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坛导游词通用 天坛的导游词(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推荐天坛导游词通用一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曹宇翔。
下面我要给大家讲讲天坛的传说,现在大家抬头看一下这就是美丽的天坛,从远出看是个八角形宝塔。
天坛是王屋的主峰,高峰耸寺深古纵横,一峰突起,万峰臣伏,唯我独尊,从南向北看中间高,两边低,好似屋顶像王者之屋,称王屋山。天坛原名叫琼林台,因皇帝在山顶设坛祭天,后人为了纪念,该为天坛。为了纪念皇帝老师华盖对皇帝指点,把天坛峰前的山叫华盖峰。
我们走过天坛,又来到了望景寺,这里可以这人观赏天坛的风景。
天坛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明保护单位。于北京正阳门,东南方自,为明清两朝皇帝祭天,求雨和祈,寿年专用祭坛,是世界上现在规模最大,最完美的古代祭天建筑群。总面积273平方米年作为公园正式对外开放。
坛为三层圆形石台,坛区占地20万余平方米。因此;明清时期北京的天坛与历朝代郊坛有一脉相承的渊源。
天地坛遂改称为天坛。消沿明制,天坛一称沿用至今。从乾隆八年1743年起,对天坛建筑进行了多次修理,天坛终于形成了南北两坛,规制严谨的盛郎风貌。
天坛到处有美丽的风景,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细细游赏。
推荐天坛导游词通用二
各位团友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祭天建筑群——天坛。
天坛位于北京东南侧,也是我国和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始建于明永乐四年,至明永乐十八年完工。占地面积273公顷。相当于故宫的三倍还多。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场所,每年“三孟”举行祭祝,即孟春祈谷,孟夏祈雨,孟冬祀天。初建时这里也是祭祀地神的地方,称天地坛。直到明嘉靖九年在北部另建地坛。那时天地开始分别祭祀,同时还另建两坛。才形成了现今的南天坛、北地坛、东日坛、西月坛这“京郊四坛”。
天坛是圜丘、祈谷两坛的总称。建筑布局呈“回”字形,有坛墙两重,形成内外坛,坛墙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故又称天地墙。主要建筑有祈年殿、圜丘坛、皇穹宇、斋宫、外坛神乐署和牺牲所。除了斋宫在西部以外,其他主要三组均在一条中轴线上。在北京古代建筑中是唯一一个中轴不对称的建筑。
可是这样一个祭天圣地,却也曾经在1860年时遭到英法联军的洗劫,继而在1900年的时候又遭到了八国联军的蹂躏。在1916年袁世凯登基的时候也曾经在天坛上演了一出祭天的闹剧。在1918年,天坛最终还是以公园开放。解放以后天坛不仅成了著名的旅游景点,而且还是北京城市绿地的组成部分,来这里的不光是旅游者,还不乏一些专门为了强身健体的老人们。
现在就让我们沿着当年皇帝登坛的路线开始此次游览。
我们先介绍一下斋宫。斋宫位于天坛西门内,里面有著名的无梁殿。面积约4万平方米,有小紫禁城之称,是皇帝祭祀前斋戒的地方。皇帝在祭天前要在此斋戒三天。三天里“不吃荤、不饮酒、不娱乐、多沐浴、不理刑名、不近女色。”所谓至斋。在斋宫殿前的露台上左右还各有一个石亭。右面的为时辰亭,左面的为斋戒铜人亭。铜人高0.5米身着文官服饰,相传是唐代的魏征。手持斋戒铜牌,上刻“斋戒”二字,用来警示皇上。
下面我们来看圜丘坛。圜丘坛通高5.7米,分三层。每层的四个方向各有九级艾叶青石铺就的台阶。四面围有汉白玉护栏。坛外面有两道围墙,围墙从东向面依次有泰元、昭亨、广利、成贞四座棂星门。现在我们开始登坛,请大家注意一下坛面。坛面上所用的石料的数字都与九相关,上层直径9丈,中层直径15丈,下层直径21丈。三层共45丈,既是9 的倍数又含有“__之尊”的意思。最上一层坛面中间的那块圆形的大理石叫做天心石。又叫“亿兆影从石”。人站在上面说话会感到强烈的共鸣。围绕天心石这一层共砌着9圈巨大的扇形石,第一圈9块,第二圈18块。以此类推,到了最外边的第九圈正好是81块;第二层,第层也一样。直至最外第27圈。同样大家抬头就可以看到的护板被四面台阶分为四个部分,每个部分也都有9块,中层的护板是18块,下层的是27块,这些都是根据阴阳五行来做的。9是极阳数,所以古代的工匠便用这个数字来强调天的崇高,神圣。祭天时的步骤可分为:燔柴迎帝神、苍壁礼天、进俎、初献礼、亚献礼、终献礼、撤馔、送
天坛导游词通用 天坛的导游词(5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