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素质教育心得体会和感想 素质教育的感受(7篇)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主题第一章素质教育心得体会和感想一
1、取96孔90°v形酶标板,用微量移液器在第一至第五排的1~12孔每孔加25 μl pbs液。
2、吸取25 μl标准禽流感抗原加入到第一排第1孔中充分混匀。
3、从第1孔吸取25 μl混匀后的抗原液加到第2孔中,混匀后吸取25μl加入到第3孔中,依次进行倍比稀释至第二排最后一孔即第24孔,最后弃去25 μl。第三排孔至第四排孔同上操作。
4、依次向第一至第五排孔的每孔中加入25 μl 1%的鸡红细胞悬液。
5、将酶标板置于微量振荡器上振荡10秒,室温(20-25℃)静置30 min观察结果(如果环境温度太高,可置4℃环境下)。
6、结果判定:将板作45°倾斜,观察红细胞是否呈泪滴状流淌。以完全凝集(不流淌)的抗原或病毒最高稀释倍数为1个血凝单位(hau)
1、根据血凝试验结果配制4hau抗原。(即1hau抗原除以4)
2、取96孔v形酶标板,用移液器在第1~12孔各加入25 μl pbs。
3、在第1孔加入25 μl被检血清,充分混匀后移出25 μl加至第2孔,依次类推,倍比稀释至第12孔,弃去25 μl。
4、按以上步骤加入阳性血清和阴性血清(各做两份),作对照孔。
5、在第1~12孔各加入25 μl 4单位抗原,置于微量振荡器上轻轻混匀,室温20-25℃下静置30 min。
6、每孔加入25 μl 1%的鸡红细胞悬液。置于微量振荡器上轻轻混匀,室温(20-25℃)静置40 min后观察结果,若环境温度过高,可于4℃条件下进行,红细胞将呈明显的纽扣状沉到孔底。
7、结果判定:只有阴性对照孔血清滴度不大于2 log2,阳性对照孔误差不超过1个滴度,试验结果才有效。 将酶标板作45°倾斜,以完全抑制红细胞凝集的最大稀释倍数判为该血清的血凝抑制滴度。当被检血清效价大于等于4log2,判为禽流感抗体阳性。
1样品的保存及试验前处理
1.1 采集的血液样品应及时分离血清,最好分装至离心管中,标记清楚,离心后吸出血清,对应编号冷藏送检,并禁止运输过程中剧烈震动。
1.2 一般情况下,在5天内检测的样品可放置在4℃的冰箱中冷藏,否则低温冷冻保存。
1.3 在检测前血清样品应充分混匀,混匀时采用上下缓慢颠倒几次的方法即可,切忌剧烈振荡而引起产生气泡及血清中蛋白变性。
1.4 对出现胶冻状的血清样品,可采用反复搅动几下再离心的方法有助于缓解该状态。胶状物是含纤维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的血清,可能是由于放置时间不够造成的血清未完全析出状态。不建议直接吸取其中少量的清亮血清。
1.5 水禽等样品为排除非特异性反应,还应相应进行灭能反应。具体操作方法:56℃水浴锅30min或加等量10%鸡红细胞,轻摇后静置30分钟,离心,收集上清液即可。
2器材的选择
2.1 酶标板的选择:
建议使用96孔90°v型板进行试验,通过反复试验证明:90°v型板相对于110°板及130°板来讲,具有红细胞沉降速度快,产生的凝集图像清晰、结果容易判定等优点。
2.2 移液枪的选择及使用:
①单道、多道可调微量移液枪应选择合适的量程,以便精确度的提高。
②使用时应采用一档吸液二档排液的方法。吸取液体时,枪头要深入液下缓慢平稳吸液。加缓冲液时
应加在板孔底部。倍比稀释血清时,应每孔至少反复吹吸6次,以便混合均匀,还应注意尽量避免产生泡沫引起混合不均。加抗原及红细胞时应在板内液面上方加样,以免交叉污染,影响试验结果。
③加样、倍比稀释时应高度集中注意力,以免漏加、重复加样等。
3试剂的保存及配置
3.1 禽流感血凝抑制试验所用的抗原、阳性血清应严格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进行保存和配置,试验前应提前将其恢复至室内温。抗原的保存温度为-20℃,反复冻融会降低抗原的滴度,应避免反复冻融。
3.2 ph7.2、0.01mol/l的pbs液的制备
①应尽量现用现配
②每次使用前应测ph值,以免时间过长而导致ph值发生改变。
③由于ph试纸跨度范围偏大,ph值不易准确介定,因此最好采用酸度计准确测量ph值,以提高试验的精确度。
④全部试验均采用同一种稀释液。
3.3 1%红细胞的制备
①为避免有些鸡只的红细胞有自凝现象,因此配制1%红细胞悬液时应最好选择采取2-3只spf鸡或未进行过任何免疫过的成年公鸡血液。当然采血的前提条件是要按十分之一采血量比例在一次性注射器中加入抗凝剂,如肝素、枸椽酸钠、柠檬酸钠等。
②采血完毕后最好分装至2ml容量的圆底离心管中,因为通过2ml与1.5ml两种容量离心管相比较,放入1.5ml尖底离心管中的话,离心后,离心管底部红细胞不易与加入的pbs液混匀,易沉积在管底部,达不到洗脱干净的目的。
