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专业的心得体会和方法 汉语言专业的心得体会和方法总结(七篇)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关于汉语言专业的心得体会和方法一
您好!
我是,是xx同学的对外汉语老师,xx同学是我最欣赏的学生。她最吸引我的是她的学习天赋与上进心,她是我见过的最聪明的学生,学习成绩卓著,日常表现与考试成绩同样突出。更为难得的是她从不妄自尊大、自以为是,依旧刻苦地对待每一项学习任务,力争成为整个团队中的最佳。体现了她对自己和爱她的人负责的态度,这是我很看着她的原因。
中国有句俗话:“梅花香自苦寒来”,经过她持之以恒地付出,她的语言表达能力、活动的组织能力、与人的沟通能力、独立研究能力都非常优秀。特别是对英语,她具有天生的天赋与逐渐培养起的热情,而我知道,她的对外汉语成绩非常高,并在我校举办的各项竞赛中都有不俗表现。能在贵公司工作,是她的目标,为此她早已经作好了十足的准备。
录取他将是您的正确选择!请相信,给她一个机会,结果远远比我所说的好。
此致
敬礼
推荐人:
x年x月x日
关于汉语言专业的心得体会和方法二
现代汉语的词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实词能够单独充当句法成分,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副词、代词。
虚词的主要作用是连接和附着,包括连词、介词、助词。
此外还有叹词和象声词,它们是比较特殊的词类,也归入虚词。
4.区分动词与形容词
词的归类,难度最大的是区分动词与形容词。这里把动词与形容词作个比较:
第一,“能带宾语的是动词”,“不能带宾语的是形容词”。这区分动词与形容词的充分条件。但根据这充分条件,只能确定“能带宾语的都是动词”,却不能说“不能带宾语的都是形容词”。因为不及物动词也不能带宾语。 第二,能加“很”(能受程度副词修饰)的是形容词(其中一个语素有显示程度的作用,这个形容词不受程度副词修饰)。但这个条件也不很充分,因为有的动词也能受程度副词修饰(能带“很”),如动词“了解”就可以带“很”。不过,动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的主要是表现心理活动的.动词,其他动词一般不受程度副词修饰。所以,能否受程度副词修饰(加“很”)还是可以作为动词与形容词的一个辅助区别条件。 另外,还有一类形容词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不能充当谓语,只能用来修饰名词,如“初级”、“西式”、“国营”、“主要”等,我们称它们为“非谓形容词”。
第三,动词与形容词都可以重叠,但动词重叠后表示“尝试”的意味,如“休息休息”;而形容词重叠表示某种程度,如“冷清dd冷冷清清”表示程度的加强,“(个子)高dd(个子)高高的”表示程度恰到好处。另外,双音节动词和形容词的重叠方式也不同:双音节动词重叠是abab式,双音节形容词的重叠方式是aabb式,例子见上。
第四,动词可以带时态助词“着、了、过”表示时态,形容词不能。能否带时态助词是动词与形容词的一个带普遍性的区别条件。 另外,用副词不和很也可以帮助区别名词、动词、形容词
第一、凡不能受“不”和“很”修饰的是名词。
第二、能受“不”修饰不能受“很” 修饰的是动词。(助动词和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既能受“不”修饰又能受“很” 修饰)
第三、既能受“不”修饰又能受“很” 修饰的是形容词。(本身带有程度的形容词不能受“很” 修饰)
练习:
热爱(动词)热情(形容词)热烈(形容词)
限制(动词)限度(名词)有限(形容词)
效用(名词)使用(动词)耐用(形容词) 特殊(形容词)特点(名词)特地(副词)
武断(形容词)武功(名词)武装(动词)
绿 (形容词)绿色(名词)绿化(动词)
动机(名词)机动(形容词)开动(动词)
疑问(名词)可疑(形容词)怀疑(动词)
奇怪(形容词)奇迹(名词)奇特(形容词)
或者(连词) 似的(助词) 本着(介词)
因为(连词) 原因(名词) 为了(介词)
5.区分形容词与副词
形容词与副词主要有两个区别条件:
第一,形容词能修饰名词,副词不能修饰名词。能否修饰名词是形容词与副词的区别条件。
第二,形容词能用肯定与否定的形式并列来提问,副词不能。例如,能说“必要不必要?”不能说“必须不必须?”因此,能不能用肯定与否定的形式并列来提问也是形容词与副词的区别条件。
练习:指出下列各词哪些是副词,哪些是形容词。
偶然(形容词)偶尔(副词)忽然(副词)
突然(形容词)竭力(副词)努力(形容词)
必然(形容词)果然(副词)迅速(形容词)
非常(副词) 干脆(形容词)再三(副词)
轻微(形容词)稍微(副词)全部(形容词)
统统(副词) 长久(形容词) 久久(副词)
6.时间名词和时间副词的区分
介词可以和名词组合成介词短语,而介词不能与副词组合。因此,用能否加介词的方法可以区分时间名词和时间副词。如“现在”可以加介词“至于”、“为了”等组合成介词短语,是名词;“正在”不能,是副词。 练习:指出下列各词哪些是时间名词,哪些是时间副词。
刚才(名词)刚刚(副词)立刻(副词)
从前(名词)从来(副词)时常(副词)
平常(名词)将来(名词)将要(副词)
过去(名词)目前(名词)最近(名词)
马上(副词)未来(名词)正在(副词)
7.词的兼类与词的活用
词的兼类与词类活用不同:词的兼类是词义引申发展的结果,各种用法是其自身所固有的,是经常性的。词类活用是临时的、偶然的一种用法,一旦离开特定的语言环境,原来属于什么词类,仍属于原有的词类。
