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案件心得体会范本 云南典型案例(5篇)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022云南案件心得体会范本一
和顺位于腾冲城西3公里,它有3个行政村,占地17平方公里。全镇有l 300多户,6000多人,历史文化悠久,以华侨出国历史长、侨属多而成为我省著名的侨乡。
和顺自然环境优越,气候温和,花木茂盛,古建筑保存较多,和顺古老的民居建筑和淳朴的民风、传统民俗一起历经了600多年风雨,世代文化的积淀和多元文化的熏陶,铸就了边远古镇的风采。
20__年,被《中国国家地理》《时尚旅游》等联合推荐为“人一生要去的50个地方”之一。20__年和顺荣膺“中国十大魅力名镇”榜首,并夺得唯一的“中国魅力名镇年度大奖”。20__年被评为中国最美的十个小镇之一。历史据考古材料证实,新石器晚期以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了。明朝初期,今和顺几个大姓的始祖就以军职屯守此地了,开创了和顺新的历史。
雨洲亭
我们前方荷花池中的雨洲亭是乡人为了纪念首任和顺益群中学校长、后任云南大学副校医的寸树声先生而建的,表现了和顺人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
亭中有原全国人大副委员楚图南题写的亭名碑。村口进入主村落的道路,直穿坝子中间,因形如双虹得名双虹桥。桥下鸭鹅戏水,古权横卧,是人们春游、赏月的好地方。远远看到的水边的洗衣亭依然有居民在洗衣。双虹桥畔就是全国最大的乡镇图书馆——和顺图书馆。和顺图书馆
清朝末年,和顺出现了传播新思想、新文化的进步团体“咸新社”;924年和顺旅缅华侨又组织了“崇新会”,创办进步刊物,并在本乡成立了“阅书报社”。1928年“阅书报社”在旅缅华侨和乡人的共同努力下,扩建为图书馆,将馆址移人“咸新社”故址——汉景殿。热心人士踊跃捐书,使馆藏不断增加。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在旅缅华侨乡人的支持下,于1938年拆除旧馆屋,兴建了中西合璧式的新馆舍。先后由读书报社社长李仁杰、艾思奇兄李生庄、著名教育家寸树声任社长。
图书馆办得生机勃勃,不仅藏书、借阅书报,而且还通过收音机播发的新闻,创办了《三日新闻》油印报,成为腾冲最早的报纸。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尽快把重大新闻传播到民众之中,改三日刊为日刊,为宣传抗日救国作出了贡献。
和顺图书馆的大门居高l临下,门上悬挂的黑底金字大匾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廖承志题写的馆名“和顺图书馆”。
二门是仿照苏州原东吴大学门面建造的三孔西式铁门,上面有胡适先生题的“和顺图书馆”、李石曾先生题的“文化之津”、著名数学家熊庆来题的“民智泉源”等匾额题词。
走进这座清幽静谧的花园,面前这幢半亭回廊式二层楼房就是图书馆的主楼,已经有近70年的历史了。这是一栋两层各五格的中式建筑,其中第二、四格伸出呈六角亭,整个屋架柱少梁多,四壁着色素雅,室内通明透亮。
主楼后面是1998年落成的藏书楼,建筑为全钢混仿古跨檐式二层楼房,该楼的建成使该馆的图书保管及容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和顺图书馆内富藏古今图书及地方文献,其中有全套《大藏经》《升庵全集》,数百册的《英武殿丛刊》,近千册的《四部丛刊》,另外还有不少古籍善本、珍本,尤以清代木刻版本为贵,真不愧“藏珍”二字。馆内现有藏书七万余册,在中国乡村文化界堪称第一。