③经20xx~3000r/min,5~10min,弃去上液和红细胞上层的白细胞薄膜,再加入十倍以上血量的pbs液,上下缓慢颠倒(切忌用力过大使红细胞破裂),使其充分混匀,再离心弃去上清液,反复几次直至上清液清亮透明为止。
④在加红细胞过程中还须不断轻摇以确保红细胞均匀,使其每孔加入相同数量的红细胞。
⑤制备好的红细胞液如果放置后上清液变红,说明有溶血,不可再使用。
3.4抗原液的配制
①先做血凝试验测定效价,以抗原与红细胞完全凝集的孔为1hua抗原,配制4hua抗原应往前推算两孔,即除以4后的值。
②每次做试验前,必须重新检测禽流感抗原的血凝效价,以免效价发生改变而导致抗原稀释倍数不准确,从而导致试验结果不准确。
③为保证配制的抗原准确,还要进行抗原回滴试验。具体方法:做二排抗原回滴,在两排的第1~8孔各加25微升pbs,取4hau抗原25微升加在两排的第1、第2孔,混匀,从第2孔倍比稀释至第4孔,弃去25微升,另一排同样。从第2至第8孔补25微升pbs,以保持75微升总量不变,另一排同样。两排的第1至第8孔各加25微升1%红细胞,震荡10秒钟。静置30分钟观察结果。这样在第1孔为4hau抗原,第2孔为2hau抗原,第3孔为1hau抗原,第4孔为1/2hau抗原,均为75微升总量,第5至第8孔为空白对照。如果抗原回滴试验不成立,应相应调整抗原浓度直至回滴试验成立。因为如果抗原浓度过高,则所测定的抗体效价水平偏低,如果抗原浓度过低,则所测定的效价偏高。所以不调整抗原浓度至实验成立的话会对结果有很大影响。
4结果的判定
每次试验必须设阳性及阴性(空白)对照血清,判别试验是否成立。判读结果时,将酶标板倾斜45°,以孔底沉淀的红细胞流动性好,呈泪珠样流淌,边缘无凝集颗粒为凝集完全抑制。
5试验器具的清洗
每次试验完毕后,应将酶标板中液体甩净,然后用自来水反复冲净每个孔,再放入3%naoh中4小时,清水反复冲净,再放入3%hcl中4小时,清水反复冲净,再用蒸馏水反复冲洗几次,甩干水份,入干燥箱中干燥备用。实验用烧杯、加样槽、量筒等也应充分洗净、干燥。以免器具内有杂物、污物以及残留物从而影响试验结果。
在进行禽流感血凝抑制试验时,应充分考虑到各方面的影响因素,提供的检测结果才会真实可靠,准确掌握禽类的免疫抗体水平,进而为科学防控禽流感提供理论依据。
主题第一章素质教育心得体会和感想二
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合肥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欢迎大家来到位于合肥市淮河路步行街中段的李鸿章故居——李府,参观游览。李府,建于19世纪末。由于李氏兄弟6人均身居高位,聚族而居,深宅大院覆盖了繁华的淮河路半边,从而被老合肥们称为“李府半条街”。可惜现在保存下来的李鸿章故居仅仅只有当年的十二分之一了。
进入故居,穿过门厅,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便是前厅,厅内陈列了与李鸿章有关的各种图片、资料和实物;那么下面就请大家随我一起走近这位晚清军政重臣——李鸿章。李鸿章,字子黼,号少荃。安徽合肥人,24岁考取进士,历任江苏巡抚、两江总督、湖广总督、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北洋通商使;他编练淮军,倡导洋务运动,建立了当时亚洲第一、世界第四的北洋水师,开创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批军事和民用工业。
但是李鸿章也代表清庭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如:《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等;其中《辛丑条约》的签订,使得我们泱泱中华正式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李鸿章也在这样的忧愤交加中病逝于北京贤良寺……在其临终之际曾著有一诗:“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海外尘氛犹未息,请君莫作等闲看。”李鸿章去世后,荣葬故里,清庭赐谥号“文忠”。在其逝后,著名维新派人物梁启超曾说到:“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而李鸿章在其自传中是这样自我评价的:“少年科举,壮年戎马,中年封疆,晚年洋务,一路扶摇……”但是他万万没有想到,中日甲午风云却让其一生事业扫地无余……他形象的将自己比作晚清这座大破屋子的裱糊匠,只能将其外表装饰的光鲜一些,但是这座破屋又怎么能经得起暴风骤雨的侵袭呢?
