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周秀芳先进事迹介绍 春节先进事迹(6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2-013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关于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周秀芳先进事迹介绍(精)一

看到太阳就会觉得温暖吗?吕宏程有些疑惑。昨天,当手捧鲜花来到“奉献着生命礼赞──王娅缅怀告别仪式”的现场,听到大家讲述着一个个有关王娅和爱的故事时,年轻的他突然明白了:一切的温暖都源于爱。只要心中有爱,这世界就会温暖如春。

67岁的王娅走了……昨天,为助学倾尽所有的她,完成了人生最后的“给予”──捐出的遗体被送往天津医科大学用于医学研究。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回忆着她的点滴,带着哀思送她最后一程。

含着泪水的回忆,怀着哀恸的温暖……

温暖是什么?

赵颖:“温暖是吃着白水煮菜的师傅,说起又有一个孩子的学费有了着落时的满足。”

“你能想象得到我师傅每个月的伙食费只有200元吗?”告别仪式上,王娅的徒弟赵颖哽咽着问站在她身边的记者。

1976年,王娅成为一名电力工人。20xx年后,前来国网天津电力检修公司报到的赵颖,当上了王娅的徒弟。在赵颖的眼中,师傅是个对工作要求极其严格的人,“她常说,我们做一件事,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好。”但一件小事的发生却让赵颖看到了师傅的另一面。“那年年底,公司有位同事的家被盗了,年货都丢了。大家就商量每人拿出点年货帮帮她。”那天,晚归的赵颖路过值班室时,看见师傅王娅偷偷把整整一箱的年货放进了大家准备第二天送给同事的年货筐里。可当向师傅问起这事时,王娅却一直没有承认。“从那时开始,我就认定了我师傅,觉得她就是个做了好事还不愿说的好人。这样的人,值得相交一生。”

相差20岁的王娅和赵颖不仅是亲密的师徒,还是一对儿“忘年交”。即使是在王娅退休后,赵颖也一直与师傅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我到现在还清楚地记得三年前的那天,我去师傅家看她,一开门她便满脸笑容。她拉着我的手说,‘小颖,我今天联系上了甘肃兴华青少年助学基金会,以后我要尽我所能地帮帮西部的孩子们。’”之所以对那一天印象深刻,赵颖说,不仅是因为那天的师傅说起这些时笑得像个孩子,更是因为从那天开始,师傅的生活质量变得越来越差。“她最喜欢吃的是白水煮菜,因为不用放油,几乎不太吃肉,一个鸡架便是一顿奢侈饭,一个月的伙食费只有200元。她说,钱要用到有用的地方。”说这些时,赵颖哭红了眼睛。

身边的人,其实都看不惯王娅对自己如此“吝啬”。走进王娅位于西青区中北镇华亭丽园的家,70平方米的一居室单元里,只摆放了沙发、餐桌椅、电视柜、书柜和床几样简单家具。打开她的衣柜,更是简单得令人吃惊。几件薄厚不同、款式普通的衣裤,是她一年四季的服饰。“师傅都是自己买布做衣服,50块钱就能做一身,她说这样的衣服质量好还便宜。”赵颖说。

在卧室的书桌上,散落着王娅手写的每月收支情况。每一笔收入与支出都详细记录。话费支出100元、生活支出566元、捐款20xx元……除了必要的医药费,捐给贫困学生的钱,占据了王娅资金支出的最大比重。“买菜挑便宜的,生活上能省则省。”高桂芬和王娅相识多年,谈起自己的这位老姐妹,高桂芬红着眼睛说:“我们看不惯她这样,希望她过得好一点,可是她说自己过得很幸福。唯一让她烦心的就是,每次看到孩子们的资料,都觉得自己的能力有限,真的是哪个都想帮。”

温暖是什么?

