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教育心理教育心得体会范文 心理教育心得怎么写(8篇)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主题成长教育心理教育心得体会范文一
仅从表面上看,母亲对从满分降为98分的退步的孩子求全责备,而对虽然一开始不及格、但后来进步的孩子不吝爱吻,是不是仅说明这位母亲鼓励进步之可取与苛责退步之不妥呢?并非如此,拨开表面的巴掌与吻之别,在这幅漫画中,我们应看到仅仅是分数上的一点变化,都足以使家长做出截然不同的反应,其背后折射出的无数个家庭相似的情景,不免令人深思。
紧紧盯着分数,视分数进与退为奖罚标准,与其产生的求全责备之态,并非是个别家长所为。满分吻、98分得巴掌这一荒谬现象,正是被诟病许久的唯分数论的体现,当家长并不在乎分数背
后反映的知识掌握情况,指导学习作用时,也就不再在意“98分已经很接近满分”这一事实,而是只看见比上次退步了2分的情况,辨不清“无论55分还是61分都说明孩子学习状况不佳”,而只关注比上次进步了6分。
在啼笑皆非之余,我们不免要发出这样的疑问:这样粗暴的分数对待,对分数的执着,到底因何而来?
固然,激烈的竞争环境与中国向来重视考试的传统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对考试分数的普遍关注,但有没有更深层、更本质的原因呢?将分数进退当作依据的背后,不正是我们缺乏对孩子成长客观全面的评判标准、对除学习外其他方面忽视遗忘吗?古代便有“为己之学”,以修养完满人格而非取得外界认可的官位为目标,而今,社会也更需要综合素质优秀、人格健全的人才,而非巴掌与吻滋养出的分数型人才。君不见今年校园投毒案中,犯罪的青年虽分数耀眼,但人格上有着致命缺陷,如若仅凭巴掌与吻一味注目分数浮动,还能说是“育人”吗?培育的到底是栋梁还是外表光鲜,内里朽烂的速生木?
所谓求全责备与宽容鼓励之异,在向教育敲响警钟,内里显现的教育观念之弊,正中痛点。我们不能仅停留在“知道”,“改变”的背后正需“痛定思痛”作引擎,重新审视日常中我们早已熟悉
的情景,以此为契机,给孩子的成长路上正确的引导与培育,帮助他们获得除了分数的其他优良品质与综合能力,以真正的吻报以的鼓励,以真正的吻对待他们的教育报以决心与坚守。巴掌与吻,是耶非耶?唯有痛定思痛,对未来的教育报之以歌
主题成长教育心理教育心得体会范文二
父母应该把对孩子的爱说出来,让他时时刻刻感受到来自爸爸妈妈的爱,这样,孩子不论做什么事情都会更加自信。
我的女儿常常扮出各种各样的怪相,并问我:如果她长成这样,我爱不爱她。或者说她要是少一只眼睛,或者没有腿、胳膊,我还爱不爱她。有一次当她又问我这个问题时,我没有直接告诉她答案,而是给她讲了一个故事:“天使来到人间,对一个妈妈说,我有一份礼物,我想请你帮忙,把它送给这个世界上最可爱的孩子。过了一段时间,天使又来了,问这位妈妈是否已经把礼物送给最可爱的孩子了?这位妈妈说,我找来找去,觉得还是我的孩子最可爱,所以我就把礼物送给我的孩子了。”通过这个故事,我让女儿明白,无论她长得漂亮与否,在父母的眼睛里,她都是最可爱、最漂亮的。
女儿上学后,又开始担心要是学习成绩不好怎么办?经常会问我,妈妈我要是学习不好,考全班倒数第一名,你还爱不爱我?我总是毫不迟疑的告诉她,考第几名不是关键,关键要看你是不是努力了,只要你认真了、尽力了,不论考第几名,妈妈都一样爱你,一样会为你喝彩!
女儿从小就喜欢唱歌,记性也非常好,动画片还没看完,主题曲片尾曲等就已经开始边唱边跳了。
有一次,她爸爸单位搞庆祝“八一”的`活动时,战士们都在瞎唱,她爸爸就鼓励她上台唱一首,女儿一曲《隐形的翅膀》还未结束就博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
我们发现女儿的这个特长后,就鼓励女儿大胆的唱,第一次参加昌吉州少儿歌手卡拉ok电视大赛,5岁多的女儿获得了幼儿组三等奖,从那以后,女儿的这个爱好一发不可收拾,什么场合都愿意唱,什么场合唱都不怯场,还说非常想参加中央电视台的宝贝一家亲的少儿节目。放寒假时,刘老师的一句评语“你多才多艺”更是让她美了好长时间,她充满自信的对我说,以后不仅要多才多艺,还要像老师说的那样帮助老师管理班级。
孩子在成长中需要发现,需要肯定,尤其是对自我还不太了解的孩子就格外需要别人去欣赏。孩子的爱好变成特长,这源于家长的鼓励和支持。不要怕孩子骄傲,孩子在张扬中会把个性表现出来,这时候老师和家长要对她骄傲的说一声:“你真棒!”
