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及案例范本 教学案例设计模板(9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教学设计及案例范本一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品味朴实而动情的语言,学习本文的人物描写
3、深入理解作者情感,教育学生对父母怀有感恩心
引导学生感受父子亲情,品味朴实而动情的语言,
引导学生在整体感悟的基础上深入理解作者情感并进行体验,
教学手段多媒体
由几组背影导入新课,最后一幅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朱自清的《背影》
1、写作背景介绍
2、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清生字读音。
1、寻找“背影”
文章几次提到父亲的背影?分别出现在文章的哪些段落?
2、哪一次是作者详细刻画的?请在文中找出具体描述的句子来,思考其中的原因。
讨论、交流、明确:(四处背影,略)作者写得最为动情的是父亲过铁道买橘子时的背影,因为此时作者写得最详细———先写外貌(写衣帽),然后写动作,用特定镜头精细地描写爬月台的动作,还用自己的感情烘托这个背影。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1、品读课文,对以上文字进行多角度赏析。阅读提示:可以从描写、词语、人物情感、修辞等角度
1、在送行的过程中,除了买橘子外,父亲还为儿子做了哪些事?
照看行李讲定价钱
送子上车拣定座位
叮嘱儿子嘱咐茶房
2、综观全文,作者除了进行外貌和动作描写以外,还用什么描写方式表达父亲的关爱?
1)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2)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3)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4)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5)进去吧,里面没人。
教师小结在祸不单行的家境中,父亲在谋事与送行二者之间,他将儿子的路途平安看得更重,这是何等的爱子之心!背着沉重的精神负担,父亲还要安慰儿子,送行时又细致入微地关照。买橘子要过铁道,体胖的父亲爬起来非常费劲,但是为了儿子,再难的事情他也心甘情愿。想到这些,就在望着父亲攀爬月台的背影时,“我”的良心受到触动,顿悟父亲的爱心,所以“我”哭了,父亲此时的背影便定格在“我”的脑海之中、、
1、文中所写之事,都是平常之举,为什么会给作者留下深刻印象?
父亲在失业、丧母、家破、年事渐高的人生窘境中,在他生命的黯淡岁月里,却给予我一如既往的爱与关怀,因此,那些平常的举动便具有了不寻常的意义。
2、对于父亲为儿子所做的这一切,儿子理解了吗?
不理解——顿悟——感念
你留意过父母为你做的很平常很细小的事吗?对于父母的做法当时你是怎么想的?此时此刻的你又是怎么想的?谈谈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
变化的爸爸:
4岁:我爸无所不能
5岁:我爸无所不知
6岁:我爸比你爸聪明
8岁:我爸并不是无所不知的
10岁:我爸长大的那个年代跟我们非常不一样
12岁:喔,好吧!自然的,爸对这件事毫无所知
14岁:别太在意我爸。他是一个老古板
21岁:他?我的天!他的陈腐实在是无药可救
25岁:爸对我所知甚少,但他在我旁边这么久,实在是应该知道
30岁:也许我该问问老爸是怎么想的?毕竟他经验丰富
35岁:除非我和爸爸谈过,否则我不做任何事
40岁:我想知道爸爸是怎么来处理这件事的,他如此有智慧,又拥有整个世界的经验
50岁:如果爸爸还能在这儿让我和他讨论事情,我愿意付出一切代价,我不能欣赏他的聪明真是再糟糕不过的
一个不懂得享受爱的人,他的良知是苍白的;一个不懂得回报爱的人,他的情感是自私的。
父母的爱很平常,也很实在:也许只是一个眼神,也许只是一句叮咛,也许只是早餐时装在你书包里的一盒牛奶……
但父母的爱也很伟大,值得我们去感恩。大家不妨试着在父母疲倦时端上一杯热茶,在餐桌上给他们夹一次菜,在他们工作之余给他们捶捶背、揉揉肩……
用心观察他们的反应,用笔记下你们的感受。
关于教学设计及案例范本二
一、授课时间:5月12日——13日
二、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做事要老老实实,成功要靠诚实的劳动。
3、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感悟寓意。
2、难点:“寓、截”的识记。“费、望、算”的书写。感悟寓意。
四、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田字格黑板、课件、投影仪
五、教学主要方法:
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朗读感悟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提问:你读过成语故事吗?举例说说。
(像《刻舟求剑》那样,讲一个有趣的小故事,用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教育和启发,这样的小故事叫“寓言”。学习“寓”字。
2、本课的两则寓言,讲的是什么故事?这两个故事各说明什么道理?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读课文。
(二)自学课文,自读感悟。(学习第一则寓言)
1、读(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圈出生字。)
2、记(想利用多种识字方法识记生字)
3、想(你读懂了什么?)
