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庆主题团会心得体会和感想 参加学校校庆活动后的感想(4篇)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关于校庆主题团会心得体会和感想一
今天重返母校,看到熟悉的校园、敬爱的老师,我心中十分激动。非常荣幸能代表广大校友在母校50周年庆典上发言,首先我谨代表全体校友向母校表示热烈的祝贺,向辛勤培养我们的恩师表示由衷的感谢!
母校犹如母亲,母亲给了我们生命,母校给了我们智慧。
我们衷心感谢母校的教育和培养。回想当年,我们在这里成长成熟,放飞青春的理想。我们永远怀念在母校度过的美好时光,留恋母校美丽的校园和尊敬的师长。母校创造和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和良好的人文环境精心培育每一个来内大求学的学子。是母校培养我们如何学知识,如何做人,给了我们生命的脊梁。在母校50年的办学历程中,培育了5万名合格毕业生,其中有3人已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一批毕业生已成为各行业高层次管理人才和杰出的学科带头人,更有无数优秀学子在各自的岗位上兢兢业业、默默奉献,崭露头角,成为中坚。我们是草原的骏马奔腾在祖国的大地上,我们是草原的雄鹰翱翔在祖国的蓝天上,我们是内蒙古大学培养的学子,为祖国、为人民,我们辛勤工作,甘愿奉献我们的一切。再一次真诚地感谢母校的各位领导、老师对我们的教育、培养和关怀!
我们衷心祝愿母校健康快速发展。在庆祝母校50华诞之际,今天,当我们再次回到校园,看到桃李湖碧波荡漾、校园内绿草如茵,看到母校各项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我们由衷地为母校感到自豪。自1957年母校创建以来,一代又一代内大人秉承“双重任务”的办学方针,弘扬“团结、严谨、求实、奋进”的校风,在“崇尚真知、追求卓越”的内大精神激励下,用青春和热血铸就了不朽的辉煌业绩。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母校各项事业健康发展,整体实力大幅度提升,发生了巨大变化,在50年的发展过程中,母校先后成为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省部共建高校,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新校区建设初具规模,让我们坚信,将来的母校必将更加辉煌。我们为母校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我们要关心和支持母校建设,为母校发展贡献力量。在母校的怀抱里,我们永远是一个孩子,我们的心永远与母校在一起。我现在任职的上海交通大学,其校训就是“饮水思源,爱国荣校”,在这所学校里,我深深地感受到毕业生对母校的深深依恋和无私支持。目前,内蒙古大学正在全面推进高水平大学进程,为建成民族特色和地区特色鲜明、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综合性大学,最终实现研究型大学建设目标而努力奋斗。当年我们完成学业走向社会、回报社会,今天我们这些离开母校怀抱的孩子,也应该以实际行动回报母校。回想当年离开母校的誓言:今天我以母校为荣,将来母校以我为荣。我们没有理由不奋力拼搏,为祖国、为社会奉献青春、热血和生命,同时也报答母校的培养恩情。我们将永远关心和支持母校,以母校为荣,为母校的发展再立新功。
最后,让我们共同祝福母校,祝愿母校各项事业蒸蒸日上,再创辉煌!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校友,老师们、同学们:
在这秋高云淡、硕果累累的金秋十月,我们欢聚一堂,满怀着百年奥运梦圆华夏、神舟七号畅游寰宇的喜悦之情,隆重举行华北电力大学建校50周年庆祝大会。首先,我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向出席庆祝大会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和校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向长期以来给予我校关心、支持和帮助的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各兄弟单位和海内外各界朋友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向离退休老同志和全体校友们表示亲切的问候!
1958年,为适应新中国电力工业发展需要,华北电力大学诞生于北京,原名北京电力学院。1961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发电厂电力网及电力系统”、“高电压技术”、“动力经济与企业组织”三个专业的师生整体并入我校,极大地增强了学校的办学实力。1969年,学校迁至河北,并先后更名为河北电力学院、华北电力学院。1978年2月,学校被国务院确定为第一批88所全国重点大学之一。同年,学校在北京原校址创办了北京研究生部,成为恢复研究生教育制度后全国首批招收研究生的院校,并在1981年,成为实施学位条例后全国首批获得研究生培养和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之一。
1995年9月,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华北电力学院与北京动力经济学院合并组建华北电力大学。20__年,在国家电力体制改革中,学校划转教育部管理,同时组建了由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公司和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组成的理事会与教育部共建华北电力大学。20__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校部由河北保定变更为设在北京,保定部分按校区管理,两地实行一体化管理。
五十年峥嵘岁月,五十年薪火传承。华北电力大学的发展历程是一部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的创业史。在困难和曲折面前,几代华电人不退缩、不放弃,始终能够克服一个又一个前进中的困难,使学校不断发展壮大,创造了事业的辉煌。
五十年来,学校以服务于我国能源电力事业为己任,培养了10万余名毕业生。广大校友秉承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努力进取,勤奋工作,许多人已成为杰出的社会精英和各专业领域的佼佼者。
五十年来,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历届领导班子站在学校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紧密依靠广大师生员工,牢牢把握发展机遇,克服前进中的种.种困难,推动了学校各项事业的不断发展,使学校的综合实力和社会声誉不断提升。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进入新世纪,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华北电力大学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判断形势,认真把握机遇,科学描绘发展蓝图,走出了一条规模与质量并重,以内涵发展为主的兴校之路。
建设一所具有鲜明特色的高水平大学始终是华电人的奋斗目标。学校科学制定“__”规划,确定了“遵循教育规律,适应社会需求,突出办学特色,深化教育改革,实现跨越式发展,用十到十五年的时间,把学校初步建设成为一所具有鲜明特色的多科性、研究型、国际化高水平大学”的发展目标。在此基础上,学校进一步制定了“学科立校、人才强校、科研兴校、特色发展”的办学方针,为学校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
“十五”以来,学校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0__4人,研究生6276人,专任教师由935人增加到1610人,校园占地由860亩扩展到1609亩,校园建筑面积从40万平方米增加到100万平方米,固定资产由4亿多元增加到21亿元。
特色是现代大学的核心竞争力,特色发展是华北电力大学坚定不移的战略选择。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不断凝练并强化自身的办学特色,带动学校整体的跨越。
学校根据世界能源电力发展的趋势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积极构建“以传统优势学科为基础,以新兴能源学科为重点,以文理学科为支撑”的“大电力”特色学科体系,大力实施新能源发展战略、能源与环境、能源安全、能源节约与有效利用等领域的学科建设,着力打造和深化学科特色。20__年组建了“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使学校成为国内能够培养核电技术和管理人才的五所高校之一;20__年创建国内第一个“风能与动力工程”专业;20__年,学校先后成立“核科学与工程学院”和全国首家“可再生能源学院”。我校“大电力”学科体系建设依托“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和“热能工程”两个国家重点学科,“生物质发电成套设备国家工程实验室”以及若干省部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构建大平台,组建大团队,
校庆主题团会心得体会和感想 参加学校校庆活动后的感想(4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