这里是原来的书库,至今门上的锁,办公桌上的印章、座钟以及前面二门的铁栅栏,都是建馆初期和顺华侨从缅甸购置的,许多报刊和生活标本以及《万有文库》等大型丛书,都是从上海经海路过缅甸送达的。在当时交通极不发达的情况下,这是多么不容易的事啊,由此可见和顺人的“富庶更能知礼仪”和对文化的执著追求。
坚实的文化根基,孕育出一个个贤人英才。和顺乡名人极多,如同盟会员、辛亥革命元老、曾任云南护国军第一军秘书长的李日垓;名传滇中的教育家、云南大学副校长寸树声;还有我国著名哲学家艾思奇等。参观完图书馆,沿着右边这条路,经过文昌宫,现在我们来到了滇缅抗战博物馆。
2022云南案件心得体会范本二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玉溪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
抚仙湖是全国第二深淡水湖,湖面海拔1720米,最深处达155米,平均深87米,是云南最深的湖泊。湖面212平方公里。抚仙湖含磷高,无污染,湖面呈碧蓝色,透明度达7-8米 ,湖水水温年平均17.7oc湖畔沙滩洁净细软。湖中有一特产,称抗浪鱼。抚仙湖流域内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主产稻、麦、蚕豆、烤烟和油菜,是有名的滇中谷仓,又是闻名全国的云烟之乡。抚仙湖的水温,冬夏变化不大,水质又好,是极好的游泳之地。特别是北部沿澄江坝子一带,近岸200米左右,水深仅在1至3 米,湖水亮晶晶,清盈盈,湖底全铺细沙伸延至湖岸数米,每年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人来游泳。
抚仙湖盛产抗浪鱼,湖边的鱼洞可以看到捕鱼的木车,这是当地渔民“车水捕鱼”的绝活。他们用木制水车把泉水车出,经过沟道流入湖内,泉水与湖水的温差和流速恰好迎合了喜争强、有洁癖的抗浪鱼的个性,鱼儿便群集而上,钻入沟道里的竹笼。这种独特的捕鱼法世代沿袭。现在抚仙湖及湖中孤山修建了许多旅游设施,是夏天度假旅游的绝佳之地。
志舟楼在澄江县城西凤山。建于1943年。三重檐攒尖顶亭阁,高约15米,全楼共用48根,木柱支撑顶部,各层四角均饰瓶形莲状斗拱,顶镶琉璃瓦宝瓶,铺琉璃瓦。此楼以国民党,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的号"志舟"取名,楼四周配有4亭,亭柱上悬有林则徐、阚兆祯、赵藩、尹壮图等名人手迹,登楼远望,抚仙湖湖光山色尽收眼底,为澄江著名风景区。
抚仙湖位于云南省玉溪市澄江、江川、华宁三县间,距云南省会昆明60多公里。要说着玉溪,可谓是人杰地灵的地方,被称为“云烟之乡”、“花灯之乡”和“聂耳的故乡”。在20xx年,玉溪荣获“中国十佳休闲宜居生态城市”称号,位列全国第二位,仅次于长沙市。玉溪,由于有一条穿城而过的玉溪大河而得名。而这条玉溪大河正是从抚仙湖中潺潺流淌而出,也就是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我们一起来见识下,养育了玉溪这一方子弟的母亲湖——抚仙湖。
要说抚仙湖,只能用“六大神奇”来加以概括。
神奇一:全国最深淡水湖
抚仙湖是中国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珠江源头第一大湖,位于云南省玉溪市境内。抚仙湖是一个南北向的断层溶蚀湖泊,形如倒置葫芦状,两端大、中间小,北部宽而深,南部窄而浅。湖面海拔高度为1722.5米,湖面积216.6平方公里,湖容积为206.2亿立方米,湖水平均深度为95.2米,最深处有158.9米,足以淹没一座五十层的大楼,相当于滇池和洱海总蓄水量的四倍,相当于太湖蓄水量的四倍。占云南全省湖泊总蓄水量的67%,占全国淡水湖泊蓄水量的9.16%。
抚仙湖的水温,冬夏变化不大,水质又好,是极好的游泳之地。特别是北部沿澄江坝子一带,近岸200米左右,水深仅在1至3米,湖水亮晶晶,清盈盈,湖底全铺 细沙伸延至湖岸数米,每年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人来游泳。
