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日志心得体会简短 实验日志心得体会简短版(8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有关实验日志心得体会简短一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生物科学类
年级:20xx级
姓名:
学号:1007040085
20xx年xx月xx日
实验十分离产淀粉酶的微生物
1、熟悉常用微生物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配制方法。
2、学习各种无菌操作技术,并用此技术进行为微生物稀释分离、划线分离接种。
3、用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发分离微生物。
4、认识为微生物存在的普遍性,体会无菌操作的重要性。
5、掌握分离产淀粉酶微生物的试验方法和步骤,了解产淀粉酶的微生物种类及形态。
土壤是微生物生活的大本营,是寻找和发现有重要应用潜力的微生物的主要菌源。不同土样中各类微生物数量不同,一般土壤中细菌数量最多,其次为放线菌和霉菌。一般在较干燥,偏碱性、有机质丰富的土壤中放线苗数量较多;酵母菌在一般土壤中的数量较少,而在水果表皮、葡萄园、果园土中数量多些。本次实验从土壤中分离产淀粉酶的微生物,应该取那些富含产淀粉酶的微生物的土样。从复杂的微生物群体中获得只含有一种或某一类型微生物的过程称为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常用的方法有
1、简单单细胞挑取法
2、平板分离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此次实验采取的是平板分离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结合,该方法操作简单,普遍用于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其原理包括:
1)稀释后的细胞悬液图不在平板上可以分离得单个菌株
2)在适合于待分离微生物的生长条件(如营养、酸碱度、温度与氧等)下培养微生物,或加入某种抑制剂造成只利于待分离微生物的生长,而抑制其他微生物生长的环境,从而淘汰一些不需要的微生物。
3)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形成的单个菌落可以是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成的集合体。因此可通过挑取单菌落而获得纯培养。获得单菌落的方法可通过稀释涂布平板或平板划线等方法完成。
以淀粉作为惟一碳源的培养基培养未分离细菌,能产淀粉酶的细菌能生长,且菌落周围出现透明圈(淀粉不透明,被消化后变透明),则产淀粉酶微生物被分离出来。本实验采用透明圈检验法检测培养物中是否有产淀粉酶微生物的生长。
1、器材:
培养皿、载玻片、盖玻片、普通光学显微镜、量筒、滴管、吸水纸、烧杯、三角瓶、酒精灯、玻璃棒、接种环、镊子、恒温培养箱、高压蒸汽灭菌锅、、天平、滤纸、ph试纸等。
2、试剂:
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原料(牛肉膏、nacl、琼脂、蛋白胨)、淀粉、卢戈氏碘液、蒸馏水、250ml三角瓶中装90ml无菌水加20粒玻璃珠,作稀释用等。
3、土样:
取自贵州大学农生楼后土壤10g,地下10cm左右。
1、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1)配制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400ml(用于11个平皿和7支试管斜面)牛肉膏0.5%…………………………………2g
蛋白胨1%……………………………………4g
nacl0.5%…………………………………..2g
琼脂2%……………………………………..8g
淀粉0.5%........................................2g
ph……………………………………7.0~7.2
(2)无菌水的制备
分别取9ml蒸馏水加入5支试管中,加塞后用报纸包扎捆绑,放入高压蒸汽灭菌锅灭菌备用。取90ml蒸馏水加入250ml三角瓶中,同样的操作,灭菌备用。
(3)器皿的准备
将刻度吸管用报纸包扎,培养皿装入专用灭菌杯分别放入高温灭菌箱灭菌备用。
2)倒11个平板和7支试管斜面,包扎,0.1mp、121℃、灭菌30min.
2、制备土壤稀释液:
称取土样10g,放入盛有250ml无菌水的带有玻璃珠的三角瓶中,振荡摇匀10min使土和水充分混合,然后用移液枪从三角瓶中吸取1ml(此操作要求无菌操作),加入另一盛有9ml无菌水的试管中,混合均匀,以此类推分别制成制成0.01、0.001、0.0001、0.00001、0.000001不同稀释度的土壤溶液。
3、涂布培养:
0.00001、0.000001浓度的土壤稀释液作为涂布平板培养的对象,将其分别涂布在3个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共6个培养基,标号,37°c温箱培养48h。
4、选取目的菌株:
两天后对土壤溶液的微生物培养基进行观察,并取两个菌落形态完全一致的分散的单个菌落,对其中一个喷洒卢戈氏碘液,观察其菌落周围是否出现透明圈,如果出现透明圈说明此菌株产淀粉酶,是目的菌株,记录细菌明显的性状。
有关实验日志心得体会简短二
实验一、首饰加工设备及工具的认识
一、实验目的:
1、认识首饰制作的基本设备。
2、认识常用首饰制作工具。
3、了解首饰加工材料。
二、实验要求:
1、通过对首饰加工工具、设备的观察,初步了解首饰加工制作的工艺特点。
2、初步了解首饰制作及生产环境。
三、实验内容:(以下内容手写,可适当删减)
1、认识首饰制作的基本设备
1)工作台 2)吊机(包括各种工具头、砂纸等)
3)抛光机(抛光布轮、抛光蜡) 4)超声波清洗机
5)压延机 6)批花机
7)滚桶抛光机8)喷砂机 2、认识常用首饰制作工具
1)焊枪(包括焊枪、风球、油壶、连接胶管) 2)焊台(耐火砖)
3)锤子:铁锤、胶锤4)砧铁
5)台钳6)戒指铁(戒指棒)
7)钳子:尖嘴钳、水口钳等8)锉刀
9)錾子 10)木夹
11)手柄 12)锯弓(包括线锯)
13)镊子、八字夹 14)铁剪
15)钢尺
3、观察首饰加工材料
1)砂纸2)抛光蜡
3)亚金4)铜板
5)焊料6)硼砂:助熔剂
7)稀酸:清洗氧化物、焊剂、油膏。(1:10)8)丙酮:清洗油渍和脏污
9)浮石粉:洗刷工件残留物 10)苏打:清洗残酸
实验二、首饰制作的锯功和锉功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锯的操作方法。
2、掌握锉的操作方法。
二、实验要求:
1、掌握锯的操作方法。
2、掌握锉的操作方法。
三、实验内容:(以下内容手写,可适当删减)
1 准备铜片
1)将大铜片剪成30×30毫米的小铜片2块,在砧铁上用打锤将铜片轻轻打平,并用平锉将铜片四边锉平。
2)用两头索上的钢针在两块铜片上(一块作阳模,一块作阴模)各画出边长为20毫米的正方形一个。
3)用吊机在阳模,阴模的相应开锯点钻孔。注意阴模的开锯点在放样线的内侧,阳模的开锯点在放样线的外侧。
2 安装锯条
4)根据锯条的长度调整锯弓的长度,并旋紧固定螺丝。
5)把锯条的一端固定在锯弓的顶部并旋紧,保证锯齿向外,并向锯柄一端倾斜。将锯弓的头部顶在锉板的中央,用肩部向前挤压锯弓,同时将锯条的令一端固定在锯弓上。安装好的锯条紧实并有弹性。
3 锯切
5)沿阳模线的外侧和阴模线的内侧进行锯切。
6)金属片平置于锉板上。用左手拇指在金属片上开锯位置抵住锯条。第一锯,锯子倾斜,有利于顺利开锯。
7)锯子垂直,沿线条平滑锯割。锯切到直角顶端,继续上下拉动锯条,但不向前行进,同时慢慢转动锯条。锯条转正,沿另一条划线锯切。
4 锉修
8)锯好阳模和阴模后,先锉阴模直至尺寸到位;再锉阳模,在锉修过程中反复与阴模比较,直至与阴模紧密吻合,没有明显得缝隙。
实验三、金属的冷作及退火
一、实验目的:
1、认识金属的冷作硬化。
2、练习焊枪的使用。
3、掌握金属的退火处理。
二、实验要求:
1、认识金属的冷作硬化。
2、掌握金属的退火处理。
三、实验内容:(以下内容手写,可适当删减)
1、金属的冷作硬化
1)取80×20毫米铜片一块,放在焊接板上,用焊枪加热至彻底变黑。
2)用镊子夹起铜片放入冷水中,观察黑色氧化物慢慢脱落。
3)用镊子从水中夹起铜片放入稀酸中浸泡几分钟,再用镊子夹起铜片在清水中漂洗。
4)用手指弯曲铜片,具有很好的延展性。
5)把铜片放在砧铁上,用圆头锤敲打整张金属片。
6)再用手指弯曲铜片,金属变硬。
2、金属的退火处理
1)硼砂用水调成糊状,然后稀释。
2)用毛刷蘸取硼砂液,均匀涂抹于上述铜片的两面。
3)把铜片放在焊接板上,用柔和的蓝色大火从一端开始加热,直到颜色变红后上移火焰,使整片金属完成退火。
4)冷却到看不见红色,浸入水中,然后用稀酸浸泡几分钟,去除硼砂。
5)再用手指弯曲铜片,金属变软。
实验四、首饰制作的焊接操作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焊接工具的使用方法。
2、掌握焊接技艺。
二、实验要求:
1、掌握焊接工具的使用方法。
2、掌握焊接技艺。
三 、实验内容:(以下内容手写,可适当删减)
1、检查油壶中的油是否合适(控制在油壶高度的三分之一左右),油管的接头是否严密,轻踩皮老虎是否漏气。
2、量好长度,30mm长2段,20mm长2段,用锯将铜丝逐段锯下。
3、将铜丝的锯口逐个锉成45°斜面,保证锯口两端面接触紧密,没有缝隙。
4、将锉修完的铜丝锯口对好,在焊瓦上用八字夹夹紧,用散火吹热,在锯口处点上少许硼砂水,再集中火烧至红热,点上焊料,任其自然融化,渗入并填满锯口。
5、将焊口处的突出物锉修光滑,保证与未焊位置粗细相等,过渡圆滑。
6、退火
7、用打锤轻轻击打矩形框的两个侧面,使侧面尽量平整。
8、用稀酸进行酸洗。
9、用锉刀和砂纸锉修、打磨焊接点及不光滑处,直至平滑光亮。
实验五、光身戒的制作
一、实验目的:
1、进一步了解首饰手工制作的基本流程,
2、熟练掌握锯、挫、焊在首饰制作中的应用。
二、实验要求:
1、进一步了解首饰手工制作的基本流程,
2、熟练掌握锯、挫、焊在首饰制作中的应用。
3、制作一个光身戒。
三、实验内容:(以下内容手写,可适当删减)
1)用指圈(戒指铁)量取所需指环尺寸。
2)按照量取的长度、合适的宽度在铜板上放
实验日志心得体会简短 实验日志心得体会简短版(8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