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石教学设计模板怎么写 搭石的教学过程怎么写(7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精选搭石教学设计模板怎么写一
1、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脱鞋挽裤、猛涨、懒惰、俗语、平衡、平稳、协调有序、伏下”等词语。
2、反复朗读课文第1、3、4自然段中的重点语句,感受走搭石的音乐美、画面美,体会家乡的人们走搭石时体现的谦让、敬老之美。
3、体会作者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四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自主阅读的能力,能借助工具书理解词句,并能联系上下文对相关词句谈谈自己的感受,具备初步的理解、分析能力,但往往不能深入文本。
反复朗读课文第1、3、4自然段中的重点语句,感受走搭石的音乐美、画面美,体会家乡的人们走搭石时体现的谦让、敬老之美。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脱鞋挽裤、猛涨、懒惰、俗语、平衡、平稳、协调有序、伏下”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随文了解第二自然段主要讲的是家乡的人们摆搭石的事情,体会家乡人们为他人着想的品质。
学时重点
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脱鞋挽裤、猛涨、懒惰、俗语、平衡、平稳、协调有序、伏下”等词语。
学时难点
正确读写“山洪暴发、脱鞋挽裤、猛涨、懒惰、俗语、平衡、平稳、协调有序、伏下”等词语。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激趣导入
师:有一位作家,他和郭小川一起在1999年中国作协《诗刊》社举办的“新中国成立50年来,你最喜爱的50位诗人”评选中获选!他是谁呢?他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搭石》的作者:刘章。
师:板书课题和作者:21搭石刘章
生:齐读课题。
幻灯片简介刘章:
刘章,1939年1月22日出生,截至今年20xx年他已经有76岁了!所以我们可以称呼他为刘章爷爷。
他是当代著名诗人,一级作家,汉族,原名刘玺,字尔玉,笔名东旭,别号雾灵山人、燕山痴子。已出版《刘章诗选》、《刘章乡情诗》、《刘章散文选》、《北山恋》等诗文集27部。在1999年中国作协《诗刊》社举办的“新中国成立50年来,你最喜爱的50位诗人”评选中获
活动2【活动】小组活动交流
师:这篇课文写得特别美!这样美的课文咱们怎么把它读通、读顺、读“美”呢?上节课布置的前置性学习提纲告诉了我们该怎么做:
幻灯出示:
前置性学习提纲:
一读课文,圈出本课的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二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多音字、近、反义词组词并说句话。
3、三读课文,结合工具书学习本课会写的生字。
4、四读课文,了解课文每一个自然段写了什么,用概括的语言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师引:下面请同学们按照前置性学习提纲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课前学习收获,开始。
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课前学习收获。(教师巡视,关注每一个学生是否在小组里交流看法,及时督促、检查,做好学生评价。)
【设计意图】布置前置性学习提纲是为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好习惯,课堂先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是为了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在交流中取长补短,获得新知。
活动3【讲授】小组上台汇报
哪一个组愿意上台汇报:
1、一小组汇报内容:会认字部分
读准会认字字音:谴、惰、俗、协、序、绰、伏
老师相机点拨。将这些词放回原文中,学生再读。师及时评价。
2、一小组汇报内容:找出课文中的多音字、近、反义词组词并说句话。
(1)汇报多音字。教师点拨:课文中“踏踏的声音”“踏踏”是拟声词,又叫象声词,读音为tā。
(2)汇报课文中的近、反义词。
(3)汇报同音字并组词。
(4)汇报积累好词(abcc式)。
学生评价。
3、一小组汇报内容:会写字部分
小组汇报完下面的同学进行补充。
【设计意图】本环节采用多种形式识记生字,对生词进行归类分析,注意做到主次分明,读写结合。
老师相机点拨几个易错字:
4、听写易错字,总结还没有掌握的字,提醒下节课要检查。
5、小组上台展示读书成果:课文每一个自然段写了什么,用概括的语言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生汇报主要内容。
说到第二自然段时,教师适时点拨:第二自然段讲的是家乡的人们摆搭石的情景。体现了家乡的人们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从以下句子看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活动4【作业】总结布置作业
1、复习生字词,尤其是没掌握的生字词;课后练习:玩游戏“知音识字逃生记”。
2、课文中许多地方使我们感受到“美”,有看得见的“美”,还有看不见的“美”,让我们找出来体会体会。
【设计意图】作业布置的设计一是夯实字词;二是通过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更好地突破课文难点。
4.2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中的重点语句,对比读、想象画面,体会平凡的搭石给家乡的人们以方便之美。
2、反复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中的重点语句,抓住重点词“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等,通过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等方法,感受走搭石的音乐美和画面美。
3、反复朗读课文第4自然段中的重点语句、师生表演等,体会家乡的人们走搭石时体现的谦让、敬老之美。
4、体会作者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学时重点
反复朗读课文第1、3、4自然段中的重点语句,感受走搭石的音乐美、画面美,体会家乡的人们走搭石时体现的谦让、敬老之美。
学时难点
体会作者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复习导入
1、上节课同学们已经学习了课文《搭石》的生字词,一起来复习一下吧。
【教学反思:恰当、适时地使用课堂信息化教学的新技术:交互式电子白板,选择其中的“聚光灯”功能,聚焦于生字词,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检查生字书写:上节课我们还有哪些词语没有掌握好?
