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心得体会感悟范本 扶贫心得和感悟美文(九篇)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有关扶贫心得体会感悟范本一
她叫陈大姐,一家三口人,母亲、女儿和她共同生活。帮扶之前就听说陈大姐十分“健谈”,总抱怨家庭困难,经常因琐事与人争吵。我第一次到户走访时就遇到她和邻居因田土边界起争执,闹得不可开交。预料之中,陈大姐没“放过”我这个帮扶人,她喋喋不休地向我细数着她的艰辛,一再要求我给她申请些扶贫政策支持,让我切实感受到了她的“健谈”。我通过走访了解到,陈大姐的父亲和丈夫皆去世多年,女儿尚未出嫁,没有“壮劳力”的家庭在农村生活本就格外艰难,再加上母亲年老多病丧失劳动能力、女儿年龄较小难以分担农务、自己患有腰椎间盘突出,使得这个家庭生活更加困难。在与陈大姐的交谈中,我发现她“健谈”也是为生活所迫,本也不愿意为了些微小利与人争执,只是面对生活困境,她不得不多为自己争取。
掌握这些情况后,我再次详细清理了陈大姐享受的扶贫政策信息,发现已经是应享尽享。于是我与村“两委”干部商量,让陈大姐在村金钗石斛产业基地务工创收。可石斛基地每年只有栽种和采摘的时候才用人,我又通过村上“搭线”介绍她去附近的竹料加工厂干活。陈大姐很能吃苦,有时候在竹料加工厂干到晚上9点才回家,好几次入户走访我都没碰到着她,只能和她电话联系。陈大姐通过务工每个月收入能多出2000元左右,她也不再那么“健谈”了,邻里关系也渐渐和谐了。
刘大哥40余岁,父母和妻子都已去世,唯一的女儿也在几年前远嫁山西,家中仅他一人。他性格冷谈、寡言少语,我初次去他家走访时就被他“冷落”,只能悻悻离开。我再次走访时还被他“请”了出来,甚至让我不要再去。这种不配合的态度很打击我的帮扶热情,但我没有放弃。我侧面突破,找到村、社干部和刘大哥的亲戚、邻居,渐渐摸清了情况。我了解到,刘大哥很有能力,原来对人也很热情,早年当过社长,还很称职。一年前,刘大哥的妻子被查出白血病后不久就去世了,这对他打击很大,女儿也已远嫁他乡,刘大哥孤身一人,性格逐渐变得冷淡。
面对这种情况,我首先通过刘大哥的亲戚与他女儿取得联系,向她详细说明了刘大哥的近况,并建议她多与父亲联系沟通,给予刘大哥更多的家人关怀。然后,我劝说刘大哥的亲戚和邻居多和他多说说话、多走动走动,让他感受到更多的温暖。最后,我找准时机,和他进行了一次敞开心扉的谈话,表达了一名晚辈对他遭遇的同情,同时鼓励他向前看。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刘大哥慢慢不再寡言少语,对人又热情起来。
2020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我相信只要广大帮扶干部俯下身、沉下心,多为贫困户办实事、做好事,一定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有关扶贫心得体会感悟范本二
教育精准扶贫帮扶心得体会
学校:
教师:
时间: 教育精准扶贫帮扶心得体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四个全面”战略部署的引导下,尤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驱动下,精准扶贫的车轮跋山涉水,深入基层联系群众,开启了“十三五”新一轮精准扶贫大计。我们教育部门也不落下后腿,根据教体局的统一部署,我也积极响应各级号召,加入了教育精准帮扶的大军。
我先后来到常湾四组、常湾八组、常湾十组和李砭六组进行教育扶贫。每到一处,我都会宣传党的各类教育惠民政策,如“两免一补”政策、“营养改善计划”政策,即每学期免学生的书费和学杂费,补助住宿生困难学生生活费,在校学生全部享受“营养改善计划”政策,同时对学生进行假期作业辅导,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掌握孩子们的各类困难,通过和孩子们、家长们的座谈鼓励孩子们勤奋学习,立志脱贫。
几天来感受很深,每到一个贫困学生家庭了解情况,都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感受最深的是我所帮扶的两个女孩子,其中有1名学生家里总人口5人,就有两个病人,妈妈精神病多年,时好时坏,大伯是聋哑人,重度残疾,这二人生活均不能自理,奶难年过80,家里唯一的生活依靠就是爸爸早出晚归的打零工贴补家用,家里经济负担过重,孩子课外学习无人辅导,课外安全无人监管;另一名孩子是一名单亲儿童,我们走完了通往他们家的水泥路后沿着一尺多宽的羊肠小道往山上再行一千多米才看到坐落在半山腰的土房,孩子在不到一岁时没有了母亲,依靠着奶奶从小带大,现在奶奶年事已高,爸爸常年在外打工,看着孩子稚嫩的脸蛋和矗立在半山腰的土坯房,我的心里阵阵酸楚。在家访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孩子们眼中对知识的渴求,也感受到了家长们对教育的莫大希望,作为一名老师,我从未像那一刻那样觉得自己工作是那样的有价值,同时觉得自己的责任更大了。
现就我扶贫帮扶工作中的所见所感,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在本次走访中,能深入感受的是贫困家庭文化知识欠缺,规划自己生活能力非常差,就简单的谈及一些农业问题,他们知道的是埋头苦干,殊不知利用一些可以利用的环境来创造自己的物质条件。他们体现了农民的朴实,却忽略了“头脑创造”。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我感受到的是:站在教育的端口,我们利用科学文化知识,去哺育他们的下一代,让他们穿上文化的新衣,让孩子们走向脱贫致富的道路,通过和孩子们的座谈,让孩子们从小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鼓励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做一个有知识、有智慧、有志气的小学生。
由于贫困家庭孩子父母大多知识欠缺,很多都是初中没有毕业,常年在家务农,思想守旧,加上居住环境恶劣,他们也知道上学的重要性,也希望孩子们通过上学跳出龙门,理想是美好的,但是现实却是残酷的,面对生活的压力和自身条件的限制,爸妈们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所谓“穷不读书,穷根难除,富不读书,富不长久。”从深入贫困学生家庭家访开始,倾听民意,了解民情,知道他们的所期所盼,摸清底数,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作为教师只有无私奉献,认真教书,认真育人,扶贫先扶智,把他们的子女教育好,让他们从小立志,长大后改变了家庭贫穷的环境。
这次的扶贫帮困让我感受颇深,收获良多,是真正让我思考最多的一次,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正是这些家长的无奈和孩子们的无助激励着我更加坚定的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一张张家访的照片鞭策着我不断学习、进步,不断改变着我的工作方式和理想。
有关扶贫心得体会感悟范本三
一、村情概况
__村位于太平镇西部,西边与宣恩县交界,周边与本镇三岔口、枞阳坡、沙园等村相邻,交通不便,经济基础薄弱,属“老、少、边、山、穷”村。全村幅员面积34.4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800余亩,林地面积45802.2亩。全村共有村民230户,总人口702人,少数民族357人,辖4个村民小组。地处二高山,山大人稀,峡谷地带,坡陡、高寒,平均海拔1200米,生存条件差。
二、贫困人口识别
三、产业状况及收入
该村抢抓武陵山实验区和脱贫奔小康建设机遇,抓基础产业发展,全村主导产业以烟叶、魔芋为主,散种玉米。20__年发展烟叶250亩,主要集
扶贫心得体会感悟范本 扶贫心得和感悟美文(九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