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群管理工作手册心得体会总结 党群工作感悟及心得(4篇)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推荐党群管理工作手册心得体会总结一
坚持以补齐短板和群众感受为导向,遵循“标准化、亲民化、可进入、可参与“理念,在推进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示范创建工作的基础上,按照先易后难、先示范后全面原则,运用社区营造、项目包装思路,有计划分批次推进党群服务中心亲民化改造。
(一)突出党建引领、共建共享原则。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作用,推动党政机关、两新组织、驻区单位等各领域与社区党组织联结,动员结对单位参与党群服务中心亲民化改造建设,引导驻区企业、学校、机关等向社区倾斜,有效聚合资源,实现组织共建、改造共联、资源共享。注重资源整合,实现空间距离较近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之间功能共建、资源共享,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
(二)坚持以人为本、居民主体原则。转变传统政府主导、
大包大揽改造模式,引导群众自主参与改造全过程,坚持改造方案群众议定、改造过程群众参与、改造成果群众共享。始终把满足社区居民对美好的生活需求作为党群服务中心亲民化改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居民满意程度作为验收评价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坚持把社区综合体改造建设成为服务居民、造福居民的民心工程。
(三)秉承反对浪费、务实节约原则。在改造过程中,坚持“统筹阵地、整合资源、强化服务、突出特色“原则,既要为社区群众提供更优质更便捷的活动条件,又要杜绝大改大建、豪华装修和铺张浪费等不良现象。要鼓励群众和社区组织、辖区企业众筹、捐赠改造材料、家具、装饰和绿化等,最大限度节约改造经费。既要群众提供更优质更便捷的活动条件,又要杜绝大改大建、豪华装修和铺张浪费等不良现象。要鼓励群众和社区组织、辖区企业众筹、捐赠改造材料、家具、装饰和绿化等,最大限度节约改造经费。
(四)立足因地制宜、分类实施原则。坚持党群服务中心亲民化改造与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示范点位同步规划。针对城市社区、涉农社区等不同类别,突出群众多元需求和地方文化特色,因地制宜分类实施改造计划。
(一)标准化
1.空间布局优化。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用房应遵循服务优先和高效实用原则,力争办公空间最小化、服务功能最大化,提倡“一室多用”,提高使用效率,满足“一站式”服务和各类组织、党员群众开展各种活动需要。运用“可折叠”社区公共空间思维模式,在空间设计时最大限度听取群众意见,回应群众多元诉求,对原来行政化、阻隔式、边界清晰的社区一站式服务空间进行空间折叠式改造,形成多功能融合的共享空间。
2.功能设置合理。充分征求居民意见建议,在现有党群服务中心功能区基础上,根据群众需求因地制宜、优化设置其他为民服务的特色功能用房,如社会组织办公室工舞蹈室、培训室、烘焙室、社区法律之家、4点半学校、青年之家等。同时,社区两委干部不单独设立办公室,统在办公区域集中办公。
3.标识标牌规范。按照《成都市社区用房建设规范》和《关于推进党群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的通知》(都组通〔2017〕175号)要求,严格设置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各类专用标志。改变传统制度上增模式,可利用平板电脑led显示屏等多媒体技术,实时播放各项使民服务制度及工作流程。成采用可移动最页式制度
(二)亲民化
4.室内装饰温馨。室内布局温馨宜憩、色彩明丽、活泼灵动,替换行政化办公桌椅,摆放舒适沙发、圆桌、茶几、可收缩桌椅;改“办公柜台”为“服务吧台”,改变便民服务窗口行政化、衙门式设置模式;摒弃挂墙制度、锁窗防护栏等行政化格局,让群众走进社区有“回家”的感觉。
5.室外布景和谐。引导群众开展“我为社区捐盆花”“我为社区捐棵树”等活动为社区增花添彩,利用周边闲置土地打造“可食地景”,鼓励社会组织、在校师生等开展“我心中的好社区”主题活动,用手绘墙画、井盖、天花板等形式展现群众日常生活点滴,打造人情味和生活味相融的格局。
6.文化氛围浓厚。灵活运用我市“山、水、田、林、堰、道、熊猫”等元素,彰显蜀风雅韵、农耕文化;挖掘社区历史,寻找社区记忆,在改造过程中实施“旧物改造”,保留老故事、老物件,植入传统文化元素,打造具有属地性的社区符号。组织开展“我为社区捐个物”、“社区文化角”、“共建社区(村史)博物馆共享传统文化“等活动,引导群众自发参与社区文化建设,让群众对社区精神和社区传统有认同感、归属感。
(三)可进入
7.开放时间延长。探索党群服务中心开放式格局,除工作期间对外开放外,在国家法定节假日不紧闭大门, 正常提供饮木、充电、阅览等便民服务,引导市民树立“社区是我家、保护靠大家”的参与理念,塑造“周边群众可休憩、外来游客可参观”的良好局面。
