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语文书写范文通用 中学生语文基础手册(2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最新中学生语文书写范文通用一
翻开地理书,我们可以看到地球上广袤的森林,辽阔的海洋,丰饶的土地,绵长的河流。我们都为这浓郁的色泽而怦然心动,为这深邃的蓝色而肃然起敬,为这五彩的土地而满怀感激,为这不眠的河川而流连忘返。
可是,近几年来,却不断有这样的消息传来:水土流失导致土地高度沙漠化,淡水污染日益严重,南极臭氧空洞逐年扩张,每年超过数百万公顷的森林面临毁灭,地球年均气温不断上升……
同时,资料显示,世界已探明可采煤炭储量仅有1211亿吨,预计只能开采30多年;探明可采天然气储量共计119亿立方米,预计也只能开采60年;探明铀储量合计235.6万吨,如果利用得好,还可以用2400—2800年。随着石油、天然气等优质能源的逐步枯竭,而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又没有重大突破,目前世界正处于“青黄不接”的能源低谷时期。能源已经向我们下了战书!
在能源问题尚未解决的情况下,环境污染也日益显著。白色污染、温室效应、光污染、化学污染等等更是时时刻刻威胁着我们的健康。难道我们还能视而不见,仍旧以“发展经济”为名,以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为代价吗?
地球只有一个,保护地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自然环境和能源造就了人类,并带领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若我们不珍惜环境,不保护环境,不节约能源,野蛮对待他们,必将受到环境与能源的惩罚,使人类走向灭亡。面对这样严峻的现实,我们不得不倡导节约节能的全新理念:
节约节能是文明的社会生活方式。节约是一种态度,一种习惯,理应成为全社会共同的行为规范。
节约节能是一种文明的价值观念。提倡节约节能,反对浪费能源资源,理应成为新时代的社会公德和价值观念。
节约节能是一种新的哲学。这种哲学告诉我们,节约节能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一种活动方式;是一种社会意识,也是一种社会存在。
在这种哲学看来,世界是无限的,也是有限的;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改造是无限的,也是有限的;人的需要是无限的,也是有限的;人的主体性不是无限的,而是有限的。
这种哲学强调人与自然之间不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而应是和谐相处的关系,要求人类必须科学、理性地认识和满足自身的需要,倡导一种文明、节约、适度、合理的生存方式和发展状态。
对自然的掠夺和破坏,就是对人自身的否定和戕害;对能源资源的浪费,就是对发展可能性的剥夺,就是对人类生存条件的剥夺。
而作为中学生的我们,首先应当从学校的节省能源和保护环境出发,从打扫教室的卫生到维护我们美好的校园环境开始,让我们共同努力,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每一小步做起!
为减少空气污染,应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尽量使用自行车或步行;节约用电,做到人走灯熄;随时关紧电冰箱的门;使用节能灯具;购买无氟、节能冰箱等高效低能耗电器;
为珍惜水资源,减少水污染,节约淋浴用水,缩短淋浴时间;安装节水龙头;用节水型抽水马桶;减少使用洗洁精;购买使用无磷、生物可降解的洗涤用品;
为保护森林、矿产等自然资源,购买再生材料制成的或能再生利用的、可维护、可多次长期使用的商品;尽量减少使用纸杯、木筷和餐盒等一次性用品;节省纸张,作业本笔记本一定要用完再更换;
为珍惜土地,购物时自备购物袋;支持落叶堆肥,不焚烧落叶;支持和参与废纸、废玻璃、废塑料和废金属的回收利用;爱护公共绿地;尽量减少生活垃圾。
希望大家树立绿色文明观念,自觉关心环境状况,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把个人环保行为视为个人文明修养的组成部分我们渴望干净的地球,渴望健康的生命,渴望环保的家园……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创造。让我们义不容辞地肩负起各自的使命,共创环保、文明、卫生的新校园,为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为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与和谐发展添砖加瓦!
最新中学生语文书写范文通用二
中学时代是人生的春天,是青少年长身体、长知识、形成人生观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段。明确为什么学习,怎样学习,是每一个中学生必须认清和学会的问题。知识像海洋那样辽阔,像海洋那样浩瀚。一个人无论天资多高,精力多么充沛,毅力多么顽强,学习条件多么优越,也不可能把所有知识学到手。有的同学总想学到一切,要蔷薇也要雪。他们希望在一串串熟了的葡萄旁边又开放着朵朵鲜花,可是,知识大海的守门老人告诉我们:这是不可能的呀!
