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实践活动心得体会和方法 生态农业实践心得体会(六篇)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生态实践活动心得体会和方法一
(一)落实“两个责任”,深化全面从严治党
一是落实从严管党治党主体责任。通过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认真贯彻落实了县委、县纪委关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的工作部署,不断强化责任意识,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通过认真研究制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计划、定期召开党委会议专题研究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纳入目标管理等举措,不断抓实主体责任落实。
二是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监督责任。东山镇纪委严格按照要求,聚焦中心任务,突出主责主业,强化执纪监督,认真落实县纪委监委工作部署,细化分解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重点任务,深入查找廉政风险点,做到“目标明确、任务量化、责任到人”,切实推进“一岗双责”落实到位。
(二)发挥“示范效应”,加强党的纪律建设
1. 坚持问题导向,强化自我监督。坚持财务审计发现、群众来访收集、工程项目监督掌握索、对干部约谈提炼等“多线齐抓”,做到了有问题必查,有案件必究。
2. 注重惩防并举,形成有效机制。充分发挥“互联网 ”监督平台作用,认真处理相关问题线索,做到及早发现、及早处理。组织全体村干部开展廉政警示教育,将廉洁文化送入基层。
3. 践行“四种形态”,凸显纪律建设。党委书记带头履行主体责任,抓早抓小,加大谈话工作力度。加强“三件”办理,对违纪违规问题及时转初核,充分将“四种形态”运用于监督执纪问责全过程。
(三)抓实“三个方面”,严肃党内政治生活
1. 抓实党员学习教育。在建党100周年,引导党员干部参观红色景点,重温入党誓词,缅怀革命先烈,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组织党员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活动。
2. 抓实组织生活。牢固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加强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党政领导干部带头执行组织生活,党政领导班子开展民主生活会2次,积极参加党支部主题党日和组织生活,将批评与自我批评作为支部建设、党员进步的重要方式。
3. 抓实示范建设。准确把握“党建引领、群众参与、协会执行”这三大关键,引导村(社区)成立公益事业理事会、帮困奖学理事会、红白理事会、老年协会等自治组织,规范完善村规民约,全镇乡村治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清泥湾村坚持“支部导演、骨干唱戏”,发动群众乡友筹集公益事业资金18.35万元、帮困奖学资金23.3万元、敬老扬德资金2万元。砖桥村探索农旅融合发展模式,通过打造菱角峡稻虾套养基地、新江蔬菜基地、长江岸线旅游线路,202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6.9万元。
2021年,东山镇党委牢固树立“廉洁、高效、为民、务实”的服务理念,全面贯彻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发展理念,班子运行流畅,团结和谐,干部队伍敢于担当,党内政治生活严肃认真,党内政治生态健康洁净。
虽然东山镇政治生态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工作中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压紧压实“两个责任”还要持续加强。存在党委履行相关职责研究不够深入,抓的不够实,措施还不够具体。党员在执行学习制度上还有欠缺;班子成员间、班子成员与站所负责人在开展谈心谈话工作上还存在做表面文章;党风廉政建设还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
二是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还要狠抓关键。在落实工作的主动性上还有欠缺,精神实质还吃的不够透,贯彻执行上级要求还不够彻底。比如在垃圾池拆除工作中,部分总支书记理解不到位,存在“等、靠、要”思想;移风易俗方面,还没有完全杜绝人情宴,部分党员还存在侥幸心理。
三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还要更加严格。党建工作抓的还不够到位,在争先创优、示范引领方面还要下狠功夫。在纠治“四风”方面力度还要加强,个别党员干部在工作日期间打牌被市纪委查获。
1.要进一步坚定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不断深入推进学习教育常态化机制,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的“四个意识”,坚定“两个维护”,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政绩观和价值观,带领党员遵守和维护好政治纪律。
2.要进一步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切实加强各党总支、党支部党建工作制度的执行力,持续巩固加强“三会一课”制度落实,不断增进党员干部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充分调动党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要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落实落地。要在完善机关制度建设上下功夫,切实构建预防、监控、处置的防控机制;继续加力纠治“四风”,以“作风建设年”为契机,强化党员干部转变作风、遵纪守法。
