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直播课堂心得体会和感想 听初中语文课心得体会(9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关初中语文直播课堂心得体会和感想一
察其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词汇拼写错误,词语搭配不当,语句支离破碎,语序颠倒,语言单调,上下不连贯,前后矛盾,没有中心,语法错误,chinglish现象严重,且在语篇上的布局能力弱。另因限于条件,资讯不通,阅读面窄,致使写作时无话可写。
究其原因,我以为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1、学生方面:词汇贫乏,词汇运用能力差,受母语干扰,不注意英汉表达的差异,平时练习少。另外,学生对西方国家的文化背景、语言习惯不了解,也是一个原因。2、教师方面: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比较注重单词、语法教学,不重视文章的结构、段落布局、表达方式及英语的语言习惯,不重视教材中安排的写作教学任务,课堂上缺乏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写作训练。
针对以上情况,经过长期摸索和探讨,我总结了几条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经验。在应用之于实际教学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此,拿出来供大家参考,批评和指正。
1、字词句的练习与积累。平时应加大对学生的单词、短语和句子的练习。文章由句子构成,句子由单词和短语构成。首先要能够正确地拼写单词,正确地运用单词和短语,才能写好句子。写好了句子,才能写好文章。注意:应是由字及词,由词到句的顺序。教师在讲解单词和短语时,应结合语境,并要求学生仿造句子。如此,学生既记住了单词与单词的用法,更练习了英语语句的表达。如此便可为英语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朗读与背诵。朗读和背诵是学好英语必不可少的环节。我认为,作为英语初学者的初中生,每天应保持在至少20-30分钟的朗读时间。对于课文,尤其是每个单元的话题篇目,一定要能够熟练地进行背诵。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熟读和背诵课文,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法知识,增加单词量,可以增强学生的语感,提高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
3、改写、仿写课文。改写和仿写,相对于要自己创作一片文章来说,难度就小得多了。改写和仿写课文的练习,对那些害怕英语写作,对写作没信心的同学,将会产生巨大的帮助。此举可以帮助他们克服对英语写作的畏难情绪,跨越心理关口消除心理障碍,培养和提高写作兴趣,逐步养成爱动笔的习惯。
4、复述、缩写和扩写课文。复述、扩写和改写,较之于改写仿写的难度就大多了,但是它们对于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的帮助却是非常大的。如复述中可以给出一些关键词,让学生根据它们来进行复述。然后在更熟悉课文之后,逐渐减少关键词,让学生继续复述,最终让学生能够在没有关键词的帮助,能够自己组织语言文字来进行对课文的复述。缩写课文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结构,段落布局以及文章重点。扩写则难度更大,实际上就是学生创新创作一篇新文章,可以有效地拓展学生思维,提高写作能力。这三点都是提高英语书面表达能力的重要方面,但如果运用得当,将会使学生有成就感,从而更热衷于写作。
5、帮助学生提高阅读量,并充分利用阅读材料。阅读是写好作文的重要保证。在阅读中,学生可以积累大量素材,亦可在阅读中巩固已学知识。先输入了,然后才能输出。但在农村限于条件,这一块就几乎为零了。建议农村教师在发现比较好的阅读材料后,可以采用油印或是打印的方式,来印发给学生,并对材料进行充分利用。可以利用这些材料做阅读理解训练、做复述训练,做改写或仿写训练,做缩写或扩写训练等等,都有利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6、英汉翻译练习。不少学生在英语表达上有不足之处,出现很多的chinglish。我认为应该针对性地做一些英汉翻译练习,如一些重点句子、句型。我要求学生做预习课文时,须把话题篇目课文翻译成中文,专门写作一本本子上。期末复习之际,便要求他们在不参看课本,再把中文译成英文。译好了再来打开课文核对,是否写得一样,总结得失。以此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加深对英汉表达差异的理解,促进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
7、传授学生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如要求学生写作文要养成打草稿、修改的习惯;采用何种方法,如总-分-总,分-总等;巧妙运用连词,是语句更加连贯、流畅;灵活运用复合句;长短句相结合;一定要提醒学生注意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等等。
8、共改、互改作文。可以抽时间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写作后进行互改。或是叫一二学生写一二篇作文在黑板上,然后大家一起来进行批改。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发现并改正一些在写作里的错误或不妥、不足之处,提高眼界。也有助于学生写作时避免犯同类错误,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师在知道学生过程中切不可操之过急,注意学习的渐进性。应坚持由易到难,先课内后课外的原则,持之以恒,定可提高。
有关初中语文直播课堂心得体会和感想二
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如何能使自己的教学闪耀出敏捷睿智的光彩,充盈着创造的活力和快乐。我想那便是——读书。所以我为自己定下了以下的读书计划:
一、读书安排:
1、经典阅读:《给教师的100条新建议》、《一生的成功计划》 、《尽心就是完美》。
2、教育新理念类: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教师以德育人的行为细节》、汪中求的《细节决定成败》。
