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件事心得体会总结 十七件事心得体会总结作文(9篇)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推荐十七件事心得体会总结一
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和“救亡图存”斗争的屡遭失败,奠定了中国共产党产生的社会基础;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政治上的觉醒,奠定了中国共产党产生的阶级基础;十月革命的胜利和马克思主义的传人,奠定了中国共产党产生的思想基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生奠定了中国共产党产生的干部基础。在各种条件具备后,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就成为了历史的必然。
2、从第一次国共合作到“七.一五分共”(国民革命时期 1921.7.——1927.7)
1924年的第一次国共合作巩固了广东革命根据地,推动了北伐战争的顺利进军,但由于幼年的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右派的妥协退让,放弃了对同一战线和武装斗争的领导权,致使国民党右派势力得逞,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相继背叛革命国民革命失败。
3、从挺进井冈山到“七七事变”(土地革命时期 1927.7.——1937.7.)
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成功地实现了两次生死攸关的大转折:第一次是从国民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中国共产党在失败中总结教训,成功的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第二次是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到遵义会议的召开,停止了“左倾”路线在党内的统治,重新确定了毛泽东同志在党的领导地位,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
4、第二次国共合作到抗日胜利(抗日战争时期 1937.7.——1945.8.)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了“芦沟桥事变”,点燃了全面侵华的战火。在全国人民抗日热情地推动和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并历经八年艰苦抗战,打败了强大的日本侵略者,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5、从重庆谈判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解放战争时期 1945.8.——1949.10.)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不顾全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及各民主党派的反对,在美国的支持下发动了全面内战。中国共产党在全国人民和各民族党派的支持下,最终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建立了新中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6、从争取国民经济恢复到“三大改造”完成(向社会主义过度时期 1949.10.——1956.12.)
1949年到1952年,面对满目倡痍、白废待兴、茅盾重重的困难局面,中国共产党遵循“不要四面出击”的方针,成功地用三年时间实现了国民经济的根本好转。从1952年开始,又展开并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7、从“大跃进”到“八字方针”制定(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时期 1957.——1965.)
从1957年开始,中国共产党进行了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虽然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但在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下,也出现了阶级斗争扩大化和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
8、从批“海瑞罢官”到粉碎“四人帮”(文化大革命时期 1966.——1976.3)
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指导下,加之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破坏,出现了“文化大革命”这样历时十年的全局性内乱,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遭受了严重挫折和损失。
9、从“两年徘徊”到十一届六中全会(拨乱反正时期 1976.——1981.)
1977年粉碎“四人帮”后,由于党的主要领导人坚持“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使社会主义建设处于徘徊不前的局面,党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思想路线,并开始了全面的拨乱反正工作,到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的制定并通过,标志着拨乱反正工作的胜利完成,中国共产党成功地实现了第三次转折。
10、从党的十二大到党的十七大(改革开放新时期1982.——)
从党的十二大到十六大,中国共产党成功实现了两代领导班子的顺利交接,在对毛泽东思想继承的基础上,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两大理论体系,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
