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传统文化黑板报(7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有关传统文化黑板报(精)一
《周易》有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成就了民族的崛起。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每个节日都是文化的载体。两天后,我们将迎来中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中秋节。同学们,可如今,中秋节对于我们的意义又到底是什么呢?是忙碌喧嚣中一个难得的法定假日以供消遣娱乐?是应接不暇的宴席与觥筹交错的应酬交际?抑或仅仅只是一年之中月亮最大最圆的农历八月十五?
现实一次次向我们证明:我们过着历史悠久的中秋节,却不一定了解中秋节起源于我国古代秋祀、拜月之俗;我们坐在庭院里赏月,却未必能再联想起“嫦娥奔月”、“吴刚伐桂”或“玉兔捣药”的古老传说;我们尝尽了美味的月饼,却往往没听说过“朱元璋与月饼起义”。象征团圆与幸福的中秋节似乎在渐渐淡化它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
面对韩国“端午节”成功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对印度尼西亚将“皮影戏”捧成自家文化成就,面对无数西方节日的渗透性兴起与部分中国传统节日无形的没落,生长在21世纪的自尊自强的我们发出了一声声呐喊与呼唤:“请让我们,来继承和弘扬这看似正在失落的中华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正是博大精深,传承开拓。曾有人这么说:“传统的文化节日的沦丧就是文化的沦丧,文化的沦丧就是民族精髓的沦丧。”伟大的祖国母亲为我们留下了珍贵无价的文化遗产,而那铿锵有力的“传承开拓”现在正需要我们这年轻的一代去付诸实践,而即将亮相的广州亚运会也期待着我们向世界展示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
“历史是逝去的无法改变的昨天,传统文化是生于人类之始并可进化永生的。”同学们,作为附中人我们更应该走在这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队伍的前列,从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中抓住契机,认真学习中华文化知识,过好每一个传统节日,挖掘其背后的传统文化,深入理解并取其精华,主动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使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屹立不倒大放异彩。
最后,祝愿大家在中秋赏月之际,不忘中华传统节日传统文化之本源,过一个幸福快乐的中秋节。
谢谢大家!
有关传统文化黑板报(精)二
家长和同学们:
孝悌是中国文化的基础,古人云:“百善孝为先”。一个人能够孝顺老人,他(她)就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许许多多的人,尤其利于自己的子孙后代。
当今教育强调知识,教给我们工作和生活的技巧,却很少告诉我们学习和工作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做人的标准是什么?生命的价值怎样衡定?由此带来的结果就是我们没有真正了解金钱的意义,不懂得该如何与人相处,社会公信力的丧失,善、恶、美、丑价值观的混乱乃至腐败猖獗,物欲横流……不可否认,我们已因一味追求享乐而异化为物质和金钱的奴隶,逐物而迷心,精神上的压力与心灵的苦闷却与日俱增。然而,当今教育并没有给我们带来意想中的快乐和满足,相反,问题少年、问题青年、校园暴力、家庭问题、社会问题已到了触目惊心的程度。相信古代这种儒家文化,及至佛家,道家,只要被我们吸取一点点,都不会出现今天这么多道德沦丧的问题。
中国的传统教育文化,重点是孝行的教育。“百善孝为先”,一个“教”字就是“孝”文化,她涵浸了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史。尊敬长辈,孝亲父母,一直是中华民族薪火相继的传统美德。孝与和谐相伴,与愛心同行。“孝是敬,孝是顺”,只有敬和顺方可和谐,这是我们每个家庭和睦团结的纽带,更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润滑剂和助推器。在大力弘扬优良传统文化,积极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的今天,弘扬传统孝德,引导人们“知孝,懂孝,行孝”,共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上海枫叶国际学校向“上海枫叶国际学校的全体家长和同学们”诚恳发出如下倡议:
传承优良传统,争扬孝德之风。中国的孝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自古以来我们就把孝道视为“美德之首、立身之本、齐家之宝、治国之道”。在当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我们的孝德却在不知不觉中被淡化甚至遗忘。“乌鸦尚有反哺之义,羔羊亦知跪乳之恩”。面对孝文化教育的缺失,面对孝文化的断层危机,我们呼吁“上海枫叶国际学校的所有家长和同学们”用中华民族传统的孝文化滋润我们的心灵,完善我们的人格,让我们传承孝德传统,争扬孝德之风,让孝行天下。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孝亲起于自身,敬亲见于小事,事亲行孝,是我们做人的根本。如果把一个家庭比作一棵大树,那父母就是树根,儿女就是树干,孙子(女)就是枝叶果实。孝亲就是用甘露之水浇灌树根,只有树根不缺水,根系发达,枝干果实才能旺盛。可是今天我们给自己的孩子几乎倾注了全部的愛,却常常把生我养我的年迈父母置于脑后,这是本末倒置的把甘露水浇向枝叶而不浇树根,试问这样的培植大树的方法对吗?试问这样的家庭能培养出人才吗?试问这样的家庭吉祥吗?
“子欲养而亲不待”为人子女的我们,已经习惯了享受父母无私的愛,却常常忽略了对父母的关心和回报。有多少人在醒悟要对父母尽孝时,却只能空留永远的遗憾和愧疚。让我们怀一份感恩的心,孝敬父母,从根上做起,从自身做起,在生活细节中体现。一杯茶、一碗饭,点点滴滴见真情;一件衣、一床被,丝丝缕缕连愛心;一个电话、一封家信,字字句句显孝心。孝亲也不一定非要有伟大作为和豪情壮志,更需要的是长久坚持和无悔付出,让我们从给老人洗脚做起吧,从临睡晚安做起吧!
孰不知,自己行孝,就是对自己子女最好的关愛;自己行孝就是对自己子女最好的教育。
行孝是最真实、
有关传统文化黑板报(7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