3、每月必读一本教育教学杂志,如:《青年教师》、《吉林教育》、《读者》等。
4、自由阅读。
二、阅读内容:
1.重点阅读: 《教师以德育人的行为细节》、《给教师的100条新建议》、《尽心就是完美》。
2.准备阅读:《爱心与教育》、《细节决定成败》、《一生的成功计划》。
三、主要措施:
1、每天确保半小时到一小时的读书时间。每周撰写一篇读书笔记;每月研读一本教育刊物;每学期研读一本教育名著;每学期撰写一篇有价值的读书心得体会或论文;保证读书的效果,并学以致用。
2、读书活动做到“六个结合”:读书与反思相结合,提倡带着问题读书,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读书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注重实效;个人阅读与集中学习相结合,广泛交流,相互启发,共同提高;读书与课改相结合,理解新课程,融入新课程,实施新课程;读书与不断解放思想相结合,提高认识,创新工作思路。
3、充分利用网络,进行网上阅读,了解、把握教育教学的信息和动态。抓住培训、听课、博客等机会,努力向专家、名师、优秀教师学习,使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有更大的发展和成功。多学习他人经验,经常反思自己的不足,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去实现目标。
我将根据上述计划,多读书,勤学习,努力作一名学习型的青年教师。
四、时间安排
(三、四、五月份)
五月份:重点阅读《教师以德育人的行为细节》
每月必读《中学语文教学论》、《读者》
(六、七、八月份)
六月份:重点阅读《一生的成功计划》,提交一份读书心得以及平时做的读书笔记。
七月份、八月份:利用暑假,自我阅读《尽心就是完美》。
每月必读《中学语文教学论》、《读者》
(九、十、十一月份)
九月份 :重点阅读《给教师的100条新建议》
十月份:重点阅读《细节决定成败》
十一月份:重点阅读《爱心与教育》
每月必读《中学语文教学论》、《读者》、《青年教师》
(十二月份)
整理好自己的读书笔记、上交读书材料的上交工作。
每月必读《中学语文教学论》《读者》。
有关初中语文直播课堂心得体会和感想三
目前,正在全国分步实施、有序进行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的“教师为中心,课本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语文教学,开始出现了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努力进行教学改革,学生爱学语文,课堂气氛活跃的可喜局面。我在教学实践中认识到,要想使语文课程改革朝着既定目标健康而和谐发展,要想使语文教学走出“费时多而收效微”的低谷,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初中阶段的语文素养,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正确处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的基本特点。”
课程标准的这段话意思明确:语文课程的性质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突出人文性,但不能淡化工具性。过去语文课上,教师把课文条分缕析,弄得支离破碎,把语文课上成纯粹的工具训练课。语文课上没有思想的碰撞、心灵的触动、情感的陶冶、审美的熏陶。语文教学的人文教育功能远远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语文课不受学生的欢迎。新的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语文教育应有的丰富内涵,充分展示语文自身的无穷魅力,还语文以本来的面目。
但要注意的是在教学中我们在突出体现语文人文性的同时,不能忽视其工具性,应当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水乳交融。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相辅相成的,是高度统一的。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根在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之外的花样翻新。
可时下语文课堂中的有些做法就值得反思了,有不少老师认为,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是在削弱基础,淡化知识。课堂上特别重视对语文人文精神的挖掘,但对字词句等基础知识教学,几乎没有提及,有的教师甚至认为搞这些教学就显得落后、过时,平时教学不重视了,上公开课更是不教这些不能“出彩”的“添头”。课堂教学热热闹闹,教学形式变化多样,可就是听不到朗朗读书声,看不到对语言文字的揣摩品味,欣赏不到对优美精彩文段的必要的独到分析见解,没有了必要的训练,缺少了必要的积累,短短的课文学生读起来结结巴巴。如果我们的语文课堂长期如此,少了听说读写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那么可想而知其他的一切活动也都将成为空中楼阁。
因此,我们强调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决不能以削弱学生的基本语文训练为代价。应在兼顾语文教学人文性的同时,扎扎实实抓好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只有在教学中真正做到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把提升人文素养渗透于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之中,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才有可能实现。
二、要正确处理自主学习和主导作用的关系