神奇二:水清异常
抚仙湖水的补给除靠雨水和泉水补给。抚仙湖水清澈纯净,属于一类水,可直接饮用,透明度平均为5-6米,最大可达12.5米,是我国内陆淡水湖中水质最好的湖泊之一,居云南省湖泊之最。诗人们形容为“琉璃万顷”。明末徐霞客在他的滇游日记中写道:“滇山唯多土,故多勇流成海,而流多浑浊,唯抚仙湖最清。”为什么同是湖泊,抚仙湖的清澈度能位列全省之最呢?原因是多种多样的,首先,抚仙湖多为雨水补给,周围地区的雨水汇集成小溪,流经地区植被较为完好,流入抚仙湖自然水质较好。第二个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在过去,在抚仙湖的西南边有一星云湖,通过南面山间的海门河与抚仙湖相连,仅长一公里多,补给的水通过星云湖的沉淀过滤再流进抚仙湖,自然水质相对于之前好了很多。但是现在,由于星云湖水质逐渐变差,红藻时不时会爆发,所以政府部门现于20xx年开始封堵海门河,让抚仙湖的水回流回星云湖,想通过两个湖泊之间的流经顺序来改变星云湖每况愈下的水质。
当然,海门河河中段有一个神奇的景点就是,界鱼石。有一堵伸到水面的赧色石壁,称“界鱼石”,其旁还有一块石碑。如石碑上所言:星云湖栖息之大头鱼,抚仙湖生长的抗浪鱼,以石为界,不相往来。
神奇三:生物奇观
抚仙湖湖水深,风浪大,湖中的挺水植物和浮游植物不易生长,浮游生物以及底栖生物如螺蛳、蚌、虾也很少,只在沿湖浅水一带才有生长。这种多风的水域环境,有了一种神奇的鱼类——抗浪鱼,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原名鱇浪白鱼,属鲤形目鲤科白鱼属。对生长环境水质要求极高,抗浪鱼是云南抚仙湖的特产。每一批亲鱼产卵活动通常持续3天,约停7天后又来第二批,此所谓渔民说的“来三去七”的规律。用水车把水抽向引水渠,抗浪鱼便自动游入渔民特制的鱼篓中。由此出现了最有特色的“水车捕鱼”,抗浪鱼由于数量少,鱼质鲜美,市场价格在1000元一斤左右。
抚仙湖是全国少数几个可以看到青鱼阵的地方。青鱼阵以每年的农历七月至十一月为高潮期,逢万里晴空,风平浪静之日,游人皆可大饱眼福,且近前鱼群不散,拍照不乱,悠游自如。最近几年由于抚仙湖水质维持在较高水平,所以每年夏天,幸运的游客都可以一睹青鱼阵奇观
当然,在抚仙湖附近还有被称为国际古生物学界誉为“二十世纪最惊人的科学发现之一”,澄江帽天山古生物化石群。1984年7月1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侯先光在澄江县帽天山发现了"纳罗虫"化石,向人类揭示沉睡了5.3亿年的寒武纪早期世界,中国、云南、玉溪、澄江、帽天山声誉鹤起,名声不胫而走,传遍世界。
这里埋藏着距今5.3亿年的,该动物化石群再现了距今5.3亿年前达尔文进化论中“寒武纪大爆发”的猜想。并作为事实依据,有力的支撑了“寒武纪生物大爆发”的猜想。在澄江帽天山地区采集了约5万块化石,在澄江化石中发现了40多个门类的80余种动物,涵盖了现代生物的各个门类。我们在这里,可以找到最早的脊椎动物,由此,我们也可以理解为,这是人类最早的祖先起源的地方。
神奇四:古滇国墓葬—李家山墓葬群
李家山古墓群为战国至东汉初期的墓葬。随葬品10多件至50多件出土的文物以青铜器为主,另有金、银、铁、玉、石器物;按功能分为礼器、乐器、生产工具生活用具、装饰品等,以“牛虎铜案”最珍贵,高0.43m、长0.76m。是云南古代青铜文物的杰出代表,并于1995年被国家文物局鉴定专家组通过正式认定为国家级文物。案又称“俎”,是中国古代一种放置肉祭品的礼器。牛虎案就是用来放献祭牛牲的,是古代祭祀中最重要的献祭。因牛牲居祭祀“三牲”中首位。而虎在
云南案件心得体会范本 云南典型案例(5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