女儿刚上学时,由于口算的速度不快,用手比划着对我说:她对语文的兴趣有大象那么大,对数学的兴趣只有西瓜那么大。
有一天,她回来后眉飞色舞的对我说:“妈妈,今天丁老师让我当第一大组的数学委员了!”我问:“为什么?”她说:“我也不知道,可能是我上课认真吧。”我赶紧说:“数学学习委员可一定要数学学的好才行。”她紧张的问我:“那丁老师知不知道我对学数学的兴趣不大。”我说:“丁老师不但不知道,肯定觉得你对数学的兴趣还非常大呢!”她认真的说:“这一下,我可要好好学数学,必须让学数学的兴趣变大了。”在我们和老师的鼓励下,在她每天收大组数学作业的过程中,她对学习数学的劲头也渐渐的大了起来。
有时,做对一些动脑筋的数学题时,就开心地说:“妈妈,原来这样的题我总做不对,可是现在一下就对了,我觉得数学原来也挺有意思的!”寒假时,她主动要求我给她买一年级的数学练习试卷,有时热情劲上来,一天要做好几份卷子,还要让我和他爸爸认真批改,看看她有没有进步。
这学期一开学我带她到书店,她又对我说:“妈妈,给我买一个加强应用题的练习书吧,我是数学委员,可是我觉得我的应用题还学的不好。”我们充分利用“老师让她承担收大组数学作业的关荣任务”这一契机鼓励她。现在,她对学习数学有了自信心,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也越来越浓。
一个拥抱、亲吻,一句鼓励的话语都可以帮孩子重新找回自信。
女儿上学后,就特别盼望能够早一天戴上红领巾,可是老师宣布入队名单时,她发现没有自己的名字,女儿的自信心受到了打击。回家后,他拖着哭腔告诉我:“妈妈,我觉得我学习也挺认真的呀,为什么这次入队没有我,是不是老师不喜欢我?”
我忽然意识到孩子成长的过程太顺利,几乎没有受到过太大的挫折。成长中不能没有挫折,但必须及时和正确的引导孩子,不要让孩子被挫折打倒。我把女儿拥入怀中,对她说:“你这次没有戴上红领巾,妈妈觉得不是老师不喜欢你,肯定是你哪方面做得还不太好!”女儿想想说:“是不是我上课回答问题不够积极?”因为女儿是一个追求完美、做事过于谨慎的孩子,所以我在和刘老师的交流中,知道女儿上课回答问题不是很积极,总是自己感觉能够100%答对时才举手。
听女儿这么一说,我想这倒是个好机会,于是说:“是呀,虽然你上课认真,作业也很认真,但回答问题不够积极大胆,这也会影响你入队的。你再想想你还有哪些方面做得不好?”女儿说:“妈妈,我想不出来了,要不你问问刘老师吧!”女儿总是小心谨慎,怕老师说她,有什么事都会央求我,让我问老师,我趁机说:你连这都不敢问老师,胆子小,这也是缺点呀,肯定影响入队。”
女儿为了能够早一天入队,终于鼓起勇气,去问刘老师她没能入队的原因,当刘老师和蔼的告诉她“要入队,光是自己学习好还不行,还要帮助其他的同学,多关心班集体”这句话时,首先,女儿确认了,没有入队不是老师不喜欢,其次她知道了自己哪些方面还要努力。后来,轮到她当小组长时,我又趁机说:“看刘老师给了你一个帮助同学、关心班集体的机会,妈妈相信你会做好的!”有了老师和父母的鼓励,女儿也很开心,小本子上认真的记录着每天小组成员交作业的情况,字迹虽然稚嫩,但是我感受到了女儿比原来更加快乐和自信。
以后每天回家不论多忙,我总是要抽时间听女儿讲她在学校的学习、生活,只要听到她举手发言比原来积极等学习上的一点进步,或是当小组长为大家服务当中获得了一点快乐,我都要鼓励她,和她击掌加油,终于有一天,当我说要找刘老师问一件事的时候,女儿主动说:“妈妈,你顺便问问刘老师,我最近回答问题时是不是积极了,关心班集体有没有进步?”我知道以她的性格,让我主动询问老师他在学校的情况。肯定是自我感觉非常好,果然,刘老师说他最近变化挺大的,上课回答问题比原来积极多了。
再后来,老师安排她负责收她所在大组的作业本、起课文,还有同学会隔三差五打电话问她作业,她感觉老师给她封的这个小官责任非常重大,自己在班集体中的作用也非常重要。她可以帮助大家,她不比别人差,女儿又重新找到了自信。
自信源于成功的暗示,恐惧源于失败的暗示。人积极的的暗示一旦形成,就如同风帆会助你成功;相反,消极的心理暗示形成,又不能及时消除,就会影响一生的成功。
自信心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做好的,它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密切配合,持之以恒。虽然女儿目前的自信心距离我的预期目标还有一段距离,但是,我相信只要方法得当、坚持不懈,她会越来越自信。
以上只是我的一点体会,我相信大家还有许多好的做法。希望我的点滴心得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所有的孩子们都能够以自信化作有力的翅膀,飞向快乐!飞向成功!
