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论语心得体会高一和方法 读论语心得体会1000字高中(九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2-011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推荐论语心得体会高一和方法一

当看到下面这一条颇受启发。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这句话翻译为现代文就是:

子张向孔子请教如何求官职得俸禄的办法。孔子说:多听听别人的意见,有疑问就保留,谨慎地说出无疑问、有把握的事,就能减少错误;多看看,保留疑问,谨慎地实行无疑问的事,就能减少后悔。说话少出错,做事少后悔,官职俸禄的机会就在其中了。

想想自己,从事学校中层领导几年了,活没少干,事没少做,成绩也没少出。但是人际关系及上下级关系处得就是不怎样样。有时候总结原因是自己没有潜力,有时候埋怨自己不会处事。有人说,做得多就错得多。当这天看了孔子教导弟子的话之后,我才明白,工作只凭热情是不够的,人要善于倾听和观察。人长着眼睛和耳朵是做什么的呢?绝对不是摆设,眼睛和耳朵是大脑的前锋侦探,大脑司令部根据先锋反馈的消息再指挥嘴或手等做出语言或行动。

耳朵的作用就是多闻阙疑,多方面听取意见,然后经过大脑的全面思考和正确决定,确定无疑问有把握的方案,再谨言,而无把握的方案,就能够弃之不言,谓其余。

眼睛的作用就是多见阙殆,多方面了解借鉴以前出现过的类似的有过失和问题的事件,反馈给大脑司令部作出分析和反思,确定无疑问的路子,再慎行,而无把握的路子,或者经别人验证不可行的路子,就成为其余之列了。

孔子说,只有这样,你说错话,做错事的机率会很少,你后悔的次数也很少,这样就禄在其中矣。

看孔子的取舍观多有道理,人就是要善于借鉴利前车之覆做后车之鉴。正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要善于听取众人的意见而做出明智的选取。这样才会不做或少做后悔事。

读到下面这句时,也感到汗颜。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倪,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熟话说,一诺千金。反省自己行事,有些事情是没有讲信用的。首先那次去易三小学,说好了,把投稿地址发给那个小学的教导主任的,但是回来之后,把那个邮箱和电话不明白放哪儿了,找不到了,所以一向也没有发。心里很是愧疚。但是等之后找到邮箱的时候,那个投稿地址的文件又不明白放哪儿了。这件事情上,我觉得很愧疚。必须得做到。

再想到那次布置学校教师学生做手工制作的事情,有的班级做得很认真,像此类的活动,必须要评比,给予一个公正的评价,但是由于自己工作拖拉,没有认真的评选,也没有及时地总结,打击了教师工作的用心性。

以后对此类事情要引起重视。务必明确规定方案的前提下再去做,让别人明白做的结局怎样样,有布置有检查,才能落到实效。

推荐论语心得体会高一和方法二

论语是儒家大师孔子的弟子编写的。

论语里面编写的是孔子说的话以及弟子听说的孔子说的话。

论语分为二十章:学而、为政、八佾、里仁、公治长、雍也、述而、太伯、子罕、乡党、先进、颜渊、子路、宪问、卫灵公、季氏、阳货、微子、子张、尧日。

论语中我记忆最深的是第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意思是:学习知识,按时温习,这不是好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高兴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可自己并不生气,这难道不是有道德修养的人吗?

我记忆深的还有: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其乎。意思是:我每天三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否尽力了?与朋友交往守信了吗?每天是否复习了?

读完论语,我明白了许多道理:厚积薄发、融会贯通……

少年阶段正是我们读古代经典的好时期,在这个时期我们应该把前人的经典记忆下来。我们要把前人智慧的结晶继承和发扬的。并且论语还是儒家重点书籍之一,更是四书之一,所以论语是我们要读的重中之重。

我们要发扬祖先的思想,传承中华的智慧。

推荐论语心得体会高一和方法三

作为一个伪书香家庭的后代,我对《论语》的接触还是挺早的,我这个伪字说得还是挺考究的,虽然叔伯那一代并没有出什么读书为官的人,但阁楼上那一箱箱纸页泛黄的书是可以证明的,妈妈家那边,外公是教师,大舅舅也相当配合的当了一名优秀的人名教师。至于论语的只言片语就是从他们楼中得知的。

小时候的自己是相当顽劣的,对学习很是不上心,放学回家便出去寻找小伙伴,对课堂上学习的知识也是一知半解,还死要面子,做出一副我早就懂了的样子,当然,知子莫若父,那时候爸爸教训我的话就是: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那个时候的我还是不懂这么高深的句子的,什么知知之,知不知的,老爸便耐心的讲解给我听,我对论语的喜爱也是自那一次之后越来越浓厚,没想到那么简洁的几个字竟然能表达出那么多的意思,当真是让人受益匪浅,再后来,又慢慢知道了温故知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这些句子,至今,这些语句都深深印刻在脑海里,让我受益良多。