知识时常需要更新,随着时间的流逝,知识又可能遗忘,但获取知识的方法却不会被丢失。相传有一个人,巧遇一仙翁,仙翁点石成金送给他,但他不要金子,而要仙翁点石成金的指头。这个人为什么要指头呢?因为他懂得,不管送自己多少金子,金子总是有限的,但如果有了点石成金的指头,那就可以随心所欲了。古人说:“授之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也就是这个道理。毛泽东同志说过:“学习是学习,学习的学习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
学习方法是学习时采用的手段、方式和途径。学法是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和运用的。掌握良好的方法是很重要的事,但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需要付出的艰苦努力,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只有每天坚持不懈,日久天长,学习才可能成为自觉的行为,从而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所以,学习方法并不是什么捷径,它只是踏踏实实、刻苦学习的程序以及在这个学习过程中的各项具体措施。
王国维有段为世人常常引用的名言: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雕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景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景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景也。”第一景说的是要有信心,“独上高楼”,非信心不可;第二景说的是要有决心,“终不悔”实在是最大之决心了。第三景说的是要有恒心,“众里寻他千百度”,没有恒心,如何达得到?
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遇则废。”智力相同的两个学生有无学习计划,直接影响到学习效果。科学地利用时间,在有限的时间内有计划地学习,这是科学学习方法的一条重要原则。所以学习缺乏计划性是成绩难以提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要提高学习效率,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做学习的主人,应把握几个步骤:
在预习过程中,边看、边想、边写,在书上适当勾画和写点批注。看完书后,最好能合上课本,独立回忆一遍,及时检查预习的效果,强化记忆。同时,可以初步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和思路,找出重点和不理解的问题,尝试作笔记,把预习笔记作为课堂笔记的基础。
我国古代军事家孙子有一句名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是指对自己和自己的对手有了充分的了解之后,才可能有充分的准备,也才可能克敌制胜。预习就是“知己知彼”的准备工作,就好像赛跑的枪声。虽然赛跑规则中不允许抢跑,但是在学习中却没有这一规定,不但允许抢跑,而且鼓励抢跑。做好预习学习,就是要抢在时间的前面,使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
简言之,预习就是上课前的自学,也就是在老师讲课前,自己先独立地学习新课内容,使自己对新课有初步理解和掌握的过程。预习抓得扎实,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处理好听讲与作笔记的关系,重视课堂讨论,不断提高课堂学习效果。学生必须上好课、听好课,首先做好课前准备,包括心理上的准备、知识上的准备、物质上的准备、身体上的准备等;其次要专心听讲,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参与课堂内的全部学习活动,始终集中注意力;第三要学会科学地思考问题,重理解,不要只背结论,要及时弄清教材思路和教师讲课的条理,要大胆设疑,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善于多角度验证答案;第四学生还要及时做好各种标记、批语,有选择地记好笔记。
上课是学生在学校学习的基本形式,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根据教学大纲的规定,一个学生在中学上课的总数大约有二万多节。把每节课四十五分钟积累起来这将是多么惊人的时间数字啊!学习成绩的优劣,固然取决于多种因素,但如何对待每一堂课则是关键。要取得较好的成绩,首先就必须利用课堂上的四十五分钟,提高听课效率。
1、带着问题听课;
2、把握住老师讲课的思路、条理;
3、养成边听讲、边思考、边总结、边记忆的习惯,力争当堂消化、巩固知识;
4、踊跃回答老师提问。
这样基本上掌握了听课的要求。
针对不同学科的特点,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复习,真正达到排疑解难、巩固提高的目的。课后要复习教科书,抓住知识的基本内容和要点;尝试回忆,独立地把教师上课内容回想一便,养成勤思考的好习惯;同时整理笔记,进行知识的加工和补充;课后还要看参考书,使知识的掌握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形成学习上的良性循环。
复习是预习和上课的继续,它将完成预习和上课所没有完成的任务,这就是在复习过程中达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掌握。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运用的技能技巧,进而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使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并且通过归纳、整理达到系统化,使知识真正消化吸收,成为自己知识链条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复习过程中,既调动了大脑的活动,又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也在理解的基础上得到巩固记忆。从某种意义上讲,知识掌握如何,由复习效果而定。
中学生语文书写范文通用 中学生语文基础手册(2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