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与除法数学课件范本 分数与除法的课件与教案(九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关于分数与除法数学课件范本一
1、以学生发展为本,着力强化个人主体意识,同时关注学生学习动机、兴趣等情感态度。
2、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知识经验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和充分的练习空间。
3、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过程,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验证、转化,以及“用数学学数学”等数学思想方法。
1、教学内容
《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是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个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商不变性质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以后学习约分、通分的依据。因此,分数的基本性质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之一。在讲解这一知识点时,应注意加强整数商不变性质的回顾,这样既帮助学生理解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又沟通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
2、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分数各个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以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还学习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在本学期又学习了因数、倍数等概念,掌握了2、3、5的倍数的特征,为学习本单元知识打下了基础。另外,本单元的知识内容概念较多,比较抽象,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直观形象思维的支撑。在数学教学中,化抽象为具体、直观,对于顺利开展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3、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再应用这一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引导学生在参与观察、比较、猜想、验证等学习活动过程中,有条件、有根据的思考、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渗透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使学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培养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难点:学习自主探索,发现和归纳分数基本性质,以及应用它解决相应的问题。教具学具:课件,三张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条、彩笔。
“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为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独立、自主的学习空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本着这样的指导思想,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
1、实际操作法
指导学生亲自动手折一折,涂一涂,比一比,从这些实践活动中加深学生对分数基本性质的理解,促使学生的感性认识逐步理性化。
2、直观演示法
先让学生充分感知,发现规律,然后比较归纳,最后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
3、启发式教学法
运用知识迁移规律组织教学,用数学学数学,层层深入,促使学生在积极的思维中获取新知。
1、学生在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发现法、操作体验法,学生在纸条上涂出相应的阴影部分后,必然会对那三个图形进行观察和比较,从中有所发现。之后老师通过启发学生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证明那三个分数大小相等,在尝试中发现,在实践中体验,从而加深学生对分数基本性质的理解。
2、在学习例题的过程中教师先采用启发法,再采用学生自学尝试法,独立自主地学习将分数化成分母不同但大小相同的分数,并尝试完成练习题,达到检验自学的目的。
(一)、新知铺垫
(二)、新知导入
(三)、新知探究
(四)、新知探究
(五)、新知训练
(六)、新知应用
(七)、新知强化
(八)、新知小结
1、新知铺垫和导入
上课伊始我利用分饼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亲自动手折一折、分一分、比一比,从直观上让学生感受到这几个分数大小是相等的,而这几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不相等,这其中有什么规律呢?继而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好奇是学生的天性,通过分地故事能快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悬念,带着疑问迅速切入正题。
2、新知探究
(1)、动手操作、形象感知
首先让学生用三张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条折一折,再涂色表示出每张纸的1/2,2/4,4/8。观察涂色部分,说说发现了什么?在学生汇报时,说出:涂色部分面积相等,也就说明这三个分数大小相等。然后通过电脑再进一步证实学生的发现: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三个阴影部分大小相等,说明三个分数大小相等。
(设计意图)主要是利用学生爱动手以及直观思维的特点,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不仅复习了分数的意义,为下面导入新知识作好迁移,而且激活了课堂气氛,营造了良好的学习开端。
(2)、观察比较,探究规律
首先,在学生折纸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总结出分数的基本性质,让学生理解“同时乘上或者除以”的意义,以及为什么要强调“0除外”这个条件。其次,总结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后,要和以前学过的商不变规律进行对比,找出二者间的联系,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运用性质。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重在培养了学生大胆交流、语言表达的能力,同时学生在汇报交流中使问题逐渐明朗化,最终验证了自己的猜想。要充分放手,让学生畅所欲言。
3、新知训练
在巩固阶段,我安排了三个不同层次的习题。其中“新知训练”是对“分数的基本性质”做进一步的诠释。“新知应用”是导入分饼时的题,难度不大,首尾照应,最后还安排了“新知强化”环节,属于开放性题。整个习题设计部分,题目呈现方式的多样,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兴趣,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于分数与除法数学课件范本二
【教学内容】
人教课标版教材五年级数学下册第60-62页
【课程标准摘录】
1. 进一步认识分数。