陈章武:“温暖是平凡的王娅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帮助着有需要的人。”

王娅的家,没有讲究的装饰、华丽的摆设,却有她心中千金不换的“宝贝”──那一厚沓捐款证书和受资助孩子们寄来的封封书信。摊开一张张证书,看到的是王娅30年来捐资助学的心路历程。

早在1989年,希望工程设立之初。当时月收入不足200元的王娅,毅然捐出了100元善款。自此,一份“初心”成为了一生的坚守。100元、500元、4000元、30000元……数字在叠加,爱越延越深。一生独身的王娅虽无子女,但她把自己母亲般的温暖献给了千里之外的孩子。

3年前,王娅从媒体上了解到清华大学已故教授赵家和倾毕生积蓄捐资助学的故事。赵教授一生节俭,攒下千万家产全部奉献给了贫困学生。王娅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她虽没有千万家财,只是一名普通的退休女工,但她知道世间有很多和她怀揣同样“初心”的人。她要找到这些人……不久后,王娅给兴华青少年助学基金会发去了邮件。理事长陈章武亲自回复了她。“她说自己是工薪族,但第一笔捐款就汇了6000元。”陈章武记住了王娅。

得知自己罹患胰腺癌晚期,王娅加快了捐资助学的脚步。放弃了昂贵的医疗、拒绝价格高的进口药,王娅在病中又向基金会汇去3万元。她说,自己的机会不多了,要抓紧每一分钟,做想做的事。

生命有多长久?从呱呱坠地到心跳停止,生命可以是一个确切的数字,也可以拥有超越数字的深度和广度。

去年8月,医生告知王娅还有半年时间。经过深思熟虑,她决定停止化疗、放弃手术,接受保守治疗。她从容地背起旅行包,踏上了飞往西部山区的飞机。看到孩子们艰苦的生活,她几次潸然泪下。回机场的路上,王娅沉默良久。她对兴华基金会爱心人士杨志明说:“我想把房子捐了。等我死后,房子变卖的钱可以继续用来帮助困难孩子。”短短一句话,举重若轻。杨志明望着眼前这位身型消瘦、已被病魔缠身的老人,惊讶于她身体内蕴含的巨大力量,敬佩她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依旧为素不相识的寒门学子奔走。

回到天津,杨志明协助王娅办理了房产公正、过户等手续。办好了身后捐赠遗嘱公证,王娅又放心不下,最后决定将身后捐赠变为生前赠予,并签署了遗体捐献协议。

了却后顾之忧,事无巨细的王娅还想到将去世后医药费的二次报销、单位发放的丧葬抚恤等钱款,都提前做公正,全部捐出去。

温暖是什么?

王海龙:“温暖是王娅忍着病痛,还在努力地逗我们开心。”

对于天津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肿瘤科主任王海龙来说,王娅绝对可以算得上是位特殊的病人,“当了这么多年的医生,几乎天天都会遇到有病人来找我要‘单间’,王娅却是个例外。”刚住院时,由于床位紧张,王娅住进了一个4人间病房。在肿瘤科,4人间是最挤的病房。在她入院的30多天里,王海龙曾3次找到王娅,想帮忙安排“单间”,但都被谢绝了。担心王娅是因为费用的问题,王海龙特意宽慰她说“钱的事不用操心”,当时已经很是虚弱的王娅却摆摆手说:“我就想花自己的钱,我的钱有限,不用去单间了。我在这里住得很舒服。”

肿瘤晚期患者一般要承受着来自身体与精神上的疼痛与压力。王娅的特殊,还在于每一次当医生对其进行治疗时,拖着病体的她却总是反过来安慰医生,“有一次给她做腹腔引流,看见她皮肤裹着骨头,担心她疼,我们犹豫着迟迟没有下手。没想到虚弱的她竟笑着说‘没关系医生,你们做吧,从我这个角度看过去,你们真是帅气的白衣天使’,那一刻,突然鼻子就酸了。”回忆起这一幕,王海龙的眼睛红红的。

“王姨,您今天心情真好!”这是肿瘤科的护士们,每天跟王娅打招呼的习惯用语。“从住进来的那天开始,王姨给我们留下的最深印象就是爱笑,无论是什么时候,只要看见有人走进她的病房,她会马上露出微笑。”在护士长魏静的眼中,瘦弱的王娅有着一种特殊的力量,她的笑容让人倍感温暖。正是因为这份笑容与温暖,每当路过王娅的病房,魏静和护士们总愿意向里多看几眼,并喜欢叫她王姨。“我们真的没想到王姨的背后还有那么多感人的故事。”

同样没想到的,还有王娅同屋病友的家属韩大哥,“当时就觉得她是个很乐观的大姐,也是个很会替别人着想的人。在她走了两天后,我在网上看到了她的报道,特别震惊,对她真是特别佩服。我这人没上过多少学,不会讲话,我就是觉得如果咱们的国家能多点像她一样的人,肯定会越来越好!”

