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大课堂心得体会怎么写 家长学校大课堂心得感受(5篇)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推荐家长大课堂心得体会怎么写一
是啊,作为一名七〇后,我听说过也亲历过中华民族的几大灾难:
小时候,我从祖母“莫浪费,你们是冒吃过苦的呢”的絮叨里懵懵懂懂地感觉到战争和自然灾害的狰狞,走出硝烟和饥饿的阴霾后,勤劳节俭,艰苦奋斗的品格仍深深烙在祖母那辈人身上。
我很幸运,成长的岁月一直静好,我不懂灾难,我的人生字典里没有“忧患”。
平静的日子一下子溜到了1996年6月,我第一次直面灾难:暴雨袭湘,人们与洪水鏖战多日后,洪水肆无忌惮地冲溃堤垸。沅江一片汪洋,一些低矮的民宅完全淹在水中,我所在的中学沦为孤岛,二楼三楼的教室里住了很多房屋被淹没的家庭。身穿橙色救生衣的武警官兵在水中救助老百姓的情景定格为当时最动人的风景。
接下来是20__年。那年的那场非典到底有多可怕,如今我从百度里找到了这样一段话:“sars事件于20__年在中国广东发生,并扩散至东南亚乃至全球,直至20__年中期疫情才被逐渐消灭的一次全球性传染病疫潮。”那一年中国人记住了一个伟大的名字——钟南山;也记住了一群勇赴前线的白衣战士;更凝聚起众志成城、同舟共济的伟大力量。
20__年中国经历了太多的不幸和苦难——冰雪灾害、火车脱轨、汶川强震……那年一月一场特大冰雪灾害席卷了半个中国,交通瘫痪,断电缺水,返乡旅客滞留在冰天雪地,救灾英雄顶风冒雪工作……那年五月十二中午,地动山摇,我们一个个慌忙冲出门,有人猜是地震,然后都知道汶川发生了8.0级地震,伤亡惨重。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我还小,没有印象,但是这一次惨烈的特大地震灾害带给我深深的震撼:抗震、救灾、祈福、募捐、献血……一个又一个词语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举动。灾难无情人有情,我们纷纷用行动诠释万众一心、守望相助的真谛。
然而灾难却并没有停止:20__年旱灾末席卷西南,20__年4月地震袭击青海玉树……
乌云难遮艳阳光,灾难只让中华民族愈挫愈奋,而在一次次灾难后浴火重生的祖国更加富强!
这个春节,我和读高三的女儿宅在小小的陪读房里,偌大的高中校园空空荡荡,异常寂静。
校园寂静到了冷清,日子单调却不枯燥。每天当女儿坐在桌前开始线上学习时,我便拿起手机搜索,关注着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疫”:
我用心查看实时滚动的疫情报告,一个个冰冷的数字是一个个无辜遭受病毒煎熬的生命,而透过这些数字,我似乎看到无数勇敢的生命在齐心协力与病毒顽强抗争;我用心学习即时发布的防疫指南,一份份图文并茂的生活指导饱含着专家们日夜刻苦攻关的辛劳,在这些无微不至的叮嘱里,我切实感受到党和国家始终如一地把百姓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我满腔热忱地观看随时更新的防疫新闻,这里有钟南山们的最美逆行;有医务人员的艰苦奋斗;有抗“疫”战士的严防死守;有对卖高价口罩的严惩;有对工作细节的监督;有对疏忽失误的问责……我无比激动地看飞速增长的募捐数字;看不断出现的网络课堂;看雷神山的崛起奇迹……
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从猝不及防到全力阻击,从各自为战到同舟共济,国人或勇毅驰援,或坚守岗位,或宅家不出,我们各自用自己的方式共同抗击疫情。中华民族在灾难的考验中凝聚起的正气磅礴的民族精神,百折不挠的民族品格,万众一心的民族情怀定格为无数震撼心灵的画面,砥砺国人奋力前行。
每天,我宅居在家,却和世界息息相通:单位群里天天打卡汇报健康,我打卡之后总会看一看群里那些熟悉的名字,心里莫名的有一种别后无恙各自安好的喜悦;学校领导天天上门查询问候,在我登记健康的时候,我们总会微微一笑,似乎放下了千斤重担;亲朋好友不时微信问候,我们的话题不再只是家长里短,还有武汉加油,中国挺住,我们一定赢……生平第一次,我真实地体会到:无数的人们,无穷的远方,都与我有关。
这个春节,我们的党和人民正一起向世界证明:中国无惧风雨,不怕灾难。
乌云难遮艳阳光,拨开阴沉的乌云,太阳会将灿烂的光辉普照大地;走过无尽的磨难,中国定将实现自己的伟大梦想!
推荐家长大课堂心得体会怎么写二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班主题活动《我长大了》,这是二级主题《人在变》中的一个活动。
1、教材来源:在一次常规的身高体重测查后,我把前一次的测查结果和这次的测查结果同时展示,引起了小朋友对自己成长的关注,渴望知道自己小时候的故事。为此,我设计了这个主题系列活动,一方面满足孩子们的心理需要,促进自我意识的发展;另一方面让孩子了解长辈对自己的关怀、爱护,改善孩子只会享受长辈对自己的爱,而不懂得会报的心理状态。纲要中要求:应“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我认为选择此教材有一定的阶段性和必要性,它符合《纲要》的精神:“教育活动内容既适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2、目标定位: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以及布鲁纳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为依据,确立了认知、能力、情感等方面的目标,融合了语言、科学、社会、艺术领域的整合。目标为:
(1)通过各种方法引导幼儿发现自己的成长与变化。
(2)激发幼儿欣赏自己的成长,展示自己的能力,树立自信心。
(3)乐于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成长的快乐。
(4)让幼儿尝试制作个人成长册,发展幼儿的精细动作。
(5)让幼儿体会父母的辛苦、关心,增进亲子之情。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重点定位于:感受“我长大了”,主要是发现自己成长与变化。通过观察、比较小时候的照片和用品、播放录像、交流分享、展示自己,使活动得到深化。活动的难点是:根据人的成长过程进行排序、制作个人成长册,主要是通过自主操作,在动手的过程中培养手部肌肉的灵活性和提高排序的能力,对自己的成长充满了期待。在目标定位上,树立了目标的整合观、科学观、系统观,各领域内容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中。因此,我作了以下活动准备:
(1)空间准备:幼儿小时候的照片、衣物、用品布置于墙上,桌椅呈同字型便于评价和集中。
(2)物质准备:“人的成长过程”图片,卡片纸、彩笔、彩纸、剪刀、胶水等美工材料与工具若干,已制作本领树的树干,小时候的录像(或小中班在园的录像),胎儿的生长发育以及新生儿的养育的录像。
(3)知识准备:幼儿向家长了解爸爸妈妈的故事及自己小时候的趣事,观察各个阶段自己
家长大课堂心得体会怎么写 家长学校大课堂心得感受(5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