2. 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会运用数表示事物,并能进行交流。
【教学目标】
1、通过图1和图2,认识到分数产生的条件和必要性
2、认识单位“1”的丰富含义,知道单位“1”即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能表示一些物体,并且会根据一句话判断单位“1”。
3、能在教师指导下归纳出分数的意义,并能应用来解释一个具体分数的意义;
4.能结合创造分数的过程说出分子分母的含义,并且能说出一个具体分数中的分子分母的含义。
能力目标:
5.培养学生的实践观察和创新能力,促进其思维的发展。
在教学中拟订教学的重难点为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学具准备】
长方形纸,正方形纸,圆形纸片,四个苹果。
【教学设想】
本节课第一个环节是通过图1学生理解分数产生的意义,然后再通过图2学生更加明白分数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应用广泛。
第二个环节是通过平均分的过程,重点理解单位“1”的意义,可以是一个长方形、正方形、圆 形,结合图2,说明单位“1”还可以是一个橘子、一块月饼、一包饼干。再结合“做一做”,学生理解单位“1”可以是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使单位“1”的概念广泛化。接着通过老师讲解理解分数的分数单位。最后通过练习举例,学生更加了解分数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教法学法】
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学生对折)和练习法
【评价方案】
1. 通过评价样题和练习十第二题第三题完成目标2、3
2. 通过提问检测目标4
【教学流程】
一、了解分数的产生
教师:我们长度可以用“米”作单位,但是在测量物体长度时,用“米”做单位,结果往往不是整数,在古代,人们就已经遇到了这样的问题(教师用一根打了结的绳子演示古人测量的情况)。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为了平均分配一些东西,也常常会遇到不能用整数表示的情况。比如,两个小朋友平分一个橘子、一块月饼、一包饼干,每人分到的能用整数表示吗?
引入:正是这样的实际需要,产生了分数。这也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个新的概念。
二、学习分数的意义
1.以前,我们已经学过分数的初步认识,你能举例说明的含义吗?
2.看课本插图,说一说,每个图下面的分别是:
(1)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
(2)平均分成了几份?
(3)表示这样的几份?
3.如果把改成,请再说说它的具体含义。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逐步总结:把一个图形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一份是,三份是。把4根香蕉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根是这把香蕉的,三根是。把一盘面包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盘面包的,三份是。
4.概括分数的意义。
(1)一个物体或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来表示。
(2)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3)请说出上面三个例子中的单位“1”分别指什么。
(4)你能说出分子、分母的含义吗?同桌两人议一议。
分子:表示有这样的几份
分母:表示把单位“ 1”平均分成了几份
(5)以为例,说一说分数的书写顺序及其含义。
①先写分数线,表示平均分;
②再写分母,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了几份;
③最后写分子,表示有这样的几份。
三、基本练习
完成“做一做”
1.学生完成第62页上的“做一做”(填写在课本上)。
2.交流、核对答案。
3.一堆糖,平均分成3份,每份( )颗,2份是这堆糖的几分之几?
设计意图:边讲边练,对学生掌握的情况及时地反馈,把知识落到实处。
四、学习分数单位
1.自然数的单位是几?6里面有几个1?42呢?
2.的分数单位是什么?它有几个这样的单位?
3.理解分数单位的概念: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4.说出上面“做一做”中几个分数的分数单位,它们分别有几个这样的单位。
5.提问:分数单位是与哪个数有关?
6.引导发现:一个分数,分母是几,这个分数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
五、巩固练习
1.你能从这几句话中找出单位“1”吗?
我班有( )名学生,男生( )人,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女生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独生子女占我班的几分之几?
2.完成练习十一第1—3题。
六、小结
1.本节课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概括,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对所学习的知识有一个整体的认知,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
板书设计:
分数的意义
1. 分数的产生 生活的需要产生了分数。
2. 分数的意义 , 。
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关于分数与除法数学课件范本三
教材分析
《分数乘整数》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三单元的内容。这节的内容是在已学整数乘法的意义和分数加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只是这里变成了分数。对今后求几个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用乘法来解决。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过整数乘法的意义,约分和分数加法计算。学生可以利用分数加法来推导出分数乘整数时只需把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
学生在刚学习分数乘法时,可能会有时想不到先约分,在课堂教学时要注意加以强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和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
3、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难点: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1、让学生动手做绸花,加深了学生对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用乘法来算。
2、让学生操作涂彩纸表示绸带,加强学生对分数意义的推算。
3、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认识分数乘法算式,加深理解两个因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4、小结。
关于分数与除法数学课件范本四
本单元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既在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加减法以及约分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又是学生学习分数除法、比、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及百分数
分数与除法数学课件范本 分数与除法的课件与教案(九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