温暖是什么?

周玉峰:“温暖是无论您在哪里,我和孩子们都会永远爱着您。”

“王姨,我来看您了……”告别仪式上,周玉峰的一句话,让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这位从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一路“站”过来的老师,刚说了这几个字,便已潸然泪下。17日凌晨接到王娅去世的消息后,周玉峰买了最早一趟来津的火车票。当时车票难买,“即使站着我也要站到天津,我一定要去送送王姨。”

周玉峰在灵台一中负责学生捐助的对接工作,而灵台一中正是兴华青少年助学基金会的对口援助学校。周玉峰与王娅的第一次见面是两年前,在央视《朗读者》节目纪念赵家和教授的录制现场。那天,坐在台下观众席上的二人聊了很多。“王姨很关心娃娃,聊到娃娃家里困难,她听着就眼圈泛红。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她的善良。”王娅问起当时她资助的学生白云的情况,当她得知坐在不远处的男孩正是白云时,她却拉住了想要介绍二人相认的周玉峰。“别告诉孩子,别让他知道我就是资助他的王奶奶,我就这么看看他就好。”

那期节目录完回老家的路上,白云曾问起周玉峰,坐在他身边的奶奶是谁,“我看她在现场总是满脸微笑地盯着我看”,当得知那就是王娅时,男孩有些失落,“周老师,您应该在现场告诉我,我想当面跟奶奶说声谢谢。”“你好好学习,争取考到天津去,以后有的是机会。”周玉峰安慰白云说。可是让他没想到的是,那一次的“擦肩而过”,竟成了白云和王娅永远的遗憾。“王姨在灵台一中一共捐助了7名贫困学生,得知她去世的消息,孩子们都哭了。就在那天夜里,灵台下起了大雪,所有出山的路都被雪给封住了,要不然,我一定带孩子们一起来送送王奶奶。”

在周玉峰的上衣口袋里,揣着孩子们托他带给王奶奶的信,他小心翼翼地打开,想念给王姨听。“王奶奶,我们不仅在物质上有了您的资助,更重要的是您给我们的心灵带来了无限的温暖,我们将会把这根大爱的接力棒传递下去……”“王奶奶,您为我们做了那么多,您把所有的温暖都给了别人,我很想对您说,来生您一定要对自己好一点……”

昨天,送别王娅最后一程后,周玉峰在自己的朋友圈里写下了这样一句话:“无论您在哪里,我和孩子们都会永远爱着您!”

生如夏花般灿烂,死若秋叶般静美。

轻轻地你走了,没带走一片云彩,但留下的却是满天繁星:

在国网天津电力公司,那些深受感动的同事们,正在筹划着组织一系列爱心捐助活动,“王娅是我们国网天津电力人的骄傲,也是我们的榜样。她走了,她未完成的事业,我们来。”

在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肿瘤科,护士长魏静拿起手机拨通了孩子的电话:“宝贝,妈妈想跟你商量件事,我想捐献眼角膜。”

……

万物复苏,春天来了。王娅,你看到了吗?

这世界正因为有你而变得温暖如春!

关于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周秀芳先进事迹介绍(精)二

28年前,“八十年代新雷锋”、“当代保尔”——张海迪的故事感动了大江南北,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当时年仅26岁的嘉兴盲人朱丽华,正是在她的精神激励下,自强不息,在黑暗世界里创造了一份光明的事业。

然而,朱丽华怎么也没想到,自己能有一天见到张海迪,零距离聆听她的教诲。昨天,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在参加了第八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嘉兴赛区的活动后,晚上7时40分,抽空在嘉兴国际奥林匹克酒店12楼,与朱丽华坐在了一起。

两个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年龄仅相差2岁的女性,一见面,都显得十分激动。张海迪坐在轮椅上,精神饱满地望着身旁的朱丽华,谈人生、谈学医、谈心得,时而细声细语,时而开怀大笑。