4、问(这则寓言,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三)小组合作讨论。
1、检(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读(分自然段读课文,评一评谁读得好,为什么?)
3、议(这则寓言说明的道理)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并回答:那个人为什么在田边转来转去?你是从哪个词语中看出来的?他的心情怎样?
巴望——盼望的意思。
焦急——心里特别着急。
这个人急切地想让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去看。由于心情急切,感到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于是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想办法。(这是故事的起因。)
◎指名学生朗读第2、3自然段,并回答:那个人想了什么办法帮助禾苗生长?他自己感觉怎样?
筋疲力尽——形容非常劳累,没有一点力气了。
白费——白白地耗费。本课指白费力气。
一大截——一大段。
他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还认为“力气总算没白费,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这是故事的经过。)
◎指名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并回答:拔苗的结果怎样?
结果禾苗都死了。(这是故事的结果。)
◎指名学生按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简要复述故事。
(四)揭示寓意
(一)提问:禾苗为什么都枯死了,这个人错在哪里?
1.禾苗只能自己慢慢生长。把禾苗往高里拔,它的根被拔断了,所以禾苗死了。
2.这个人急于求成,所以把事情办坏了。
3.这个人错就错在不管禾苗的生长规律,急于求成,拔苗助长,结果事与愿违,把事情办坏了。
(二)自己遇到过哪件事,因为急于求成结果办坏了?(举例)
(三)你读了《揠苗助长》这则寓言,懂得了什么道理?
办任何事情如果急于求成,不按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去办,反而会把事情弄糟。
(五)指导书写。
1、分析字型及结构。
2、师写生看。
3、生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认读词语。
寓言 寓意 焦急 焦虑 喘气 计算 算盘
一截 拦截 丢失 费力 浪费 盼望 张望 气喘嘘嘘
2、看图讲故事。
3、说一说《揠苗助长》这则寓言的寓意。
4、这节课我们将用上节课学习《揠苗助长》的方法来学习另一则寓言。齐读课题。识记“守”。
(二)自学课文,自读感悟。
1、读(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圈出生字。)
2、记(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3、想(你读懂了什么?)
4、问(这则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
三、小组合作
1、检(检查生字识记情况)
2、读(评一评准读得好,好在哪里?)
3、议
(这则寓言说明的道理)
◎《守株待兔》里的那个种田人是怎样得到一只野兔的?以后他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讨论第一个问题:
一只野兔从树林里窜出来,一头撞在田边的树桩上死了。种田人急忙跑过去,没花一点力气,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
——谁能回答得简单一点?
一只野兔撞在树桩上,死了。种田人白捡了一只野兔。
——按问题回答:那个种田人是怎样得到一只野兔的?(先说“谁”,再说“怎样得到”,最后说“一只什么样的野兔”。)
那个种田人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
那个种田人白捡了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野兔子。
比较两个句子。思考:他为什么能捡到?第二个句子说得更明白。
第二个问题。
种田人白捡了一只野兔以后:
想:要是每天能捡到一只野兔,那该多好啊。
做:从此他丢下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死在树桩上。
——他的想法能实现吗?为什么?
种田人的想法不能实现。因为野兔由于跑得快而撞死在树桩上,是一件极偶然的事情,不可能天天有野兔撞死在树桩上。
——你从哪里知道野兔是由于跑得快而撞死在树桩上的?
“一只野兔从树林里窜出来”,“窜”是乱跑
教学设计及案例范本 教学案例设计模板(9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