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分数的初步认识课件汇总 分数的初步认识完整教案(7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2-052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如何写分数的初步认识课件汇总一

由于本堂课教学是将“分数、小数与百分数的互化”知识融于实际应用中,所以对于数量关系的分析比较清楚,特别是对出勤率、发芽率、合格率等,谁占谁的百分分之几,学生理解比较好,也正好弥补了上节课小曾老师的缺失。

1、对于4/6≈0.667=66.7%,为了教学表示百分号前保留一位小数,我首先写成4/6=0.666≈0.6667=66.7%,然后我再板书成4/6≈0.667=66.7%,显然步骤上有画蛇添足之嫌,学生反而不知该咋办了。

2、“将小数点向右移两位,再添上%”强调得不够。

3、对于小数化百分数讲得过多,所以教学“百分数化小数和百分数化分数”的份量不够。

相对而言,这部分内容是比较容易的,却是近阶段以来教学最糟的一次。下节练习课时弥补了。

如何写分数的初步认识课件汇总二

1、分数和小数的互化这部分知识,主要是运用小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的基本性质等来学习的,所以一开始的复习给学生们新知识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让学生们能够顺利进行新知识的学习。

2、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比较恰当。课上,通过小组合作、分析、讨论、总结等,使学生明确了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方法。

3、把课堂教学放手给学生,学生们在预习中积极探索,变枯燥为兴趣,变新知为熟知,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由于时间安排充足,所以例1教学过程比较详细,例2的时间就不是很充足了,挤占了练习的时间,练习量减少了。

1、大部分学生在课下能够认真预习、积极动脑,课堂上积极举手,参与到新知识的学习中来。

2、大部分学生通过预习能够突出重点,找到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有的同学甚至不局限于课本,积极探索,找到了更好的方法。

3、个别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还是比较被动,需要积极引导,教师对个别优秀学生能力估计太低,练习题的梯度太小,好学生的潜力还没充分发挥出来。

如何写分数的初步认识课件汇总三

教 学 内 容 分数乘整数 备课人

知  识  点 分数乘法的意义和分数乘整数计算法则

教 学 重 点 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教 学 难 点 1、 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去解答这类应用题。

2、分数乘法计算法则的推导

标 知识与

技能 1、在学生已有的分数加法及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对分数连加算式的研究,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过程与

方法 2、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

价值观 3、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并在这过程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

教 学 准 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一、旧知铺垫

1、计算下列各题

15   25              310  110  710          314  314  314

过程要求:

(1)写出计算过程。

(2)说一说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2想一想,能不能把 314  314  314 改写成乘法算式呢?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1) 出示例题

根据题意,课件呈现示意图。

(2) 请根据题意列出解答算式。

(3)探索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师:211 ×3= 611 ,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教师板书:211  211  211 =2 2 211 = 2×36 = 611

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师整理并板书:

分数乘整数,整数与分子相乘的乘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2、教学例2

计算:38 ×6

9

38 ×6=3×68 = 188 = 94

4

(1) 归纳: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做一做”。

(1)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计算过程和结果。

(2)第3题,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怎样想的?

一般要求学生列综合算式计算。如:

1

67 ×10×7=6 × 10 × 77 =60(kg)

1

2、课本练习二第1、2题

1、练习,集体订正。

2、思考汇报

1、看例题,积极思考。

2、答:(1)211   211   211 = 2 2 211  =  611

(2)211 ×3= 611

3、答:学生在小组交流各自的想法,小组讨论后反馈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学生口述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学生独立计算,交流计算方法和步骤,比较计算过程,看一看哪一种更为简单。

归纳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偿试练习。

独立计算并交流计算方法和步骤。

独立练习,

铺垫紧扣本届内容,以旧知引出新知。

以生动的演示引入本课时的主要内容--分数乘整数。

提出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感悟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进一步熟练地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巩固所学,发现问题。

作业设计

1、填空:看图写算式

(   )(   )   (   )(   )    (   )(   ) = (   )(   )

(   )(   ) ×(   ) = (   )(   )

2、计算

56 × 7             413 ×8             38 ×3          215 ×4

310 ×5             49  ×3            27×23         16×532

3、列式计算

1、3个25 是多少?              2、712的6倍是多少?

3、514 扩大7倍以后是多少?     4、316 与24的积是多少?

板 书 设 计 分数乘整数

例1:211  211  211 =2 2 211 = 2×36 = 611

例2:38 ×6

9

38 ×6=3×68 = 188 = 94

4

归纳: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教 学 反 思

如何写分数的初步认识课件汇总四

学校交流课我准备讲《倒数的认识》,起因是几年前讲过一节,这次想挖掘不同的感觉。定下课题之后就开始思考,如何讲出这节课的与众不同,求变出新。几年前的课堂引入是用语文中“呆”变“杏”,“吴”变“吞”,让孩子体会到上下结构的变化,进而引入倒数的知识。可是学生理解能力的不同所对应的教学方法也不尽相同,知识基础的差异所发生的教学实践也需要调整。本班孩子在暑假里有不少已经预习过了,对倒数有了一定的了解,更有家长认为暑假学过的就应该全会的,因此我想借此契机让孩子感觉到认识≠了解,知道≠学会。

于是我的课堂思路就已经有了雏形,以预习为主,直接引入,让孩子们自己寻找知识点。课堂将以学生的主动来挖掘知识的迷惑地带。

9道听算是平时的常规训练,这次除了1/21 14/21,其余全部得数为1,由此学生想到倒数,引入课题:倒数的认识。

接着,提问学生:“你预习到了倒数的什么知识?”预设的学生会回答:倒数的概念、找倒数的方法、以及关于1和0等问题,结果实际上课时令我大跌眼镜,学生并没有关注到“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这句话,只注重了倒数就是分子分母调换位置。因此我转换引导方式,从听算题目入手,一题一题从分子分母调换位置入手,孩子们逐渐发现原来成为倒数的两个数是相乘关系,在5÷5=1这道题时,研究到了5×1/5=1,因此5和1/5互为倒数,研究完所有题目后,才发现原来倒数是乘积是1的两个数。这才转换了学生思想,认识到倒数的实质,不再固执的认为仅仅调换位置那么简单。

而后进行的找一个数的倒数知识点,采用的是开放式教学,从“一个数”入手,这个数可以是分数,小数,整数。学生纷纷举例,得出方法,特别是有些孩子能举出特例:带分数,0、1。发现除0以外的数都能写成分数,然后用调换分子分母位置的方法找到这个数的倒数。很喜欢这期间孩子活跃的思维,但是让我感到遗憾的是忘记了每一题应该用“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这句话再来验证答案是否正确。

这节课到最后所准备的课件有一些练习还未处理,当发现时间不足时,该讲的知识点已讲解完毕,我就因时利导,直接进行总结,重新回归倒数的概念,强化检验两个数是否互为倒数的金标准是“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分数的初步认识课件汇总 分数的初步认识完整教案(7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范文的时候...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