寒假,学校开展大学生诵读国学经典的活动,杨伯峻老师的《论语译注》被选为必读书目,在家的一个多月里,便是他给了我一个温暖严冬。

杨伯峻老师的这本书让原本晦涩难懂的论语成为人人都可阅读可理解的日常读物,让论语的精髓更接近我们普通人的生活,让人们都可以去阅读。

孔子是一位知识渊博,很有智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弟子无数,学生们又敬称他为“圣人”和“师仙”。在学生有困难的时候他总是乐于帮助并耐心解释。他那么博学却始终保持谦虚,很善于从别人身上学习,别人夸奖他他也从不骄傲。他总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则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就是说:“如果三人走在一起,当中必定有能当你老师的人,选择他的长处去学习,以他的短处为自己改正的参照。”孔子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行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我在这部书中认识了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

两千年前的孔子,就是一位具备着各种谋生技能、又具备着对于生命意义有深隧洞见的哲学家及教育家。他一方面具备着各种礼、乐、射、御、书、数的专业知识,又具备着经营管理政治的理念,又对教育的目标有着明确的方向指引,因着他的众多的知能,他成为中国文明史中最重要的教育家,他的许多谋生技能的知能细节固然没有保存下来,但是他的人生智能的谈话却成了绵延两千年的中国知识分子立身处世的智能宝典,当我们阅读吟咏他的话语之时,每一句话都发每一个人都可以从他的智能中找到自己生命的目标。这就是孔子的学习!这就是圣人的学习!

孔子讲究孝道,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天的人们却在拒绝,使其褪色,我们应该明白,孝是为人之本,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事父母能竭其力。”等,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言行,若是他对父亲的教诲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道了。”这里讲了什么是孝。

治学方面,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笃志而博学,切问近而思”。不正是一种谦虚、严谨、实事求是、锲而不舍的治学态度吗?治学的方法他讲究:“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的意思是:“广泛的熟读经典,复习所学的知识,进而从中获得新的领悟,又能努力新知识以求融会贯通;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在学业上陷入困境。通过对比说理的方法,说明既要学习,也要思考。”。同时孔子也认为:“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弊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爱好仁德而不爱好学习,他的弊病是受人愚弄;爱好智慧而不爱好学习,他的弊病是行为放荡;爱好诚信而不爱好学习,他的弊病是危害亲人;爱好直率却不爱好学习,他的弊病是说话尖刻;爱好勇敢却不爱好学习,他的弊病是犯上作乱;爱好刚强却不爱好学习,他的弊病是狂妄自大。”从这句话中可以充分体现学习的重要性。

另外,孔子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居敬兴简,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这句话的意思是:“德行高尚者,也喜爱财富,但是取得财富的途径是符合法律与道德观念的。为人庄重但处事简洁。他们不追求食裹腹,居安逸。对于事情敏感但是出言谨慎。”。我想各行各业的人都会有所启发。“德,人之本也,本立而道生”,仁义礼智信,国人都按这一标准去做,社会会更加和谐,我们的国家会成为文明,昌盛,礼仪之邦。

通过阅读论语,我们知道要孝敬父母,在外要团结友爱,有爱心,以贤德的人为榜样,不断激励自己,努力实践,完善自己的道德修养,这些做人的立身原则做好了之后,在学习文献知识,以开阔视野,丰富思想。

儒家“五常”---仁义礼智信,若国人都按这一标准去做,社会会更加和谐,我们的国家会成为文明、昌盛、礼仪之邦。

推荐论语心得体会高一和方法四

《论语》内容广泛,记载了很多方面的言论,是了解中国文化绝对不可不读的作品。一直以来,我都没有细心地品读过这本书,俗话说得好“半部《论语》治天下”,所以我也想进一步了解一下孔夫子的思想。

孔子重孝,“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为人之本。在中国的文化传统里,孝道也是非常重要的。《论语》里多处讲孝道,“父母在,不远游”,“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今之孝者都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做,何以别乎”……

中国古语说“父慈子孝”,可论语中只看到“子孝”的讨论,并没有写父母的爱。其实,根本不需要提,因为那一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儿女呢。

父母是那么的爱我们,关心我们,而我们又对父母有多少关心。就拿自己来说,小时候,不懂事的时候,父母为我处处操心,对我的关心真是无处不在,而我却觉得自己受到了干涉,父母的唠叨声让我很厌烦,甚至对父母的爱有一种反感,现在想起来,自己真是“该当何罪”啊!

论语里说,孝是仁之本,而孝首先是要了解,关心自己的父母。我想我做到了,我懂事了,我知道父母的爱了,我会真心去对待这些爱。

其实我真的觉得自己挺不应该的,会跟父母顶嘴,吵架,可我却不知道父母骂我是另一种表达爱的方式。也许在生活中的一件很小事就能让父母感觉到自己对他们的爱,比如:做一件家务事,替妈妈分担;过新年说上几句祝福语;吃饭的时候像父母照顾我们一样为他们加一点菜……

《论语》是一部先圣的经典,带给后人的启迪和价值说不尽,而且越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出来。对于《论语》,正如编着所说的:它是一切炎黄子孙不可少的人生教科书。

推荐论语心得体会高一和方法五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二十篇。孔子是中国古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古文献整理家、儒家学派编撰人,后被人推崇为儒家学派创始人。

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但他的安贫乐道并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贵,只求维护道,这并不符合历史事实。孔子也曾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

论语心得体会高一和方法 读论语心得体会1000字高中(九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优质...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