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设备心得体会怎么写 设备管理心得体会和感悟(9篇)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对于操作设备心得体会怎么写一
乙方:______
一、保修期内责任:
1、承保单位(甲方)责任:
2、甲方在合同期内免费维修,保养上述机器不收取费用。 ( 更换零部件除外 )
3、甲方在合同期内每月按时上门对上述机器至少做一次常规保养,保证其复印效果。(新安装除外)
4、本合同所列的机器如出现故障,委托单位(乙方)随时通知甲方,甲方接到通知后应在八个工作小时内(节假日顺延)及时上门服务,以确保乙方的机器正常工作。
5、甲方有义务为乙方的设备管理人员进行必要的维护保养培训。
6、合同期内,乙方所列机器需要更换零件,甲方应以优惠价格向乙方提供原装耗材及零配件。如因甲方提供的耗材质量问题引起机器故障,使乙方不能正常工作,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即更换耗材、零配件所发生的费用)由甲方负全责。
二、委托单位(乙方)责任:
1、乙方应严格按说明书正确操作机器。
2、乙方不得私自拆卸机器,不得请甲方以外人员维修机器,更不得私自更换零配件。否则,引起机器故障,甲方不负任何责任,由此产生的维修等费用由乙方负担。
3、乙方应使用由甲方提供的主要消耗材料,如乙方从其它渠道购买的耗材引起机器发生故障,由乙方负全责。情况严重的,视同乙方放弃本合同,甲方不再承担任何责任。
4、机器属正常老化或损坏,乙方应承担更换原装耗材及零配件费用。
5、乙方的正当权益受到损害时,有权对甲方维修人员的服务态度、质量及索赔额外不合理费用,向甲方主管领导投诉(电话: __________ )。
三、其他
本合同一式两份,甲乙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委托单位(盖章):承保单位:
经办人:经办人:
年 月 日年 月 日
对于操作设备心得体会怎么写二
消防设施设备技术合同的范本
甲方: 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
甲方将______消防系统和泵房整个消防工程委托给乙方施工,为明确双方职责,保证工程顺利完成,经甲、乙双方友好协商,签订本合同,以资共同遵守执行。
(一)工程项目及承包方式
1、工程项目:______室外消防、泵房及防排烟工程,具体项目详见工程预算书。
2、承包方式:以包工包料一次性承包。
3、税金费用。
(二)工程工期
1、紧随土建、装修工程进度进行管线敷设,待装修施工队伍完全退场后,于______月内安装好消防设备和完成设备的调试开通。
2、施工过程中如发生下列情况之一的,经双方现场代表签定确认后,工期顺延。
(1)因受水、电原因影响安装及调试的;
(2)遇到人力不可抗拒的灾害而引起的延误工期的。
(三)甲方职责
1、对工程进度、工程质量进行监督,会同乙方检查隐蔽工程办理中间交工验收手续,负责及时签证和有关隐蔽实验记录签字以及其他事宜,解决有关事宜并协助乙方搞好施工现场保卫工作。
2、负责安排工作间、施工场所,并提供施工所需之水、电、协调施工现场各单位间相互交叉作业所遇到的问题。
3、本工程竣工通知三天内,配合乙方办理交工验收手续,并协助安排整体验收工作。
(四)乙方职责
1、根据甲方确认后的工程设计图纸组织施工,保质保量按时完成。
2、在施工过程中,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认为需要改变施工方案的,应及时通知甲方,待甲方同意后方可按新的方案施工。
3、乙方在施工中,应加强对本单位职工的安全教育,做好现场安全和保卫工作,确保按安全操作规范施工,消防施工的安全责任由乙方自负。
4、调试期间乙方通知甲方派专人到场跟班熟悉操作规程并上报消防监督部分备案。
5、乙方在工程竣工时应及时通知甲方办理工程实际工程量验收及相关手续。
(五)验收方法及标准
1、工程验收:甲、乙双方以施工图、说明书、消防审核意见书、会审纪要及验收技术规范为依据进行。
2、电气设备及线路和气体管道按国家标准及消防规范进行验收。
2、所有消防设备、材料均应有明确产品品牌、质量要求、管厚,且符合设计和消防技术标准要求,材料进场须经甲方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并提供品牌证书、质保资料、内业资料。
(六)工程款支付方式
本合同签订之日至主管材料进场后 10 天,甲方预付 25 %工程款;待主设备进场安装完善后再付 25 %工程款;其余待消防验收合格及相关竣工验收手续完善后 30 天付工程决算价 45 %;余 5 %为壹年保修期满后付清(若壹个月内未能付还工程款,按月息1.5%计算利率)。(付款以现金形式支付)
(七)工程保修期从验收合格后实际投入使用开始算起,免费维修壹年,保修期内非质量原因造成的损失,其修理费由甲方负责。
(八)本合同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本合同自双方盖章签字之日起生效,至工程验收合格决算付清之日失效。
甲方(公章):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乙方(公章):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对于操作设备心得体会怎么写三