主题成长教育心理教育心得体会范文三
一路走来的成长
初次担任班主任,很多事情感觉无从下手。特别是如何让所有的孩子对学习始终保持兴趣,并在不断的竞争中依然有很强的班级凝聚力。
初生牛犊不怕虎,再加上毫无经验可谈,也就无所谓最好,也无所谓最坏。刚好接触过一位高中的班主任,他的班级管理模式是小组合作制,效果十分显著,这让自己跃跃欲试。我想也许在自己的班上也可以实行。于是,用了一个晚上的时间,制定出一套小组合作方案,也就是最简单的加分减分制,内容涉及到学习、纪律、两操和卫生各个方面。感觉很有成就感的自己,第二天就冲动地实施起来,丝毫没有再深入探讨到底适不适合初中阶段的孩子,是不是还有需要补充或完善的地方。孩子们的热情也很高,很快的就在组内选出组长,制定组名,喊出口号。也许孩子的天性决定了他们对一切新鲜的事务都充满好奇,看到孩子如此的热衷于小组合作制,自己的劳动成果有了回报,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心。
实行了一段时间后,让副班长统计了近一个月的加分减分情况,结果每个小组的得分都不高,甚至有的是负分。这是什么原因呢?当初加分的分值很低、减分的分值却相对较高,是为了鼓励孩子珍惜得来不易的加分,从而减少扣分的情况。到最后却事与愿违,思前想后,问题还是出现在加减分制度上,加减分不平衡,很多方面只有减分却没有加分,比如,作业不合格,要减分;作业很优秀,却没有加分,这样就并没有调动起孩子的积极性。再比如,卫生打扫不及时,要减分;打扫的及时又干净,却不给于加分。这样就造成奖惩失衡,小组合作并没有发挥作用,徒有其形式而已。虽然有明确的规定,学期末要评选最优秀的小组及最优秀的组员,但对孩子来说并没有多少吸引力。总之,没有达到自己预期的效果。
学期末,照常评选了最优秀小组及优秀组员。这次又有了奇思妙想,现在的孩子都喜欢有新意的奖励,所以自己也不想走寻常路。与发给他们奖状相比,相信自己的创意更能吸引他们。放假会上,优秀小组领到了他们的礼物---一个信封。孩子们欢呼雀跃,以为是给他们包的红包,结果打开一看,是一张优惠券,不禁大失所望。于是按照优惠券上的内容,优秀小组选择了最佳的听课座位,并自助选择了卫生区域,其他小组也根据得分情况做出了相应的选择。本来想通过这份新颖的礼物来激起孩子们的上进心,可又出现了种种困难:高矮个不同,挡住了后排较矮孩子的视线;卫生打扫已经习惯,重新划分需要重新熟悉,比较麻烦。最终优惠券折合成分数,当做每个人第二学期的底分。再一次高估了自己的创意。
新学期开始了,还得小组合作,因为无数人已经证明这个方法确实很适合班级管理,大概自己还没有摸索出正确的方法,还得再努力。还得从加分减分上入手改革,不同的是,依然是小组捆绑评价,却更多的注重孩子个人的加分减分,而不是之前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比如,之前的加分减分大多情况是针对小组,一个人扣分了,通常小组内所有成员都跟着遭殃,这种连坐式评价,虽然目的是警示那些不遵守管理的孩子要有小组集体感,但是也挫伤了大部分无辜孩子的积极性,有时候还会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于是这次得以个人量化管理为基础,整合小组量化管理。这样既能保住了小组合作,又能充分调动个人的积极性。并且一件事情,只要有罚就必有奖,奖的同时,其实就是对未受到奖励
的孩子的惩罚;罚的同时,也就是对做得好的孩子的表扬。一奖一罚,丰富了小组合作的内容。这样,只要自己肯努力,就一定会有一个不错的分数,并且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提高小组的分数,孩子的积极性确实比以前提高了。当然还有很多要修整的地方,问题来了,自然就会想到相应的解决办法。
【反思】想想这半年来的尝试,有很多是因为自己考虑不周全,或者是只是从一个局外人去制定一些制度。作为老师,更重要的是,想能够孩子所想,真正地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多考虑他们的喜好,因材施教,才能使班级管理步入正轨。
孩子毕竟是孩子,也许很多成年人看起来,很无聊的事情,在他们眼里却是充满着新奇与趣味,所以,有时候还要保持一颗童心。
也许小组合作的这些加分减分制度,只是
成长教育心理教育心得体会范文 心理教育心得怎么写(8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