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数学心得体会和方法 做数学心得体会和方法怎么写(9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描写做数学心得体会和方法一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教,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一、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教材内容已经改变了知识的呈现形式,这是一大亮点,教师作为教学内容的加工者,应站在发展学生思维的高度,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对于难度不大的例题,大胆舍弃过多、过细的铺垫,尽量对学生少一些暗示、干预,正如“教学不需要精雕细刻,学生不需要精心打造”,要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自己研究、发现,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主动建构知识。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积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改变学生从前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
二、从新课标看“学生”
在学习和尝试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我越发感受到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潜能是很大的,不可低估的,把数学放在了生活中,学生的潜能则像空气一样,充斥着生活的舞台,学生在学习时发挥着自身巨大的能量。如在学习“时分秒的认识”之前,让学生先自制一个钟面模型供上课用,远比带上现成的钟好,因为学生在制作钟面的过程中,通过自己思考或询问家长,已经认真地自学了一次,课堂效果能不好吗?如:一张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纸,在它的四个角上各剪去一个边长5厘米的小正方形后,围成的长方体的体积、表面积各是多少?学生直接解答有困难,若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体验长方形纸是怎样围成长方体纸盒的,相信大部分学生都能轻松解决问题,而且掌握牢固。
总之,体验学习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体验中思考,锻炼思维,在思考中创造,培养、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当然,创设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相当重要,可以减少学生对数学的畏惧感和枯燥感。让学生亲身体验,课堂上思路畅通,热情高涨,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体验成功,会激起强烈的求知_。同时,教师应该深入到学生的心里去,和他们一起历经知识获取的过程,历经企盼、等待、焦虑、兴奋等心理体验,与学生共同分享获得知识的快乐,与孩子们共同“体验学习”。
最新数学老师教学心得体会
描写做数学心得体会和方法二
体验了一个学期的数学教学,我颇有感触。在新课程的标准下,学生需要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再创造”,在实践操作中体验“做数学”,在合作交流中体验“说数学”,在联系生活中体验“用数学”。学生体验学习,是用心去感悟的过程,在体验中思考、创造,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而传统的数学教学是学生被动吸收、机械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没有主体的体验。然而在新课程中,教师只不过是学生自我 发展 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而学生学习数学是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认知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理解新知识的的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 规律 和方法。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教,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实践证明,学习者不实行“再创造”,他对学习的内容就难以真正理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如学完了“圆的面积”,出示:一个圆,从圆心沿半径切割后,拼成了近似长方形,已知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大6厘米,求圆的面积(下图)。乍一看,似乎无从下手,但学生经过自主探究,便能想到:长方形的周长不就比圆周长多出两条宽,也就是两条半径,一条半径的长度是3厘米,问题迎刃而解。教师作为教学内容的加工者,应站在发展学生思维的高度,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对于难度不大的'例题,大胆舍弃过多、过细的铺垫,尽量对学生少一些暗示、干预,正如“教学不需要精雕细刻,学生不需要精心打造”,要让学生像 科学 家一样去自己研究、发现,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主动建构知识。
