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心得体会总结 关于写作心得体会(三篇)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最新习作心得体会总结一
一、反思问题
纵观当前小学习作教学现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习作定位不当,教学要求偏高。众所周知,语文课程标准对习作的定位是比较笼统的,仅作原则要求(面对全国广大小学生来说很难作细则要求)。比如课标明确指出“一至四年级从写话、习作入手,是为了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但是许多执教老师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不由自主地拔高要求,从而使小学生感到作文太难了,似乎高不可攀,以至产生畏惧作文的心理。因此,造成“老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
2、习作呈现成人化倾向,童心童趣表达得不够充分。课程标准对小学低年级段明确要求:“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的认识和感想。”对中年级段的要求:“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对高年级段要求:“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可是在习作教学中有些老师在教学要求偏高的基础上,按成人的思维方式和语言再次拔高要求,造成少年儿童语言成人化。此外,有些家长也热衷于成人化的引导。有的习作几经家长和老师修改,使本来有些童心童趣的习作面目全非,童话语言表达似乎全无,更谈不上童心童趣童话能够充分地表达。
3、生活单调、积累不足。特别是城市的小学生上学放学绝大多数都是由家长接送,这种“学校——家庭”两点一线的模式,使小学生缺乏应有的所见所闻和社会生活积累。此外,由于独生子女的因素,许多家长都是走着坐着和孩子在一起,不敢让孩子进行户外活动,甚至和同龄小朋友在一起玩耍交流的机会也很少,这也是造成小学生习作困难的原因之一。
4、读写结合不够充分、小练笔少。在平时的教学中由于说写结合、读写结合和小练笔不够充分,或者换句话说对说写结合、读写结合重视不够,读写两张皮。因此有些老师在阅读教学中未能找准最佳读写结合点。为解决前述问题,老师们不仅要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还要使读写结合(包括写片断、日记、小作文、读书笔记等)落到实处。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要注重渗透写作指导意识,加强“导读、导思、导写、导练”,找准最佳读写结合点而进行形式多样的小练笔活动。
5、习作指导要么不到位、要么越位。习作指导是老师们感到头疼的课。有的老师不精心备课,要么写几句简案或者是几句简单的话,要么干脆不写,上课时说到哪儿算哪儿。要么让学生读读习作要求,要么随意讲解一番技法,学生是越听越糊涂、越听越烦闷。在习作中不是写不出,就是写不具体。因此,教师指导应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为主。如果启发指导不到位,那么学生写作的欲望就不强烈、兴趣不浓厚;反之,如果启发指导过多过细,那么就不利于学生自主作文积极性的发挥。此外,在习作评价过程中,大多数习作讲评都是以优秀作文为例,这也是不利于调动全体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因素之一。
二、研究对策
1、要按照要求定位,不能随意拔高习作要求。我们一定要按照课标规定的习作要求定位,更不能随意地拔高习作要求。否则,小学生会感到作文高不可攀,进而产生畏惧作文的心理,容易导致厌恶作文。习作教学应因材施教、因时令施教、因实践活动施教等等。对于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宜鼓励“上不封顶”,对于大多数学生采取“下要保底”。这里的“保底”,就是课标规定小学生习作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2、要鼓励小学生以童心写童真童趣。从“我说我”到“我写我”;从“我口写我心”,言为心声;从说到写,从述到作,逐步提高小学生的作文兴趣和写作能力。让儿童从自己的内心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用自己的心灵感悟生活。写自己的所见所闻,写自己愿意写的,写自己所欣赏的,写自己所联想的,写自己所感动的,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要鼓励小学生用自己稚嫩的语言去表达童真童趣。
3、习作教学要从内容入手,要向生活开放。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观察和思维及书面表达的习惯。如每天写观察日记或小练笔等形式,就是训练学生养成观察、思维和表达的习惯。小学生习作从内容入手的同时,强调向生活开放并做到三个结合:一是要与学生的家庭生活相结合。教师要开导学生写“实”的东西,如可以写家中快乐的好事,也可以写家中苦闷的事。要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看法及埋藏在内心的情感写出来。二是要与学生的社会生活相结合。
习作心得体会总结 关于写作心得体会(三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