第一次现场听到张海迪的声音,朱丽华脑海里立即浮现1983年听广播的情景。“您的声音和故事,很快改变了我对人生的看法。”朱丽华动情地说,由于意外事故,一个对未来充满憧憬的少女,五彩缤纷的世界从此变成了无法抹去的黑色,是张海迪的精神一直激励着她挑战自己,战胜困难。

20多年来,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朱丽华凭着顽强的毅力,认真学习钻研按摩技术,自学成才取得大专文凭,成为一名中医师,并且热心传帮带其他盲人从事推拿工作。经过10多年的努力,她将推拿诊所办得红红火火,还解决了10多名盲人的就业问题。从事推拿工作至今,她累计治疗的患者已达17万余人,有百余患儿在她手下神奇站立起来。

听了朱丽华的经历,张海迪十分开心,并回忆起自己15岁时,随父母学习针灸和行医的经历,她意味深长地说:“盲人心里应该有个太阳,永远乐观面对生活。”朱丽华也感慨地说:“你的精神感染了我,你是我的救命恩人!”说话间,两人都开心地笑了。

当了解到朱丽华如今不仅是嘉兴市盲人协会主席,还是市政协委员,并先后获得嘉兴市残疾人自强模范、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浙江省“十大之江先锋”等各种荣誉时,张海迪连连称赞。

谈话很快就超过半小时。作别张海迪,走出门外的朱丽华仍显得十分激动:“这半小时将是我人生的一大财富,我将永远珍藏,继续努力,多为残疾人事业贡献力量。”

关于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周秀芳先进事迹介绍(精)三

身患绝症与新冠周旋的人民英雄

事迹:

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是最早接诊新冠患者的定点医院,收治病人全为重症和危重症患者。院长张定宇隐瞒自己患渐冻症的病情,顾不上照顾已感染新冠的妻子,步履蹒跚与时间赛跑,只想为患者多赢一秒。他说:“能帮助到别人,觉得很幸福!”

颁奖词:

步履蹒跚与时间赛跑

只想为患者多赢一秒

身患绝症与新冠周旋

顾不上亲人已经沦陷

这一战、你矗立在死神和患者之间

那一晚、歌声飘荡在城市上空

我们用血肉筑成新的长城

——《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张定宇

誓言“守好庐江”浪尖上逆行的他用生命兑现承

事迹:

2020年夏,安徽庐江县遇洪灾,陈陆带领庐江县消防救援大队转移群众2665人。营救过程中,所乘橡皮艇被卷入激流漩涡侧翻,年仅36岁的陈陆牺牲。“放心,我会守好庐江”,是陈陆对父亲的承诺,也是他用生命兑现的对国家和人民的承诺。

颁奖词:

最先出发、最快抵达

为危难的乡亲奉上最好的年华

欠身体一台手术

欠妻子一个告别

欠父母一次团圆

洪水汹涌

你是浪尖上的逆行者

大雨过后

你是天空中灿烂的霞

——《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陈陆

她是崖畔的桂,雪中的梅,她说“学生比我幸福就足够了”

事迹:

建校12年,云南丽江华坪女高1000多名女生走出大山上大学。佳绩频出之时,校长张桂梅的身体却每况愈下。她说:“听到学生们毕业后能为社会做贡献,我觉得值了。”不惧碾作尘,无意苦争春,以怒放的生命,向世界表达倔强。

颁奖词:

烂漫的山花中

我们发现你

自然击你以风雪

你报之以歌唱

命运置你于危崖

你馈人间以芬芳

不惧碾作尘

无意苦争春

以怒放的生命

向世界表达倔强

你是崖畔的桂

雪中的梅

——《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张桂梅

事迹:

从肿瘤医院旁小巷里的油条摊位到炒1个菜收1元的“抗癌厨房”,18年来,万佐成和熊庚香与癌症病人相伴,用爱心守护他们。这对夫妻的初心十分简单:“有的病治不好了,但能让病人吃好一些,家属的遗憾也能少一些。”

颁奖词:

微弱的灯

照亮寒夜的路人

火红的灶

氤氲出亲情的味道

这陋巷中的厨房

烹煮焦虑和苦涩

端出温暖和芬芳

惯看了悲欢离合

你们总是默默准备好炭火

——《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万佐成、熊庚香

事迹:

抗美援朝时,空军原司令员王海上将率领人民空军年轻的第一大队,与号称“世界王牌”的美国空军激战80余次,击落敌机29架,本人击落击伤敌机9架。2020年8月2日,王海逝世,享年95岁。山河已无恙,祖国的雄鹰飞得更高,英雄的丰功伟绩值得铭记!

