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劳动仲裁申请书汇总 长春市劳动仲裁流程(8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最新长春劳动仲裁申请书汇总一
1951年,长春地区的榆树市发现人骨化石证明,早在远古时代,这片土地上的人类已进入了智人阶段,属母系氏族社会初期。
1984年,农安县发现一处新石器时代人类的居住遗址,这时的人们已经掌握了原始纺织技术,进入着装时代,原始农业也已经很发达。
“夫余王城”是长春地区最早出现的城市,公元493年被北方勿吉族所灭。
渤海国和辽、金繁荣地区
自唐玄宗开元元年(720xx年)之后渤海人兴起,建立了渤海国。长春地区属西京夫余府和莫页颉府夫余府,府治在长春市迤南。北宋末年,公元1120xx年9月,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起兵抗辽,1120xx年攻破黄龙府。阿骨打称帝,国号金,辽金时代是长春地区历史上最繁荣的时代,公元1120xx年,金兵掠宋朝徽钦二帝北走,曾把他们囚禁于此。南宋抗金名将岳飞曾说“直抵黄龙府,与诸军痛饮耳”。指的就是这个黄龙府。
几度沧桑,这里的历史和遗迹,诉说着当年的往事
公元1234年,金被蒙古所灭,这一带成为蒙古游牧之地。
1644年,清兵入关时,长春地区的蒙古族与满族人口皆为八旗编制。
1896年俄侵入东北,攫取中长铁路筑路权,在长春建起俄国人居住区。
1920xx年日俄战争结束,在长春的俄权益为日所取代。
1920xx年日为扩大“满铁附属地”,开始建设长春火车站,其后又开辟商埠,当时城市面积为21平方公里,人口约15万。
1931年“9·18”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整个东北地区,长春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
1932年3月1日,日本帝国主义扶持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成为傀儡政权—“伪满州国”,将长春定为“国都”,改名“新京”,成为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东北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至1944年市区面积为80平方公里,人口达81.7万人。
抗日战争胜利后,我军于1946年4月14日曾一度解放长春。但1946年5月23日国民党入长春,使长春的经济和各项事业遭到了严重破坏,城市生产和人民生活濒临绝境,市区人口最后减至17万人。
1948年10月18日,长春重新获得解放,被确定为特别市。
1953年改为中央直辖市。
1954年划归吉林省,随后省会迁至长春,成为吉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1955年定为全国10个省辖大市之一。
1979年列为全国15个经济中心城市之一。
最新长春劳动仲裁申请书汇总二
长春市位于北半球中纬地带,欧亚大陆东岸的中国东北大平原腹地,居北纬43°05′~45°15′;东经124°18′~127°05′。幅员20 604平方公里。辖4县(市)6区:榆树市、德惠市、九台市、农安县、朝阳区、南关区、宽城区、二道区、绿园区、双阳区。西北与松原市毗邻,西南和四平市相连,东南与吉林市相依,东北同黑龙江省接壤。城市面积4 789平方公里。市区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312.92平方公里。
长春市属天山——兴安地槽褶皱区吉黑褶皱系松辽拗陷的东部边缘,城区下部分布着深厚的白垩系泉头组,为一套红色较粗粒碎屑岩(页岩、泥岩、细砂岩和砂页岩互层),均为不透水层或含水性极微层,地层深厚(500米尚未穿透),岩层致密,倾角很小( 5°~10°)。此外,第四世纪沉积相当普遍,洪积层上部为黄土状物质,下部为红色黏土或沙砾层。新构造运动以来,地体微升,地表受流水切割,沟谷发育,形成微波状台地平原。二级阶地黄土状亚黏土厚15米~25米,抗压强度20吨~25吨/平方米,是较佳的天然地基。一级阶地(二道区)亚黏土层地基抗压强度8吨~11吨/平方米,但地表下2米~4米深处有一淤泥层,不适于天然地基,下部是沙、沙砾层,抗压强度25吨~35吨/平方米,距地表6米~11米以下是基岩,对大型、特大型建筑基础置于基岩上最为有利。
长春市的地貌特点,是远依山,近傍水,以台地平原为主。主要地貌类型为:
1、低山丘陵。分布于市区东南部,属大黑山脉的一部分,略呈东北西南走向,海拔大部分在250米~350米之间,相对高度为50米~100米;东部的大顶子山海拔407米,组成的岩石有花岗岩、安山岩、极岩等变质岩系,其中以花岗岩分布面积最广,久经侵蚀,已成浑圆状;山地丘陵面积在市区内所占面积比重甚微,山地丘陵中有森林,低丘之间有些冲积平原和盆地,为农业区;伊通河出大黑山北麓,从南向北穿过市区东部,在狭口处有修筑水库的良好条件。
2、台地平原。城区台地面积约占总面积的70%,并高出伊通河一级阶地10米~20米,地表微波起伏,土质主要由黄土状土构成,海拔在200米~230米之间。浅谷谷坡漫长,市区有近80%的地面坡在10度以下。
3、冲积平原。主要由伊通河冲积作用形成,在河流两岸形成了比较宽阔的带状平原,面积近30%,地势低平,海拔多在200米左右;沿河两岸的低洼部分,汛期常被洪水淹没,属河漫滩部分,组成物质多为粗沙或细沙,河漫滩两侧为宽窄不等的高漫滩或一级阶地,宽度一般在4公里~5公里间;一级阶地高出河床3米左右,其组成物质上部是亚沙土、亚黏土,下部是沙砾层,冲积物厚10米左右;二级阶地面积较小,河床两侧可提供建筑用沙;平原上的河迹洼地,因多为淤泥质黏土或亚黏土,并夹灰色沙质透镜体,大多排水不畅,土体抗压性较差,但在大部分台地平原上的沟谷系统则成为城市自然排水通道。
4、火山锥体。台地平原西接松辽分水岭,系第四纪更新世末期沿断裂带呈地垒式隆起,并有火山活动,因此,在长春西南的大屯、范家屯一带,火山锥体突起在波状平原之上。多由玄武岩构成,是良好的建筑材料。
【自然资源】长春市地域辽阔,土地资源较丰富,共有土地面积20 60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35.04万公顷。土质主要是黑土、草甸土、黑钙土等,分别占耕地面积的34.5%、29.06%和15.28%。土质肥沃,一般黑土层厚达0.6米~1.0米。全市共有林地26.5万公顷,森林的组成以东亚阔叶林成分为主,华北系成分、长白区系成分也有渗入,如黑松、樟子松、云杉、冷杉、长白落叶松、侧柏、桧柏、胡桃楸、水曲柳、黄菠萝、花曲柳、山杨、黑桦等。野生植物资源群落中,有森林植物、草甸植物、草原植物等,具有经济价值的野生植物300余种:可供药用的有五味子、大活、党参、苍术等到150多种;可做工副业原料的有胡枝子、芦苇、蒙古栎等50多种;可供食用的有蕨菜、黄花菜、山楂、山葡萄等30多种;可做饲料的有碱草、草木樨、小叶樟等50多种。野生动物资源有豹猫、红狐、鸿雁、林蛙、中华鳖、虎斑文蛇、背角无齿蚌等5类34种。长春市的矿产资源,除已探明的煤、油质岩矿、水泥石灰岩矿、水泥黏土矿、珍珠岩沙、膨润土、萤石、铸型用沙矿、铜、银、铁以外,石油、天然气也有一定储量。
【区划人口】
截至20xx年末,长春市辖11个区(南关、朝阳、宽城、二道、绿园、双阳、九台、经开、高新、净月、汽车,其中后四区为国家级开发区)、4个新城(北部、南部、西部、净月西部)、1个国家先导区(长东北)、1个生态旅游度假区(莲花山)、1个国家综合保税区(兴隆保税区)、2省级开发区(南部都市、长江路)、3市县(榆树、德惠、农安)。
截至20xx年末,长春市共有2474784户,7588921人。其中,男性人口3823596人,占人口总数的50.4%;女性人口3765325人,占人口总数的49.6%。市区(南关区、宽城区、朝阳区、二道区、绿园区、双阳区)人口为3627536人,占全市总人口数的47.8%;县(市)(农安县、九台市、榆树市、德惠市)人口为3961385人,占全市总人口数的52.2%。总人口数比20xx年增加23856人,增长率为3.1‰,增长率比20xx年下降2.2‰。长春市人口占吉林省总人口数的27.9%。
【历史沿革】
长春市地处东北边陲。在距今两千多年以前,是北方肃慎族生活过的地方。汉至西晋为夫余国属地。其后,为高句丽辖境。唐代中后期,属渤海扶余府。辽属东京道黄龙府。金归上京路隆安府。元属辽阳行省开元路。明代在长春设立其塔木卫、亦东河卫、木古河卫。清代设治前,属蒙古郭罗尔斯前旗扎萨克辅国公的封地。
清初,朝廷对东北一直实行封禁政策,到乾隆朝以后,大面积土地被开发,人口剧增,嘉庆五年(1800)清设置长春厅,置理事通判,隶属吉林将军,是长春正式设置之始。20xx年1月17日中共长春市会讨论通过《纪念长春建城200周年活动总体方案》,确定1820xx年7月8日为长春建城纪念日,道光五年(1820xx年),长治所北移宽城子。同治四年(1865年)挖城壕,修筑木板城垣。光绪十四年(1888年),长春厅升为长春府。1920xx年3月,长春府改称长春县,置县公署。1920xx年设长春市政公所,1920xx年9月,市政公所和长春开埠局合并,并改称长春市政筹备处,筹建长春市。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翌日长春沦陷。1932年3月伪满洲国宣布定都长春,改名为“新京”。8月,改为“新京特别市”,隶属伪满洲国国务院。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伪满洲国随之垮台。12月20日,国民党中央政府在长春市设置长春市政府,隶属吉林省。
