金属性质的探究,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重视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

2、认识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将其应用于今后学习的全过程中,发挥科学思想方法在科学教育中的作用。

3、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实验习惯和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钠与空气反应的产物的不同

教学难点:钠、铝在空气中加热的实验现象的解释

教学过程

预习探究(学生用)

1、自然界中的绝大多数金属都是以化合态存在的。通常情况下,活泼金属单质能够与非金属、 盐 、酸、氧化物等发生反应。

根据教材图3—2有关金属化学性质的一些实验,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点燃

(1)铝丝插入硫酸铜溶液 2al 3cuso4===al2(so4)3 3cu ; (2)在空气中点燃2mg o2=====2mgo

(3)铜丝与硝酸银溶液反应 cu 2agno3===cu(no3)2 2ag;(4)镁条放入稀盐酸mg 2hcl====mgcl2 h2↑;

2、钠的表面呈银白 色,有金属光泽,用小刀可切开,说明硬度小 (质软),钠在坩埚中加热,很快熔化成一个闪亮的小球,说明钠熔点低,钠燃烧时产生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色固体,现在,我们知道钠与氧气反应的产物有两种,它们是氧化钠和过氧化钠。过氧化钠中氧的化合价为 —1价,在钠燃烧的反应中,氧化剂是 o2 ,还原剂是钠;钠很活泼,一般保存在煤油中,钠的密度比煤油 大 。

3、铁、镁、铝等常见金属化学性质比金属钠不活泼,通常能存放于空气中,其原因是铁在干燥的空气中很难跟氧气发生化学反应,镁、铝等金属的表面容易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阻止金属与氧气进一步反应;这些金属在加热条件下,与氧气也能剧烈反应,甚至燃烧。

互动课堂

(一)情景激思(教师用)

【引入】五千年前,人类进入青铜器时代,三千年前进入铁器时代,20世纪铝合金成为仅次于铁的金属材料。金属在人类社会发展、改善人类生活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金属和它的化合物有着截然不同的性质,例如:铝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具有金属的通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高温可以燃烧,而氧化铝却耐高温,为什么呢?本章我们就来讨论几种重要的金属及它们的化合物。首先我们先探究几种重要金属的化学性质。

【强调】本节的课标是: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铝、铁、等金属的主要性质。

【板书】: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二)合作探究(师生共用)

【思考与交流】金属有哪些共同的化学性质?1、举例说明金属能发生哪些化学反应。

点燃

2、图3-2是一些化学反应的照片,请分析这些化学反应,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学生活动】思考与交流并板演。

【教师总结】2al 3cuso4===al2(so4)3 3cu 2mg o2=====2mgo

cu 2agno3===cu(no3)2 2ag mg 2hcl====mgcl2 h2↑

【推进新课】今天我们首先来讨论金属与非金属单质---氧气的反应。

【板书】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讲述】在初中我们已经知道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fe3o4,而铁在空气中生锈的产物是红棕色的铁锈,成分为fe2o3、这说明反应条件与产物有很大的关系,那么钠与氧气反应,又是怎样的呢?

【学生探究】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讨论其化学性质。

【点拨】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

【板书】(一)、金属钠(na)

1、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学生小结】

【演示】 :,并观察图3—4。

【提问】1、通过实验的观察,你能不能简单描述出钠有哪些物理性质呢?

2、放置一会儿,新切开的钠表面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学生回答】

【板书】2、钠的物理性质: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热、电的良导体,质软,密度小,熔点低。

【教师总结】对,新切开的表面逐渐变暗,是钠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了白色的固体----氧化钠。

【板书】 3、钠的化学性质:(1)与氧气反应:4na o2 ===2na2o(白色)

(判断其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分别是哪一种物质)

【过渡】如果将钠在空气中加热,会有怎样的实验现象?是否与刚才的一样?

【教师演示】:

【提问】钠在空气中燃烧有哪些实验现象呢?

【学生回答】

点燃

【教师讲述】刚才我们知道氧化钠是一种白色的固体,而现在燃烧的产物却是淡黄色固体,可见钠在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不是氧化钠,它是钠和氧形成的另外一种化合物,我们把它称为过氧化钠。

【板书】 2na o2 ====== na2o2(淡黄色)

(判断其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分别是哪一种物质)

【反问】对金属钠与氧气在这两种情况下的反应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1、反应物相同,反应条件不同,产物就不同,因此在化学反应中一定要注意反应的条件。

2、金属钠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故保存钠时应隔绝空气。

3、在氧化钠和过氧化钠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不同,氧化钠中为—2价,过氧化钠中为—1价。初步推断过氧化钠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探究】钠除了能和非金属单质o2反应外,还能和哪些非金属单质反应?初中时学过钠能跟谁反应?