颁奖词:

在朝阳下俯冲

迎着西风开火

空中的尖刀、以一当十

疆土的坚盾、巡天卫国

山河已无恙、祖国的雄鹰已飞得更高

你刻在机身上的星星

是战士们的巡航坐标

——《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王海

六、汪勇:守护战疫医护人员,以凡人之力书写传奇

事迹:

2020年除夕,武汉快递员汪勇说服家人,赶到金银潭医院送护士回家。1月25日到4月8日,他每天只睡4小时:一个人能力有限,就发动朋友圈,解决医护人员出行;为让医护随时吃上免费热饭,他又多方联络解决需求……以凡人之力,书写传奇。

颁奖词:

没有人能百毒不侵

热血可以融化恐惧

没有人是生来的勇者

责任催促你重装上阵

八方统筹百般服务

你以凡人之力书写一段传奇

——《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汪勇

七、谢军:用北斗照亮中国人的梦

事迹:

三年一腾飞,十年一跨越。当第55颗吉星升上太空,北斗照亮中国人的梦。北斗三号卫星研制中,谢军团队创造性地实现了卫星批量化生产,仅用1年零14天将19颗导航卫星送入太空,创造新纪录!把时间无限细分,让速度不断压缩!

颁奖词:

滴答、滴答

中国在等待你的回答

你的夜晚更长

你的星星更多

你把时间无限细分

你让速度不断压缩

三年一腾飞、十年一跨越

当第五十五颗吉星升上太空

北斗照亮中国人的梦

——《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谢军

八、叶嘉莹:希望为不懂诗的人开一扇窗

事迹:

上世纪70年代,已是多所名牌大学教授的叶嘉莹,愿不要任何报酬回国教书。如今,90多岁高龄的她仍坚持讲学,还捐出3500多万元支持优秀传统文化研究。她用一生培养了大批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典文学人才。桃李天下,传承一家,致敬大师!

颁奖词:

桃李天下,传承一家

你发掘诗歌的秘密

人们感发于你的传奇

转蓬万里,情牵华夏

续易安灯火,得唐宋薪传

继静安绝学,贯中西文脉

你是诗词的女儿,你是风雅的先生

——《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叶嘉莹

九、毛相林:向绝壁要天路的当代愚公

事迹:

坚守偏远山村43年,毛相林苦干实干,带领重庆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村民在悬崖峭壁上凿石修道,用7年铺就8公里的“绝壁天路”,带大家走上致富路。如今,六十多岁的毛相林仍闲不下来,对村子的未来,他还有更大的梦想!

颁奖词:

绝壁上打响了抗争命运的第一炮

山坡上种下了向往美好的第一棵苗

不信天,不认命

你这硬实的汉子

终于带着乡亲们爬出这口井

山到高处你是峰,路的尽头是家园

——《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毛相林

十、国测一大队:用汗水和生命丈量祖国大地

事迹:

两下南极,7测珠峰,39次进驻内蒙古荒原,52次深入高原无人区,52次踏入沙漠腹地……67年来,国测一大队徒步行程累计6000多万公里。为国家苦行,为科学先行,他们用双脚丈量祖国大地,用血水汗水乃至生命绘出祖国的壮美蓝图!