简单的了解了李鸿章的生平,接下来请大家随我到中厅“福寿堂”去看看。这座“福寿堂”是现存江淮地区最大的晚清私人住宅厅堂。其堂高9米,每扇槅门上的圆形“寿”字,皆由五个蝙蝠图案拼出,寓意“福寿双全”。中间挂的是《松鹤延年图》,寓意“延年益寿”。在福寿堂的后面还有走马楼,因为此楼是李府女眷居用的,故又称“小姐楼”。
在参观完了李鸿章故居后,请大家乘车,我们再一同前往李鸿章享堂去看一看。现在我们便已经来到了李鸿章享堂。大家请看这座牌坊,上面刻有的“钧衡笃祜”四个大字,这是李鸿章70寿辰时,光绪皇帝御笔所赐。享堂内还有一件见证着我们民族屈辱的血衣,这件血衣便是李鸿章在甲午战争后,赴日谈判遇刺时身穿的黄马褂…………悲哉!痛哉!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伟大的中华民族必将永远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主题第一章素质教育心得体会和感想三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路程”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维生素对人体的作用。教育学生从小养成均衡饮食的习惯。
4、领悟文中的道理。
了解维生素c被人们发现的经过,认识维生素对人体的重要性,并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自由读、同位轮读及指名读等多种 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字、写字及读书情况。
2.在精读感悟环节,采取默读、圈画、想象、讨论、交流、感情朗读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课文,体会人物情感。
3.借助概括大意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
4.借助小练笔训练学生的想象和表达能力。
学生:完成预习单。(见后附件)
教师:
1.教学课件
2.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2课时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1.同学们,你们知道维生素c吗?
2.在500多年前,世界上并没有这个词,也就是说,人们并不知道它的存在,于是发生了许多惊心动魄的故事。那后来维生素c是怎样被发现的,又是被谁发现的呢?
3.今天我们就来读一个《维生素c的故事》。齐读课题。
1.检查生字识、写。
(1)出示学生预习单,组织学生看看写得是否正确规范。引导学生写字的规律。
(2)学生练写自己写错的和写得不满意的字。
2.检查对本课词语的识读和理解应用。 (出示词语:乘风破浪 浑身无力 噙着眼泪 蓬头垢面
不知不觉 起死回生 不治而愈 又惊又喜)
(1)正确读词,了解这些成语和四字词组能使文章有形有色。
(2)学生联系课文说说词语大意。
3.检查朗读课文。
(1)同位两人一组,每人一段接读课文,做到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重点检查指导第4、5自然段 。
4.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围绕“海上凶神”引导学生把握段落层次:
哥伦布带领船员远航探险的时候,最害怕的是什么?
课文哪个自然段描写了“海上凶神”这种怪病的具体症状?
课文哪个自然段揭示了“海上凶神”的秘密?
哪几个自然段描写了哥伦布的一次奇特的航海经历?
(2)当学生对第七自然段有争议的时候,出示第七自然段帮助学生分析。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1.学生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你了解到了哥伦布的哪些信息?其中哪个词语最吸引你的眼球?为什么?再次朗读这一节。
2.为什么哥伦布会被称为伟大的航海家呢?原因肯定很多,我们通过今天的学习,就能触摸到。
同学们,很多发现都是很偶然的,比如牛顿发现了地球的万有引力。但是,引用一句话“如果你不懂得思考,即使苹果在你头上砸上千次,也是没有任何作用。”学生朗读,你从
这句话中明白了什么?
3.我们的这篇课文中,哪句话中最能体现哥伦布这方面的与众不同和伟大呢?(请学生快速浏览课文,交流。)
出示句子 :“难道秘密在野果子里面?”哥伦布回到意大利以后,就把这些船员起死回生的奇迹讲给医生们听。朗读句子,你从中读到了什么?(学生交流)
4.那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哥伦布为什么回到意大利以后,就把这些船员起死回生的奇迹讲给医生听? 这是个怎样的奇迹,为什
第一章素质教育心得体会和感想 素质教育的感受(7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