关于生态实践活动心得体会和方法二
文明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成果,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周易》里说:“见龙在田,天下文明。”唐代孔颖达注疏《尚书》时将“文明”解释为:“经天纬地日文,照临四方日明。”“经天纬地”意为改造自然,属物质文明“照临四方”意为驱走愚昧,属精神文明。在西方语言体系中, “文明”一词来源于古希腊“城邦”的代称。
人类文明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三个阶段。从要素上分,文明的主体是人,体现为改造自然和反省自身,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从时间上分,文明具有阶段性,如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从空间上分,文明具有多元性,如非洲文明与印度文明。
什么是生态文明
如果说农业文明是“黄色文明”,工业文明是“黑色文明”,那生态文明就是“绿色文明”。生态,指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存在状态,亦即自然生态。自然生态有着自在自为的发展规律。人类社会改变了这种规律,把自然生态纳入到人类可以改造的范围之内,这就形成了文明。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它将使包括伦理价值观、生产和生活方式等在内的人类社会形态发生根本转变。
生态文明既然是世界新潮流,按理应在发达国家首先兴起,因为在那里首先爆发生态危机。但一是因为西方强大的技术资金使本国生态危机得以缓解,二是因为西方工业文明的巨大惯性还要持续相当一段时间;三是因为西方资本主义不断向不发达地区转移生态成本。西方失去了发展生态文明的机会。西方失去机会,就为中华民族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机会。
生态文明与中华文明
中华文明是工业文明的迟到者,绝不能再成为生态文明的迟到者。中华文明的基本精神与生态文明的内在要求基本一致,从政治社会制度到文化哲学艺术,无不闪烁着生态智慧的光芒。生态伦理思想本来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涵之一。
中国儒家主张“天人合一”,其本质是“主客合一”,肯定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所谓“天地变化,圣人效之”,“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儒家肯定天地万物的内在价值,主张以仁爱之心对待自然,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和人文精神。正如《中庸》里说:“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中国道家提出“道法自然”,强调人要以尊重自然规律为最高准则,以崇尚自然效法天地作为人生行为的基本皈依。中国佛家认为万物是佛性的统一,众生平等,万物皆有生存的权利。中国历朝历代都有生态保护的相关律令。常有人用《周易》中“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来表述中华文明精神,这与生态文明的内涵一致。中华文明精神是解决生态危机、超越工业文明、建设生态文明的文化基础。西方学者提出生态伦理应该进行“东方转向”。1988年,75位诺贝尔奖得主集会巴黎,会后得出的结论是:“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两千五百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生态文明与社会主义
文明的转型决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变革。农业文明带动了封建主义的产生,工业文明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兴起,而生态文明将促进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的超越,包含着对工业文明的反思,从而使生态文明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和社会主义的根本属性。对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完全变革的必然结果就是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是实现了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两大和解”的生态文明社会。
生态文明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生态文明首先强调以人为本原则,同时反对极端人类中心主义与极端生态中心主义。另外,在可持续发展与公平公正方面,生态文明也与当代社会主义原则基本一致。
生态文明为社会主义理论的融合提供了平台。生态文明作为对工业文明的超越,代表了一种更为高级的人类文明形态;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对资本主义的超越,代表了一种更为美好的社会和谐理想。
生态文明也只能是社会主义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本质只能使本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而不会承担全球的环境责任。发展中国家终将在社会主义旗帜下重新团结起来向发达国家讨还生态成本。
生态文明应成为社会主义文明体系的基础。没有生态安全,人类自身就会陷入不可逆转的生存危机。生态文明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前提。