(引导学生回忆初中学过的na与cl2的反应)

点燃

【板书】(2)钠与氯气反应:2na+cl2=====2nacl

【教师强调】钠还可以和硫单质反应,甚至发生爆炸,生成na2s。

【板书】(3)钠与硫反应:2na+s====na2s

【教师小结】钠的化学性质很活泼,与空气在不同的反应条件下生成不同的氧化物, 钠在上述反应中,化合价均由0价变为 1价,这是由于钠原子的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之故,因此,钠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具有还原性,是一种强还原剂

【教师讲述】除了金属钠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外,其他活泼金属也可以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物,在金属的表面形成氧化膜,有的氧化膜疏松,不能保护内层金属,如铁表面的铁锈;有的氧化膜致密,可以保护内层金属不被继续氧化,如镁、铝表面的氧化层。所以,在点燃镁条前,常用砂纸打磨,这样点燃起来更容易些。铝的情况如何呢?既然铝易与氧气反应,那为什么我们可用铝锅来烧饭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探究铝与氧气的反应。

【学生演示科学探究1】用坩埚钳钳住一块铝片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轻轻晃动

【生描述实验现象】 逐渐熔化,失去光泽,但不滴落

【讲解】 铝的熔点 为665℃ ,氧化铝的熔点 为2050℃,铝表面的致密氧化膜包在铝的外面,所以熔化了的液态铝不会落下。

【提问】如果我们去掉氧化膜再加热,有什么现象呢?

【学生演示科学探究2】用坩埚钳钳住一块用砂纸打磨过的铝片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轻轻晃动

【描述实验现象】加热萎缩但熔化的铝仍不滴落

【师生共同分析原因】磨去氧化膜的铝片在空气中很快又形成一层新的氧化膜

【板书】(二)铝与氧气的反应: 4al 3o2 点燃 2al2o3 纯氧中: 空气中:

【提问】从这两个科学探究中,可以得到怎么样的结论呢?

【小结】铝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容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形成致密氧化膜而稳定存在于空气中,日用铝制品可以较长时间使用。

【回顾】金属与氧气反应的图片、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设问】能否看出金属的活动性和金属与氧气反应的条件、剧烈程度有什么关系?

【小结】可以看出:金属的活动性越强,与氧气反应就越易进行,如钠露置空气中就氧化;金属活动性越弱,与氧气发生反应时反应条件较高,如铁在空气中不能被点燃。俗语说“真金不怕火炼”就说明金在加热条件下不与氧气反应。

总结】请根据今天所学习内容填写下列表格:

金属

反应条件

反应现象

氧化物的颜色

化学方程式

常温/加热

常温下生成白色固体;

加热时能燃烧,燃烧时火焰呈黄色,生成的固体呈淡黄色

na2o:白色

na2o2:淡黄色

4na o2 ==== 2na2o

2na o2 na2o2

加热

氧化铝:白色

4al 3o2 2al2o3

纯氧\点燃

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物质

四氧化三铁:黑色

3fe+2o2 fe3o4

加热

加热有黑色物质生成

氧化铜:黑色

对于金属探测仪使用心得体会实用三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稀硫酸以及金属化合物溶液间的置换反应。

b、熟悉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学会利用金属与酸以及金属化合物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推断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

2、过程与方法

a、学会通过实验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方法。

b、学习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对比分析,对信息的归纳处理,获取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通过学生亲自做探究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发展求知欲和探究激情。

b、通过对实验的探究、分析,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c、使学生在实验探究、讨论中学会与别人交流、合作,增强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分析

1、内容分析

在介绍金属的物理性质的基础上,本课题侧重介绍金属的化学性质,其中金属活动性顺序是一个重点。此前,学生在第一课时已经研究了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对其中表现出的金属活泼程度的不同有所了解。在这里安排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能使学生掌握金属化学性质的共性,又能通过反应上的区别加深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

虽然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见过几个置换反应,但是并不熟悉,运用也不熟练,因此我改变了教材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填写相关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要求,重点要求学生对反应能否进行、反应进行的剧烈程度等情况进行认真观察、比较即可。而将对置换反应特点和规律的总结放在

金属探测仪使用心得体会实用 使用金属探测仪应该注意(9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接下来我就给...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