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玉器心得体会精选 鉴赏玉器心得体会精选篇(九篇)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主题鉴赏玉器心得体会精选一
(一)诗歌主题的快速把握
1.看背景
孤 桐 王安石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明时思解愠⑴,愿斫五弦琴⑵。
[注释]①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愠,疾苦、怨愤。②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据《孔子家语》记载:帝舜曾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如果了解了王安石积极变法的经历,了解了他的思想性格,了解了他生活的时代背景,就不难把握此诗的主题。王安石在这首诗中借孤桐以言志,孤桐即为他的人格写照:尽管在变法中,他受到种种打击,但他志存高远,正直不屈;经历的磨难越多,斗志越坚;为了天下苍生,不惜粉身碎骨
2.看体裁
抒情诗要注意把握诗人在诗歌中传达出来的情感。例如,苏轼的《念奴娇o 赤壁怀古》其目的就是抒发情感,该诗的主题是:壮志未酬的华发之叹。再看下面这首诗: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把握这首诗的主题时,首先应将文体定位--抒情诗,然后把握其情感:讽谏唐朝统治者,贪图享乐,当心亡国。
如果是叙事诗,则可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进而概括诗歌的主题。例如,白居易的《琵琶行》,首先,应把握诗中的两个悲剧人物:琵琶女,当年色艺双绝,后来沦落江湖;白居易,当年名满京城,后来谪居江州。从琵琶女、白居易的悲剧,我们可以联想到屈原、贾谊、李广、陶潜、李白、杜甫等无数杰出人才的悲剧。根据诗中的人物形象可以概括出该诗的主题:奇人数奇(数奇,命运不好)的才子之悲。
如果是哲理诗,概括主题时则应揭示诗中所蕴含的哲理。请看下面这首诗: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之五) 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把握这首诗的主题时,首先应将文体定位--哲理诗,然后就能较快地知道,此诗明写登山的感受,实为谈人生哲理:在取得一定成绩时,万万不可自得自满,而应不断进取。
3.看技法
从诗歌的技法入手,有时也能迅速地把握诗歌的主题。例如: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此诗采用的写法,一为用典,朱雀桥乌衣巷为东晋的繁华之地,王谢为东晋权贵豪门。一为借景抒情,野草花夕阳斜,这些景物让人联想到萧条衰败;旧时的堂前燕,目睹了王谢家族的富贵荣华,现在只能飞入寻常百姓家。从技法入手,可以在字里行间感受到诗人昔盛今衰的王朝悲歌。在这首诗中,诗人很可能就在感叹唐王朝的衰败。
4.看意象
意象:作品中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的主观情意。如梅就带上了清芳高洁、傲雪凌霜的意趣。
主题鉴赏玉器心得体会精选二
唐诗桃源行鉴赏
【原文】
桃源行
王维/唐
〔时年十九〕
渔舟逐水爱山春。
两岸桃花夹去(一作古)津。
坐看红树不知远。
行尽青溪不见人。
山口潜行始隈[阝奥]。
山开旷望旋平陆。
遥看一处攒云树。
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传汉姓名。
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武陵源。
还从物外起田园。
月明松下房栊静(一作净)。
日出云中鸡犬喧。
惊(一作忽)闻俗客争来集。
竞引还家问都(一作乡)邑。
平明闾巷扫花开。
薄暮渔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间。
及至(一作更闻)成仙遂(一作去)不还。
峡里谁知有人事。
世中遥望空云山。
不疑灵境难闻见。
尘心未尽思乡县。
出洞无论隔山水。
辞家终拟长游衍。
自谓经过旧不迷。
安知峰(一作岑)壑今来变。
当时知记入山深。
青溪几曲(一作度)到云林。
春来遍是桃花水。
不辩仙源河处寻。
【注释】:
(1)逐水:顺着溪水。
(2)古津:古渡口。
(3)坐:因为。
(4)值人:遇到路人。
(5)隈:山、水弯曲的地方。
(6)旷望:指视野开阔。
(7)旋:不久。
(8)攒云树:云树相连。攒,聚集。
(9)散花竹:指到处都有花和竹林。
(10)樵客:本指打柴人,这里指渔人。
(11)房栊:房屋的窗户。
(12)喧:叫声嘈杂。
(13)俗客:指误入桃花源的渔人。
(14)引:领。
(15)都邑:指桃源人原来的家乡。
(16)平明:天刚亮。
(17)闾巷:街巷。
(18)开:指开门。
(19)薄暮:傍晚。
(20)避地:迁居此地以避祸患。
(21)去:离开。
(22)自谓:自以为。
(23)不迷:不再迷路。
(24)峰壑:山峰峡谷。
(25)游衍:留连不去。
(26)武陵源:指桃花源,相传在今湖南桃源(晋属武陵郡)西南。武陵,即今湖南常德。
(27)物外:世外。
(28)灵境:指仙境。
(29)尘心:普通人的感情。
(30)乡县:家乡。
(31)桃花水:春水。桃花开时河流涨溢。
(32)云林:云中山林。
【译文】:
渔舟顺溪而下,追寻那美妙的春景,夹岸桃花映红了古渡口两旁。花树缤纷,忘记了路程远近;行到青溪尽处,忽然隐约似见人烟。走入了幽深曲折的山口,再往前,豁然开朗一片平川。远望去丛丛绿树有如云霞绮聚集,进村见户户门前翠竹鲜花掩映。第一次才听说汉以后的朝代,村民穿戴的还是秦代衣装。他们世代聚居在武陵源,在这里共建了世外田园。明月朗照,松下房栊寂静;旭日升起,村中鸡犬声想起。村人惊讶地把外客迎接,争相邀请,询问那世上的消息。清晨的街巷,家家打扫花径;傍晚的溪边,渔樵乘船回村。当初因避乱世逃出尘寰,寻到这桃源仙境便不归还。从此隐居峡谷,再不管外间变化;世人求访异境,不过是空望云山。渔人不怀疑这是难得的仙境,但凡心未尽只把家园挂牵;出洞后他不顾隔山隔水,又决定辞家来此仙源。自认为来过的地方不会迷路,怎知道眼前的峰壑全然改变。当时曾记得山径幽深,沿青溪几回弯曲才到桃林。此日又逢春天,依然遍地桃花水;仙源何处,已杳杳难寻,不辨道路!