20__年以来气化车间秉承“安全责任重在落实”的安全生产理念,并将其贯穿整个年度的生产、管理过程。一年来,在安全生产、检修、施工方面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完善强化生产区域的安全生产管理,确保安全生产正常运行。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法令、法规,并按照上级和企业有关安全生产的相关要求,从实际出发,不断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确保车间安全生产、稳定生产。
一、全年安全目标完成情况梳理
1、不发生死亡事故为:完成。
2、不发生重伤人身伤害事故;完成。
3、不发生轻伤人身伤害事故;完成。
4、不发生较大及以上的生产性责任事故;气化炉运行率大于96%,完成。
5、不发生重大设备、火灾及财产损失事故;20__年11月14日因化工富氢管线法兰呲漏发生一起一般火灾事故“11.14”新083a管廊上渗透气管线“8”字盲板处着火事故,未完成。
6、不发生造成重大影响的安全事故和群体性职业病危害事故;新增职业病为零,疑似病例2人,完成。
针对“11.14”新083a管廊上渗透气管线“8”字盲板处着火事故一方面车间对所属管廊界区进行了重新划分,责任到岗职位,确保每条管廊均有人巡检、有人负责。并对车间内管廊进行了一次彻底排查,排查隐患37项,按岗位分工进行了整改;另一方面对现场作业票证的管理制度进行了修订,强化现场落实。组织全员再次学习票证管理制度,落实安全责任制。
车间加强了职业病防范宣传和预防工作,对员工经行了职业病防范知识培训,以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为动力岛和大氮肥磨煤岗位配备了防尘口罩计29套,严格要求员工必须正确佩戴,并定期检查落实情况;针对开停车时现场放空产生噪音较大,为全体员工配备了3m耳塞,定期发放。同时车间相关岗位采取相应措施消除粉尘等危害因素,确保员工的身体健康。
二、员工教育情况:
1、日常培训
利用班组安全活动日的时间,组织员工进行安全知识培训,制定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培训内容主要以近往年事故案例,车间方案,安委会、安全处下发学习材料为主。具体如下:
2、事故演练
为了检验、评价和保持车间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应急能力及有效性。车间组织了17次应急事故演练。具体如下:
3、三级安全教育
20__年8月,对8名新分学生进行了二、三级安全培训,考试合格,分配至各班组轮岗学习;
20__年10月,对赵杰进行了复岗教育,考试合格,允许复岗
20__年11月,对16名合成转岗员工进行了二、三级安全培训,考试合格,分配至各岗位;
通过这些安全学习、事故演练,使员工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得到了提高。同时车间在不断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深入开展了安全生产、职业卫生防护的宣传教育培训和安全文化建设活动,使大家学知识、重技术、保安全的意识明显增强;在安全生产、职业卫生防护的宣传教育培训和安全文化建设上,车间结合生产实际,定期发放劳保鞋、口罩、防尘面具等劳动防护用品。确保员工人身安全。
二、安全检查情况
根据安全制度要求,结合车间生产实际情况,开展了各类安全检查。
1、开展了月安全专项检查20次,对查出安全隐患进行了整改完,整改完成率大于98%。
2、开展季节性安全检查4次,对排查的隐患进行了整改,无法整改的采取了相应措施。
3、进行节日安全检查4次,对排查的隐患进行了整改,无法整改的采取了相应措施。
4、进行日常检查250次以上,查出安全隐患全部整改完成,整改完成率100%。
5、进行专业消防检查4次,更换破损消防带15盘,补充消防枪头10个,消防栓箱修复20次;完成了气化广场西h3消防栓更换及附近消防管线漏点补漏、管线更换工作;对各岗位灭火器进行了检查、更换,报废灭火器42台。确保消防设施备用完好,消除了安全隐患。
三、管理制度完善
为改善生产运行状况及合理性规划车间日常管理,参照生产处、安全处有关制度、规定,对车间原有制度进行了完善,落实责任制。
1、对电梯间、气化更衣室、气化操作室、磨煤厂房周边、办公室一楼的公共卫生区域进行了责任划分,交接管理,定期检查。
2、修订了车间票证管理制度,明确了取样人、办证人、监护人的职责,着重抓好票证的措施落实、完工验收、回馈留存等工作,并制定了相应考核准则保证作业票证管控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
3、对车间分管管廊区域按岗位进行了梳理、重新划分,消除死角,责任落实到人;对管廊巡检制度进行了修订,由班长巡检改为岗位分管、专人负责;编制了管廊巡检确认表,明确了奖惩制度确保管廊隐患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4、参照《
操作设备心得体会怎么写 设备管理心得体会和感悟(9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