学生反馈,老师邀请一位学生在交互式电子白板上进行书写(选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新建文档”功能),另一位学生批改(选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批注功能”),再请一位学生点评,老师随机点拨(选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拖动”功能,需要的话可以选用交互式白板的“放大镜”功能)。
【教学反思:恰当、适时地使用课堂信息化教学的新技术:交互式电子白板,选择其中的“新建文档”、“批注”、“拖动”功能,邀请学生书写、批改,老师再点拨,增强了课堂的互动性,课堂是学生的书写、检测,师生互动性强!比以前老师口头强调或者指着屏幕强调好得多,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搭石》。板书:搭石
4、(示图)同学们看——(潺潺流水声)这就是刘章爷爷的家乡,一个美丽的地方。(轻音乐起)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可时隔多年作者回忆起家乡,印象最深的却不是这些,而是家乡的搭石。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刘章爷爷一起去感受平凡而美丽的搭石吧!
【教学反思:配乐师生合作情境导入,奠定了本课“美”的基调。】
活动2【讲授】学习课文,体会搭石之美
1、那到底什么是搭石呢?请同学们翻开书103页,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相关的句子。(进入秋天……搭石。)
【教学反思:学生养成仔细阅读课文、从课文中提取信息、说话有根有据的好习惯。】
2、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怎么过小溪呢?谁也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回答。(山洪过后……脱鞋挽裤。)
3、也就是说,山洪过后,人们出工就必须——脱鞋挽裤;
人们收工就必须——脱鞋挽裤;
人们赶集就必须——脱鞋挽裤;
人们访友就必须——脱鞋挽裤;
一句话,人们来来去去就必须——脱鞋挽裤;
4、来,大家都弯腰挽一下自己的裤子。所以挽裤就是——把裤脚卷起来,对,“挽”就是“卷”。一次有一次的脱鞋挽裤啊,你体会到了什么?(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出行很不方便、麻烦,甚至是辛苦!)
【教学反思:科学证明,正确的重复是有效记忆的主要方法,特别在人在学习中通过自己的脑、手、耳、口并用进行知识记忆时,记忆的效率高效果好。因此设计教学时,多一点学生活动:用脑想,要口念,动手做,这样学生在学习中不知不觉地调动了自身更多的记忆“通道”参加记忆,这样的记忆痕迹加深,记忆效果当然更好;学生对“挽”的理解是出于自己经验的建构,而不是老师的传授。这样的教学设计自然有助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记忆。】
5、而现在有了搭石,人们出工就可以——走搭石;
人们收工就可以——走搭石;
人们赶集就可以——走搭石;
人们访友就可以——走搭石;
一句话,人们来来去去就可以——走搭石,不用再一次次地脱鞋挽裤。
【教学反思:对比读,增强了学生对搭石的喜爱。】
6、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有了搭石,家乡的人们过小溪很方便)了解了这些,我们再来读读什么是搭石,把你的感情放进去读——齐读:“进入秋天,天气变凉……这就是搭石。”
小结:平凡的搭石给人以方便之美。
(一)学习课文3、4自然段,体会体会搭石的音乐美、画面美,家乡的人们走搭石时体现的谦让、敬老之美。
1、你们的心和刘章爷爷的心是相通的,课文第2自然段也有一句话说了搭石很美,谁能找到?——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板书:家乡的一道风景。
2、搭石怎么就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呢?让我们跟随刘章爷爷、家乡的人们一起去走走搭石,发现搭石的美吧!
3、请大家默读3、4自然段,用波浪线划出家乡的人们走搭石的句子,再想一想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重点句一: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引读: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
(1)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的呢?谁能联系上下文,用课文中的语句来回答?(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
(2)让我们加入到走搭石的人群中,指一竖列的学生:这一组,咱们一起来合作着读一读。
师引读: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师生合作读3遍)
(3)让我们继续行走在搭石上,(这两组)1、2组走前面,(这两组)3、4组走后面。
师引读: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师生合作读3遍,越读越快)
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该是有人指挥吧?(没有)对,没有人指挥,却又那么默契,那么有序,这样的动作就叫做——协调有序。原来这样的动作就叫做——协调有序。
【教学反思: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以文解文的阅读能力。】
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
小结:这一行人在搭石上走出了——音乐美。怪不得刘章爷爷说(手势指板书)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教学反思:第一次强调板书。培养学生抓中心句的习惯。】
(4)过渡:这一段话中哪些语句还让你觉得像画一样美?——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5)“绰”是生字,它在字典里有三种意思(ppt出示),想一想,“人影绰绰”中的“绰”是什么意思?(“姿态柔美”)
“清波漾漾人影绰绰”让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水波粼粼,人影姿态优美)(听你这么一描述,我感受到水光、人影两相和的美!像画一样)带着你的理解再读这两个词,把你的感受送进去吧——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6)你把我们带到画前,谁能把我们带到画中——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7)带着我们的想象,再来美美地读一读,全班一起——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8)真美,像画一样!这既是一幅美丽的画,又像是一首清丽的小诗,(老师手势指向已经变为诗的形式的该文段,配乐范读)。
每当
上工
下工
一行人
走搭石的时候
动作
是那么协调有序
前面的
抬起脚来
后面的
紧跟上去
踏踏的声音
像轻快的音乐
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
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9)配乐、复沓读。
a.刘章爷爷在大山里生活了13年,每年有200多天行走在搭石上,他常常看见这
搭石教学设计模板怎么写 搭石的教学过程怎么写(7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