资本主义使人们摆脱封建枷锁和宗教禁锢的同时,却带来新的剥削和压迫,这使社会主义应运而生。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制度孰优孰劣,比的不是谁最能斗争,也不仅仅是生产力。还要比谁最公平公正,谁最共同富裕,谁最有道德文化,谁最能可持续发展,谁最能带来人的全面发展,谁最能使社会更加和谐。
针对全球化所带来的一系列难题,例如生态问题,生态社会主义等新型社会主义流派的探索,不仅在学术上对社会主义进行了理论创新,也在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全球问题具体结合起来,给未来人类社会指出了新的方向。当代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使得社会主义不能只研究工业文明基础上的阶级关系,还必须研究人与自然的文化伦理。生态文明的重要意义正在于此。
中国传统文化中固有的生态和谐观,为实现生态文明提供了坚实的哲学基础与思想源泉。今天,中国共产党提出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等一系列新的政治理念,完全可以与生态社会主义、世界可持续发展理念、中国传统文化相互借鉴。它们之间的融合,必促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必促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促成全世界可持续发展的新潮流,必促成社会主义真正代替资本主义,必促成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和谐。对此,中国责无旁贷。
关于生态实践活动心得体会和方法三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5班的××,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生态文明,你我同行》。
当你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时,可曾想到我们身边的环境正在一步步恶化?当你随手乱扔纸屑时,可曾想到我们已陷入垃圾围城的危机中?诗云:“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而今河流却不再那么清澈;诗云:“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而今我们却常常在电视里看到雾霾笼罩城市上空的灰蒙景象;诗云:“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而今常见的昆虫鸟兽却陆续被列入保护动物的范畴;诗云:“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而今满目土丘黄沙,黄风肆虐。我们的生态环境遭到如此严重的破坏,难道还不足以警示我们,保护环境已经刻不容缓了吗?人类用自己的智慧和劳动创造了发达的文明,并且把自己文明的触角延伸到茫茫宇宙,但是至少到现在为止,地球还是人类唯一的家园,而这颗美丽的蓝色星球,人类正在变本加厉的伤害她。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就连我们这个美丽的江华小镇也多少收到了污染的侵蚀。
以前,满天的繁星镶嵌在深蓝色的夜幕中,明月透过松林撒落斑驳的静影,清澈的泉水在岩石上叮咚流淌。而今只能看到在满街灯火映衬下的点点星光,只听到汽车喇叭声。
君不见,街道上的汽车川流不息,排出的尾气污染着我们新鲜的空气;君不见,江华小镇里的工厂越来越多,在带动经济的同时,也带来了嗓音和污水;君不见,农贸市场在结束了一天的繁华、喧嚣之后,留下来的是满地的狼藉,发出恶心的气息,令人目不忍视,鼻不忍闻。
但很庆幸的是,我们江华小镇的居民已经意识到污染环境的危害,意识到生态文明的重要。
在大家群策群力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身边的环境有了很大的改观,天空逐渐变得湛蓝,树林逐渐变得葱郁,河水逐渐变得清澈。街市上经常看到许多戴着红袖章的青年志愿者做文明劝导,告诉人们要保护环境讲究卫生,做一个爱护环境的人。
前几年,江华县被评为全国文明县城,但我们并不满足,现在我们把目标放的更远,力争实现六个全国第一,然而这需要我们号召身边更多的人加入我们的队伍,以实现我们所追求的目标。
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家园。生态环境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提高,人与自然走向和谐,这是全面小康社会全新的理念。随着经济全球化、环境全球化,环境保护已成为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我们不仅要经济发展,更要生态文明!
所以我们应当尽我们的绵薄之力,保护身边的每一寸土地,爱护身边的每一抹绿色,一起行动起来,让生态文明伴我们同行。
关于生态实践活动心得体会和方法四
据乡党委、政府关于深入开展“重建争优,发展争先”主题实践活动解放思想找差距的安排部署,在深入开展“双争“主题实践活动解放思想找差距征求意见建议阶段,对照“五问”自查(即:一问责任心强不强,是否做到敢于承担工作、不推卸责任?二问工作激情高不高,是否始终保持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三问提速意识浓不浓,是否存在因循守旧、办事拖拉的现象?四问服务优不优,是否存在服务热情不够、主动性不够的现象?五问奉献精神够不够,是否做到不计得失、勇于付出?)等方面的要求,深入查找乡领导班子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不足之处:
1、存在问题:一是农村党组织的战斗力弱化。由于基层干部长时间、高强度的组织群众进行恢复重建工作,无法休整,身心疲惫,大部分乡、村组干部反映如今是一年干十年的“活路”,恢复重建工作中存在思想麻痹、工作松懈、厌战情绪。二是“一名党员就是一面红旗”的作用
生态实践活动心得体会和方法 生态农业实践心得体会(六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