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课心得体会范本 现场会心得体会(三篇)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对于现场课心得体会范本一
二、1. 公司所有在职家人均可参与现场抽奖,公司人事行政部以记名方式统一制作抽奖和兑奖的奖券。抽奖券在晚宴开始前投入抽奖箱中,兑奖券由家人自行保管并用于现场兑奖。
2. 经组委会研究决定:截止20xx年1月31日,未满试用期的家人,将不参与1等奖至3等奖(共6份奖品)的抽奖和兑奖,但是可参加4等奖至纪念奖的抽奖和兑奖。
3. 根据上述第2条规则,为区分“试用期内员工”和“正式员工”,组委会决定,试用期内员
工的抽奖券和兑奖券均为“黄色票券”、正式员工的抽奖券和兑奖券均统一为“红色票券”。
4. 按上述2、3条规则规定,红色抽奖券适用于所有的抽奖奖项,黄色票券仅适用于第4等奖
至纪念奖的抽奖和兑奖。当第1-3等奖抽出黄色票券时,将会把该票券放回抽奖箱,再重新抽该奖项,直至抽出红色票券为止。
5. 每位家人有且仅有1张抽奖券和1张兑奖券,抽奖券和兑奖券遗失或破损将不予补办,且当兑奖券遗失、破损时,将不予现场兑奖。
6. 所有抽奖券和兑奖券均为一次有效抽奖和兑奖。即:不得重复抽奖和兑奖,当一次抽出抽
奖券后,无论兑奖与否,该抽奖券和对应的兑奖券当场即告作废。
7. 现场兑奖:在晚宴抽奖过程中因工作出差或值班等原因无法到现场兑奖者除外,凡因个人
原因未能现场兑奖者,未兑奖的抽奖券和兑奖券作废,且需重新抽出该奖项。
8. 幸运中奖家人需持本人厂证和兑奖券及时上台领奖,未佩戴厂证者将不予兑奖和领奖。
9. 弃奖处理:如因兑奖券破损、遗失、未按规定佩戴厂证、未到现场等原因没能现场兑奖者,
视为弃奖,凡弃奖者,逾期不予兑奖,且现场重新抽出该奖项。
10. 抽奖顺序:详见下表
对于现场课心得体会范本二
两年前我有幸去黄山观摩安徽省优质课比赛,那次听课对我接下来的两年教学影响很大(那时候我刚接触初中教学几个月),所以10月底听说全国有优质课比赛时就特别想到现场去学习,最后多谢许老师和我们48中学的校领导让我如愿以偿。这次听课让我感触很深,下面我就简单谈谈我听说课的体会。
这次说课比赛时间限制10到15分钟,包括了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说教学反思等。一天时间听了近20节课的说课,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江苏省东台市实验中学杨小祥老师的《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杨老师说课的时候非常轻松,不像其他老师感觉是在背课文,他的语气就好像在和我们聊天,分享自己对此课的独特见解。这应该是他的亮点之一。
亮点之二:《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一课一般采用的是先介绍拉瓦锡如何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再引导学生我们如何探究;但是杨老师觉得这样做有点限制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所以他采用的是首先学生设计实验如何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然后感悟经典,最后感受现代。杨老师根据课堂教学需要,不盲目地依赖教材而循规蹈矩,创造性地对教材内容进行授课顺序调整和补充,以纵横知识联系,降低学生认知难度。他在说教材的时候就表明自己对教材的改进,让我对他的教学过程充满期待,非常想听他是如何把这些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的。
亮点之三:导课用的是小瓶口吞大鸡蛋的实验,他把实验的视频在现场播放:他用镊子夹了一个蘸有酒精的棉花球在酒精灯上点燃,然后把它伸入一个瓶中,然后像魔术师刘谦一样提醒学生、在场老师和评委“别眨眼,往往神奇就在一瞬间”,话音刚落,鸡蛋已经掉入瓶中。杨老师阐述了他用该实验导课的几个目的:首先让学生肯定空气中含有氧气这一事实,并且对测定氧气的原理有一定的暗示效果,又提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引发学生对空气中氧气含量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可谓一举三得。
亮点之四:环节设计层层递进,非常巧妙。通过想一想、动一动,让学生知晓要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可以通过物质燃烧的办法,再以水倒吸直观的观察消耗氧气的体积;提供几种物质木炭、磷、酒精和铁丝与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反应条件以及生成物的状态等资料,让学生
现场课心得体会范本 现场会心得体会(三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