1948年10月19日长春解放。中共长春市委和市政府随军入城。长春市改为长春特别市。隶属东北行政委员会。
1949年5月9日长春市政府改称市人民政府,隶属吉林省。
1953年8月1日,长春市改为中央直辖市,由东北行政委员会代理。
1954年8月1日,东北行政委员会决定,长春市改为吉林省辖市。9月27日吉林省人民政府从吉林市迁到长春,长春市成为吉林省会城市。
1955年2月22日,吉林省人民委员会指示,长春市人民政府改称长春市人民委员会。
1958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双阳县、九台县、德惠县、农安县和榆树县划归长春市管辖,长春实施市管县体制。
“文革”期间,1968年3月6日成立长春市革命委员会。
1980年6月1日,吉林省人民政府通知,长春市革命委员会改称长春市人民政府。
1988年8月31日,民政部以民行批[1998]18号文批复撤消九台县,设立九台市(县级);
1989年2月。国家批准长春市为国家计划单列市,并赋予相当副省级的经济管理权限。
1990年12月26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榆树县,设立榆树市(县级)。
1993年7月,国务院决定各省会市不再实行计划单列,长春市于同年12月停止计划单列市。
1994年2月25日,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的发文(中编[1994]1号)经中共中央、国务院同意,长春市成为副省级城市。
1994年7月6日,民政部批复(民行批[1994]97号)撤销德惠县,设立德惠市(县级)。
1995年8月,根据国务院关于同意吉林省调整长春市行政区划的批复(国函[1995]65号),撤销长春市郊区,设立绿园区;撤销双阳县,设立双阳区;二道河子区更名为二道区。至此长春市形成了辖6个区(南关、宽城、朝阳、二道、绿园和双阳区),3个县级市(九台、榆树和德惠市),1个县(农安县)的行政建置格局。
20xx年10月20日,《国务院关于同意吉林省调整长春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国函[20xx]142号):同意撤销县级九台市,设立长春市九台区,以原九台市的行政区域为九台区的行政区域。
长春市气候概况
长春市地处中国东北长春平原腹地,市区海拔在250-350米之间,地势平坦开阔。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在全国干湿气候分区中,地处湿润区向亚干旱区的过渡地带。气温自东向西递增,降水自东向西递减。春季干燥多风,夏季湿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漫长,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干湿适中的气候特征,为人类开发和利用大自然提供了良好的气候环境。
由于地理位置、地形结构与大气环流相配合的作用,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四季分明。春季较短,干燥多风;夏季温热多雨,炎热天气不多;秋季气爽,日夜温差大;冬季漫长较寒冷。
季风显著,雨热同季。冬季在强大的蒙古高压控制下,气候寒冷而干燥。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常与东南移动的贝加尔湖的冷空气交汇于此,降水丰沛而集中。
气候的大陆性强,气温的年差较大。冬季的气温低于同纬度地区,夏季则高于同纬度地区。气候东西过渡,热量水分适中。由于长春市处于吉林省东部山地向西部松嫩平原的过渡地带,所以具有东部山区湿润气候向西部半干旱气候过渡的特征。过渡性气候使长春市的光照充足,热量条件优于东部,而雨水条件又好于西部,为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气候条件。
长春市年平均气温4.8°c,最高温度39.5°c,最低温度-39.8°c,日
长春劳动仲裁申请书汇总 长春市劳动仲裁流程(8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