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注重生成与建构,淡化预设与讲授。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要体现以学定教,因需施教,增加灵活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课堂教学,把主要的时间让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把语文课堂交给学生”,许多教师经过短暂的困惑后马上接受下来并付诸实践:既然要把课堂上的时间交给学生,岂不正好解放了自己吗?于是出现了一种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现象:老师讲授少了,课堂上乱哄哄的讨论看似热烈却没有主题,学生海阔天空胡言乱语还受表扬说有创新。课堂上教师淡化出场,一切让学生自己说了算。如在文本的诵读与理解中,在没有充分引导虚设情境的情况下让学生“想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想和谁交流就和谁交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交流读书感受”,而教师又不能及时发挥主导作用,一堂课给学生大量的时间自读,终结是:甲也正确,乙也不错,丙很好,丁真棒。整堂课学生跑野马,想说啥就说啥。一节课上完了还弄不明白老师想在这节课上完成什么任务,达到什么目标。教师引导孩子积极发表自己的想法是好的,然而语文教学长期的“多样性”“模糊性”“独特性”会给学生什么样的影响?”长期“不假思索地说”,“无根据地说”,“任意地说”,“编造着说”,“不负责任地说”,致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新的误解,不少学生无所适从、无从下手,表面上获得了自由,实际上却是“放羊式”的放任自流。
学生的自主学习是有条件的。这就要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要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当好“组织者和引导者”。通过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爱学语文;通过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使学生对学习语文充满自信;通过在教学中引导、发现,使学生不断习得学习语文的方法。学生有了学习兴趣、自信心和基本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便会落到实处。因此,要使课堂高效,学生的“自主”一定要与教师的“主导”有机结合。教师要具备在课堂上进行“二度备课”的能力。
三、要正确处理合作学习和独立思考的关系
提倡学生的合作学习不能忽视学生的独立思考。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被老师们广泛采用。那种人人参与、组组互动、竞争合作、时有思维碰撞火花闪现的课堂确实能给人以享受与启迪。
实施合作学习是有一定条件的,要以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为前提。
而时下不少教师片面地理解合作学习,追求所谓小组学习的形式,做无用功的甚多。在学生没有充分阅读、思考的情况下进行合作学习,由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不深入,认识也不很深刻,小组合作加工整理的结果与所得也是肤浅的、片面的,这样的合作只是为个别优生提供展示的机会。有的把合作讨论当作学生活动的唯一形式,一堂课下来,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收效甚微。有的教师不管在公开课还是平时教学动辄就安排四人小组讨论,不管内容有无讨论的必要,有些甚至一节课讨论到底。也有的教师让学生合作学习,但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看到一两个小组有结果就匆匆收场,完成一次合作。以上种.种的合作学习,未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实质上是流于形式,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是教师没能真正理解合作学习的含义,未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
四、正确处理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的关系
以往的语文教学,把学生禁锢在小小教室里,与世隔绝,“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这样做肯定不对,要破“课堂为中心”。自然、社会、沸腾的现实生活,也是学习语文的课堂。这次课程改革,要建设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其中重要一点,就是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我们至少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一方面要大力改进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不应仅限于读书、写字、答问,而应充盈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小课堂连着大世界”。另一方面要拓宽语文教学的途径、形式。教学内容、形式、途径要向自然、社会、现实生活开放,也就是说,必要时语文教学要走出去。还要重视课外阅读、课外习作的指导,使学生把课内学习所得迁移到课外学习中去。课内阅读教学中决定了语文课文的经典性、基础性和示范性。课文应当是精品,文质兼美,在思想内容上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精神,在用词、造句、布局、谋篇、文风等方面有一定的典范性。因而课文也就成了知识、能力、思想教育和审美情趣的载体,为重要的是课文能够使学生掌握带有普遍性和规律性的知识和能力,使学生学会从特殊到一般,举一反三,更好地在课外进行其它类似文章的学习阅读。阅读教学离不开课外阅读,二者必须相互结合,互补互助。课文阅读教学是基础,对课外阅读起着指导作用;课外阅读是课内的延续和补充,反过来丰富并深化课文的阅读学习。真正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当前应当重视的是,课堂上,特别是低年级课堂上,过于注意形式,表面上快快乐乐、热热闹闹,用大量的非语文活动挤占了学语文的时间,结果快乐有余,收效不大,没能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学习的基础,这是与课程改革的目标背道而驰的
初中语文直播课堂心得体会和感想 听初中语文课心得体会(9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