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蠢驴心得体会及收获 磨工和驴寓言故事读后感(7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关于寓言蠢驴心得体会及收获一
蔡邕爱好音乐,他本人也通晓音律,精通古典,在弹奏中如有一点小小的差错,也逃不过他的耳朵。蔡邕尤擅弹琴,对琴很有研究,关于琴的选材、制作、调音,他都有一套精辟独到的见解。从京城逃出来的时候,他舍弃了很多财物,就是一直舍不得丢下家中那把心爱的琴,将它带在身边,时时细加呵护。
在隐居吴地的那些日子里,蔡邕常常抚琴,借用琴声来抒发自己壮志难酬反遭迫害的悲愤和感叹前途渺茫的怅惘。
有一天,蔡邕坐在房里抚琴长叹,女房东在隔壁的灶间烧火做饭,她将木柴塞进灶膛里,火星乱蹦,木柴被烧得“噼里啪啦”地响。
忽然,蔡邕听到隔壁传来一阵清脆的爆裂声,不由得心中一惊,抬头竖起耳朵细细听了几秒钟,大叫一声“不好”,跳起来就往灶间跑。来到炉火边,蔡邕也顾不得火势的人,伸手就将那块刚塞进灶膛当柴烧的桐木拽了出来,大声喊道:“快别烧了,别烧了,这可是一块做琴的难得一见的好材料啊!”蔡邕的手被烧伤了,他也不觉得疼,惊喜地在桐木上又吹又摸。好在抢救及时,桐木还很完整,蔡邕就将它买了下来。然后精雕细刻,一丝不苟,费尽心血,终于将这块桐木做成了一张琴。这张琴弹奏起来,音色美妙绝伦,盖世无双。
这把琴流传下来,成了世间罕有的珍宝,因为它的琴尾被烧焦了,人们叫它“焦尾琴”。
灵帝不识人才,使蔡邕落魄他乡;而焦尾琴又何其有幸,遇到了蔡邕这样慧眼识良材的音乐专家,终于使一身英华得以展现。这两件事情形成了鲜明对比,告诉我们的道理却是一样的:要爱惜人才、尊重人才,要善于发现别人的才能并合理地使用,做到人尽其才。
返回经典寓言故事导航
关于寓言蠢驴心得体会及收获二
峨嵋山上的猴子们头脑灵活摹仿性强,见到新鲜事总要跟着学。
一天,它们发现有的游客行走山路时总喜欢手里拿根木棍,感到很好奇。于是纷纷攀爬上树折下树枝当木棍,学着人样拿在手中。可是这木棍作何用途呢?猴子们你瞪着我我望着你,个个搔首挠腮的,谁也弄不明白。
这时,领头的猴子建议说,就把木棍拿在手里挥舞着玩耍不也很有趣吗?
建议立即得到响应。这群天性好动的猴们个个兴高采烈地舞棍弄棒玩得很开心。可不久就争吵了起来,这个不小心砸了那个头,那个不依不饶追赶着报复,最后大打出手闹得不可开交,个个都被打得头破血流鼻青脸肿。
终于玩厌了,猴子们纷纷把木棍丢弃一旁大声责骂说:“呸!什么破玩意儿,一点用途都没有!没啥好玩的不说,还害得我们兄弟不和骨肉相残!”
“这真是自作自受能怪谁呢?”木棍见了直摇头:“你们不去了解事物的本质特性然后合理利用它,而一味只凭表面现象加以摹仿,终究难成大事!你们都看清楚了,那些行路人用我作支柱,靠我的扶持走山路,有时还让我替他们壮胆防身。我只有在他们手上才能发挥作用,明白了吗?”
猴子们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游客们手上木棍是这样利用的。
返回经典寓言故事导航
关于寓言蠢驴心得体会及收获三
《伊索寓言》是一本世人称之为“书王”的一本名著,它以其中动人有趣的故事,述说了包含在文内的一些知识与道理,我亲身品味了一回,啊哈!不是吹的,这本书与我国的四大名著势均力敌,可真牛啊!我还记得本书的作者“伊索”说过这么一句话:“智慧的美胜过形体的美。”不错啊,有些人专门以外表为数轴上的原点,美的是正的一列,丑的是负的一列,可他们万万不知道的是内心的美才是真正的美。我认为,像《伊索寓言》这种知识象征性书,胜过于美学
寓言蠢驴心得体会及收获 磨工和驴寓言故事读后感(7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