8.管理方式创新。实行社区两委干部轮流坐班,记录群众对社区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解决本社区发生的突发事、急难事。探索运用休息时段、节假日轮流使用办法,引导社会组织、社区自组织、志愿者团队等协商参与社区治理,充分利用党群服务中心作为社区公共空间开展公共活动。
9.为民服务便捷。强化窗口服务意识,细化工作岗位和职能,定人定岗、岗有定责、责任到人。设置办事综合窗口,加强人员业务培训,值守窗口者要担负起“全科医生”职贵,全口径办理所有公共事务。严格实行首问负贵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_站式服务、一次性告知”等便民服务,简化办事程序,方便群众。
(四)可参与
10.服务项目多元。针对社区不同人群、不同年龄、不同时段多元化需求,丰富党群服务中心功能室设置,实现社区群众参与全覆造、综合考虑社区实际,推进智慧社区建设、让社区居民足不出户了解社区大事小情,不出社区实现水电气宽带激费、一卡通充值、法律服务、免费送药上门等便民服务。真正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11.活动载体丰富。通过社区总体营造,孵化本上自组织、社会组织,深入摸排社区群众需求,开展“大手牵小手”周末读书荟“邻里长街宴亲子运动会“法治大讲堂”等活动,让群众有项目可选,有活动可参加,享受家门口的品质生活。
12.治理能力提升。整合驻区(结对)单位、高校、企事业单位资源,以社区服务功能为依托,有条件的社区可探索建立社区培训示范基地,根据多元需求搭建集党员教育、就业创业、家政服务、手工文创等于一体的能力提升平台,培育社区干部能力和群众素养。
推荐党群管理工作手册心得体会总结二
2020年以来,党群服务中心在党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科室、社区的支持下,秉承“党建引领,社工服务,社会参与,群众受益”的工作理念,紧扣郑州市和金水区的发展规划和要求,认真落实党群工作各项重点工作任务,整合社会资源,围绕政务、文体、便民三大类服务,做好辖区党员群体、老年群体、青少年群体、妇女群体等多元化、精准化民生服务,打造基层党建活动阵地,助力金水区高品质、现代化城区建设为总体工作目标。现总结如下:
自中心运营截至11月25日,党群共建立6个微信居民群,接待服务居民154233人次,开展活动11279场次,日接待量最高达600余人次。开展“初心加油站”党建活动116场,“志愿新村”志愿活动168场,“人人主题汇”特色活动82场,“公益学堂”活动10158场,“便民零距离”日常文化活动738场,“311空巢老人帮扶”开展了11期,服务空巢老人538户;爱心时间银行储户10473人;益惠卡商户已合作余家;爱心课堂已经开了28期,服务累计12600人次。预计2020年全年接待服务居民160000余人次,总开展活动12000场次。开展“初心加油站”党建活动120余场,“志愿新村”志愿活动180余场,“人人主题汇”特色活动90余场,“公益学堂”活动11000余场,“便民零距离”日常文化活动780余场。
根据办事处统一安排,党群服务中心相继参与了疫情防控、老旧小区改造、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等重点工作,承接了“轻骑兵”文艺志愿服务下基层、“志愿新村”志愿服务、各类传统节日活动等相关工作。展现了新村居民“人人争做绿城使者”的乐于奉献精神和“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道德风尚。
(一)进一步优化运营思路,构建南阳新村党群服务中心“8315”服务体系。即打造八大服务平台(党建活动服务平台、志愿服务平台、生活便民服务平台、科普教育服务平台、困难求住服务平台、社会组织孵化服务平台、文化教育服务平台、体育健身服务平台),依托三支队伍(党员老妈妈服务队、绿城社工服务站、社工组织),探索一种可持续运营模式(党员骨干、志愿者自治管理 服务与社会第三方机构委托管理 服务),实施五类项目(初心加油站、公益学堂、便民零距离、人人主题汇、志愿新村),通过创新完善运营思路,明确服务涵盖群体,精准设定服务内容,进一步提升开展各类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二)开展特色党建项目“四史五行”。围绕“四史”知识(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主要功能室作用发挥,通过学、读、讲、演、奏五种形式,寓教于乐,引领广大党员群众学习领悟“四史”,达到新时代强初心、牢使命的目的。
(三)围绕办事处“志愿新村”战略,集合志愿者队伍参与中心管理和服务,发挥志愿者优势,激发居民服务热情,努力创造志愿服务全覆盖的良好社会氛围。成立了一支“红色管家”志愿者服务队,参与楼层功能室管理和服务;开展“寻找雷锋侠”志愿服务项目,招募8名青年志愿者作为公益课老师,开设公益课程,为居民服务;结合“益惠卡”志愿者激励项目,不断完善建立志愿者奖励机制、,为志愿者提供福利,吸引更多志愿者参与其中。
一是党建活动开展缺乏创新性。现阶段党群服务中心在开展党建活动时,虽然在数量上有所保证,但是在创新性方面存在一定不足,新时代基层
党群管理工作手册心得体会总结 党群工作感悟及心得(4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