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建设行动到位心得体会 深入推进作风建设心得(4篇)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主题作风建设行动到位心得体会一
【篇1:2016年六个精准扶贫心得体会】
六个精准:一是扶贫对象精准;二是扶贫目标精准;三是扶贫内容精准;四是扶贫方法精准;五是扶贫考评精准;六是扶贫保障精准。 2016年六个精准扶贫心得体会(1)
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然而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当下,各地实行精准扶贫,优化整合扶贫资源,确保扶贫到村到户,就是为了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
我国扶贫经历了生产自救、个案型的扶贫阶段、经济开发性产业扶贫等阶段,在传统的扶贫方式中,扶强难扶弱、扶贫资金使用照顾情绪、平摊均分等现象往往让贫困群众所诟病,随着我国扶贫开发从以解决温饱问题为主要任务的阶段进入到更加注重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更加注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阶段时,扶贫攻坚就由输血式扶贫趋向于培养贫困群体的自我造血能力,根治贫困地区的致困病因,巩固脱贫地区的持续发展能力。扶贫的精准即对症下药,药到病除,从解决突出问题入手,建立有内生动力、有活力,能够让贫困人口自己劳动致富的长效机制。
2020年如期脱贫是个死任务,要打好精准扶贫这场攻坚战就需要接地气,抓住精准二字,从实际情况出发;需要得人心,一方面,调动起贫困地区广大群众的内部力量;另一方面,正风肃纪驱动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
首先,充分考虑到贫困村之间的差异性、村落内部不同群体的异质性等问题,将外在的扶贫资源与贫困村的文化属性、人口特征、资源禀赋等结合起来,寻找适合村落特点的扶贫发展模式,实现扶持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因村派人、脱贫成效六个精准。
其次,汲取群众力量推进扶贫开发。帮助贫困群众克服惰性思维和等、靠、要的依赖思想,着力提升群众文化素质、群众劳动素质、群众科技素质。加强群众全程参与和监督的力度,充分征求群众意见,使群众在管理、监督、财务等方面全程参与,在争取上级技术支持,对每个项目的招标投标、设计施工方案、投工投劳、资金筹集、征田征地等程序上实施公开透明,力求每一分扶贫款均用在刀刃上。 最后,强化组织领导,落实主体责任。干部精神不振,扶贫就是一句空话,从主体责任入手,实现对干部在扶贫工作中的双轮驱动:一轮驱动反腐倡廉,一轮驱动扶贫攻坚,使扶贫干部有肝胆、有担当,使扶贫工作真正落实到行动中。 2016年六个精准扶贫心得体会(2)
一年之计在于春,五年之计在头年。2016年全年要为十三五开好局、起好步。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下到各团,提到脱贫攻坚要抓住精准这个关键,盯着抓、反复抓,找对穷根、抓出实效。强调六个不能,心系人民,不能眼睛总是向上、安之若泰;要下大力气,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要明确靶向,不能大水漫灌、大而化之、揠苗助长、手榴弹炸跳蚤;要认真落实,不能狗熊掰棒子、贪多嚼不烂、虎头蛇尾;要搞好规划,不能捡进篮子都是菜、眉毛胡子一把抓;要重视教育,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让中央的各项惠民政策落地、落实,开花结果。
中国是有着十三亿六千万人口的大国,国际国内事务繁忙。千头万绪,总书记心里仍始终牵挂着贫困群众的冷暖,中央把为人民做实事摆在第一位,各级干部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保持正确政治方向,紧跟中央步伐。实际操作上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因陋就简。多看看群众需要什么,当地具体环境条件适合发展什么,真正把群众冷暖放在心上。基层是党联系群众的神经末梢,驻村干部代表的是党的形象。要与当地村干部多交流,口勤、手勤、腿勤,深入到户,了解贫困群众的致贫原因,逐一记录,与贫困群众交心、谈心,坦诚相待。听一听他们倒苦水,看一看家里具体实情,人口数、口粮够不够、副业发展如何、子女教育情况、健康养老有无困难?问一问他们想作什么、能作什么,有哪些顾虑,摸清家底,做到心中有数。
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扶贫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事关人民福祉、事关国家长治久安。有些地方把国家大笔扶贫资金当成不吃白不吃的唐僧肉,违规大建楼堂馆所,贫困县出现长安街,贫困乡镇盖起**,打着新农村建设的幌子,欺上瞒下、瞒天过海,有损政府公权力的公信力,严重影响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对反馈的突出问题,要狠抓整改、落实到人。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该及时提醒的要及时提醒,该早打招呼的要早打招呼,防患于未然。十八大以后,不收敛、不收手、不知止,顶风违纪,坚决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一追到底,绝不手软,形成震慑。民生工作面广量大,具有稳定性、连续性、累积性等特点。要有坚忍不拔的韧劲,发扬钉钉子精神,积点滴之功,持续用力,有始有终、善始善终,功到自然成。扶贫先扶智,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把山区教育记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做好思想动员,必须搞好义务教育,确保贫困孩子健健康康有书读、平平安安有学上,有理想、有尊严,不断提高文明素质、文化素质。
