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教育心得体会及感悟 有关管理学的心得体会(6篇)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最新管理学教育心得体会及感悟一
一)备课标准:
1、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教学大纲,研究教材教参,制定好学期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分解到课时。
2、按时交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表。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表一式两份,交一,留一,贴于备课本前面。
3、认真写好课时教学计划(教案),一课时一教案,格式规范,项目齐全。
4、教案既有周目录,又有总编号,准确无误。
5、教学目的突出素质教育要求,既注重智力因素培养,又注重非智力因素培养
6、教学过程突出教学方法、教具学具操作、电教媒体等设计和使用过程。把握重点,突破难点,详略得当,切实提高“五大效
率”,落实“激发兴趣、教会方法、培养能力、养好习惯、发展个性”的目标要求。
7、积极参加集体备课。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统一进度,统一目标,统一深广度,统一重点,统一大部分作业。
8、教案保持余量一周。
9、同年级同学科禁止共用一本教案,应该做到每人一本教案。
二)上课标准:(即《课堂规则》):
1、禁止无教案上课;禁止私自调课;禁止旷课、让课、要课。
2、按时上课,不迟到,不拖堂;不提前下课;不随意提前结束新课。
3、基本依据教案上课。
4、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贯彻素质教育要求,在教学中关注全体学生的全面素质的培养。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得把学生
赶出教室;不得随意停止学生上课。
5、注重言传身教,为人师表,衣着得体(体育教师着运动装运动鞋);讲究教学艺术,机智处理教学突发事件。
6、教学中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完成教学任务。
7、优化教学方法。积极开展教法研究,采用启发式,废除注入式。
8、丰富教育手段。教学准备要充分,积极使用电化教学手段;100%完成教师演示和学生实验教学任务。
三)辅导标准:
1、端正教育思想,对优生要正确引导,对差生要耐心辅导。
2、制定培优补差计划,交一,留一贴备课本前面。
3、制定教学计划、课时计划(教案)时,要突出“备学生”。
4、课堂教学中加大对差生的训练(如答问,演板等)密度。
5、对转入、因病、因事等缺课的,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方式补课。
6、充分利用补差时间,重点指导差生,增强差生信心,指导学习方法。
7、创造条件开展学科课外活动,开拓视野,发展个性。
8、在教学后记中对差生转化有明确的记载。
四)作业标准:
1、严格控制作业本。只准使用由学校审发的各科练习册,寒暑假作业等;禁止教师集体收钱购买其他练习册;提倡一科同时只
使用一个课堂作业本和家庭作业本,以便及时批改。
2、严格控制作业量。提倡“课堂作业”课堂完成;课外作业一般要求低年级不留书面作业,中年级不超过30分钟,高年级不超
过45分钟。
3、强调作业设计。禁止大量机械性惩罚抄写(20次及以内)。
4、控制作业和批改密度。语文、数学每周5次(作文每学期8次,教师本人亲自批改)批改,英语、写字、思品、科学、美术等
每周1—2次作业批改。
5、教师必须批阅学生的课堂作业本,亲自批,每次批,每本批,批改率达100%。
6、教师必须认真及时批阅学生作业本,书写工整,有评价,有日期。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7、针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普遍问题,及时讲评。
8、对作业中的错误要求学生及时订正,订正率达100%。
五)考试标准:
1、按教材要求组织好单元测试,做好成绩记载,及时交教导处。
2、改进考试方法,加强平时考核,把动脑、动手、动口等有机结合起来。
3、学校每学期一般只举行期末考试。
4、严格执行《监考规则》,忠于职守,严肃考风考纪,严禁做假,保证考试真实。
5、严格执行《批卷统计规则》,按要求认真阅卷统计,严禁做假。按要求填写学生成绩登记表,规范、全面,及时上交。
6、按要求对学生成绩进行全面的质量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制订改进措施,及时讲评,及时上交。
7、按要求撰写教学总结,及时上交。
二、管理要求:
一)备课管理:
1、教研组:
(1)每学期初制定教研组计划,集体备课“三定”、“五统一,有具体详细的安排(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统一进
度,统一目标,统一深广度,统一重点,统一大部分作业)。
(2)按学校要求检查教师的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转差计划及其他有关报表,收齐后交教务处。
(3)每周检查一次本组教师的教案,并签名(日期)。教案有问题的,督促教师改进;普遍性的问题,向教务处反映,有记录
。
(4)每学期期初、期中、期末,按学校要求将教师所有学科所有教案收齐交教务处,由教务处组织集中检查。在教务处组织的
期初、期中、期末全校教师教案检查中,按要求,认真履职,做到规范、公正。
2、教务处:
(1)制定学校教学计划。
(2)期初收齐全校教师所有学科的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转差计划等,严格检查,指导改进。
(3)每学期期初、期中、期末集中对全校所有教师所有学科的教案进行检查,总结经验,改进问题,评价等级。有书面总结3次
。
(4)每周抽查1个教研组的备课教案,深入一个教研组开展集体备课,有记录。
(5)对教研组此项管理工作进行检查。
3、学校:
(1)审核学校教学计划。
(2)期初对全校教师所有学科的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转差计划进行抽查;每周抽查教务处人员教案;协助教务处每月抽查
一个教研组教案。参加期初、期中、期末全校教案大检查,期末评选30%优秀教案。
(3)每月深入一个教研组集体备课。
(4)对教务处此项管理工作进行检查。
二)上课管理:
1、教研组:
(1)抓好本组教师的出勤考核,在权限内请假的,及时反映到教务处调课。
(2)按教学进度,每周了解教师教学情况。
(3)发现有学生被随意停课,要做教师工作,督促改正。
(4)组织全体教师每学期完成1节组内教研课,相互听课,评课,作好记录。教师学期听课10节,教研组长听课15节。
2、教务处:
(1)协助校办做好教师考勤,及时调课,保证正常教学秩序。
(2)按教学进度表,每周抽查一个教研组教学情况,每月协助校长检查一次自然实验教学工作。
(3)随时进课堂听课,完成听课20节。对教师学期听课情况进行统计,在期末《教学常规管理总结》中反馈。
(4)每学期期中、期末分别召开1次教师、学生座谈会,评教评学,有书面反馈意见。
3、学校:
(1)随时进课堂听课,完成听课30节。
(2)参加评教评学会,每月抽查一个教研组教学进度。
(3)每月对自然实验室教学检查一次。
(4)对教务处此项管理工作进行检查。
三)辅导管理:
1、教研组:
(1)期初督促教师制定培优补差计划,收齐交教务处。
(2)每周抽查本组教案时,在教学后记中对教师补差情况进行检查。
(3)积极组织本教研组教师、所属学生参加学校有关竞赛。
(4)协助学校完成评选培优补差先进教师的工作。
2、教务处:
(1)期初收齐教师培优补差计划,指导改进。
(2)每周抽查一个教研组教案时,在教学后记中对补差情况进行检查,指导改进。
(3)建立校级差生转化档案,跟踪调查。
(4)对教研组此项管理工作进行检查。
3、学校:
(1)期初检查教师培优补差计划。
(2)组织学生有关竞赛活动,检验培优补差效果。
(3)期末表彰培优补差先进教师。
(4)对教务处此项管理工作进行检查。
四)作业管理:
1、教研组:
(1)按学校要求,检查本组教师所属学生的作业本(练习册),作业量,切实减轻学生负担。
(2)每周抽查一次本组教师作业批改,督促批改率100%,订正率100%。
(3)期中、期末按学校要求,将教师所有学科作业收齐交教务处,由教务处集中检查。
(4)在分工检查作业批改中,按要求认真履职,作到规范公正。
2、教务处:
(1)期中、期末两次问卷调查,检查学生的练习册、作业本、作业量。书面总结,及时反馈。
(2)每周抽查一次学生作业量,教师作业批改情况。
(3)期中、期末集中对教师的作业批改进行集中检查,书面总结,及时反馈。
(4)对教研组此项管理工作进行检查。
3、学校:
(1)期中、期末两次抽查学生作业本、练习册、作业量、切实减轻学生负担。
(2)参加期中、期末两次作业批改集中检查。
(3)期末评选30%优秀作业批改的教师。
(4)对教务处此管理工作进行检查。
五)考试管理:
1、教研组:
(1)督促教师搞好单元测试。
(2)督促教师按学校要求完成监考、阅卷、登记、分析等工作。
(3)期末督促教师撰写教学总结,收齐交教务处。
(4)期末撰写教研组工作总结,按时交教务处。
2、教务处:
(1)组织全校期末考试,阅卷、登记、分析等。
(2)做好教师教学常规工作的总体评价,资料收集整理工作。
(3)期末撰写教学常规管理总结,按时交学校。
(4)对教研组此项管理工作进行检查。
3、学校:
(1)检查学校期末考试、阅卷、登记、分析等工作。
(2)协助教务处对教师教学常规工作进行总体评价,收集资料,及时归档。
(3)撰写学校教学工作总结。
(4)对教务处的此项管理工作进行检查。
最新管理学教育心得体会及感悟二
第一部分
我的成长经历
时光的沙漏不停的行进,来不及告别叹息,昨日便已卷入时间的长流中旋转着成为回忆,然后一点点透明,最终消失。