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教学做合一”的观点,在美国也流行“木匠教学法”,让学生找找、量量、拼拼……因为“你做了你才能学会”。皮亚杰指出:“传统教学的特点,就在于往往是口头讲解,而不是从实际操作开始数学教学。”“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在学习“时分秒的认识”之前,让学生先自制一个钟面模型供上课用,远比带上现成的钟好,因为学生在制作钟面的过程中,通过自己思考或询问家长,已经认真地自学了一次,课堂效果能不好吗?如:一张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纸,在它的四个角上各剪去一个边长5厘米的小正方形后,围成的长方体的体积、表面积各是多少?学生直接解答有困难,若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体验长方形纸是怎样围成长方体纸盒的,相信大部分学生都能轻松解决问题,而且掌握牢固。
再如“将正方体钢胚锻造成长方体”,为了让学生理解变与不变的关系,让他们每人捏一个正方体橡皮泥,再捏成长方体,体会其体积保持不变的道理。在学习圆柱与圆锥后,学生即使理解了其关系,但遇到圆柱、圆锥体积相等,圆柱高5厘米,圆锥高几厘米之类的习题仍有难度,如果让学生用橡皮泥玩一玩,或许学生就不会再混淆,而能清晰地把握,学会逻辑地思考。
对于动作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听过了,可能就忘记;看过了,可能会明白;只有做过了,才会真正理解。教师要善于用实践的眼光处理教材,力求把教学内容设计成物质化活动,让学生体验“做数学”的快乐。
这里的“说数学”指数学交流。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能够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能出现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 发展 。因为“个人创造的数学必须取决于数学共同体的‘裁决’,只有为数学共同体所一致接受的数学概念、方法、问题等,才能真正成为数学的成分。”因此,个体的经验需要与同伴和教师交流,才能顺利地共同建构。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充分地表达、争辩,在体验中“说数学”能更好地锻炼创新思维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教师要创设条件,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既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心得2描写做数学心得体会和方法三
漫步在北大校园里,阵阵晚风吹过,考研的种种艰辛浮现在眼前。我为光华金融奋斗业已两年,第一年因专业课差22分与其失之交臂,而第二年专业课大改革,那种压力一般人不得而知,幸好,数学的满分对我这个在考研路上拼搏者算是一种慰藉 .首先谈一下我数学的复习过程:我数学基础较好,中学时代就获过一些奖项,进入中央财经大学后,对数学一直没有放松。大一时候我就拿陈文灯老师的辅导书作为平时学习的参考书。每次上课都认真做笔记 ,再复习。
我是大三下半学期准备考研的,像很多同学一样,我报了陈文灯的辅导班(春季),我上课认真做笔记,下课认真消化,把基本东西吃透。之后,我把精力放在英语和专业课上,除了平时不时地做一些习题,但直到十月中旬,才又开始把数学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十月中旬了,我们班的同学已经开始做模拟题了,而我连《复习指南》却远没有看过,我急了,买了一本《复习指南》,每天狂看。我定下的目标是每天完成10页,后来花了一个多月完成。之后,我又把精力放在做模拟题上,做了一本模拟题,在做题的同时,哪儿知识点不全,就查《复习指南》和笔记,到会为止。
我是花了很多心思在数学上,总结我走的路:第一轮,上陈文灯的辅导班配合《复习指南》,因为这上面有很多方法和思维惯性;第二轮,用教育部考试中心的书,方法是,把它看成习题上(而高教的书的体系也确实是这样),用《复习指南》和上课的方法解;第三轮,做模拟题并把前面两本书的内容反复复习,如果基础不好的,在第一轮前必须复习课本。
我有一个自己学习数学的方法:首先看前面整章的定义、定理,把它整理成一个自己容易记忆的体系,真正把这个体系理解透,然后用这个体系来做后面的题,在做题过程中再对这个体系进行修正。如果有一些不会做,那必然是思维惯性中少了这一条,也就是说看到某某,少想到一个解题思路,就把这个思维惯性加到这个体系中,完整它,最后,脑子里应形成一个体系,该章有哪些概念,一些问题用什么方法解答:1、……;2、……;3、……;4、……这是把书读薄的过程,另外看到这个体系,脑子应想到有什么典型题,这是把书读厚的过程。
另外,我喜欢"看"书,而不太"做"书,这是一个缺点,因为手感可能不太好,但有利于宏观地把握问题,不至于钻牛角尖,我想在初级阶段可能这是一个好习惯,到一定时候,就应该动手做题了。
我觉得有几个误区,总结给是不是师弟、师妹做参考:①题海战术。数学是一门科学,它有严密的体系,解题方法也是一个体系,应该把这个体系形成于脑中,遇到题根据脑中的信息搜索解题方法。打个比喻,像计算机题干中的关键词是输入信息,脑中的体系是数据库,输入信息后,找到相应的记录就输出,这就是解答,而这个数据库,就是我们需要学习而建立的。做数学题不是越多越好,而是通过做题,熟练解题方法。
②上完辅导班就万事大吉。上辅导班只是教给你一种方法,或是说你体系的一个参考,而把这个体系映入脑中消化,成为自己的体系,并练习,这都靠你自己。如果上完辅导班后不做练习,头脑中建立的体系是不牢固的。
不知不觉,写了很多,这算是我对在考研路上后来者的一种慰藉吧。记住,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而这种苦,这种劳,应该看成是一种快乐。因为考研就是为了在研究生阶段学习更多的知识,而如果认为学习上的苦、劳是痛苦的话,我们又何必追求这种痛苦呢?正因为我们渴望学习知识,因此我们才要考研,而考研的本身也是学习知识,因此考研的
做数学心得体会和方法 做数学心得体会和方法怎么写(9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