练习:区别哪些是兼类词,哪些是词类活用,哪些是同音词。
(1) 这是一个误会|别误会我的意思(名与动兼类)
(2)胸前别着一朵化|你别动 (同音词)
(3)这个人比葛朗台还葛朗台 (前名后形,词类活用)
8.介词的功能特点
介词没有词形上的变化,不能重叠,也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它的语法功能是:
其一,和以名词为主的词语组成介词短语,充当状语或定语。充当定语时要插入“的”。
其二,“在、向、于、给、自”等介词,常接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边,与动词或形容词组成一个相当于动词的语言单位,在句子中充当述语。
其三,介词短语不能单独充当谓语。
9.介词与动词的区分
动词属于实词,介词属于虚词,一般不易混淆。但汉语的介词大都由动词演化而来,所以兼类现象并不罕见。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个别兼属动词和介词的词究竟应该归属哪一类,在语法学界常有争议。
一般语法书认为“我在家”中的“在”是动词,“我在家读书”中的“在”是介词。本教材认为这两个“在”都是动词。因为介词的特点是不能充当述语。“我把窗户”说不通,必须说成“我把窗户打开”。“我在明天”说不通,后边必须出现动词才行。这是因为“把”和“在”在这里是介词,介词不能作述语,“我把窗户”、“我在明天”就没有述语。“我在家”说得通,“在”是动词,作述语;那么“我在家读书”就是连述式,与“我上街买菜”、“我到车站送朋友”是一样的结构。 11.连词与介词的区分
“和、跟、同、与”四个词,既具有连词的语法特点,又具有介词的语法特点,它们属兼类词。要判定它们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属于哪类词,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区分:
第一,连词“跟”连接的前后成分可以对调,对调后意思基本不变;介词“跟”的前后成分不能对调,对调后的意思与原来大不一样。 第二,介词前边可以插入时间名词、副词等修饰成分,连词前边则不能插入任何修饰成分。
12.使用虚词时应注意的问题
虚词的数量不多,但在句子中的作用非常重要。用错一个虚词,往往会影响整个句子的结构和意义。因此,使用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虚词本身的意义好像不容易捉摸,可是在在具体句子里,它的意义就显示出来了。因此,要掌握虚词的意义,就要分析具体的句子,特别是要把意义近似的虚词放在句子里作比较,才能深刻认识并理解它们的语法功能。 第二,有些虚词需要搭配起来使用,搭配不当就会犯语法错误。
第三,虚词和句子的语法结构密切相关。某个虚词在一种结构里能用,在另一种结构里就一一定能用。我们应该在语言实践中用心体会,准确掌握虚词的使用条件。
第四,使用虚词,要避免混淆。有些虚词只是一字之差,如果不注意,就容易用错。
第五,虚词虽然都起连接和附着的作用,但它们各有各的用法,只能一个一个地掌握,不可类推。
现代汉语教学参考之二(词的分类)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关于汉语言专业的心得体会和方法三
1毖щ醖、t、n、l4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汉语拼音4 d t n l。
2毖щ醖、t、n、l与单韵母拼读音节及带调拼读音节。
3比鲜5个生字,会读儿歌。
本课包括五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四个声母d、t、n、l,每个声母配有一幅图画。
第一幅图是一只队鼓和一副鼓锤,敲鼓的声音“得”提示d的音,队鼓和鼓锤组成的图形提示d的形。
第二幅图是一条跳起的鱼,鱼的体态提示t的形。
第三幅图是一个大门洞,门洞的形状提示n的形。
第四幅图是一个小男孩手拿一根小木棍赶猪,小男孩嘴里发出的声音“嘞”提示l的音,小男孩手中的小木棍提示l的形。
第二部分是d、t、n、l与单韵母的拼音练习。
第三部分是d、t、n、l的书写格式及笔画笔顺。
第四部分是带调拼读音节,认识五个生字。配有图画,画着一匹马驮着米袋在前面走,后面小兔追上来告诉他:你的米袋漏了。
第五部分是一首儿歌。
声母d、t、n、l的发音及d、t、n、l与韵母拼读音节
n、l的发音及n、l与韵母的拼读。
1迸浜涎习d、t、n、l发音的录音带;d、t、n、l的字母卡片;d、t、n、l与单韵母相拼的翻动式卡片;画有四线格的小黑板。
2北究紊字生词卡片。
3课时
(一)复习b、p、m、f和六个单韵母
(二)教学声母d
1看图,出示声母d及直观图。
2、小朋友,你认识它吗?指名试着读一读。教师追问:你为什么读得这么好?教师示范发音引导学生读对,让学生交流自己的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
3、学生模仿读、练读、对读、同座互相检查读,教师相机指导、纠正发音。
利用图画,第一幅图是一只队鼓和一副鼓锤,敲鼓的声音“得”提示d的音,队鼓和鼓锤组成的图形提示d的形。以说话助发音,借助“得”发准d的音。
教师注意:
1、发d时,舌尖抵住上牙床(上齿龈),憋住气流,然后舌尖突然放开,吐出微弱的气流,声带不颤动。
2、学生练习发d的音,体会发音要领。教学d时,可让学生把手掌放在嘴前感觉不同的发音方法:发d时,感觉不到气流冲出,小学一年
汉语言专业的心得体会和方法 汉语言专业的心得体会和方法总结(七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