1982年9月12大:提出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四化和高度文明、民主);
1987年10月13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路线;
1992年10月14大: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999年9月15大:明确跨世纪发展的奋斗目标和任务;
20xx年11月16大:提出三大任务(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在十六大的基础上,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决定》中明确把构建和谐社会作为党的目标和加强当的执政能力和建设的五大任务之一,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
20xx年10月17大:党的十七大在对改革开放近三十年的历史进程进行回顾、总结,探索发展实践,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取得的丰硕成果,进行浓缩、深华并载入史册。
推荐十七件事心得体会总结二
1月6日-8日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举行政治局会议,讨论并通过《目前形势和党在一九四九年的任务》的决议。决议指出:1949年和1950年将是中国革命在全国范围内胜利的两年。
1月10日
三大战役中历时最长、规模最大、歼敌数量最多的淮海战役,以全部歼灭杜聿明集团结束第三阶段。在淮海战役中,敌人投入总兵力达80万人,我军投入总兵力为60万人,歼敌55.5万人,是三大战役中我军参战总兵力唯一少于敌军的一次。至此,蒋介石军队的主力精锐师团丧失殆尽。在战役过程中,人民解放军得到了鲁、苏、豫、皖、冀五省人民的有力支援,服务于前线的民工达543万人。
同日中共中央军委决定以林彪、罗荣桓、聂荣臻三人组成党的平津前线总前委,林彪为书记,统一领导夺取平津和尔后一个时期内(大约三个月)管理平、津、唐及其附近区域的一切工作。
1月14日
根据中共中央的决议,毛泽东主席发表关于时局的声明,批驳蒋介石的元旦求和文告,提出以彻底消灭反动势力为基础的八项和谈条件。
1月14日-15日
东北野战军对拒绝投降的天津守敌发起总攻,以步兵、炮兵、工兵、装甲兵各兵种联合作战,经29个小时激战全歼守敌13万人,解放天津。16日,塘沽守敌从海上逃跑。
1月15日
中共中央军委进一步作出关于全军组织编制、番号的决定:根据战争的发展,各野战军冠以军区地名已不适合,改为按序数排列,西北、中原、华东、东北野战军依次改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野战军。
1月21日
蒋介石在国民党反动统治濒临覆灭情况下,以“因故不能视事”为名宣告“引退”,把总统职务在名义上交给副总统李宗仁“代理”。
1月31日
历时64天的平津战役胜利结束。人民解放军开入北平城内,世界驰名的文化古都和平解放。华北“剿总”总司令傅作义于1月下旬率部接受和平改编,并于1月22日-31日陆续开出城外听候改编。在这次战役中,我军以39000人的伤亡,歼敌52万余人。至此,除太原、大同、新乡、安阳以及有意暂时保存下来的归绥(今呼和浩特)外,华北地区全部解放。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是人民解放军在战略进攻阶段与国民党军主力进行的战略决战。战略决战从1948年9月12日开始,到1949年1月31日结束(辽沈与淮海两大战役之间有三天间隔)。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制定的战略方针得到完满实现。在139天的作战中,平均每天歼敌一个正规师,连同地方部队,共歼敌154万人。至此,战争第三年的七个月作战,共歼敌232万人,蒋介石赖以维护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被基本消灭,全国已处于革命胜利的前夜。
2月3日
人民解放军举行盛大的进驻北平入城式。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北平入城式是两年半战争的总结;北平解放是全国打出来的,入城式是全部解放军的入城式。
2月25日
各民主党派领导人和著名的民主人士李济深、沈均儒、马叙伦、郭沫若、谭平山、章伯钧等35人,由中共中央代表林伯渠迎接,自东北抵达北平。26日,中共北平方面负责人举行盛大的欢迎集会。
3月5日-13日
中国共产党在西柏坡举行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向全会作了报告。二中全会号召在胜利面前,全党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作风。二中全会规定,禁止给党的领导者祝寿,禁止用党的领导者的名字作地名、街名和企业的名字,防止对个人的歌功颂德。
3月23日
中共中央及所属机构陆续离开西柏坡及其附近村庄,于25日全部迁到北平。
3月26日
中共中央决定派周恩来、林伯渠、林彪、叶剑英、李维汉为和谈代表(4月1日加派聂荣臻为代表),周恩来为首席代表,以毛泽东主席1月14日声明的八项条件为基础,自4月1日起在北平与国民党政府的代表团进行和平谈判。
4月11日-18日
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平召开。任弼时代表中共中央向大会作了政治报告。大会通过了团的章程,选出了团的第一届中央委员会。冯文彬当选为团中央书记。
4月15日
经半个月的国共谈判和分别交换意见及与各方磋商,中共代表团提出八条二十四款的《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中共代表团要求南京国民党政府在20日以前答复。20日,南京国民党政府除了拒绝接受《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外,还要求先达成临时停战协定,就地停战。
4月21日
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从20日子夜起,第二、第三野战军在东起江阴、西至湖口,长达一千里的战线上,强渡长江天堑,彻底摧毁敌人苦心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