不知不觉,我已经成为一名大二的学生,在这漫长亦短暂的时间内,我们在紧张的学习节奏中一步步成熟,走向成长的彼岸。
在我看来,我的人生路应该算是比较顺利,无论是小学,初中或是高中,似乎学习就是我的全部,所以我一门心思的把学习搞好,就在我充满自信的参加高考的时候,我遇到了我迄今的最大挫折:高考落榜,一时间我无法承担这样的打击,但是我的性格告诉了我,如果我屈身去上三本或者专科的话,无非是对自己的看不起和对家人的不负责任。因为我的成绩一向是很好的,就连我的老师也没有想到我会考不上,然而高考的竞争就是如此的激烈,我也没有办法,所以最终选择复读。
在复读的日子里,我的思想逐渐有了转变。不再去幻想明天是多么的美好,不再去可以的和别人相处,不再去钻研哪些深不见底的难题,一心想着的就是高考那道坎。曾今有人和我说复读就不是人过的日子,可是这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理解其中滋味。当一个人变的很现实的时候,一切的梦想或者是幻想都将不复存在,人或者自然就不会太累。
当我看到同一届的人都在享受大学生活的时候,我就会换一个角度去思考,这只是上天觉得我不够成熟,所以让我在锻炼一年,仅仅一年而已。
现在回想这个,“寒窗苦读十二载,一心只问今朝”这已不算什么,重要的设平静的看待生活,平静的看待未来,活在当下,因为今天是为明天准备的,把握好今天才能过拥有美好的明天。
如果说曾经的我们时在父母伞下胆怯的雏鸟,那么现在的我们便是渐渐高
翔的鹰。我们奋斗,我们拼搏,我们自豪!我们将点燃种子的希望,召唤候鸟的飞翔,像飞扬的蒲公英一样,沿着梦想的轨道,勇敢地踏上属于自己的旅程!
第二部分
当代大学生恋爱观分析
[ 摘 要] 近年来,受社会、家庭、学校及自身因素等多方面影响,大学生的恋爱观较以前有了很大变化,出现了恋爱态度轻率,恋爱观念开放化 、恋爱行为公开化等特点,体现 出重功利价值、重物质享受、 重生理需求的本质。为此,应从加强性道德性识教育,自主性教育,健全学校管理机制等方面,引导大学生树立健康的恋爱观。
正处在青春时期的大学生对恋爱充满了浪漫的幻想与憧憬,他们认为,恋爱是大学的“ 必修课” 而不是“ 选修课” ,不经历恋爱的大学生活是不完美、 不全面的。随着社会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变化, 当代大学生的恋爱问题已渗透到他们的学习、生活、人生态度、理想等各个方面,与此同时恋爱观也发生了质的飞跃。
一、 当代大学生恋爱观的新特点
1 . 恋爱态度轻率化。当代大学生只注重恋爱的过程, 而不注重恋爱的结果。多数学把恋爱描述为“ 体验幸福” 和 “ 充实大学生活” 。有些学生以选择理想对象为由, 见异思迁, 频繁更换对象; 少数学生出现“ 三角恋” 和“ 多角恋” , 以至在同学之间造成感情纠纷, 甚至发生冲突, 酿成悲剧。他们在恋爱过程中,只一味追求爱情的浪漫,而忽视爱情的义务和道德,认为恋爱与婚姻无关。未婚先孕就是当代大学生恋爱轻率化的最好见证。
2 . 恋爱观念开放化。当代大学生受西方思潮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传统道德意识逐渐淡化,对婚前同居、婚前性行为持开放、理解和宽容的态度。据 1998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所做的一项专项调查结果显示: 在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青少年中, 对婚前性行为持宽容态度的比例为54.08%, 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年人中,这一比例为 75.3%…由此可见,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当代大学生的性观念也日益开放。大学生多角恋爱、在外同居的现象时有出现。
3 .恋爱行为公开化。尽管社会各界对于在校大学生谈恋爱的态度持“ 不赞成、不反对” , 但这并不意味着在校大学生的各种行为不受任何纪律的约束。然而在高校大学生中都存在这样的想法:不谈恋爱的人被视为弱者, 不谈恋爱被 视为不正常行为。他们把谈恋爱作为一种荣耀, 每天出入成 双成对, 携手漫步于校园,上课 、吃饭、自习形影不离,行为上一点也不遮掩,甚至臵校纪校规于不顾。据相关调查资料显示,愿意对周围的人公开恋情的大学生比例为87.6%,愿意在校园里各种环境下有亲呢行为的:教室23.7%、 图书馆 37.5%、 食堂68.6%、校园绿地86.2% 。
二、 当代大学生的新型恋爱观
综合各因素分析,当代大学生的新型恋爱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 注重功利价值。他们在择偶标准上,趋于功利化,更注重对方的实际价值。近年来,随着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度增大及求职中的“ 不正之风” 对大学生恋爱观产生了一定影
管理学教育心得体会及感悟 有关管理学的心得体会(6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