【赏析】:
此诗借咏桃花源一事,寄托了诗人对美好理想的憧憬。王维的诗以抒写山水著称,此诗尤胜。历来评价王诗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说法,这首诗中就有很好的体现。诗以陶潜的《桃花源记》为蓝本,取其大意,变文为诗,进行艺术的再创造,开拓了诗的意境,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因此,它能与散文《桃花源记》并传于世。这首诗段落与陶潜的散文相仿,但画面却比陶文生动优美,绚烂多彩。全诗笔力舒健,韵脚多变,从容雅致,意境超脱,寓意深长。
这首诗所写的内容源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但王维这首诗妙在毫无雕饰,更能引起人们的兴味,使桃花源更加有名。这是诗人十九岁时的作品。
主题鉴赏玉器心得体会精选三
走进小提琴的音乐世界
感受乐器女王的无尚魅力
我们有一个活跃交流的小提琴论坛
格里高拉斯·迪尼库(grigorasdinicu,1889-1949),罗马尼亚小提琴家、作曲家,生于布加勒斯特。
1902-1906年在布加勒斯特音乐学院从名师学习小提琴。曾先后在罗马尼亚文化部的管弦乐团、布加勒斯特
爱乐管弦乐团和布加勒斯特专业音乐演奏团担任小提琴手。
《云雀》罗马尼亚作曲家迪尼库(dinicu)独具特色的作品,在小提琴高音e弦上绝无仅有的颤音名曲。
乐曲巧妙地运用了小提琴上下滑指的颤音技巧,以极为明快欢腾的旋律,简练而富于动感的钢琴伴奏,表
现了山林中云雀争鸣、阳光明丽、风景如画的一幕。在小提琴e弦亮丽清悦透明的音色表现下,高超的颤
音绝技一气呵成。
罗马尼亚迪尼库的小提琴独奏曲《云雀》,在欢快强节奏的伴奏下,十分动听迷人,打动了不少小提
琴爱好者,尤其是一般的听众,更是为之倾心。这首曲子十分适合在类似广场宣传,助兴的场合演奏,其
效果极佳。因而众多小提琴爱好者非常想拉好此曲,然而由于此曲旋律必须在强劲激情的伴奏下才能出彩。
并且需有清晰稳健的快弓功底,及高把位的左手基础,准确无误的快速换把,和快速旋律节奏弓法灵活运
用。以上原因使许多小提琴爱好者望而兴叹。
其实《云雀》的难度大概就在六七级。只要很好的解析它完全能够拿下他的。下面就我的体会谈谈如
何演奏,和学习的方法。1、理解能加深记忆,记忆能有效地帮助理解。首先要把全曲分段记忆。此曲好
多句子都是四小节一句,或一个层次。起,承,转,合的定式。而每个层次从弓法和指法都有共性。我们
可以分段的对指法和弓法研究练习。有助于掌握。
2、开始四个强音,一指保留二指奏出强音后离弦每以便第二拍的揉弦。这样可稳定把位,在后面的十
四六分音符演奏时起效,第八小节注意升d还原d指法的快速变化。由于有一指的保留,还原d二指靠近
一指便可。5到12小节注意4指和3指的打指颗粒型,这个音是重音。3、13小节高音b我的指法和谱子
不一样,我用二指大伸展按,拇指不动。这样可以快而准确的回按低音b。要有预先高音的音准概念,这
一点很重要。4、接下来这一组的困难,是跨小节的同音,三连音,装饰音,切分音,一指伸展音交织出
现。旋律音型难以把握。我的方法是变换节拍,每小节打一拍,简化节奏。三连音可以看作前两个为装饰
音。节奏顿时简化,极易掌握。这一组还有一难点。不同时值的快速弓法,在弓子的不同部位演奏,且运
动数量为奇数。要把握好弓子上部位一组,下部位一组,将用弓部位区分开便于演奏,注意上部位是上弓
开始快弓的。这部分是全曲的难点。5、22小节,换把指顺弦走,到位便停。下面的滑音脆全用二指。下
来bcd三音用二指,这样一指可方便的换把到低音a。6、下来一组,ba音弓法分两步上移。和下移。不
至于乱了弓法阵脚,可做到清晰稳健。7、16分音符组,可分两小节一
鉴赏玉器心得体会精选 鉴赏玉器心得体会精选篇(九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