牢记六个不能,精准扶贫别 做假..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各地要在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精准上实化、细化。真扶贫、扶真贫。要做到家家有本账,户户建档案。真名实姓地记录扶贫救济款、项目资金使用、见到的实效或者失败的原因,一笔笔、一项项填写,抓早抓小,到期汇总分析,好的继续坚持,不好的及时纠正,奖惩有章可循、有据可查。手把手培养当地村干部,带出一批留得住、用得上、土生土长的人才,造就扶贫、脱贫源头活水。常见病、小毛病,尽量在当地解决。疑难病、并发症要集体会诊,需要请教专家的要请教专家。对症下药、照方用药,扶到点上、扶到根上,绝不能留下后遗症。六个不能是总书记的谆谆教导,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选派干部时要重视德的考核,严禁带病上岗、带病提拔。对所选之
人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纪律和规矩教育,工作方式方法教育。对党绝对忠诚、敢于担当,当好政府形象代表。精准扶贫别造假,强化问责机制,让失责必问成为常态。第一书记扶贫不力,要召回,群众不满意的要转岗、下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坚定信心,打赢脱贫攻坚战。
【篇2:精准扶贫大讨论心得体会】
精准扶贫大讨论心得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当前,我县正处在扶贫攻坚、加快发展的关键阶段,确保到2017年年底与全区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必须始终坚持把精准识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贯穿党建工作全过程,把党建与扶贫同部署、齐推进,以党建扶贫促精准脱贫。
抓扶贫必须抓党建,抓党建就是抓扶贫。实践证明,只有紧紧围绕扶贫开发谋划和推动党的建设工作,把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党建工作的根本,才能更好地推动扶贫攻坚工程。扶贫攻坚是全县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全县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我们艰巨而光荣的历史使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必须坚持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期扶贫开发战略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定信心、共同发力,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为此,我村在村
委中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扶贫攻坚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和保障网,确保以过硬的党建工作引领精准扶贫,以精准扶贫的成效体现党建工作实绩,为坚决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役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在打赢扶贫攻坚这场硬仗中,只有充分凝聚各方力量、发挥各类资源,才能走出一条符合实际的脱贫之路,才能尽快让群众脱贫致富。在落实任务、明确职责、完善制度、规范程序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全力解决贫困群众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确保帮扶对象准、帮扶任务明、帮扶责任清、帮扶措施实、帮扶效果好的全员帮扶模式。充分发挥村“两委”班子的作用。我们要立足农村党员干部熟悉基层情况、了解群众现状的特长优势,通过与农村党员干部打成一片,引导农村党员积极协助“识真贫”,主动配合“真扶贫”,全力助推“扶真贫”,切实提升精准扶贫工作质量。
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涉及项目更多、投入资金更密集。管好、用好各类扶贫项目资金,最大限度地使其发挥集聚效应和放大效应,只有抓好制度建设、资金管理才能切实把有限的扶贫项目资金转化为贫困群众无限的“造血”功能。 四必须始终树立长期奋斗的思想
目前,在我村精准扶贫中存在一些错误的做法,对工作定时间,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甚至出现包办代替、强迫命令等现象,这种倾向是违背中央精神的。农村落后贫困状况是历史形成的,改变农村面貌,缩小城乡差距,决非朝夕之功。精准扶贫是一项长期的持久战,不是一项阶段性工作,更不是一般性工作部署,而是一个必须长期实践和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精准扶贫的预期目标虽然从性上可以确定,但在量上并不是一个可以完全量化的东西,即使可以量化也要随时间的推进,不断完善和提高,因而是一个可以充实的变量,并不能说到什么
作风建设行动到位心得体会 深入推进作风建设心得(4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