4月23日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国民党在全国的反动统治的覆灭。27日至5月6日,第三野战军又在郎溪、广德地区围歼南京、镇江逃敌五个军,并于5月3日占领浙江省会杭州。5月14日,第四野战军从汉口以东的团风、武穴地区南渡长江,武汉守敌弃城南逃,16日、17日,我军相继解放武汉三镇——汉口、武昌、汉阳。我军在渡江战役中共歼敌四十三万余人。
4月24日
华北军区第十八、十九、二十兵团攻占山西省会太原,结束了阎锡山在山西38年的反动统治。4月29日,大同守敌接受和平改编,山西省至此全部解放。
4月30日
毛泽东在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言人起草的一份声明中宣告:“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和人民政府愿意考虑同各国建立外交关系。这种关系必须建立在平等、互利、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基础上,首先是不能帮助国民党反动派。”“外国政府如果考虑同我们建立外交关系,就必须断绝同国民党残余力量的关系,并且把它在中国的武装力量撤回去。”规定了我党的外交基本方针和原则立场。
5月16日-6月17日
第一野战军进行陕中战役,5月20日解放陕西省会西安,并击退敌军胡宗南、马步芳、马鸿逵所部的联合反扑,共歼敌四万余人。
5月12日
中共中央决定建立华中局(12月改为中南局),林彪为第一书记。
5月22日
第二野战军解放江西省会南昌。
5月27日
第三野战军解放我国第一大城市和经济中心上海。
6月2日
日本投降后即为美国西太平洋舰队基地的青岛解放。青岛解放前夕,美军已被迫撤离青岛。
6月15日-19日
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首次会议在北平召开。会议通过了《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组织条例》和《关于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的单位及其代表名额的规定》,选出了筹备会常务委员会,推选毛泽东为主任,周恩来、李济深、沈钧儒、郭沫若、陈叔通为副主任。
6月30日
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民主革命28年的经验,阐明即将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性质,各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以及新中国内政外交的基本政策。
6月底-8月中旬
以刘少奇为首的中共代表团秘密访问了苏联。访苏期间,刘少奇向苏共领导人通报了中国革命的形势,党的外交政策,新政协会议和中央政府的筹备情况。
7月10日
中共中央决定建立空军。11月1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部正式成立。
7月11日
第一野战军向大西北进军。8月26日,经过激烈攻坚作战,人民解放军解放甘肃省会兰州;9月5日,解放青海省会西宁,基本歼灭马步芳集团;9月23日,解放宁夏省会银川,随即歼灭马鸿逵集团。
7月17日
中共中央决定建立西南局,邓小平为第一书记。
8月4日
前国民党湖南省政府主席程潜及第一兵团司令官陈明仁率部起义,湖南省会长沙宣告和平解放。
8月12日、14日、18日、28日、30日、9月16日
新华社就美国国务院发表《美国同中国的关系》白皮书连续发表六篇社论,揭露美帝国主义对华政策的侵略本质和它对于中国人民的根深蒂固的仇恨;批评存在于一部分人中间的对于帝国主义的不切实际的幻想,号召他们“丢掉幻想,准备斗争”。
9月17日
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在北平举行,由常务委员会副主任周恩来报告三个月来的筹备工作。会议一致通过将“新政治协商会议”改称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9月19日
国民党绥远省政府主席董其武率部起义。绥远省和平解放后,华北全境获得解放。25日、26日,国民党新疆省警备总司令陶峙岳、新疆省政府主席包尔汉率新疆省军政人员先后通电起义。新疆省和平解放后,西北地区全部解放。
9月21日-30日
10月1日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由毛泽东主持举行第一次会议,一致决议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政府施政方针,选举林伯渠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秘书长,任命周恩来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朱德为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沈钧儒为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罗荣桓为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检察署检察长。
同日首都北京三十万军民在天安门广场集会,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基本历史任务的胜利完成,中国开始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由新民主主义社会逐步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10月2日
苏联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决定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互派大使,并声明与国民党政府断绝关系,自广州召回外交代表。随后,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捷克斯洛伐克、波兰、蒙古、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十七件事心得体会总结 十七件事心得体会总结作文(9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