颁奖词:

六十多年了

关于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周秀芳先进事迹介绍(精)四

叶嘉莹:

人的精神品格能够提升,提升以后,他就有他自己内心的一份快乐。他不会每天总是为追求现实的那一点金钱之类的东西而丢掉人生最宝贵的价值。

《感动中国》颁奖辞

桃李天下,传承一家

你发掘诗歌的秘密

人们感发于你的传奇

转蓬万里,情牵华夏

续易安灯火,得唐宋薪传

继静安绝学,贯中西文脉

你是诗词的女儿,你是风雅的先生

——《感动中国》20xx年度人物 叶嘉莹

关于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周秀芳先进事迹介绍(精)五

毛相林:

那一刻我喊话问老百姓还修不修了,可以说男男女女举双手,喊出来修!我的眼泪都流出来了,我立誓,为了我们子孙后代,就算我们这一代人穷十年、苦十年,也要让下一辈人过上好日子。

《感动中国》颁奖辞

绝壁上打响了抗争命运的第一炮

山坡上种下了向往美好的第一棵苗

不信天,不认命

你这硬实的汉子

终于带着乡亲们爬出这口井

山到高处你是峰,路的尽头是家园

——《感动中国》20xx年度人物 毛相林

关于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周秀芳先进事迹介绍(精)六

有这样一位英雄的老战士,他的名字叫朱彦夫,被誉为活着的“中国保尔·柯察金”。他的传奇和事迹感动了无数国人。

朱彦夫出生于1933年7月,祖籍山东沂蒙山区。他1947年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参军后不久,就赶上了两场著名的大仗——孟良崮战役和淮海战役。解放战争中,他先后参加大小战役、战斗近百次,多次负伤,3次立功。

1950年12月,在朝鲜长津湖争夺250高地的战斗中,朱彦夫所在的连队冒着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寒,与装备精良的美军两个营进行着殊死战斗。敌人每天在阵地上抛下数百颗炸弹,山头被削去几十厘米,捧一把地上的土就有十几块小弹片。在反反复复的阵地争夺中,全连的战友相继牺牲,250高地上只剩下遍体鳞伤的朱彦夫一人。

面对敌人的再次冲锋,朱彦夫把三挺机枪压满子弹,不停地换位射击,死守阵地。而就在朱彦夫再一次给机枪上子弹时,眼前突然飞来几颗手榴弹。他迅速抓起一颗扔向敌人,又抓起另一颗刚扔出手,就听到“轰隆”一声巨响,眼前一道火光,随后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不知过了多久,钻心的疼痛将朱彦夫从昏迷中唤醒,身体已经被厚厚的雪花覆盖,他想大声喊,但喊不出声;想伸开手,手指早已被冻坏。他一次次用冰冷的拳头搓揉双眼和脸部,想把沾在脸上的冰凉的东西去掉,但拳头不听使唤,又饥又渴之下,他索性将这个异物吞下,后来他才知道,那是被手榴弹炸出来的自己的左眼球。

出于对生命的本能渴望,朱彦夫咬紧牙关,开始在冰冷的雪地上艰难地挪动躯体向前爬行。不知爬了多久,昏迷了多少次,朱彦夫终于被两名志愿军战友发现救起,紧急地送往战地救护所救治。

由于朱彦夫的伤势太重,他被辗转送回国内接受治疗和手术。在长春军医大学附属医院,朱彦夫先后进行了47次手术,昏迷了93天,流出体外的肠子被塞了回去,医生把他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朱彦夫醒来后,发现自己的双手和双腿都没有了,痛心至极,满脑子都是轻生的念头。想饿死,但护理人员按时往他嘴里喂食物;想跳楼,但没有手脚连窗台都爬不上去;想吃安眠药睡过去,好不容易攒起8片安眠药,吃下去却没能把自己“解决”掉。朱彦夫自杀了三次,都没有成功。

还是医生的一句话点醒了朱彦夫:“你的命是我们用几个月的时间,千难万难,硬从死神那里夺回来的,你有什么资格不珍惜?”从此,朱彦夫打消了自杀的念头。

严酷的现实是,他的双腿从膝盖以下被全部截去,双臂手腕以下被锯掉,左眼成了空洞,右眼视力也下降到0.3。一个没有四肢、没有左眼的特等伤残军人,怎样才能生存下去啊!

虽然国家对像朱彦夫这样的特等伤残军人有切实的优待和抚恤保障,但朱彦夫认为自己“无手无脚仍是军人”,他不甘于成为一个躺在床上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废人。1956年,他放弃在条件优越的医院疗养康复,毅然回到了故乡山东省沂源县西里镇张家泉村。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周秀芳先进事迹介绍 春节先进事迹(6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